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出色的運營人員需要了解的4個用戶心理現象

2021-01-0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想成為一個出色的運營人員,了解一些用戶現象是大有裨益的。本文是我覺得比較好理解且常見的一些用戶心理現象,或者說用戶心理特徵,關於這塊大家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建議多觀察和總結,沒事的時候多讀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1、收集癖

用戶其實都有收集的癖好。比如,用戶喜歡收集各種勳章、道具、虛擬貨幣,喜歡收集各種周邊禮品(玩偶、抱枕、T恤、手辦、紀念品等等)。如果你做一套12生肖的公仔,就一定會有試圖集齊這12套的用戶,當然前提是公仔的質量需要過硬、值得收藏。

虛擬世界裡的用戶有個特徵,就是一定會收集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東西。如果用錢能買得到的東西,相比而言反而不一定受到用戶的歡迎,除非價值高到一定程度。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普遍都好了,他們並不缺這些東西,用戶更在乎的其實是榮譽感、擁有感,結果是一方面,過程有時候卻更加刺激。網際網路上的各種活動,如果赤裸裸地用RMB作為獎品,效果絕對不是最好的,相比而言成本也偏高,除非你設置的獎勵分量夠重,比如一等獎10萬塊錢,換我我也會參加。

收集癖還告訴我們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儘量提供給用戶多樣性的東西。用戶都是渴望新鮮感的,同樣的東西,他得到了三次以上,基本上就沒有多大的新鮮感了。所以,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總是提供給用戶老三樣的問題。這點在活動運營的獎品設置上,體現的應該是最明顯的。關於這點,克服的辦法其實有很多:一是公司內部,可以不斷推陳出新;二是可以跟其他公司合作,比如互換獎品,這樣大家彼此都會受益。

在貓撲度過的那些艱苦歲月裡,儘管預算拮据,但利用用戶的收集癖,做活動,做功能開發,這塊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體會也頗深。

2、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最初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

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將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他們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果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定居或者縱火。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條人行道有些許紙屑,不久後就會有更多垃圾,最終人們會視若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棄在地上。這個現象,就是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告訴我們什麼?

平臺的規則不可破,官方的權威不可被挑戰,官方人員不能對違規行為縱容。因為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將會有更多的用戶來挑戰你,從而讓你的制度成為一紙空文。

當平臺出現漏洞的時候,應該及時補救,否則將會有更多的用戶利用這種機會,用戶都是趨利的。貓撲出現過很多次mp(貓撲的虛擬貨幣)溢出的情況,為此經常修補bug,一個用戶一旦發現,他會告訴更多的用戶,從而更多的用戶會採取同樣的行為。我記得我有次幾天之內幹掉了8000億mp的漏洞。貓撲後期mp對於用戶的驅動能力迅速減弱,與溢出不無干係。

劣幣驅除良幣。這是運營工作裡,一個必知的概念。

破窗效應有五個階段:

社區開始出現失序的情形,部分居民遷出社區。

未能遷離社區的居民因擔心自身安全,對區內的事務漠不關心。

地區的監察力下降,社區的治安進一步惡化。

區內更多的居民遷走,仍然留在區內的居民則更加退縮,減少外出時間。

外來的犯罪份子入侵社區,令犯罪數字持續上升。

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平臺秩序紊亂的因素,如果不及時補救,會造成短時間蔓延。這樣會對那些遵守秩序的人造成幹擾,從而導致他們離開你的平臺。所以,用戶運營工作裡,合理利用用戶,就和帶兵打仗一樣,很大程度上跟運營人員的個性有關,你和什麼樣的用戶走的最近,你喜歡重要什麼樣的用戶,都會產生一定的後果。

大家會發現,在社群運營裡,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必須及時清除在群裡發廣告、色情、垃圾信息的人,和肆意搗亂的人。很多群,都是因為疏於管理,「劣幣」肆意妄為,從而導致「良幣」不斷退群、剩下的人也不活躍了,即死群問題。

3、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conformity),也稱樂隊花車效應,是指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引導或施加的壓力),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也就是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懷疑、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

從眾效應是指人們自覺不自覺地以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作出判斷、形成印象的心理變化過程。

從眾效應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在真實的或臆想的群體壓力下,在認知上或行動上以多數人或權威人物的行為為準則,進而在行為上努力與之趨向一致的現象。從眾效應既包括思想上的從眾,又包括行為上的從眾。從眾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從眾效應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其作用取決於在什麼問題及場合上產生從眾行為,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具有積極作用的從眾正效應;

二是具有消極作用的從眾負效應。

積極的從眾效應可以互相激勵情緒,做出勇敢之舉,有利於建立良好的社會氛圍並使個體達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

為什麼bbs這種產物在中國比在國外火的多,而且時間也長久?大家仔細觀察也會發現,這些年火的產品,社區型產品要佔到非常高的比例,其實根源在於,中國人的從眾效應更重,中國更喜歡看熱鬧,喜歡扎堆。

在網際網路上,輿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其實輿論永遠被少數人左右著,從明星到記者,從熱點事件到網絡紅人。很多本來挺好的一件事,到了網上也可能變成壞事。本來是一件壞事,結果被個別的人引導,卻成了好事。不是所有事情,警察叔叔都會出來給你結論的。然後然後,很多時候,我們根本分不清事實到底怎樣了。

從眾效應對於用戶工作者的意義和啟示非常大,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只要我們引導好用戶金字塔頂端的這20%的人群,就可以控制大局。因為,意見領袖,必定來自他們中間。抓好核心用戶的運營,才是突破口。

防微杜漸。不好的東西,和好的東西,在網際網路上傳播的速度更快。用戶的聲音必須聽取,輿論是企業的定時炸彈。pr工作非常重要,國內這塊最出名的,素有南阿里北360之說,並非浪得虛名。

我們做用戶工作,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做品牌、做口碑。運營人員,同樣需要有品牌意識。

我們捧優質用戶,推薦優秀的內容,我們的很多運營行為,實際上是等於在平臺樹立表率,告訴其他用戶,只要照著這個方向做就行了,你就會受到重視。

4、羅森塔爾效應

又叫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亦稱「羅森塔爾效應(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查某校,隨意從每班抽3名學生共18人寫在一張表格上,交給校長,極為認真地說:「這18名學生經過科學測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過半年,羅森又來到該校,發現這18名學生的確超過一般,長進很大,再後來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崗位上幹出了非凡的成績。這一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

其實歸根揭底就是一句話:期望和溢美能產生奇蹟,要相信心理暗示的力量。

那麼,羅森塔爾效應對於運營工作有什麼意義呢?

1、要相信用戶,學會放權

某種程度上,用戶工作,有時候就好像談戀愛。我們和用戶,終極目的是實現共融。我們的想法和做法,能夠慢慢得到用戶的認可和支持,用戶的需求,能夠被我們接納和重視。用戶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出色的運營人員,會懂得放權,會懂得如何激發出用戶的潛力,而絕對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覺得你自己可以搞定一切,孤家寡人,是做不成大事的。

要相信用戶可以被開發的空間永遠是無限的,很多用戶,你給TA陽光,TA就會燦爛。

2、不要吝嗇對用戶的溢美之詞

這是突破很多用戶心理防線的一個關鍵。用戶也是人,在甜言蜜語面前,絕大多數人的心都會軟下來,至少TA也不至於罵你。而且,這樣也便於你和用戶建立深厚的友誼,友誼的小船不至於說翻就翻。

3、學會管住自己的那張嘴

有些公司的官方人員會發生和用戶吵架的事情,不止運營,各種崗位都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在我工作的這11年裡,其實見過無數次。

和用戶吵架,是一個大忌。官方人員代表的是公司,你說出的每一句話,等同於公司對外輸出的信號,都會對用戶產生影響。用戶會告訴TA周圍的每一個人,不要使用你公司的產品。

有人會說,我性格直,不會哄用戶。那你總可以不帶或者少帶感情色彩吧?或者大可保持中立總可以吧?

總結

以上的內容,是我這些年具體工作中感觸比較深的,寫出來,希望對大家的實際工作有所幫助。運營工作,尤其是做用戶工作,在具體的實操過程中,經常你會發現,用戶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特徵跟你想像的根本就不一樣。有時候,你根本不需要去揣測用戶的想法,你真正能跟用戶掏心窩地聊一聊,很多事情自然就明了!

#專欄作家#

類類,微信公眾號:類類有話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工作10年的互聯 網從業者,現任奇酷粉絲運營總監,原貓撲網產品運營總監、酷我音樂產品總監。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產品與用戶的雙向選擇,群體用戶心理在網際網路產品和運營的應用
    這些用戶群之間為何會在網際網路上強烈的互相攻擊?這些都與群體有關。人是群居動物、社會動物,愛現和共鳴都是建立在群體之上的心理。試想獨身一人的話,人們去哪裡找共鳴?如果沒有同樣興趣集結的群體,豈能獲得成就感滿足愛現的心理?因此我們在研究分析用戶心理的時候,一定要站在群體的角度去考慮,思考一群人的特點,思考如果群體越來越壯大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 精講用戶運營方法論3個模型:漏鬥、金字塔、內容運營生態軸
    最後漏鬥下來的那群人,其實是整個平臺裡面最核心的一群用戶了,比例大概會在20%左右(甚至更少),他們人數不多,但是十分重要。首先,他對你產品的感知是特別好的。如果你要去對某個產品的產品功能或者運營策略做用戶調研,我建議你們找這群人,因為他們有可能比你更了解你的產品。第二,如果你想招聘運營人員則可以從這群人裡招。
  • 一個常見的心理現象:心理飽和
    一個常見的心理現象:心理飽和 2020-05-16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選題到數據分析,資深運營需要怎樣的行業素養
    一、具備紮實的文案功底,hold住多種文案形式文案功底是一個運營者需要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這就如同設計師需要了解配色規律,技術開發人員需要熟悉開發語言一樣。想要具備這種能力,需要多寫多練。尤其是針對不同文案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練習,能夠迅速掌握寫作要領。朱朱總結了幾種主要的文案形式,練好它們你就擁有了運營的基礎本領。
  • SEM運營專員需要知道的三個問題總結
    那麼對於SEM運營專員來說,如何做好SEM運營呢?下面美之博為大家總結一下SEM運營需要了解的三個問題。第一、SEM是什麼英文Search Engine Marketing ,我們通常簡稱為「SEM」。
  • 社群運營必須考慮的4個關鍵點
    社群運營是現在使用非常廣泛的運營方式之一。社群運營的手段也層出不窮,要想做好一個社群,有4點是必備的,今天9妹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想要做好社群運營,那麼首先就要對96新媒體社群運營有一個準確的認知。社群運營是商家或者個人通過建立社群的方式,與用戶建立聯繫,實現用戶轉化,完成用戶變現的過程。社群運營必備的4個關鍵點1.定位隨著社群運營的廣泛使用,不管是商家運營的社群,還是個人運營的社群,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好社群的定位。
  • 基於用戶行為的增長邏輯:觸動人心的運營策略03
    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休眠期、流失期,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用戶,運營策略的差別往往十分巨大。這部分內容,在道是無此前的文章《用戶生命周期管理的完整方法論:觸動人心的運營策略02》已經有了比較詳細的論述,需要了解的同學可以點擊連結查看。
  • 當數據分析遭遇心理動力學:用戶深層次的情感需求浮出水面
    此時,一個新的問題冒出來了:對粉絲的興趣標籤和星座信息進行情感需求挖掘,這個該如何操作呢? 在這裡,我們需要用到心理動力學,主要涉及到1個心理分析方法論(心理投射)和1個心理分析工具(Censydiam消費動機費模型)。
  • 史上最完整的一個App運營推廣計劃方案
    做啥事都要有一個方案,泡妞要方案,吊K子要方案,婚禮需要方案,APP運營同樣需要方案。方案是給老闆看得,更是給自己的一個方案。還在為寫APP推廣運營方案頭疼嗎?這裡有一份最完整的APP運營推廣方案。
  • 當數據分析遭遇心理動力學:用戶深層次的情感需求浮出水面(萬字長...
    此時,一個新的問題冒出來了:對粉絲的興趣標籤和星座信息進行情感需求挖掘,這個該如何操作呢?在這裡,我們需要用到心理動力學,主要涉及到1個心理分析方法論(心理投射)和1個心理分析工具(Censydiam消費動機費模型)。
  • 內容運營丨一個標題的自我修養及6種常用套路
    我在做新聞編輯的時候,常常遇到一篇一二百字的消息因為擬了一個好的標題,哪怕推薦的位置不好,瀏覽量依然遠超一些報紙整版的深度特稿,這種現象就是網際網路內容連結化的典型影響。標題吸引不到用戶點擊,就意味著你做出來再優質的內容都很難得到傳播,你的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 「用戶金字塔模型」在社區的產品和運營工作中的重要性,讀完你必有啟示!
    我在這個模型裡給出了一些可能的用戶人群,具體你分析時,可以參考,但千萬別機械照搬啊。★ 用戶金字塔模型的重要性這個模型我覺得非常重要。用戶運營其實是所有運營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最難的一個環節。無論你從事何種工作,了解用戶都是必須的。這個工作做好,其實你去面對客戶、企業,也都是可以拿來借鑑的。
  • 掌握這12種心理效應,讓用戶對你的品牌「上癮」!
    當三個選項都在時,學生選擇了混合訂閱;當去掉125美元的紙質訂閱選項時,學生選擇了最便宜的選項。  這意味著,中間選項不全是無效的,它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參照,通過對比會發現混合訂閱非常划算,從而刺激他們花更多的錢訂閱雜誌。
  • 10個營銷中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下篇)
    本文為大家歸納了10個營銷中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微小屬性策略目標趨近效應認知閉合需求意見參考效應從眾效應睡眠者效應錨定效應中間項效應互惠原則損失效應你也許會說,之所以選中間的是因為消費不起價格更高的產品,或者價格更高的產品提供的溢價服務你不需要,確實這些都是影響因素,但「中間=安全」的潛意識還是時時刻刻對你的選擇行為產生極大的作用。就像我問你:「在0.2、3、7、16、35、277這六個數字中選擇一個你認為最安全的數字。」,你會選哪個?
  • 覆蓋190個國家3000萬用戶,融資超7500萬美元,Headspace如何在心理...
    根據好奇心日報的報導,2018年初,Google 贊助、美國最大正念論壇智慧 2.0 (Wisdom 2.0)上,超過 3000 個來自科技界、投資界、藝術界人士齊聚在舊金山市,花 325 - 750 美元不等的門票參與一個宏大主題的討論:在數字時代正念生活。
  • 內容運營過程中,需要用數據決策的8個場景
    編輯導讀:內容是連接用戶和產品之間的橋梁與紐帶,運營需要了解各大平臺的特點,結合數據分析做好運營工作。本文作者總結分享了內容運營中具體數據決策的8個場景,供大家一起參考學習。當然,過程不只這麼簡單,需要分好幾個組來匯總,去除大盤影響,去除偶然性等。不過,這個過程屬於討論怎麼做數據分析的範圍,而不是怎麼驅動運營。實例4與實例3很類似。需要做個分析,看每個類型的內容每天入池多少合適。簡單的說就是按照兩個最主要的歸類維度,看歷史內容累計流量。流量多的增加入池量,流量少的減少入池量。
  • 詳解內容運營的三個階段,讓你掌握內容運營的核心
    第二階段:內容運營一個只會做內容編輯的運營,永遠也只是一個小編,想要混出頭,光靠這樣還遠遠不夠。所以內容運營的第二個階段就是學會內容運營。我們要了解到,內容的生產,無論你是PGC還是UGC,對於公司或者投資方而言,其實並不那麼care。他們看重的關鍵是能否把用戶留住,並讓這些用戶實現轉化,從而最終實現效益。
  • 社群運營人必須具備的幾種能力
    兜兜社群開課第5期啦,今天來聽聽兜妹兒說社群運管人必備的幾種能力.手機微信,qq等網絡媒介的受歡迎推動了社群經濟發展的掘起,社群經營做為與客戶間距近期的經營職位之一,剛開始慢慢遭受經營從業人員的高度重視。針對有心邁入社群經營行業的新手來講,有一個難題將索繞她們心裡,那便是:「變成一個出色的社群運營人,到底必須具有什麼工作能力?
  • 運營人員最應該關注的基礎數據指標有哪些?
    數據對於網際網路運營人員來說意義重大,很多時候都是靠數據來指導下一步的運營策略,所以懂得數據知識,能夠學會通過數據來分析問題,對你的運營工作是有極大幫助的。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我們最應該關注的數據指標。大概分為四類:用戶分析,留存分析,渠道分析,參與度分析。
  • 盤點運營人必須知道的底層邏輯和思維模型
    了解了這三類用戶的需求我們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好活動運營和用戶運營,將用戶的行為最大程度的釋放形成勢能,讓用戶自驅動,讓平臺的飛輪效應達到最大。【二】人性思維在了解了用戶的需求後,我們最需要了解的還有人性。一部電影拍的好我們說它拍出了真實的人性,一時間人性成了一個萬金油的詞,似乎用上「人性」這個詞整個人都有了格調,整篇文章都都高大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