地球發高燒了,而中國升溫還要快於全球

2020-12-04 新京報官微

科幻電影總是很誇張地編排災難,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這一切不會來的如此猛烈,它們只是緩慢而持續地在進行。

全文2514,閱讀約需5分鐘

全球變暖之勢,似乎難以阻擋。

5月20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報告稱,今年四月是140年以來,全球第二個最熱的四月,全球陸地和海洋的表面溫度僅次於2016年4月,比20世紀的平均值56.7℉高出了1.67℉。

從這項數據來看,全球氣溫連續第43個四月、412個月高於20世紀平均水平了。

如果用藍色代表溫度低於平均,用紅色代表溫度高於平均,四月的世界地圖幾乎被紅色填滿。上述報告指出,格陵蘭島、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亞洲北部和中部,四月份陸地和海洋的表面溫度至少要比平均值高出5.4°F。

「全球海平面將在十年內升高三百米,我國海口、湛江將最先遭到海嘯侵襲」,電影《流浪地球》開場播出了這樣一則「新聞」。科幻電影總是很誇張地編排災難,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這一切不會來的如此猛烈,它們只是緩慢而持續地在進行。

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年年初宣布,2015、2016、2017和2018年被確認為是1850年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四個年份。有記錄以來20個最暖年份,都出現在過去的22年中。

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ASA戈達德空間研究所等五大國際資料集的綜合分析顯示,2018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比工業化前基線(1850-1900)約高出1.0°C(誤差幅度為±0.13°C)。

溫室氣體的排放是造成全球變暖最主要的元兇之一,美國《科學人》雜誌2018年刊載的一篇文章指出,1950年代開始進行持續的大氣監測以來,最近10年內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速率已經比任何一個10年來得都快。

目前,二氧化碳濃度大約比工業革命之前高出35%,一氧化氮濃度比工業革命前高20%左右,甲烷的含量約為工業革命前的2.5倍。

儘管全球許多國家都已經在努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但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還是比上一年增加了1.6%,與此同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也在不斷創出新高。

位於夏威夷的冒納羅亞觀測站(Mauna Loa Observatory),是全世界最早觀測二氧化碳濃度的觀測站,從1958年就開始記錄這一數據。在今年5月11日(當地時間),它觀測到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達到415.26ppm(百萬分之415.26),這是人類歷史上二氧化碳濃度首次突破415ppm。

按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速度,全球氣溫將在2030年至2052年之間上升1.5°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一份報告指出,到2100年,如果全球變暖能被控制在1.5°C,全球海平面上升可能比1986-2005年的基線高出26-77釐米。

雖然事實看上去可能沒有《流浪地球》裡那麼恐怖,但全球變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是巨大而廣泛的。

僅從最直接的高溫現象這一方面來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在2000年至2016年期間,受熱浪影響的人數估計增加了大約1.25億,與1986年至2008年這一時期相比,個別熱浪的平均時長增加了0.37天。去年在歐洲、日本和美國,1600多人死於猛烈的熱浪和野火,並造成美國近240億美元創紀錄的經濟損失。

中國也同樣難逃高溫的襲擊,事實上還「熱」得更猛烈了一些。

根據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日前發布的氣候變化藍皮書,1951-2018年,中國年平均氣溫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明顯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01-2018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的最暖時期。

對於我們來說,夏季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是更有切身體會的一個指標。《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指出,2018年夏天,中國平均高溫日數為10.2天,比常年同期偏多3.3天,是1961年以來同期第三多,僅次於2017年和2013年。

在越變越熱這件事上,北方的朋友可能更有話要說。數據顯示,1961-2018年,中國北方地區增溫速率明顯大於南方,西部地區大於東部;青藏地區增溫速率最大,平均每10年升高0.37℃。

以北京為例,1960-2014年北京市年均溫、年均最高溫和年均最低溫(修訂後數據)分別從12.8℃、18.3℃和7.4℃上升到14.1℃、19.5℃和9.2℃。這之中,最低溫的增長速率要更快,平均每10年升高0.51℃。

換句話說,北京的晚上也沒有以前涼快了。

從極端氣溫角度來看,也是如此。(註:極端氣溫相對指數包括冷晝、冷夜、暖晝和暖夜日數4個基於相對閾值指標,主要反映極端氣溫在晝夜冷暖的變化特徵。)1960-2014年北京冷晝和冷夜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修訂後下降速率分別為每10年1.43天和每10年6.56天,遠高於全球1960-2011年冷晝和冷夜的下降速率;同一時期,暖晝和暖夜則呈上升趨勢,修訂後上升速率分別為每10年2.12天和每10年5.2天,高於全球1960-2011年暖晝和暖夜上升速率。

與此同時,北京的夏天變長了,冬天變短了。數據顯示,1951年-1960年,北京平均每年有95天屬於夏季,到了2011-2018年,北京的夏季已增長到123天;1951年-1960年,北京平均每年有159天屬於冬季,到了2011-2018年,北京的冬季減少到142天。

北京的夏天已經到了,但秋天可能還很遠。

數據新聞編輯 李媛 新媒體設計 陳冬 校對 李世輝

值班編輯 李二號 花木南

相關焦點

  • 火山活動噴出溫室氣體導致遠古地球「發高燒」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發現,5600萬年前一次劇烈的全球變暖事件,主要原因是北大西洋形成過程中的火山活動釋放出巨量二氧化碳。  這次地球「發高燒」被稱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持續了約15萬年,其間全球氣溫上升了5攝氏度到8攝氏度。
  • 專家:地球「發高燒」 我們得習慣
    各國都喊熱25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今年6月全球氣候報告。這份報告稱,今年6月是有記錄以來排名第五的「史上最熱6月」,比20世紀的6月平均水平高出1.06℃。然而,這樣的高溫天氣在7月繼續。在過去兩周裡,地球「發高燒」,世界各地都遭遇了氣溫飆升。截至7月15日,加拿大魁北克省已有至少70人死於高溫誘發的心血管疾病。
  • 地球七月發高燒 全球平均氣溫為61.89華氏度
    地球七月發高燒 全球平均氣溫為61.89華氏度時間:2017-08-21 09:24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地球七月高燒:地表溫度創歷史新高-----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8月19日電(記者侯鴻博)地球今夏再次經歷 的熱浪。
  • 「發燒」的地球真的不能再升溫了
    那麼,如果全球溫度升幅從1.5℃到2℃,這增加的0.5℃,將會給氣候變化問題帶來怎樣的影響呢?0.5℃帶來顯著影響「到2100年,因全球變暖,溫度升幅在1.5℃和2℃之間會給氣候變化問題帶來顯著影響,而從1.5℃到2℃,這增加的0.5℃意味著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再上升10釐米,並且較長時間的熱浪會導致幾乎所有的熱帶珊瑚礁處於危險之中。」
  • 再升溫8度,地球將不再是適宜生活的星球,如何阻止地球升溫?
    如果地球升溫 7 度,在赤道和熱帶地區,尤其是高溼度的悶熱地方,人體根本無法正常散熱,只需幾個小時,就會因為內外交迫的高溫而出現嚴重問題。如果升溫 11 或 12 度,以現今的全球人口分布來說,將有一半的人會在高溫下出現危險。地球可能變得這麼熱嗎?
  • 中國氣溫升溫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據科技日報4月4日報導,3日,中國氣象局在京發布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結果顯示,190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近20年是20世紀初以來的最暖時期。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介紹,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顯著區。1951—2017年,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溫率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使夜晚升溫快於白天
    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不斷增加,導致地球以驚人的速度升溫,但它並不是以一種完全均勻的方式進行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氣候變化使全球各地夜間溫度升高的速度快於白天的溫度,這可能會對環境產生 "重大影響"。雖然我們知道,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一些地區,如北極地區,升溫速度比其他地區快,但對於這種現象如何對白天和夜間溫度產生不同的影響,還沒有人專門去研究過。
  • 研究顯示海洋升溫快於預期
    【新華社微特稿】中美兩國研究人員11日在美國《科學》期刊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海洋變暖的速度快於預期。報告作者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說:「全球變暖就在眼前,已經引發一些嚴重後果。這毫無疑問」。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主導,顯示全球海洋自1960年以來升溫,速度快於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013年所作預估。報告說,人類向大氣增加溫室氣體排放,間接積聚更多來自太陽的熱能,其中超過90%的新增熱能繼而由海洋吸收,促使海水升溫。升溫加速「標誌著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加」。
  • 全球變暖兩極地區升溫最快,北極變暖速度遠高於南極
    北極地區變暖速度更快的一個原因是海上冰層的融化,這導致反射陽光的白色冰層面積減少,而深色的海水會吸收更多的太陽能。 近幾年對氣候的研究表明,由於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增加,全球正在變暖,而兩極地區氣溫上升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都快——這被稱作「極地增強現象」,然而兩極的氣溫上升情況並不完全相同。北極地區變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兩倍,而南極地區升溫的速度比北極慢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原因是南極地區的海拔高度。南極洲平均海拔大約2500米,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洲,而北極地區平均海拔高度只有1米。
  •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該「升溫」了
    與這些遙相呼應的是,21日,「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在浙江建德發表的「建德共識」更是提出:以生態文明建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再次強調了科學應對全球變暖問題這一行動指南。IPCC此次發布的特別報告向人類再次敲響了警鐘。
  • 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我們的地球會是怎樣……
    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 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 你敢想像嗎? 全球變暖的未來什麼樣?
  • 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原標題: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全球變暖已不是科學新命題,但一個新的氣候模型發現,地球升溫將超過預期。研究人員稱,除非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地球到2100年將至少升溫4℃,是世界各國政府警戒線的兩倍。
  • 地球升溫海平面上升 全球6億人口恐遭水淹(圖)
    地球升溫海平面上升 全球6億人口恐遭水淹  英國27日出版的期刊《環境與都市化》刊文說,因全球升溫、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約6.34億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地區的居民有被洪水和風暴淹沒的危險。文章分析了全球低地與人口分布情況,數據堪稱驚人。  若把高出海平面不足10米的區域稱為「低地」,則全球共有6.34億人生活在低地區域內,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上升。  海平面上升情況又如何?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2月公布的數字,截至本世紀末,海洋將上升18釐米至53釐米。這將使颶風、颱風等來勢更猛。
  • 全球海洋暖化加速 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
    中新網1月12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科學家警告,全球海洋暖化的速度比先前所想的快上許多,顯示氣候暖化狀況真的很糟糕,因為多出來的熱能幾乎全由海水吸收。發表在《科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海洋升溫的速度比聯合國委員會5年前估計的至少快上了40%。研究同時指出,海洋溫度已經連續數年刷新紀錄。資料圖片:全球海洋暖化加速,海水升溫威脅海洋生態系統。
  • 發高燒怎麼退燒快,這7個方法助你快速退燒
    在春天和秋天兩個季節氣候非常的多變,很多人會因為忽冷忽熱的天氣,經常會導致身體出現一些病情,感冒發燒是最常見的情況,當出現發高燒的狀況,那麼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退燒。都有哪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退燒,而在發燒之後應該注意哪些事情?
  • 英氣象局:未來5年全球將升溫0.43℃
    英國氣象局近日表示,全球升溫速度低於最初預計,在近20年時間裡不會大幅提高。他們承認此前的預測並不準確。 根據英國氣象局本月7日公布的一份新聞稿,未來5年的升溫幅度將達到0.43攝氏度,高於1971年至2000年的平均水平,但低於此前預計的0.54攝氏度,調低了20%。
  • 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
    《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報告發布——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如果2100年氣溫升溫5℃,地球會是怎樣?日前,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和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聯合編寫的《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報告(中文版)發布。報告聚焦未來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路徑及其風險、氣候變化帶來的直接風險和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系統性風險3個重點領域,形成了兼具全球視野和區域特色的氣候風險評估報告,旨在為應對氣候變化的決策者提供進一步科學依據。
  • 全球氣候危機最新研究:地球升溫可能已經越過不可逆的「臨界點」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 編譯 據英國衛報報導,近日,英國眾多科學家發出的嚴厲警告稱,地球可能已經越過了一系列氣候的臨界點他們表示,這種風險將是對人類文明的生存威脅,我們正處於全球緊急狀態。 當全球變暖的特定影響變得不可阻擋時,例如冰蓋或森林的不斷消失,就會達到臨界點。在過去,地球升溫5攝氏度被認為是越過臨界點的必要條件,但最新證據表明,這可能發生在1攝氏度至2攝氏度之間。
  • 全球升溫2°C,青藏高原會怎樣?
    如果全球升溫2°C,對被譽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有何影響?科學家最新研究給出答案: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氣候將持續變溼,降水增加,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以及長江、黃河上遊流域的人均可用水量也將隨之增加。
  • 天天喊全球變暖,新一輪寒潮又來了,地球到底是升溫還是降溫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地球氣候異常,全球的極端氣候現象波動越來越大,入冬以來,我國的氣溫也是持續走低,讓我們感覺到了不一樣的「冬季」,說冷是真的冷了,要是放在往年,我們肯定會說如今的寒冷就是極端寒冷了,其實入冬以來,我國的氣溫並不是達到了歷史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