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鄉拿起篾刀 借「風」賦能飛翔 85後篾匠上演竹編「雲蝶變」

2020-12-05 天目新聞

人物名片:

錢利淮,1985年出生,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鎮竹編傳承人,嘉興市竹芸逸品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嘉興市工藝美術大師。

一根根粗細不同的竹篾、一個個編織精巧的作品,走進位於桐鄉烏鎮陳莊村的「竹芸工房」,上千件竹編品陳列在700多平方米的空間裡,有籮筐、畚箕等生活用品,也有插花器、擺件、茶具等工藝品,它們大多出自同一人之手——「竹芸工坊」創始人、85後篾匠錢利淮。

這個出生於竹編世家的年輕人,為何選擇在大學畢業後歸鄉從事在父輩看來「沒有前途」的家業?他又如何為老手藝注入「網際網路+」元素,助力傳統技藝上演「蝶變傳奇」?

學成歸來,復興傳統技藝

錢利淮的老家烏鎮陳莊村,是一個竹編記載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村莊,他的父親是嘉興市級非遺傳承人錢鑫明,一位一輩子都在從事竹編製作的老手藝人。

從小,錢利淮聽得最多的是破竹的「噼啪」聲,見得最多的是竹編用具,玩得最多的是父親用竹篾精心編制的竹蜻蜓、鳥哨、竹槍。當時的他可能沒想到,長大後自己會像父輩一樣,拿起篾刀,成為篾匠。

18歲,錢利淮考上浙江科技學院景觀設計專業,離開烏鎮,去追尋更廣闊的天地。

或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對竹編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感,或許是不忍看到父輩曾經以此為生、以此為業的竹編手藝逐漸走向消亡,大學期間,錢利淮一邊汲取新知識充實自我,一邊思考老手藝該何去何從。

2010年,大學畢業後的錢利淮在杭州找了一份景觀設計工作,但僅過一年多,始終心系竹編工藝的他便決定辭職回家,繼承「祖業」。

起初,他的決定遭到了父母的反對,父母不想他去從事這份「既辛苦又沒有前途的工作」。

「我在大學整整思考了3年,把能找到的相關書籍都看了一遍,我覺得竹編是可以做出新東西來的。」他和父親深談了自己對竹編的思考,終於獲得了父親的理解和支持。

於是,錢利淮開始走上把傳統技藝發揚光大的道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復興一個行將消失的行業,光靠一腔熱血可不行。於是,錢利淮開始系統學習竹編。

嵊州、安吉、東陽、溫嶺……他四處尋訪名師,了解各地竹編技法。為了精進技藝,他還找到東陽竹編大師胡正仁,成為這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的「入室弟子」。

學藝歸來,錢利淮創立了自己的竹編品牌「竹芸工房」,開始將所學變成產品。

創新融合,借「風」賦能飛翔

如何讓年輕人喜歡上老手藝?這是錢利淮反覆思考的問題。

創業初期,錢利淮走的是「精品」竹編道路,他在傳統技藝中融入現代化設計,迎合年輕人的審美和需求,製作了一系列竹編包、插花器、竹編飾品等,由於手藝精湛,造型不落俗套,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喜愛。

錢利淮在銷售模式上也動足了腦筋,「想要傳承與發揚,就要讓更多人知道竹編的存在,之後的事情才能水到渠成。」於是,他把目光聚焦到了網際網路上。

2012年,錢利淮在網上開了自己的第一家淘寶店,他也成了當年最早開設竹編網店的人之一。

「剛推出來,反響還不錯,下單的人蠻多。最貴的可以賣到上萬元一件,平均每件價格都在上千元。」驚喜的是,這次網際網路「初體驗」給錢利淮帶來了不小的收穫,既讓他的竹編作品在工藝品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也提振了他讓老手藝「活」下去的信心。

而真正讓「竹芸工房」和烏鎮竹編一炮而紅的,是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召開。

2014年,參加第一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著名收藏家馬未都一眼相中錢利淮製作的竹編錦盒,花費近2萬元購買;2015年,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期間,錢家的竹編麻鴨亮相中外記者招待晚宴,受到中外媒體的極大關注;2016年,「竹芸工房」的竹編花籃登上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主會場……

乘著大會的東風,精美的烏鎮竹編開始走向世界舞臺,也讓錢利淮看到了「網際網路+」的影響力,他萌生了藉助網際網路傳播竹編文化的想法。

「我一個人做竹編做得再好,也就只能做幾件竹編工藝品,供人賞玩一下,沒法把竹編文化推廣開去。」在錢利淮看來,如果竹編這門手藝只做「高高在上」的工藝品,受眾面只會越來越窄,所以必須「飛入尋常百姓家」。

考慮到當時市面上沒有系統的竹編製作教材,手藝全憑師傅口耳相傳,錢利淮編制了一套科學的竹編教學材料,並創新推出DIY材料包,與鳳岐茶社平臺合作進行網絡直播授課,採用視頻演示分解竹編製作流程,省去原先竹編工藝中較難的破篾、拉絲等步驟,讓普通人可以輕鬆上手學竹編。

直播最密集的時候,錢利淮幾乎每周一課,聽課粉絲一次兩三千人。對於這麼小眾的手藝來說,能有這麼多粉絲在線「圍觀」,錢利淮很知足,也信心滿懷。

走向世界,傳播竹編文化

如果說,回鄉繼承「祖業」是活化老手藝的第一步,給竹編技藝插上網際網路翅膀是第二步,那麼,如今的錢利淮正在努力走好第三步——帶著烏鎮竹編文化走出桐鄉,走向世界。

2018年,他與北京榮麟家居合作,為其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商場門店開展線下竹編教學。

起初,錢利淮只是抱著「商業站臺」的想法去參與。所以,在江蘇無錫的第一站,他並沒有做太多準備。然而,到了現場才發現,活動規格之高、參加人數之多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反觀自身,穿著隨意、PPT簡陋、講課乏味,錢利淮對自己的第一次「走出去」表現非常失望。

錢利淮意識到,來參加教學課堂的人想要學習的,不僅僅是製作一個竹編工藝品這麼簡單,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去了解竹編背後的文化。

吸取了第一次失敗的教訓,錢利淮重新製作了PPT,把烏鎮竹編的演變歷程及陳莊村的悠久歷史加入其中;專門找老師學習聲、形、臺、表,讓自己的講課更有「腔調」;搭配上具有中國風的服飾,以最佳姿態出席了在重慶的第二次「站臺」。年輕、有手藝、講課風趣又不失深度,準備充分的錢利淮得到了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當天,中華手工雜誌社的負責人也來到現場,對錢利淮的講課給予了高度評價。

自此,錢利淮成為榮麟家居最「拿得出手」的合作夥伴,他也從一次次講課中激發了靈感、鍛鍊了能力、增長了見識。

湖北、四川、廣東、河南……2年多裡,錢利淮的足跡出現在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每月1到2場線下課堂,每次講課都要融入他對竹編的新思考,「走出去」的錢利淮收穫滿滿。

「到過的地方越多、見過的技藝越豐富,才愈發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更加知道一名手藝人不能僅限於設計和製作,而應該成為具備多方面能力的綜合型人才。」如今,錢利淮給自己立了新目標——講好竹編故事,傳播竹編文化,「宣揚中國文化,竹是很好的載體,我希望打造一個中國的竹編品牌,讓竹編帶著中國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記者手記:

「再出發」

為了更好地「歸來」

離開烏鎮求學,拓寬人生的廣度和寬度;回歸故裡發展,為老手藝注入生機與活力;再次出發,肩負傳播竹編文化的責任與使命……串聯其中的,是縈繞在錢利淮心頭那份對故鄉難以割捨的情與愛。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讓傳統工藝漸行漸遠,非遺傳承和發揚舉步維艱,然而,當網際網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當創新思維打破了故步自封的窠臼,我們從錢利淮這個年輕篾匠身上,仿佛看到了傳統工藝的另一種未來。

正是為了這一「未來」,他選擇了「歸來」。他渴望在傳統和創新的衝撞中,迸發靈感;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東風裡,借「雲」登高,將手中技藝遠播四方。

在這近10年裡,錢利淮開啟了烏鎮傳統竹編的「新生」之路,那麼10年後,他又將把竹編文化帶去何方?

我想,他這次「再出發」,正是為了今後更好地「歸來」吧。

相關焦點

  • 驚了 竹編還可以這樣玩!
    近期,朋友轉發了一條視頻給阿久看,看了之後,阿久真的是驚呆了,怎麼也沒想到竹編還可以這樣玩,居然能用竹編編出二維碼!談到竹編,我們第一想到的應該就是那竹籃子了。竹編這項工藝誕生時期非常早,相傳在人類定居生活後,由於要將剩餘的食物等存放起來,便用斧頭砍一些植物根條,編成籃子,在製作,尋找材料過程中,發現竹子富有韌性,易編織,耐用,便漸漸作為當時製作器皿的主要材料了。
  • 桐鄉80後小夥醉心竹編 讓老手藝「活」下去
    取材,破篾,上口,扎口,包角,上色,打磨,比竹編過程所花的時間更多。」教學材料包是工房目前主推的業務,這也是2015年的夏天,他和幾個年輕人慢慢理清的思路。「我拜訪的老藝人是多麼希望我能把手藝傳承下去,他們傳授我的技藝,我去傳授更多的人。」在那之前的一段時間,錢利淮拜了東陽竹編大師胡正仁為師,後者的作品賣到了上海淮海路的奢侈品店。
  • 義烏篾匠樓長流:竹編一夢六十載 指間技藝盼長流
    樓長流和他的竹編「學生」們。一個晴冷的冬日,記者在義烏大陳鎮楂林小學,見到了已至古稀之年的樓長流。幾句質樸的話語,讓我們窺探到一位老手藝人心底最真摯的心願與熱愛。寄情竹編六十載竹編,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手藝。大陳竹子多,竹編工藝有上百年的歷史,還曾建有楂林竹編廠。自古以來,就有竹編手藝人走街串巷,以此為生,他們也被稱為「篾匠」。
  • 「包字號」借「雲」飛翔
    7月20日下午,好消息從「黃河之北、賽汗塔拉」旗縣區特色產品文旅服務線上線下集中展示推介會組委會傳來,兩天時間,我市實現銷售額1626204.32元,「包字號」眾多優質產品、優質品牌已經開始借「雲」飛翔。
  • 醉心竹編五十多年 福建七旬竹編藝人編出新「花樣」
    18日,記者在70歲的福建省福清市竹編手工技藝傳承人陳建德家中看到了這一幕。陳建德展示編制的竹製品。 葉秋雲 攝一進屋,擺放在沙發上的帶有「花開富貴」「福祿壽喜」等字樣的竹編手工半成品令人眼前一亮。陳建德表示,這幾十年來,他創新探索了「篆體編織法」與「撇字編織法」,可編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書法字體,將其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很受歡迎。
  • 非遺傳承人用竹編工藝帶大別山老區鄉親脫貧致富【組圖】
    竹編在最初的工序就是破竹,對選材好的竹子進行粗加工。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種各樣的篾。首先要把竹子劈開:一筒青竹,對剖再對剖,剖成竹片,再將竹皮竹心剖開。
  • 門道文化|竹編:織藝繪夢,用匠心傳承美好
    先民因地制宜、因才施用,將竹子編製成一件件實用精美的用品,正所謂竹編。古語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竹編工藝也大多集中在南方,這是因為南方溼熱, 利於竹子生長, 獲取成本低. 北方則不具備這樣的優勢,這導致了南方竹編工藝的大發展,出現了一系列精緻優美的工藝品。
  • 專訪光環雲高層:三位一體策略賦能中國雲服務
    專訪光環雲高層:三位一體策略賦能中國雲服務 2019年08月16日 09:50作者:董曉龍編輯:董曉龍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會後,光環雲數據有限公司CEO寧琪先生,攜公司管理團隊的三位副總裁接受媒體採訪。就用戶與行業關心的諸多問題予以解讀。
  • 苗族竹編傳承人
    ,細絲工藝品是有瓷胎竹編,如瓷胎竹編花瓶、竹編茶具、文具、竹編字畫等;粗絲是無瓷胎竹編,用竹條篾片編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的竹編工藝,如果盒、屏風、門帘、扇子、涼蓆 、涼枕 、籮 、筐 、籃 、簍、箕畚等。
  • 最四川的非遺活動,把我們的瓷胎竹編活動送上「C」位!
    接下來, 大家都看黑板了, 咱青羊非遺傳承人 又帶著瓷胎竹編技藝來啦~」 今天教師節,「生動實踐 體驗非遺」之瓷胎竹編活動走進了石室聯合中學金沙校區。
  • 墊江竹編的傳承:手藝人不再為生計而編,學校將竹編引入課堂
    2011 年,「大石竹編」被評為重慶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傳承竹編技藝,2015年,大石小學將大石竹編引入課堂,一至六年級均開設竹編課程,學校甚至編制了竹編教材。大石小學的竹編教材。每逢周末,趙行恩的孫子孫女都會前來練習竹編,兒子趙向陽已成為第六代傳人。
  • 二兩竹子當國禮 四川青神竹編一克能賣3000元
    二兩竹子當國禮 「天下第一」的青神竹編 一克能賣3000元  四川人眼中,竹子是再普通不過了。然而,隨手砍下二兩竹子,巧手一編後,卻能當作國禮送給外賓。  你信不信?  4月13日,結束了四川之行的奧地利總統範德貝倫、總理庫爾茨從成都啟程離開。
  • 雲上體驗,賦能升華,神州數碼助推數字效能提升
    立足新興技術手段,匯聚賦能平臺雲、大數據一直以來都是數位化轉型中亙古不變的議題,是國內數字中國戰略落地的重要依託。關於這一點,神州數碼常務副總裁葉海強在會上提到:「從成立至今,神州數碼經歷了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先後以產品的模式、服務的模式為國內市場提供IT基礎設施及相關技術服務,但從2011年開始,以雲、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新興技術手段為依託,神州數碼正在逐漸將自身匯聚成一個賦能的平臺。」
  • 你在我心上/我在雲上/帶你一起飛翔/從月缺到月圓(文/高坤)
    你在我心上文/高坤(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你在我心上我在雲上趁著歲月還微醺時刻難得清淨帶你一起飛翔從月缺到月圓數著時間的腳步舔一舔夏季留在嘴角的餘溫哪管它桎梏想念我要帶你飛翔去把寂寞塗滿顏色計算回歸線的距離隔了多少個雨季抗擊疫情的命運線中無數個藏藍衛士依舊傳遞奪目光芒在靜寂中矗立絢麗像漫天花落這靜止的一刻食指輕輕繞有青梅的味道守望初心
  • 編織夢想 傳承竹編技藝
    竹編人的智慧,使得它以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更加立體的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        本期讓我們追隨竹編藝人、竹編匠人、竹編大師的腳步,走進竹編世界,欣賞竹編作品,體驗竹編人生,感受竹編精神。參加工作後,他在教授音樂之餘鑽研編織一些既實用又好看的竹編製品。他虛心向校內外、省內外竹編教師、藝人、專家學習,潛心於竹編藝術的教學與研究。        在日復一日的刻苦鑽研中,張德明逐漸體會到竹編中蘊藏的無限趣味。
  • 好租曉樓深度專題《數據賦能招商引資在雲端――雲招商研究》
    2020年以來,在疫情阻隔與產業數據化推動下,雲招商成為政企產業圈的熱詞之一。與其相關的雲定位、雲推廣、雲籤約大行其道。各地政府紛紛利用雲招商手段進行項目推介,雙招雙引,籤約成果數以千億計。那麼,到底什麼是雲招商?雲招商又可以細分成哪些種類,具有何種趨勢?曉樓作為大數據驅動的產業賦能平臺在雲招商領域有何特長?
  • 湖北老農曾借給紅軍四百大洋,85年後拿出「欠條」,應還多少錢
    於是當時紅一軍派出了一個叫做塗杏的士兵,找到了當時孝感本地的一個名為楊長銀的小地主,借下了408個大洋並打好了欠條,如今這份欠條怎麼樣了呢?我們一起看看吧!在我們工農紅軍與1928進入井岡山的時候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中有而這三條記錄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不能平白無故的那老百姓的東西,借了錢必須要打欠條,損壞東西要賠償。」
  • 風箏飛翔原理:飛翔的永恆智慧
    你了解風箏是怎麼飛翔的嗎?許多人一定回答:了解。那麼再問一句你了解「風」嗎?估計這麼一問,你或許有些不那麼自信了。那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令我們不那麼自信的問題吧。風箏要自由地翱翔於藍天,首先要獲取一個「上升力」,要想平穩地飛翔還必須具備飛升「平衡力」。
  • 信也科技林臣焱:多維度升級風控系統,科技賦能金融數位化
    信也科技副總裁 林臣焱在此次年會周的金融峰會「科技之變,金融科技創新的驅動與賦能」論壇上,信也科技副總裁林臣焱闡述了智能風控如何賦能金融機構,以及隨著數位化的進一步發展,科技可以如何滿足機構更多的業務需求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