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漸凍人」的自白:看著自己一點點不能動的日子裡

2020-12-03 央視網新聞

央視網消息:「等死,越來越痛苦的等死,看著60多歲的母親伺候著我,被我鎖住。

我多麼想讓她擁有自由的空氣,去參加老年文藝活動,去旅遊,安度晚年。

但我卻無能為力,連流的眼淚都不能自己擦掉,哪怕一隻蚊子在自己腳上都能感受到,可我就是動不了……」

見到魏榕潞時,她臥床倚靠在被子上,氣管切開術後,依靠呼吸機生存,頭部只能輕微移動,無法扭轉,話語模糊吞吐,每說幾句話,需要停一停。

「我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過一次的,已經這樣了,也沒什麼可怕的了。」說話間,她不時讓母親給她扶一扶眼鏡,吸一吸痰,或者動動四肢。

患病前的魏榕潞,彼時的她穿著連衣裙,明亮的大眼睛望向遠方,滿是幸福。

突然跪地站不起來……

魏榕潞的手機裡,存著2012年她30歲結婚時的照片,一片花海裡,她和老公「比著心」笑靨如花。長髮及腰的年紀裡,魏榕潞嫁給了老公趙新,有房有車,有穩定工作,他們組成了一個溫暖幸福的家。

然而,陰晴圓缺尚有定數,生命無常卻令人猝不及防。

當開車突然腿腳不靈活,踩不了剎車出了事故時候,她還只是以為不過一次意外。那是2015年,生完孩子沒多久,魏榕潞突然爬不了樓梯、走路腿跛,醫生初步診斷是缺鈣。

補了幾個月鈣後,不僅沒改善,走平路甚至都會突然倒下,摔一跤。最終醫生確診,她患上了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就是俗稱的漸凍人症。

2018年夏季,在醫院治療的魏榕潞。

「晴天霹靂!不敢相信,而且心存僥倖,十萬分之一的得病概率,怎麼會是我?」當某天下班回來,下車時突然跪地站不起來時候,那一刻的無助讓她徹底信了。

開始手能動,後來四肢只剩大拇指能動,到2018年的一個夏日,突然呼吸困難,氣管切開搶救,從此她只能臥床,依靠呼吸機,依靠母親24小時照料。不能動彈,不能自主呼吸,卻有著無比清醒的意識,眼睜睜看著自己所有的肌肉都不再受控制,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慢慢地退化……

魏榕潞母親在照料她。

100塊錢水四人用一年

「怎麼也能有條活路,能不求人就不求人。」

魏榕潞在某上市公司從事行政工作。剛確診時,她在父親與老公的護送攙扶下,勉強還去單位上班。同事們了解到她的病情,知道她行動不便,溝通工作時都儘量主動去她工位上。2016年年中,開始離不開輪椅後,單位給她申請了半年停職留薪,讓她專心養病。期滿後,單位又給了半年病假,一如既往地給她發基本工資,給她交保險,並且捐款幫助。

「仁至義盡。」談起工作單位,魏榕潞眼裡充滿感激。

徹底解除勞動關係後,手還能動的魏榕潞做起微商,賣些水果。「我不想賣化妝品、保健品一類。」 魏榕潞解釋道,「畢竟水果吃了也沒啥問題,只是好吃不好吃,也就幾十塊錢,不會坑人,化妝品萬一別人同情我買了,最後用了有問題,人家也不好找我。」

當四肢只剩下大拇指能動時,魏榕潞只能每日躺在床上。「十分鐘我都不敢離開她,擔心依靠呼吸機有什麼意外發生。」 魏榕潞的母親邊給她搓動手指邊說,「每天從早起開始,伺候大小便、拍背、吸痰、活動胳膊腿四十分鐘,做飯餵飯餵藥,夜裡給她活動腿腳……」

魏榕潞躺著的臥室裡,有二手空調、電視機、幾床被子;客廳裡擺放著紙尿褲、孩子的衣物等,是幼兒園園長等社會愛心人士送來的,園長知道她的情況後,免了她孩子的學費,並且送米麵糧油等物品。而她賴以維繫生命的兩臺呼吸機,是用同學幫她在某網絡公益平臺上申請的公益籌款買的。

「我感受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善與最大的惡。」 魏榕潞感極而泣。

初聞噩耗時,魏榕潞的丈夫還曾陪著看病,但2016年底,在丈夫突發急性心梗後,兩人的關係急轉直下。

丈夫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婆婆趕來照顧。兩居室的房子裡,婆婆照顧兒子,居住主臥;魏榕潞和她母親,以及6歲的女兒住在次臥,魏榕潞父親住在客廳。2017年9月的一天,婆婆和老公在次臥房門上貼了個紙條,讓魏榕潞取走她和孩子在主臥室裡的物品。從那以後,近一年半的時間裡,趙新母子鎖了主臥室門,拿走水卡、燃氣卡、甚至空調遙控器,一直未歸,不知所蹤。

房子是老公婚前所買,辦理這些生活繳費卡需要的房產證,也被夫家拿走。最後,在派出所等機關的介入下,物業才答應解決用水的問題,但是因為擔心隨時可能被趕走,加之經濟拮据,他們只買了100塊錢水,四口人用了一年。

「能撐到哪天算哪天!」兩位老人,一個6歲的孩童,一個躺著24小時需要照顧的病人,「還有比我們更弱的嗎?」魏榕潞的母親說,「但是為了活命,咱就堅強吧!」

2019年2月18日,通州馬駒橋法院門口,魏榕潞婆婆和老公在等待安檢。

小熊有沒有爸爸?

「小熊小熊,你只有媽媽,沒有爸爸。」客廳裡,魏榕潞的女兒拿著玩具自言自語。

「她認為爸爸回老家了,我希望她能健康快樂成長。」說起女兒,魏榕潞眼裡噙著淚水,又充滿期盼。

魏榕潞的手機裡,存著這樣一些視頻:女兒扒著主臥室的門縫往裡看爸爸和奶奶;女兒在客廳玩跳繩,奶奶走過,女兒說「奶奶,我們玩拔河吧」,奶奶沒說話關上門進了主臥……

2019年2月18日,霾鎖京城。通州區馬駒橋法院門口,央視網記者見到了魏榕潞的婆婆和老公趙新。當日,魏榕潞起訴離婚案在這裡庭審。

「我們不想說什麼,也不接受採訪」「我們現在也沒有收入,他(趙新)還需要我照顧」「孩子我們百分百要」。法院門口,魏榕潞的婆婆邊說邊避開記者。

此次庭審之前,魏榕潞曾起訴過丈夫遺棄罪,但法院以罪證不足未予受理。「我們起訴離婚,希望他們一次性給予撫養費,孩子跟著我們,我們四人努力生活。」談起未來,魏榕潞說,「就算悲傷成河也要逆流而上。」

再有幾個月,魏榕潞的女兒就要上小學了。魏榕潞對記者說,因為孩子父親將房本拿走,至今無法採集信息,而孩子的上學費用也是問題。她曾找過孩子父親,據魏榕潞說,孩子父親稱「沒錢就別上了」。

「小熊」何去何從?能不能有爸爸?截至記者發稿,法院尚未宣判。(文/林曉)(文中所有人物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漸凍人霍金的中國「忘年交」
    有網友留言給他:「加油呀帥小夥兒」,一個微博名為「漸凍人的女兒」的網友問他:「甲,高科技好用嗎?」這個提問的背後,是中國20萬個「漸凍人」對提高生命質量的渴望。節目視頻裡,身著白西服的王甲坐在輪椅上一動不動,他的腦袋被戴上收集腦電波用的腦電帽,用來傳輸人腦與機器的信號,屏幕上有一個虛擬鍵盤,每個鍵都在閃爍不止。
  • 建橋工程師患「漸凍症」4年 靠眼睛與人交流
    冰桶挑戰風靡全球時,漸凍人和他們一天天被冰封的人生逐漸為人所知。漸凍人症——「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是一個怎樣的魔鬼?電影《相約星期二》裡這樣描述漸凍人:「他幾乎是逼視著自己的肌體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兒,明天到哪兒,步步為營,逐段摧毀,這比快速死亡要殘酷得多,簡直能把人逼瘋。」漸凍人症,也就是「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能夠控制人體運動、說話、吞咽和呼吸的肌肉活動,當它們受到損害後,這些肌肉將因為缺乏神經刺激而逐漸萎縮退化。
  • 讓「漸凍人」真正「動」起來
    日前,他們將這部輪椅無償捐贈給第一個登上華山的「漸凍人」張為;至此,這一傾注兩屆研究生心力的成果正式投入使用。兩屆研究生傾力打造「漸凍人症」是一組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俗稱。因為患者大腦、腦幹和脊髓中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患者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以至癱瘓,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
  • 關於漸凍人,我們了解得還不夠
    今天是第二十個世界漸凍人日。文章開始之前,小狐鯉精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讓你1小時不動,你會怎麼樣?一天?一周?一年?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逐漸吞咽困難、全身癱瘓,甚至不能轉動自己的眼球。最終,如果不採取呼吸機等必要醫療幹預,患者會因呼吸衰竭而死。普通人每天做的事,成了他們的奢望。△漸凍人霍金用眼動儀表達意思更殘忍的是,患者雖然喪失了行動能力,但情感和認知同大家一樣。
  • 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 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1963年1月,21歲的霍金確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隨著病情加重,他的肌肉逐漸萎縮,不能言語,全身癱瘓,醫生說他只有兩年可活。天才的大腦也足夠幸運,他的病情進展比通常的病人緩慢,確診後依然存活了50多年。
  • 為什麼漸凍症患者需要無創呼吸機治療
    你可能沒聽過肌萎縮側索硬化,但應該聽過漸凍症,名字起得非常精準,疾病的痛苦程度如同讓人難堪的程度一樣:眼巴巴的看著自己光滑的皮膚萎縮,看著蚊子叮自己卻無能為力,身體逐漸被凍住,不能說、不能吃飯,直至不能呼吸……漸凍人行動不便的圖片
  • "漸凍人"王甲獲霍金回信力挺 曾捐稿費給災區
    「解凍」,去做一名志願者記者 譚志斌/報導本報白城訊 如果每天看著自己滑向無法抗拒的死亡,你會怎樣?昨天,「漸凍人」王甲通過網絡接受了記者的特別訪問。年輕的「北漂」王甲出生在白城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是跑長途車的司機,母親是紡織女工,高中畢業後他考上了東北師大。在大學校園裡,身高一米八零的王甲帥氣十足,睿智、好學卻不張揚的性格不僅讓他收穫了為數不少的獎學金和優秀學生證書,還有眾多女生青睞的目光。
  • 了解漸凍症,關愛漸凍人
    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漸凍症」醫學名稱叫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大腦和脊髓中與運動相關的神經細胞,造成運動神經元死亡,令大腦無法控制肌肉運動。主要臨床表現是肌肉逐漸萎縮無力,患者最後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 記者探訪「漸凍人」專科病區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宋雨 實習生 盧夢雪)在經歷了3次肌電圖檢查後,51歲的劉偉(化名)開始面對一個事實——往後餘生,他每天都會失去一部分自己。這種病,被稱為「漸凍症」。在世界衛生組織開列的五大絕症中,漸凍症與癌症、愛滋病齊名。
  • 湖北鍾祥一家五口患漸凍症去世,武漢接診的「漸凍人」越來越多
    47歲的陳女士是鍾祥人,一直替人搬貨撫養兒女,2012年10月,她就開始感覺到左下肢走路無力,還感覺肌肉一跳一跳的,拖到腳跛了難以走路了,才開始到處看病。在詢問病史時,張旻了解到,陳女士的父親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因手腳無力、萎縮,直至死亡。患者的姐姐、患者叔叔的女兒也都因類似病例死亡。結合陳女士的症狀表現,張旻懷疑她「漸凍症」。通過神經電生理檢查,陳女士最終確診此病。
  • 世上最著名的「漸凍人」霍金 他患的這種病你了解多少
    根據漸凍人協會資料顯示,罹患漸凍症的患者可以撐過20年的只有低於5%的機率,但霍金卻撐過了超過2個20年的光陰。專家表示,霍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歷史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像他一樣,擁有如此強韌的生命力。
  • 「世界漸凍人日」:專家提醒漸凍症要儘量早發現、早治療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石小宏)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華醫學會肌萎縮側索硬化協作組、中國醫師協會漸凍人項目專家委員會共同在成都舉辦了一場公益愛心義診和患教普科宣傳。以提高大眾對漸凍症的認知,增強患者的規範性治療意識。參與現場活動的漸凍症患者不僅獲得了規範化診療以及家庭護理的專業指導,還免費領取了涵蓋疾病全程管理知識的《漸凍人患者手冊》。
  • 他感到被人謀殺,看著自己的血一點點流幹...
    他感到被人謀殺,看著自己的血一點點流幹...每個人都有讓自己覺得非常可怕的東西,有人怕蛇,有人怕蟲,有人怕小丑,有人怕深海……但這些容易引發人的恐懼情緒的,通常都是具體的事物,如果怕的話,儘量避免不去接觸就好了。
  • 或許你知道「漸凍症」嗎?被禁錮在身體裡的人生,但思想沒有牢籠
    換一個名字「漸凍症」,你就知道是什麼了吧! 它是困擾霍金一生的魔鬼,也是使張定宇步履蹣跚走進人民大會堂的病魔。漸凍症名稱起源於中國臺灣,是民間通俗叫法,它的學名叫做肌萎縮側索硬化,簡稱ALS,又叫運動神經元病。最早是法國神經科醫生馬丁-夏恩於1874年報導了該病的全部特徵。
  • 一名漸凍人的「破冰」人生:自學日語翻譯百萬字,熱心公益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7歲起母親請家庭教師輔導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在一天大部分時間裡,馮錦源坐在椅子上幾乎一動不動。梅雨季潮溼悶熱,蚊蟲很多,有時候腿上很癢,但他不能撓癢,一天中,他刷牙、洗臉、喝水、吃飯,都要在家人的幫助下完成。
  • 漸凍人楊雪峰唱聊會搶票開始
    16歲,一個夢想剛開始的年紀,面臨的卻是突如其來的生活崩塌。楊學峰,1976年出生在河北省固安縣。1993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嶺。在這之前,他唱歌、學習、運動,曾在12歲時參加廊坊市首屆業餘歌手大賽……1993的某一天,楊學峰發現自己走路時會莫名其妙地跌倒。16歲的他最終被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病」,俗稱「漸凍人症」,醫生診斷他活不過21歲。從1997年開始,楊學峰只能蹲著走。到1999年時,他已經徹底走不動了,只好坐在凳子上一點點挪。
  • 漸凍人症是什麼 漸凍人症怎麼預防較好
    近日,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都非常惋惜以及深感痛苦。這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不僅帶給了我們很多的知識,也讓漸凍人症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很多人並不是太了解漸凍人症是什麼樣的一種疾病,小編給大家具體講講漸凍人症是什麼意思。
  • 照顧「漸凍人」13年 他撐起妻子頭頂漸塌的天空
    2008年1月24日,對劉恆一家來說,那註定是個骨痛鑽心的日子。北京協和醫院確診:妻子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比重症肌無力還嚴重,俗稱漸凍症!那一刻,全家人的心,一下子掉進冰窟窿裡,絕望與傷痛籠罩著這個家庭!妻子精神崩潰了,她從網上、病友和大夫的嘴裡得知,自己發病於吞咽部位漸凍症是最兇的那種,最多活不過五年。
  • 國內首個漸凍人康復護理公益課堂落戶福建:希望患者走的有尊嚴
    父親現在眼睛動起來都已經開始有些吃力了。」說到這,程浩有些哽咽,他明白,現在父親到了最需要他的時候。作為漸凍症患者的兒子,程浩一直在找一個讓父親更好度過晚年的方式,但似乎並不容易。「我們最想提供專業醫療團隊包括神經肌肉內科醫師、復建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及義工等,一起來照顧患者,讓患者的生命能夠更有質量和尊嚴。」
  • 千萬富翁患漸凍症,與病魔抗爭7年,離世後捐器官給6人帶來新生
    3月22日,安徽合肥一則消息讓人動容,一個身價千萬的漸凍症男子離開世界,生命最後將自己的器官捐獻出來,給6個人帶來重生和光明。他叫武建平,和妻子白手起家,經過打拼身家千萬,但武建平卻不幸患上漸凍症,與病魔抗爭7年。剛患病時,他做出一個決定:捐獻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