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生存競爭需要從狹域走向廣域

2020-10-12 道哥叨科技

達爾文的學說,按嚴復的翻譯,以漢語概述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謂「被動選擇」,就是基因型在特定環境內的表型若各自的「niche」(龕位)恰好滿足「適者生存」之道,就被自然選擇,得以繁衍。柏格森批評達爾文,因為他的學說不能解釋「新事物」何以發生。百年之後,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柏格森「創化論」再成顯學。

亨利·柏格森,法國哲學家。1909年,發表論著《創造進化論》。192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汪丁丁教授的《行為經濟學講義》提到了海納模型。海納是在1985年發表的論文《The Origin of predictable Behavior》中提出了海納模型。海納的得出了兩條結論:

  1. 凡是可預期的行為,必定有其模式。
  2. 完備理性行為,完全沒有模式,故不可預測。


在海納的模型裡,生存環境從完全不確定性到完全確定性,沿橫軸排列。然後,沿縱軸排列的,是行為的容錯程度——即決策錯誤不致使有機體消亡的範圍。海納模型意味著,在任一給定不確定性水平的環境裡已生存著的物種,智能程度較低的(例如海星和螞蟻)有最可預測的行為模式,而智能程度最高的(例如「神」或「上帝」),其行為是最不可預測的。


狹域的生存競爭,極端而言,就是在完全確定的生存環境裡競爭。這時,達爾文的學說完全適用。用諾獎經濟學家貝克爾的術語,在完全確定的生存環境裡佔據「龕位」的有機體,會將全部可投資的資源用於開發專有於這一生存環境的能力。


然而這樣的能力,離開這一特定生存環境就毫無用處,故而稱為「專有能力」。


廣域的生存競爭,極端而言,就是在完全不確定的生存環境裡競爭。這時,柏格森的學說完全適用。繼續借用貝克爾的術語,在完全不確定的生存環境裡,有機體唯一可能有的「龕位」,其實是隨機應變的能力,也稱為「通用能力」——通用於變幻莫測的生存環境。


目前的人工智慧是狹域的,而人類智能是廣域的。狹義人工智慧如何能發展為廣域人工智慧,這是人工智慧的難題。汪丁丁教授建議的思路是以「現象的分類」為開端,從計算機已有的「知識表達」模式,拓展的到人類始終就有的「觀念拓撲」模式。這一模式,首先要求人工智慧機器人或所謂「類人機器人」,具有人類通有的「判斷力」。


當信息充分時,行為主體是不需要判斷的。而廣域競爭,信息永遠不充分。環境瞬息萬變,在有足夠資源收集充分信息之前,有機體必須在無數可能的探索方向中,判斷更可能找到資源的方向。判斷力,是廣域生存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判斷力,常基於「直覺」。正是這樣的直覺,使『企業家』完全不同於『管理者』。


凱恩斯的概率研究,結合他的金融操作經驗,他格外關注的,是「證據的分量」,而不是金融學教科書使用的「概率分布」。據此,幾十年之後,形成了概率理論最重要的一派,稱為「主觀概率」學說。在日常生活中湧現了各種各樣的證據,它們的分量當然不是一樣的,有一些證據雖然只是「孤證」,卻足以「立論」。


人工智慧缺乏的,恰好是這種從海量數據中尋找足以立論之「孤證」的能力。


歸根結底,人工智慧不應滿足於預先設定的「重要性」,在廣域競爭中,重要性不可能預先設定。


我能想像的一種可能是,人工智慧機器人既然不能感受生物感受到的那些重要性,那麼,它們將控制人類並由人類在廣域競爭中為它們提供它們生存所需的能源。


能控制人類的機器人,在這一意義上,於是成為「廣域智能」。




本文是對汪丁丁教授《如何從狹域走向廣域,這是人工智慧的難題》所作的筆記和註解。

相關焦點

  • 數位化生存能否引領我們走向「詩和遠方」
    國務院參事姚景源在《數字科技推動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中說,「以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科技核心技術已經活躍在我國產業賦能的各個領域。其中,人工智慧意在通過語言和圖像識別、神經網絡等技術延展人類智能,幫助企業更好地識別用戶身份、預測用戶行為和替代真人參與。
  • 人工智慧從「三體」走向「四維」
    原標題:人工智慧從「三體」走向「四維」   我國正加速駛入人工智慧發展的快車道。11月23日在烏鎮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高達11萬項,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 狹管效應與高考地理
    1、地形的狹管作用,當氣流由開闊地帶流入地形構成的峽谷時,由於空氣品質不能大量堆積,於是加速流過峽谷,風速增大
  • 廣域電磁勘探:向地下一萬三千米進發
    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項目,獲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這一方法,壟斷了近半個世紀的全球人工源頻率域電磁法市場。不過,近似求解也「限制」了CSAMT法的探測深度僅在地下1500米範圍內。隨著深度增加,該法應用的誤差會增大,解析度和準確度也大幅下降。要實現「深地探測」的深、精、準,存在著方法理論、探測技術和儀器裝備等三方面的巨大挑戰。
  • 從《星際穿越》看奇點來臨,人工智慧或成科技公司競爭焦點
    從某種意義上,如果按照生物進化論的角度去看,影片當中所表現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完全是比人類更加先進的物種,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取代人類成為藍色星球上的主宰,也完全有可能。當然,我們研究人工智慧的目的,並不是希望讓智慧機器人取代人類,而是讓人工智慧更好的造福人類。就如雷蒙德·庫茲韋爾所希望的那樣,希望在一個「奇點」,能夠讓人類與人工智慧相互融合,以迎接人類新紀元的到來。
  • 從產品競爭走向品牌競爭,這家羽絨企業如何布局?
    從產品競爭走向品牌競爭中國傳統行業已進入轉型升級的過渡階段,必然需要從粗放經營走向集約經營、從產品競爭走向品牌競爭。 在這樣的環境下,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總經理組建專業團隊,從五個方面入手應對。一是強化品牌意識,提升質量水平;二是加大科技研發,提升競爭能力;三是建立營銷網路,實現強強聯手;四是建設品牌文化,培育品牌成長;五是利用展會平臺,加快推進速度。
  • 非常天氣——狹管效應
    (來源:氣象知識)非常天氣系列狹管效應城市中的「峽谷風」了解一下?峽谷風是怎麼形成的?這種峽谷地形對氣流的影響,稱為「峽谷效應」,也叫「狹管效應」。狹管效應發生需要哪些條件?地形條件。出現「狹管效應」的地點大多為峽谷地區,或者是在間距極小的城市高層建築之間。氣象條件。
  • 狹管效應:峽谷風的形成
    非常天氣系列 狹管效應 城市中的「峽谷風」 了解一下?這種峽谷地形對氣流的影響,稱為「峽谷效應」,也叫「狹管效應」。 狹管效應發生需要哪些條件? 地形條件。出現「狹管效應」的地點大多為峽谷地區,或者是在間距極小的城市高層建築之間。 氣象條件。
  • 開放競爭下,惟有適者能生存|中國汽車報
    直面競爭不可迴避「中國經濟走向全面開放的競爭時代是必然趨勢,這不是哪一個行業面臨的問題,而是所有行業都將經歷的過程。」在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中汽中心政府智庫專家委員會專家李萬裡看來,汽車工業將在「十四五」期間率先進入這一狀態。
  • 人工智慧是定時炸彈,人類需要提防
    反對者則聲稱,濫用人工智慧,無疑是將一顆定時炸彈帶在身邊,誰也無法預計它什麼時候會爆炸。事實上,如今的人類似乎已經離不開人工智慧了,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智慧型手機。自2010年以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速度極為驚人,不同類型手機的更新換代速度更是特別快,為了追求便利,用戶自然也會不斷更換手機。
  • ...鄭冶楓:醫學影像AI為什麼需要小樣本學習和域自適應技術? | CCF...
    編者按:2020年8月7日,全球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峰會(CCF-GAIR 2020)正式開幕。CCF-GAIR 2020 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
  • 數字智能(DAT)十大趨勢:向人工智慧經濟邁進,搶佔貿易競爭制高點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業界認為從數位化走向人工智慧要經歷六大階段:數位化、互(物)聯網、大數據與信息化、專用人工智慧、通用人工智慧和超級人工智慧,本文將數位技術(Digital Technique)與人工智慧技術(AI Technique)合稱為數字智能(DAT)技術,將數字孿生、5G、AR虛擬實境、
  • 百名高管暢談2019人工智慧走向
    而那些利用靜態數據集和商業化API的公司很難與之競爭。」——科技風投Emergence普通合伙人GordonRitter「在許多特定領域的任務中。人工智慧的表現已經超越了人類;而現在是實際應用的時代。2019年,人工智慧將從根本上顛覆糖尿病的診療,從而改善數百萬人的生活。
  • 狹管效應
    狹管效應   2002年10月20日03:52  四川在線-天府早報   「狹管效應
  • 京東方等4個集團競爭有多激烈?行業將從競爭走向競合!
    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半導體顯示行業大者恆大,行業整合會集中在幾個巨頭身上,未來全球這個行業剩3家,但是京東方集團董事長陳炎順曾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棵樹長不到天上,tcl科技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單獨一家企業不可能成為一個產業,而是需要不斷地結盟協同發展,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 市場競爭加劇推動網際網路地圖服務走向開放
    新華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周文林)開車導航需要用電子地圖
  •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義務教育走向質量發展新道路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李京澤)21世紀教育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1日發布《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完成掃尾工作,中國義務教育已徹底擺脫辦學條件的泥沼,走向義務教育質量發展的新道路
  • 華為鄭葉來:新一代人工智慧從「三體」走向「四體」
    11月24日,以「育新機 開新局」為主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人工智慧論壇在烏鎮網際網路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發表主題演講——「創新加速AI普惠,共創行業新價值」。
  • 假如機器擁有智慧,世界還需要人類嗎?人工智慧的哲學展望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人類未來的命運密切相關。許多人開始意識到,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僅是人類可以利用的工具的發展,而且意味著人類生存方式的根本改變。人工智慧不僅是技術問題,同時也是哲學問題。例如,人們或許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假如機器擁有了超越人類的智慧,世界還需要人類嗎?屆時,從機器的立場看,人類的文明意義何在?
  • 獨家:美白宮發布《太空系統網絡安全原則》力爭奪取新疆域制高點
    太空、網絡、深海、極地一直是大國競爭的新疆域,從確保國家安全和發展的角度,如何開拓和利用這些新疆域一直是各國角力的重點方向之一這項新行政指令的特點之一是橫跨網絡、太空兩個新疆域,把網絡安全、太空安全緊密聯繫在一起,值得我們研究思考。美國新太空政策指令5​​列出了太空系統的以下網絡安全原則:1.太空系統及其支持的基礎設施,包括軟體,應使用基於風險評估的具有網絡安全信息的工程開發和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