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輝,從事一線焊接作業24年,先是在江蘇第一高樓——蘇州國際金融中心現場完成機器人焊接,開創了國內超高層機器人焊接先河。又和團隊攻克了鋼結構行業非標件焊接難關,研發出能快速準確自動焊接的鋼結構焊接智能化關鍵技術。他先後獲得「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技術能手」「國家級裁判員」「江蘇省十佳行業工匠」「泰州工匠」「無錫勞模」等榮譽。
1996年,邱明輝開始了他的焊接生涯。最初是手工焊,後又接觸掌握了氣保焊、氬弧焊、埋弧焊。工人出身的邱明輝,對焊接知識充滿了好奇,每天利用夜間時間自修焊接理論教材,又通過自學先後通過了歐標、美標、澳標焊工資格。
「以前只想著怎麼把焊縫焊好,和行業大師PK,真沒想過要和機器人PK。」2014年,才代表中國建築參加「嘉克杯」國際焊工技能大賽,拿下總名次13名、中國參賽選手第1名的邱明輝與焊接機器人來了場對決。邱明輝的焊縫質量更好,機器人的效率更高。
「如果能把機器人的效率和人工焊的質量相結合,就好了!」邱明輝期待著。
2015年,以邱明輝為帶頭人的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他帶領團隊不斷優化人機作業環境,可移動式的焊接設備、適用狹小空間施焊的焊接設備、可攜式焊縫尺寸測量卡尺......隨著一項項科研技術攻關被突破,邱明輝與他的團隊把目標瞄向行業最大難題——非標鋼結構的焊接。
在企業的支持下,邱明輝開始接觸國內先進的智能設備廠家。拉來了設備,將它改造成適合各類非標準鋼構件焊接的挑戰也正式開始。經過持續一年多的研發調試,在已經掌握的平焊、橫焊、立焊技術基礎上,角焊縫、超厚板焊技術難題被攻克。為了保障焊縫質量,團隊還開發出了焊接模型軟體、相機視覺識別和三維模型數字處理、多構件自動快速定位、焊接程序自動生成技術,實現數字模型與實際構件精準匹配定位。機器人單焊攻克後,團隊又開始了雙焊、三焊的試驗。
隨著智能焊接技術被鋼結構行業協會專家鑑定通過,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邱明輝與他的團隊開始積極推廣智能焊接應用,帶動出一批新型產業工人的成長。此外,還在埃及新首都CBD標誌塔、蘇伊士雙翼平旋鐵路大橋等多個重大工程中應用,累計已創效超2300萬元。
作為藍領一員,邱明輝的起點不比其他人高,卻比很多人走得更遠,最重要的就是他始終保持著探索、創新精神。幾十年與焊花、弧光相伴,他參與了世界第一大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天津第一高樓高銀117大廈、北京第一高樓中國尊、世界第三大清真寺阿爾及利亞伽馬大清真寺等近百項國內外「高大新」工程建設。期間,邱明輝克服了新材質、超厚板、自動化等行業公認難題,先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3項,省部級工法2項,獲得「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獎」「中國鋼結構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長三角地區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江蘇省土木建築科技成果三等獎」等幾十項技術創新榮譽。
三次去人民大會堂領獎的邱明輝被身邊的同事公認為「大師」「工匠」,他自己卻始終保持謙虛和微笑,除了給企業焊工培訓取證,邱明輝還在無錫、靖江等地的職業技術學校擔起了特邀講師,幫助一批後浪青年成就他們的焊接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