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話說:「聽蝲蝲蛄叫,還能不種莊稼嗎?」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蝲蝲蛄這種蟲子並不討喜,反而可能會對莊稼生長造成影響。其實,我們平時所說的蝲蝲蛄,學名叫做「螻蛄」,它通常生活在泥土中,保持著晝伏夜出的特性,不僅會吃新播種的種子,同時還會吃農作物嫩莖,是典型的害蟲代表。
所以,對於農民來說,它是一種極其厭惡的昆蟲。而對於吃貨們來說,蝲蝲蛄卻是一種美味,在北方地區,有人就會專門捕捉蝲蝲蛄,然後油炸成餐桌美食。吃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它滋味鮮美,有少許蝦蟹的味道,然而這種東西真的有營養嗎?會不會對身體有害呢?
螻蛄在中醫藥中佔有一席之地,中醫認為其性味寒鹹、歸胃、膀胱經,有利尿消腫、解毒等功效。特別是利尿消腫方面有一定的效果,所以中醫臨床上經常用來治療水腫、淋症、小便晦氣等問題。除此外,中醫藥方中對胞衣不下、牙齒疼痛等治療,也能看到螻蛄的身影;
而且螻蛄中富含大量卵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其中卵白質含量高達66%,脂肪的含量則達到了20%左右,除此外螻蛄中含存在大量胺基酸成分,其中人體必須胺基酸就佔據了總胺基酸的34.28%;
從這兩點來看,螻蛄的確是可以食用的。然而,在農民種植的過程中,為了讓食物能長得更加肥沃,會添加化肥一類的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會影響到蝲蝲蛄的健康狀態;
而且,市面上購買到的蝲蝲蛄大部分都非人工養殖,而是野外捕捉的,蝲蝲蛄中可能存在對人體有害的細菌或寄生蟲,如若在沒有徹底熟透的情況下食用,這種有害物質或寄生蟲就可能進入人體,從而對健康造成影響,甚至是誘發各類疾病。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從別的食物中,獲取來自於蝲蝲蛄的營養,沒有必要去吃這些有害的昆蟲。而且,當出現疾病之後,也不能輕易食用偏方來進行治療,應按照醫生建議,科學對症下藥。如若盲目相信偏方的話,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甚至是誘發急性肝腎中毒。
所以,即便是蝲蝲蛄可以食用,也不建議大家輕易嘗試。除此外,對於野生動物都不應食用,要知道野生動物中可能攜帶對人體有害的病菌,這包括了穿山甲、蝙蝠等,盲目食用只會給自己造成傷害,甚至是引發傳播性的疾病,所以一定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