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氣象局:未來5年全球將升溫0.43℃

2021-02-08 中國天氣

英國氣象局近日表示,全球升溫速度低於最初預計,在近20年時間裡不會大幅提高。他們承認此前的預測並不準確。

根據英國氣象局本月7日公布的一份新聞稿,未來5年的升溫幅度將達到0.43攝氏度,高於1971年至2000年的平均水平,但低於此前預計的0.54攝氏度,調低了20%。

對人為因素導致氣候變化持懷疑態度的人,對氣象局公布的數據表示歡迎。他們指出,即使最近幾十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提高,但全球升溫並沒有因此飆升。全球變暖政策基金會的科學顧問大衛-懷特豪斯博士表示:「全球升溫的停滯狀態將至少持續到2017年,意味著全球氣溫不會在20年時間裡出現大幅升高。20年不會出現大幅升溫將對氣候模型造成根本性問題。」

英國雷丁大學的理察-艾倫博士指出:「全球升溫並沒有處於停滯狀態,但自2000年以來,升溫速度相對於上世紀70年代後的全球升溫幅度來說確實趨於緩慢。實際上,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繼續增加,海底熱量將繼續積聚。」

艾倫的觀點得到倫敦經濟學院的鮑勃-瓦德的支持。瓦德指出認為升溫已經停滯的觀點是錯誤的。對於氣象局在公布數據的同時而沒有給出全面解釋的做法,瓦德予以譴責。

氣象局表示經過修改的5年預測是一個新建模系統的成果,這個系統參考了海洋表面溫度變化這個因素。在上世紀90年代大幅升溫之後,升溫減緩可以用自然變化解釋,例如太陽和海洋活動變化。

之所以預測全球氣溫繼續升高,主要是因為溫室氣體排放繼續增加。專家們警告稱如果不採取措施減少排放,未來一個世紀的地球升溫幅度將達到危險程度。牛津大學教授麥勒斯-艾倫表示:「在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之前,很多人發出警告稱升溫加速程度超出所有的預計。事實證明,預測短期氣候變化趨勢是非常愚蠢的。但將21世紀初以來出現的現象作為證據,認為升溫已經停滯的想法是相當愚蠢的。」(楊孝文)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專家預計未來20年全球溫度將升高0.3至0.7度
    專家預計未來20年全球溫度將升高0.3至0.7度 2015-05-07 20:18: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IPCC報告確認1880-2012年全球升溫0.85攝氏度
    原標題:IPCC報告確認1880-2012年全球升溫0.85攝氏度  新華網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林暉、潘林青)從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升高了0.85攝氏度,其中北半球高於南半球,冬半年升溫高於夏半年。
  • 全球將升溫0.43℃,那時候已不適人類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大數據匯總後,建立了一個「地球系統模型」,根據模型顯示,若未來地球兩極地區和高緯度山區的冰雪全部融化,全球氣溫將再身價0.43攝氏度,那個時候的地球,或許將不再適合人類。
  • 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我們的地球會是怎樣……
    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 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 你敢想像嗎? 全球變暖的未來什麼樣?
  • 「全球變暖」與關鍵0.5℃——亞馬孫林火將「燒出」怎樣的未來?
    變暖1.5℃與2℃,0.5℃差距大不相同在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上,對於「近期發生的亞馬孫雨林大火和颱風利奇馬與氣候變化關係」問題,李高表示,不管是利奇馬超強颱風還是亞馬孫的大火,都是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全球氣候變化已經不是一個研究問題,而是觀測事實。
  • 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
    《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報告發布——如果2100年升溫5℃,地球會怎樣如果2100年氣溫升溫5℃,地球會是怎樣?「如果繼續推行現行政策不做出任何改變,將使世界處於高排放路徑,會導致2100年全球升溫的中心估值為5℃,最壞情況將有10%的概率升溫7℃。」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說。
  • ...2050年完全實現零碳排放量 升溫幅度不超過1.5°C以應對全球暖化
    報告指出,如果要將地球變暖限制在只比工業革命前溫度僅上升1.5°C(2.7華氏度),我們就需要社會各界快速、長遠和前所未有的變革,致力於到2050年完全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實現零碳排放量。環境科學家Debra Roberts是IPCC發布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未來幾年可能是我們歷史上最關鍵的時期」。
  • 5月氣溫又偏高!連續第43個月氣溫高於全球平均溫度
    全球氣溫上升可以說是顯而易見吧,2019年可以說地球的氣候變化,可能已經算是月月刷新了吧。根據NOAA科學報告指出,在2019年5月,全球又出現了第5個最熱時間段,這樣的溫度結果是在140年的溫度記錄之中進行對比出來的。
  • 最新研究:融冰加劇全球變暖 長遠或致額外增0.43攝氏度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在線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的研究論文稱,融冰加劇全球變暖,從長遠來看,全球極地和山區的冰雪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攝氏度。
  • 最新研究:融冰加劇全球變暖 長遠或致額外增0.43攝氏度
    (中國新聞網)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在線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的研究論文稱,融冰加劇全球變暖,從長遠來看,全球極地和山區的冰雪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攝氏度。該論文指,眾所周知,冰蓋的消失會影響氣溫,例如通過改變返照率(地球表面反射的陽光量),雖然導致氣溫升高的機制已為人們所熟知,但尚不清楚不同的冰蓋和反饋機制對全球氣溫變化的影響有多大。論文通訊作者、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尼科·伍德林(Nico Wunderling)及其同事採用一個簡化的地球系統模型,結合不同的二氧化碳濃度水平來進行估算。
  • 最新研究:融冰加劇全球變暖,長遠或致額外增0.43攝氏度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消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在線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的研究論文稱,融冰加劇全球變暖,從長遠來看,全球極地和山區的冰雪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增加0.43攝氏度。
  • 未來5年全球平均氣溫或升高1℃
    本報綜合訊7月上旬,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最新氣候預測稱,未來5年(2020-2024年),每年全球年均氣溫有可能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水平至少高出1℃,並且,其中至少一年的氣溫高出1.5℃的可能性達到20%。
  • 地球發高燒了,而中國升溫還要快於全球
    5月20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報告稱,今年四月是140年以來,全球第二個最熱的四月,全球陸地和海洋的表面溫度僅次於2016年4月,比20世紀的平均值56.7℉高出了1.67℉。從這項數據來看,全球氣溫連續第43個四月、412個月高於20世紀平均水平了。
  • 北極凍土融化將使全球經濟付出巨額代價
    英國劍橋大學政策模型專家克裡斯·霍普(Chris Hope)和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研究科學家凱文·沙菲爾(Kevin Schaefer)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研究稱,凍土融化產生的碳排放未來200年內將在全球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影響。 通常,凍土中含有大量的含碳有機物,只要土壤仍然保持冰凍狀態,一切都相安無事。
  • 全球升溫2°C,青藏高原會怎樣?
    如果全球升溫2°C,對被譽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有何影響?科學家最新研究給出答案:在全球升溫2°C情景下,青藏高原氣候將持續變溼,降水增加,主要河流徑流總量以及長江、黃河上遊流域的人均可用水量也將隨之增加。
  • 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原標題:2100年,地球可能升溫4℃   全球變暖已不是科學新命題,但一個新的氣候模型發現,地球升溫將超過預期。研究人員稱,除非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地球到2100年將至少升溫4℃,是世界各國政府警戒線的兩倍。
  • 再升溫8度,地球將不再是適宜生活的星球,如何阻止地球升溫?
    如果地球升溫 7 度,在赤道和熱帶地區,尤其是高溼度的悶熱地方,人體根本無法正常散熱,只需幾個小時,就會因為內外交迫的高溫而出現嚴重問題。如果升溫 11 或 12 度,以現今的全球人口分布來說,將有一半的人會在高溫下出現危險。地球可能變得這麼熱嗎?
  •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該「升溫」了
    10月以來,有關全球氣候變暖的報導不斷刷屏。8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報告稱,全球氣溫上升1.5℃問題或將提前到來;同日,本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氣候變化經濟學的開創者之一、最早提出2℃升溫控制目標等氣溫紅線的美國經濟學家諾德豪斯。
  • 【疲軟】未來全球超大尺寸新型顯示面板將主要在大陸生產;4月面板...
    群智諮詢分析,32吋電視面板供需過剩,3月下降3-4 美元,預計4月維持3 美元幅度下降;39.5-43吋需求動力不足,預計4月40吋面板價格下降3 美元,43吋電視面板價格維持5 美元幅度下降。前瞻預測,至2018年,中國大陸企業AMOLED規劃產能將佔據全球產能的31%;若單獨考慮LTPSAMOLED的產能,至2018年中國大陸企業更是佔全球產能的50%,將超越韓國居世界第一。中國大陸企業AMOLED產能的迅速擴張,將主要得益於崑山國顯(維信諾)、深天馬、信利、華星光電、京東方等企業新產線的量產,以及在2017年BOE、信利、和輝光電各自一條6代AMOLED線的量產。
  • 未來十年北極夏季或不再結冰 全球升溫哪裡最危險
    較高氣溫限制了冬季時間長度和北極海冰厚度,夏季到來時冬季損失的北極海冰將使冰蓋消融超出一定的大小和厚度,從而使北極海冰覆蓋不穩定,最終將形成無法冰凍的北極地區。近期關於海冰損失和建模研究,使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未來十年或者更短時間之內夏季北極將不會再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