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長沙 | 紅嘴巨鷗因洋湖溼地改善出現長沙

2020-11-08 瀟湘晨報

溼地鳥類

象鼻窩森林公園

「溼地」一詞,最早出現於1956年美國魚類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頒布的《39號通告》,通告將溼地定義為「被間歇的或永久的淺水層覆蓋的土地」。後來對這個定義有多次修正,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定義是「經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為淺水所覆蓋的土地」;我國定義則是「常年有淺層積水或土壤過溼的地段」。將其綜合,為「溼地係指海洋和內陸常年有淺層積水或土壤過溼的地段」。

年嘉湖、洋湖都是江河故道型的溼地

長沙市區及其近郊的溼地可分為江河故道型和溪流源頭型。長沙位於湘江和瀏陽河交匯的河流衝積平地,周圍為地勢較高的山丘,可謂「環城皆山也」,其地形屬於盆地,稱長沙盆地。湘江及其支流進入盆地後,有兩種情況:數十萬年間經常改道,於是留有故道、低洼地,逐漸在自然和人力作用下演變為溼地。如烈士公園的年嘉湖,即是瀏陽河的故道;洋湖溼地的洋湖為靳江入湘江口地帶,古名「瓦官口」,在嶽麓區柏家洲注入湘江。1971年冬,將出口一段裁直,留下故道啞河24公頃水面,劃給當時的嶽麓山公社靳江大隊,今已成洋湖溼地的核心地段。湘江有些河段變得很寬,於是為防洪需要,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築堤,將江段隔離出一塊,成為與湘江一堤之隔的淺水窪地。如河西望城區的大澤湖,現在大澤湖西岸的街道就建在古湘江的階地上。

在所有河流發源區都有溼地,大到長江、黃河,如三江源溼地,是我國十個國家公園之首。小到溪谷源區。長沙盆地周邊為丘陵,少低山(海拔500米至1000米),在山丘之間形成了溪谷,成為湘江一級支流的二、三級支流。例如圭塘河是瀏陽河的支流,發源於跳馬鎮鴨巢衝,其源區溪谷就是溼地,後來修了鴨巢衝水庫,發展旅遊改名石燕湖。水庫不是溼地,故圭塘河河源溼地消失,但在石燕湖之上遊有一水塘,水塘尾還可見到一畝多溼地。

在長沙市近郊因修建水庫,使溪河源區溼地喪失還有不少,但有一處,雖修了水庫,因蓄水不足,溼地保存下來了。這就是嶽麓區梅溪湖街道中塘村的象鼻窩石塘水庫,至今可以看到溼地植物的多樣性和分帶性,按所報導的資料,在長沙市僅此一處。

溼地植物分帶有助於保證附生的動物與鳥類的完整

溼地是地球之腎,對人類是風水寶地,其中最重要是生物的多樣性,主要表現是植物分帶和鳥類棲息地。

植物分帶是溼地最基本的特徵,一般是由陸生植物帶→兩棲植物帶、浮氈植物帶→挺水植物帶→浮水植物帶→沉水植物帶→敞水帶。每一個帶中附生有不同動物,動物中的候鳥按採食的本領及食物的種類生活在不同的帶中。

長沙市及近郊溼地都或多或少可見到植物的分帶性。洋湖溼地,主要是挺水植物帶和兩棲植物帶,有菖蒲、蘆葦等1300多種溼地植物,陸生植物帶多系人造林,如水杉等。大澤湖溼地與洋湖溼地差不多,只是沒有如洋湖那樣有人工精心培植,淺水中植物多是原生態。象鼻窩溼地,除了建有一個石塘水庫的大壩外,尚保持原生態,水庫蓄水離設計要求甚遠,對溼地沒有影響,且少量蓄水造成了完好的溼地植物分帶。據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以石塘水庫為中心,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的植被構成,由水到山脊為水生沼生植被→喜溼潤生境闊葉林→乾旱生境灌叢、灌草叢、針葉林。水生沼生植被就是溼地植物,溼地種子植物66科214屬352種,構成了浮水、浮葉、挺水、沉水的14個群落」,結論是「所成景觀與山脊植被景觀相互映襯,動靜得當,構建了象鼻窩最具特色的溼地景觀」。

大澤湖因與洞庭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相距約40公裡,在沿湘江鳥類遷徙通道中,它是一個重要的候鳥中轉站、冬候鳥的越冬地和夏候鳥的繁殖地。據2011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對大澤湖的調查,鳥類約有15目45科13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1種,二級有小天鵝、小鵑、白尾鷂等10種,稀有的有棉鳧。有留鳥53種,夏候鳥38種,冬候鳥33種,過境鳥11種。

近年由於溼地環境條件改善,有兩隻紅嘴巨鷗在遷徙途中來到洋湖,是第一次出現在長沙。紅嘴巨鷗是一種大型水鳥,個頭都比較大,成年後的體長可以達到50釐米以上,標準的體重為600克左右,既是留鳥,也是遷徙鳥。主要棲息於海岸沙灘、平坦泥地、島嶼和沿海沼澤地帶,歐洲、亞洲和大洋洲都有它們的身影。紅嘴巨鷗是在遷徙途中來到洋湖溼地的。

保證植物分帶、鳥類棲息對溼地很重要

長沙市區及其近郊的溼地及被有關職能部門評定的溼地公園,按照溼地的主要特徵,並不完全名副其實。如植物的分帶性,除象鼻窩溼地完全外,其他溼地都有缺陷;至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鳥類,雖然列出了不少種,但那是長期的觀察數字,在一個時段內不可能有這麼多鳥類的集中。如大澤湖溼地,由於市政建設的迅猛發展,原來寧靜很適於鳥類安身立命之地,變成了人來人往的工地或居民區,鳥類自然不來了。沒有完整的植物分帶和眾多鳥類棲息,就不具生物多樣性。長沙近郊溼地就是在生物多樣性方面有缺陷,這一點是對其建設和保護的主要矛盾,需要加以研究和解決,有兩點是可以考慮的。比如,因地制宜完善植物的分帶性。

象鼻窩溼地因石塘水庫未達設計要求的蓄水位,才保有完整的植物分帶性,一旦達到蓄水位成為設計要求的石塘水庫,溼地就喪失了,成為再一個石燕湖。成為「石燕湖式」的石塘水庫,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保持溼地植物分帶性孰大孰小,應實事求是進行生態學和水利學研究。在長沙市區及其近郊保存一個類似於洞庭湖溼地植物分帶的溼地,意義要大得多,而水庫,長沙市及其近郊已經不少了。

鳥怕人是一種生態現象,但是可以緩解。長沙市區及其近郊可以「引鳥」成為鳥類棲息地。以雲南昆明滇池為例,這裡遊人很多,但鳥並不會因為人多而怕人,相反,每年冬天,西伯利亞的候鳥紅嘴海鷗都會來滇池過冬,11月來,次年3月離開返回西伯利亞。

總之,在旅遊區,即使是人來人往的鬧市區,鳥也可與人和諧相處。既能如此,長沙市及其近郊的溼地為什麼就不能「引鳥」,成為既有植物分帶,又有鳥類棲息的名副其實的溼地。

文/童潛明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從「水患之地」到「詩意家園」 長沙洋湖溼地「破繭成蝶」
    自然恢復結合人工促進恢復「治病」  洋湖溼地古名「瓦官口」,為靳江入湘江口的溼地,後發展成為湘江洩洪區。上世紀70年代,這裡逐步變成了長沙近郊的蔬菜基地和人口雜居區,大量人工種植韭菜和大蔥,以及挖塘養魚導致自然植被損失殆盡,水系破碎不堪。
  • 長沙洋湖出現霧海 刷屏的「仙境」其實是輻射霧
    (原標題:長沙洋湖出現霧海 刷屏的「仙境」其實是輻射霧)
  • 冬日來臨,到溼地觀鳥去 長沙溼地總面積達4萬餘公頃
    華聲在線11月22日訊 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記者今天在長沙市林業局獲悉,長沙通過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溼還草、溼地恢復修復等項目建設,2020年已實現全市溼地保護率為76.66%。
  • 洋湖溼地自然科普讀書月啟動 以書啟幕陽光冬日
    【洋湖溼地自然科普讀書月啟動 以書啟幕陽光冬日】長沙身邊事 我們雖然不能親身領略大自然的各個角落,但是自然科普書籍卻能打開我們認知,帶我們探索更加廣闊美妙的自然世界。這個冬天,洋湖國家溼地公園邀您共覽科普書籍,在陽光的冬日閱讀,在自然科普中成長,在綠色的公園撒歡。
  • 長沙一線臨江稀缺高端江景豪宅,洋湖標杆項目!
    【交房時間】1期2021年12月,2期2022年12月【停車位】 1:1.45【物業費】 4.68/㎡/月【物業公司】珠江物業項目優勢【學校】14所學校(包括兩所貴族學校)環伺,項目毗鄰湘江實驗二小、長沙中加學校
  • 紅嘴巨鷗首次在綿陽出現
    「這是紅嘴巨鷗第一次在綿陽出現,在四川出現。」綿陽市愛鳥協會成員張建寧介紹,據他的觀察,目前共有3隻紅嘴巨鷗來到綿陽。紅嘴巨鷗和紅嘴鷗不僅名字相近,外貌也相似,都有著白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喙。不過,在鳥類愛好者張建寧眼中,分辨兩種鳥十分輕鬆。
  • 紅嘴巨鷗驚現朝陽大凌河!
    昨日早晨,我市攝影愛好者在第三道橡膠壩上,又發現一批「不速之客」:紅嘴巨鷗。當時,至少有5隻紅嘴巨鷗列隊停歇在壩頂上,橘紅粗壯的喙格外引人注目。該鳥屬於大型水鳥,平均體長約50釐米左右,一般情況下棲息在沿海一帶,性情較為兇猛,一般以魚兒為食,有時候也捕食雛鳥和其它小型鳥類。截至目前,在城區人工湖水域已經發現至少6種以上鷗類水鳥。
  • 憑長沙這一網紅建築 湖大教授獲國際建築設計金獎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6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煥明)以淺白色為基調的長方形建築,清水混凝土一次澆注成型,展現東方式的極致簡約和純粹內斂……位于洋湖溼地公園的謝子龍影像藝術館,眼下已成為長沙市民休閒遊玩「網紅」打卡地。
  • 2020年洋湖國家溼地公園秋季趣味觀鳥賽圓滿結束
    10月17日,由洋湖國家溼地公園主辦的"感受溼地之美,共賞飛羽精彩"2020年洋湖溼地秋季趣味觀鳥賽在洋湖國家溼地公園舉行。限時觀鳥環節,邀請了《湖南鳥類圖鑑》的作者,小朋友們走進溼地,近距離接觸、認識了這些天空中的精靈。在限時觀鳥環節,張力文、劉蕊寧同學觀測到鳥種類27種,觀測種類最多。
  • 紅嘴巨鷗若發現它的伴兒是一坨塑料,還是被科學家「坑」的……
    真鳥與假鳥們和諧共處 | Crystal Shore, USGS在美洲,紅嘴巨鷗每年北遷都在哥倫比亞河流域的米島(Rice Island
  • 湖南溼地公園盤點,快來呼吸一口2021年的超新鮮空氣
    近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酉水、花垣古苗河、瀘溪武水等3個溼地公園順利通過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正式成為國家級溼地公園。溼地公園有「天然氧吧」的稱號,是許多人度假的首選之地。那麼湖南省有哪些值得去的溼地公園呢?
  • 今天是世界溼地日,溼地的這項功能影響到我們每個人
    特別是在乾旱地帶的少雨季節,溼地能夠釋放儲存的水資源,推遲或延緩旱災發生,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水資源短缺。 此外,溼地是地球表層系統中的重要碳匯。在植物生長、促淤造陸等生態過程中,溼地積累了大量的無機碳和有機碳,且在溼地環境中,微生物活動弱,土壤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十分緩慢,形成了富含有機質的溼地土壤和泥炭層,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
  • 長沙版「小蠻腰」 VS 流浪地球!
    長沙過去的10年,發展成就斐然,未來的10年,也很看好。暢想未來10年,有很多角度,而地標這個角度,具有特殊意義。所以,今天我們暢想一下未來10年,長沙會誕生的8大地標,看看長沙的未來有多美好!為什麼選這8個?是估摸著它們能代表長沙去與別的城市比拼,而不僅僅是自嗨。
  • 興凱湖琵嘴鴨現身臺灣鰲鼓溼地
    ▲愛鳥攝影師在鰲鼓溼地拍到黑龍江琵嘴鴨。(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旅遊雲)   中國臺灣網11月14日消息 據臺灣東森旅遊雲報導,一名愛鳥攝影師在11月10日於臺灣鰲鼓溼地森林園區南堤,用鏡頭捕捉到一隻配戴「鼻環」的琵嘴鴨。此次發現的琵嘴鴨配戴綠底白字編號DX鼻環,是黑龍江省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用雁鴨類釋放的標記。  經證實,它是黑龍江省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2013年10月7日釋放的琵嘴鴨。
  • 長沙供地重心在哪些片區
    就各轄區而言,嶽麓區主要分布於長沙高新區、梅溪湖片區、洋湖片區、望江片區、麓山南路片區等;雨花區主要分布於高鐵新城、雨花經開區和洞井片區等;開福區主要分布於金霞片區、馬欄山片區、青竹湖片區等;芙蓉區主要分布於隆平新區、火炬片區等;天心區主要分布於南部新城片區、新開鋪片區及老舊小區棚改區等。
  • 一個青浦攝影師的青西溼地的探索之旅
    在過去的十年裡,劉老師懷著對家鄉的熱愛之心和對大自然的崇敬之意,在青西溼地尋覓野鳥百態,他用相機記錄了青西溼地變遷以及青浦綠色生態之美,也為我們留下了這些「珍貴的記錄」。 水雉 水雉是鴴形目水雉科的一種中小型鳥類,水雉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的開放性溼地中,主要為淡水湖沼。
  • 溼地松的特性及栽培技術
    溼地松的特性及栽培技術一、經濟價值:溼地松是我國南方亞熱帶地區近年來廣泛引種栽培的一種優良國外松,生長快,幹型直,抗性強,產脂高,木材用途廣。溼地松含脂豐富,質量優良,據廣西沙塘林校調查,17年生溼地松,樹高17米,胸徑22釐米,單株日平均產脂量為37克,較馬尾松高70%。二、溼地松特性:溼地松為松科常綠大喬木,高達15-25米,少數達30米,胸徑70—90釐米,通常有相當高的枝下幹。樹皮成溝裂,先為灰色,後漸變為橙棕色或紅棕色,片狀剝落。
  • 4種雲南沒有過的鳥近兩年出現在昆明 盤點昆明10大觀鳥勝地
    其中,19種雲南省新記錄鳥類包括:彩䴉、反嘴鷸、黑腹濱鷸、灰翅鷗、灰喜鵲、蒙古沙鴴、三趾鷗、鐵嘴沙鴴、長耳鴞、中杓鷸、翻石鷸、斑尾塍鷸、小濱鷸、白翅浮鷗、紅嘴巨燕鷗、黃腹鷚、家麻雀和大濱鷸、班胸濱鷸共19種。1種全國新記錄為鉗嘴鸛。這19種雲南省鳥類新記錄,大部分是水禽,其中多種是在滇池溼地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