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間充質細胞群體產生關鍵的腸道BMP信號梯度

2021-01-09 科學網

不同的間充質細胞群體產生關鍵的腸道BMP信號梯度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1 14:42:39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Ramesh A. Shivdasani研究團隊發現,不同的間充質細胞群體產生關鍵的腸道BMP信號梯度。相關論文於2020年2月20日在線發表在《細胞—幹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表示,腸道幹細胞(ISC)局限於隱窩底部,它們的後代在隱窩-絨毛連接處附近分化。Wnt和骨形態發生蛋白(BMP)梯度驅動這種極性,而結直腸癌從根本上反映了這種穩態信號的破壞。然而,組織這種BMP梯度的關鍵激動和拮抗因子的上皮內來源仍然不清楚。

 

研究人員將全標本高解析度顯微鏡與整體和單細胞RNA測序(RNA-seq)結合起來,以鑑定三種不同的PDGFRA+間充質細胞類型。PDGFRA高表達端粒細胞在絨毛基部特別豐富,並提供BMP貯藏庫,研究人員鑑定出CD81+PDGFRA低表達群體正好位於隱窩下方,分泌BMP拮抗因子Gremlin1。這些細胞被稱為營養細胞,足以在沒有其他營養支持的情況下在體外擴增ISC,並有助於體內的ISC維持。

 

這項研究揭示了精細的解剖、分子和功能細節的腸間質結構,以及組織自我更新必需信號梯度的細胞基礎。

 

附:英文原文

Title: Distinct Mesenchymal Cell Populations Generate the Essential Intestinal BMP Signaling Gradient

Author: Neil McCarthy, Elisa Manieri, Elaine E. Storm, Assieh Saadatpour, Adrienne M. Luoma, Varun N. Kapoor, Shariq Madha, Liam T. Gaynor, Christian Cox, Shilpa Keerthivasan, Kai Wucherpfennig, Guo-Cheng Yuan, Frederic J. de Sauvage, Shannon J. Turley, Ramesh A. Shivdasani

Issue&Volume: 2020-02-20

Abstract: Intestinal stem cells (ISCs) are confined to crypt bottoms and their progeny differentiatenear crypt-villus junctions. Wnt and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BMP) gradients drivethis polarity, and colorectal cancer fundamentally reflects disruption of this homeostaticsignaling. However, sub-epithelial sources of crucial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thatorganize this BMP gradient remain obscure. Here, we couple whole-mount high-resolutionmicroscopy with ensemble an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NA-seq) to identify threedistinct PDGFRA+ mesenchymal cell types. PDGFRA(hi) telocytes are especially abundant at the villusbase and provide a BMP reservoir, and we identified a CD81+ PDGFRA(lo) population present just below crypts that secretes the BMP antagonistGremlin1. These cells, referred to as trophocytes, are sufficient to expand ISCs in vitro without additional trophic support and contribute to ISC maintenance in vivo. This study reveals intestinal mesenchymal structure at fine anatomic, molecular,and functional detail and the cellular basis for a signaling gradient necessary fortissue self-renewal.

DOI: 10.1016/j.stem.2020.01.008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stem-cell/fulltext/S1934-5909(20)30008-4

相關焦點

  • 梳理牙齒間充質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
    牙釉質是由牙齒成釉細胞(ameloblastst)形成的,而牙齒成釉細胞是由牙齒上皮幹細胞產生的。在牙形成中發揮作用的細胞當中,牙齒上皮幹細胞是唯一具有外胚層起源的細胞。牙齒上皮幹細胞的來源是位於牙根尖上皮中的根尖蕾細胞(apical bud cells, ABC),它們導致牙釉質持續產生。除了具有外胚層起源的牙齒上皮幹細胞之外,參與牙形成的所有幹細胞具有間充質起源。
  • 不同間充質幹細胞來源的外泌體與骨關節炎
    1.1骨髓間充質幹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幹細胞,在實驗 研究及臨床應用中十分廣泛。Cosenza 等發現骨髓間充質幹細胞來源的外 泌體(BMSCExo)可以抑制OA樣軟骨細胞中金屬基 質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 13,MMP13)、聚蛋 白多糖酶 5(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 5,ADAMTS5)和誘導型一氧 化氮合酶
  • 《Theranostics》——間充質幹細胞療法配合改善炎症性腸病
    最近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聯合可注射水凝膠在治療炎症性腸病中具有重要價值。 炎症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一種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是胃腸道中除惡變外最嚴重的疾病之一。IBD的發生可能與感染、免疫、遺傳、精神、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
  • 高度互連的增強子群體調控人類間充質幹細胞中的譜系決定基因
    高度互連的增強子群體調控人類間充質幹細胞中的譜系決定基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3:52:33 南丹麥大學Susanne Mandrup研究團隊發現,高度互連的增強子群體調控人類間充質幹細胞中的譜系決定基因
  • 間充質幹細胞的三系分化及鑑定
    1968年德國科學家Frieden Stein在骨髓中首次發現了間充質幹細胞(MSC),後來研究者陸續在全身多種組織如脂肪、臍帶、牙髓中分離出了MSC。成骨分化是骨生成的關鍵步驟,即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經歷骨原細胞(osteoprogenitor cells)、成骨前體細胞(pre-osteoblasts)、成熟的骨細胞(osteoblasts)和終末階段的骨細胞(osteocytes)的一個複雜的過程,其中涉及到多種類型細胞間和細胞內的信號傳遞,如信號通路、轉錄因子、生長因子、MicroRNA 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骨代謝調控負反饋環路。
  • 間充質幹細胞真的能拯救卵巢早衰嗎?
    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多能性和低免疫原性,被認為具有治療卵巢早衰的潛力。許多研究證明不同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均可以改善受損的卵巢功能,這些間充質幹細胞來源包括骨髓、羊水、胎盤羊膜、脂肪組織、臍帶、月經血、子宮內膜等。
  • 【科學普及】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二):先進位造工藝
    ● ● ●書接上回,上一期我們簡述了間充質幹細胞的研發歷程,從國際視野角度介紹了全球間充質幹細胞藥物研發現狀,指出了幹細胞藥物開發面臨的困難。如果要開發一種「現貨型」異體間充質幹細胞療法,規模化生產是阻礙其成藥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期,我們將淺談一下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產工藝。
  • 探秘臍帶間充質幹細胞
    相比傳統藥物治療,幹細胞在阻斷肺纖維化進程,促進肺部損傷修復等方面顯示出獨特優勢。那麼,什麼是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它又有哪些應用潛力呢,最重要的是,這種幹細胞和我們老百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對於這些問題,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研究所研究員段海峰博士,分享了他的看法。
  • Theranostics: 間充質幹細胞聯合可注射水凝膠,改善炎症性腸病
    正文  最近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聯合可注射水凝膠在治療炎症性腸病中具有重要價值。來源:Theranostics炎症性腸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是一種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是胃腸道中除惡變外最嚴重的疾病之一。
  • 關於間充質幹細胞的14個特性,你了解幾個?
    2)免疫調節功能:通過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及產生細胞因子幹擾樹突狀細胞功能並抑制T細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應,從而發揮免疫重建的功能。 3)來源多樣、取材方便,易於分離、培養、擴增和純化,多次傳代擴增後仍具有幹細胞特性。
  • 科學網—間充質幹細胞:組織修復的理想「種子」
    另外,間充質幹細胞對人類組織器官的衰老或損傷也能夠表現出強大的修復功能。並且無論是自體還是同種異源的間充質幹細胞,一般都不會引起宿主的免疫反應。 現如今,間充質幹細胞的臨床研究已經在許多國家開展。 隨著間充質幹細胞及其相關技術的日益成熟,我國也走上了間充質幹細胞核心技術研發的舞臺。 炎症性疾病治療獲突破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時玉舫最新研究發現,當組織損傷發生時,受損部位往往釋放大量的「創傷信號」,並伴有多種炎症性細胞浸潤和炎症因子分泌。
  • hsa-miRNA-223-3p調控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的作用
    Wnt5a:Wnt基因調控的信號傳導系統統稱為Wnt信號通路,其中Wnt5a主要激活非經典的Wnt/Ca2+信號通路,也可以激活Wnt/β-catenin信號通路,以實現對細胞分化過程的調控。背景:研究發現miR-223-3p在骨質疏鬆患者體內高表達,但其相關機制研究甚少。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一):國際視野
    目前來看,間充質幹細胞已成為全球開展臨床研究項目數最多的細胞,全球也有近十款間充質幹細胞藥物上市。間充質幹細胞(也稱間充質基質細胞,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MSCs)被廣泛用於命名各種組織來源的貼壁生長的成纖維細胞群,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免疫調控及促進組織再生功能。目前,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試驗已經超過900項,用於治療各種難治性疾病。
  • 什麼是間充質幹細胞?全球間充質幹細胞臨床研究現狀概覽!
    相比於胚胎幹細胞,成體幹細胞則有著容易獲取、致瘤風險低以及無倫理爭議等優點,因此成體幹細胞成為了幹細胞臨床應用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在眾多的成體幹細胞臨床研究中,間充質幹細胞是最多的一個。間充質幹細胞,是一類起源於中胚層的成體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潛能。間充質幹細胞不僅存在於骨髓中,也存在於骨骼肌、骨外膜和骨小梁中,且其能夠分化的組織類型十分廣泛。
  • 不同材料因素影響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
    文題釋義:表面微觀形貌:材料表面所具有的所有微觀幾何形狀及相關物理量統稱為表面微觀形貌,包括孔徑大小、孔徑率、表面凹凸程度、底物剛度、彈性模量、表面能等方面,同一種材料不同的表面微觀形貌將會對材料表面的物質產生不同的影響
  • 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治療心血管疾病
    前幾天,我們從科普角度介紹了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的生物學特性以及它在疾病治療領域所具有的前景。今天我們來具體看看間充質幹細胞及其外泌體如何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作用。
  • 不同部位心肌組織裂解液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定向分化為心肌樣細胞
    背景: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可定向誘導分化形成心肌組織樣結構,但利用不同部位的心肌組織製備心肌組織裂解液構建有差異的微環境,探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定向誘導效率以及相關基因表達的研究甚少。目的:探究不同部位心肌組織裂解液對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定向分化為心肌樣細胞的影響,評價誘導過程中相關基因的表達與心肌組織工程構建的關聯。方法:選擇第3代SD大鼠乳鼠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採用全心組織裂解液、心房肌組織裂解液、心室肌組織裂解液構建不同的微環境誘導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定向分化為心肌樣細胞。
  • 間充質幹細胞 最具臨床應用潛能的幹細胞
    間充質幹細胞就是備受關注的一個成體幹細胞群體。 1976年,Freidenstein首次發現在骨髓裡存在一群不純一的細胞群體,這種細胞在體外培養時貼壁生長,形態和成纖維細胞相似,呈克隆性增殖,並提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的概念。經過近幾年深入和廣泛的研究,人類對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來源、誘導分化、前期臨床應用等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 Nature子刊:不同來源間充質幹細胞生物學特性存在差異
    生長曲線顯示,源自胎兒的間充質幹細胞增殖能力明顯大於母體間充質幹細胞的增殖能力。研究人員還發現,來自不同圍產期組織間充質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也不盡相同。雖然不同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均表現出與國際細胞治療協會(ISCT)定義間充質幹細胞最低標準(CD73、90、105陽性,CD14、34、45和HLA-DR陰性)一致的特性,但是,同其他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相比,CP來源間充質幹細胞的CD106的表達具有顯著差異。
  • 【科學普及】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四):效力評價
    本期,我們將針對間充質幹細胞的效力評價展開論述。撰文:步步先生● ● ●上一期我們簡述了間充質幹細胞的質控體系,貫穿於細胞生產工藝的每個環節。每個生產環節都需要相應的質量控制方法和標準。如果細胞產品的質量(如:無菌性,安全性,活力,均一性,純度,穩定性)得到了保證,那麼是否就可以衡量其臨床有效性呢?顯然不行!針對間充質幹細胞,我們如何進行效力評價,本期將展開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