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效安全雙豐收-肺癌靶向藥塞瑞替尼亞洲人群數據公布

2020-12-02 健康界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是歐洲最具影響力的腫瘤學會議,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臨床醫生、研究人員、患者倡導者、記者和製藥業人士,致力於提高腫瘤內科的專業性,將前沿科學進展轉化為更好的癌症治療與護理。ESMO 2020 於9月21圓滿結束。

在的ESMO會議上,公布了很多重要的研究結果。其中就包括肺癌二代ALK靶向藥——塞瑞替尼亞洲人群數據。

一、ESMO公布塞瑞替尼亞洲人群一線數據

這次ESMO公布了ASCEND-8亞洲人群的研究結果,亞洲人群對450mg隨餐劑量塞瑞替尼口服,療效和安全性相關的研究數據具有很好的臨床實踐指導意義和啟發性。

ASCEND-8研究設計非常簡單,即把符合條件的病例按照同等比例隨機分配至塞瑞替尼三個口服劑量組:450mg隨餐組、600mg隨餐組、750mg空腹組(圖1)。這次公布的數據便是亞洲人群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

                                                              圖1:ASCEND-8研究設計


從ASCEND-8數據中我們了解到 450mg隨餐口服的各項數據均明顯優於另外兩個劑量,而且450mg作為國內獲批劑量,現在就讓我們著重來看看450mg的相關數據。


1、緩解率與療效持續性方面交出滿意答卷

450mg隨餐口服時,客觀緩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別為82.8%和96.6%。服藥後,8成以上ALK突變晚期NSCLC在接受塞瑞替尼治療後腫瘤得到緩解[1]。

既然多數病例達到緩解,那麼緩解持續時間就非常重要了。結果沒有讓我們失望,塞瑞替尼450mg隨餐組亞洲人群的3年持續緩解率高達68.2%[1]。

說明達到緩解的患者,在用藥3年時,仍有接近7成維持緩解狀態,這表明塞瑞替尼療效較為持久;而趨於水平的生存曲線則表明在3年時仍處於緩解狀態的病人,可能取得更為長久的療效獲益(圖2)。

                                 圖2:亞洲ALK+患者接受塞瑞替尼不同口服劑量下的療效緩解持續時間(DOR)


2、長期預後改善明顯

3年PFS和OS分別為58.9%和93.1% [1]。說明用藥3年時,仍有接近6成比例患者疾病得到穩定控制(圖3)。

而此時9成以上患者均處於生存狀態(圖4),這在晚期ALK陽性NSCLC已是令人驚喜的表現。與DOR曲線類似,PFS和OS曲線也呈現明顯的「拖尾」效應,這令塞瑞替尼在ALK「鑽石突變」的亞洲患者獲益得到確證。

                              圖3 亞洲ALK+患者接受塞瑞替尼不同口服劑量下的無進展生存時間(PFS)

                            圖4 亞洲ALK+患者接受塞瑞替尼不同口服劑量下的總生存時間(OS)


其實,相對於其他人群,塞瑞替尼在亞洲人群中的優異療效早在ASCEND-1和ASCEND-4中就已初露端倪。在2014年ASCEND-1的結果即顯示,塞瑞替尼在亞洲人群中的療效更為出色,這與塞瑞替尼在亞洲人群中血藥濃度更高有關;塞瑞替尼在亞洲人群眾的穩態血藥濃度約比非亞裔人群高10%[2]。

另外,ASCEND-4研究顯示,亞洲人群的中位PFS比全人群多9.7個月!(26.3個月vs. 16.6個月)[3]。今年ESMO公布的ASCEND-8亞洲人群數據也與既往ASCEND-4趨勢一致,亞洲人群在合適的劑量下獲益更多。


                                     圖5 ASCEND-8亞洲人群不同劑量組的3年PFS率及OS率


3、多方面數據打敗「配角」

600mg和750mg似乎成了本次公布數據中的配角。與600mg和750mg口服劑量相比,無論是ORR、DOR、PFS還是OS,450mg隨餐口服均有明顯優勢(圖2~4),驗證了ASCEND-8的前期數據。

此外,450mg劑量隨餐口服安全可靠,與750mg相比,其胃腸道反應發生率明顯下降,450mg隨餐組僅1例患者發生了3/4級嘔吐,無3/4級腹瀉或噁心發生[1]。這進一步肯定了塞瑞替尼450mg隨餐口服的用藥方法在安全性方面的建樹。

另外,不同ALK-TKI 因不良反應造成的治療終止情況也各有不同。塞瑞替尼450 mg/d隨餐組中由於AEs導致的停藥率最低,僅7%,亞洲人群的停藥率更低,僅3.4%[1]。

                                                   圖6 不同ALK抑制劑AE導致的停藥率


二、塞瑞替尼為難治性腦轉移ALK突變患者提供臨床數據與解決方案

ASCEND-8公布的亞洲人群數據中,有高達約40%的病例存在腦轉移。腦轉移常見於ALK陽性晚期NSCLC患者。ALK其全稱是「間變性淋巴瘤激酶」,是一個「鑽石突變」。

「鑽石」意味著罕見和珍貴。一是說ALK突變在NSCLC的發生率低,僅有約5%比例;二是一旦存在ALK突變,則對相應的靶向治療存在極好的療效。

ALK雖罕見,卻喜歡攻打我們的「司令部」——發生腦轉移是ALK突變NSCLC的臨床特點之一,嚴重影響了病人預後,而為了打敗腦轉移,我們需要藥物具備穿過血腦屏障的特性。

有症狀/進展期腦轉移和腦膜轉移的患者,需要積極的臨床治療。遺憾地是這方面的研究證據一直很欠缺,因為考慮到預後差,多數臨床試驗將活動性腦轉移病例排除在外。

塞瑞替尼對這一難題進行了挑戰,其系列研究(ASCEND-1,2,4,5,7)均納入了活動性腦轉移病例,成為迄今為止對ALK突變各類腦轉移患者研究證據最全面的靶向藥(圖7)。

                                   圖7 塞瑞替尼擁有對無症狀/有症狀/進展期腦轉移及腦膜轉移的研究證據

ASCEND-4研究結果表明,對存在60%活動性腦轉移的晚期ALK突變NSCLC人群,一線接受塞瑞替尼可使20%顱內病灶達到完全緩解,而前期未接受放療人群這一數字為25%,表明塞瑞替尼可使1/4~1/5患者的顱內病灶「消失」![3]。

另一問題來了,腦轉移提示腫瘤負荷大,而這部分病例常常接受放療,那靶向藥物治療與放療是否會降低彼此的療效?或是有任何影響?

ASCEND-1的統計數據告訴我們,無論是否曾接受放療,塞瑞替尼對顱內疾病控制率幾乎是一樣的,均為65%[4]!表明塞瑞替尼對腦轉移病灶控制效果並不受放療影響,這為接受過放療但治療效果有限的患者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治療選擇。

根據NP28673和NP28761的萃分析中對於前序接受與未接受放療的腦轉移患者ORR數據的評估,另一二代藥阿來替尼對顱內病灶的緩解情況與之前是否接受過放療相關,之前接受過放療的患者ORR為35.8%,而未接受過放療的患者ORR為58.5%(圖8)[5]。

                                        圖8 放療對塞瑞替尼和阿來替尼顱內病灶療效的影響

腦膜轉移是預後最差的腦部轉移類型,雖然少見但極為嚴重。ASCEND-7研究表明,在放療、手術、鞘內灌注及克唑替尼治療等多線治療進展後的腦膜轉移患者中,塞瑞替尼的疾病控制率高達66.7%[6],即2/3患者可達腫瘤控制。

此外,塞瑞替尼使腦膜轉移患者的總生存延長至7.2個月[6],而傳統治療情況下腦膜轉移人群的中位生存期僅為3個月[7]。ASCEND-7的研究顯示塞瑞替尼將這部分人群生存期延長1倍多。

這些證據為塞瑞替尼用於ALK突變晚期NSCLC治療奠定了優勢,特別是針對存在活動性腦轉移和腦膜轉移的病例,可考慮首選。目前,ESMO泛亞指南已推薦塞瑞替尼作為ALK陽性腦/腦膜轉移一線治療方案[8]。


三、塞瑞替尼450mg隨餐口服「低毒增效」,助益患者治療依從性與有效性

塞瑞替尼450mg隨餐口服相較於700mg空腹的亮點是隨餐口服毒性大幅降低,安全性的提升更好的確保了治療的依從性!


我們對一個藥物的評價,安全性是必須衡量的因素。如果一個藥物效果很好,但常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患者往往無法堅持使用,那麼其療效的優勢也無從體現。


最早的時候,塞瑞替尼推薦為750mg空腹口服。後來,在臨床實際應用中發現,這一給藥方式會出現明顯的胃腸道反應,患者到門診隨訪,常常會說自己服藥後噁心嘔吐的厲害;甚至有患者不能忍受,用藥幾天後就自行停藥了。


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研究者決定探索新的給藥方式。而隨餐服用是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常用方法,經過仔細比對研究後,才確定了450mg隨餐給藥的方式。


隨餐服用能更加穩定的增加塞瑞替尼血藥濃度,增加膽鹽分泌,促進藥物吸收,血藥濃度同等增加。在ASCEND-8直接比對中,450mg劑量隨餐口服的療效與原750mg空腹口服的療效相當,PFS曲線甚至表現更好(圖9)[9]。


                                                圖9 塞瑞替尼450mg隨餐PFS結果

劑量減少意味著毒性反應的降低,在改成450mg隨餐口服時,原來無法忍受的胃腸毒性,幾乎可以減低到忽略不計的程度。整體嚴重不良胃腸反應的發生率,已明顯低於克唑替尼和阿來替尼(圖10)。這種「減量增效」的特點,成為塞瑞替尼依從性和療效的重要保障。

                                             圖10 不同ALK抑制劑嚴重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溫馨提示:若想要嘗試該新療法,應當在詳細檢查後確認腫瘤類型、腫瘤位置、腫瘤數量等情況,在具有治療經驗的臨床腫瘤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切勿私下盲目嘗試,以免出現嚴重副作用反應。


相關焦點

  • 肺癌MET突變靶向藥:卡馬替尼、Tepotinib、沃利替尼
    卡馬替尼、Tepotinib、沃利替尼三大肺癌MET突變靶向藥亮相!5月7日,美國FDA批准Tabreca(卡馬替尼)上市用於治療攜帶MET基因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晚期NSCLC。而沃利替尼將有望成為第一個在中國大陸上市的MET靶向藥。GEOMETRY mono-1研究顯示:初治和經治的MET14ex跳躍突變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Capmatinib的客觀緩解率(ORR)分別為67.9%和40.6%。
  • 「鑽石突變」ALK的新武器——塞瑞替尼在亞洲人群中的一線數據
    一、療效安全雙豐收——ESMO公布塞瑞替尼亞洲人群一線數據2020年9月17日舉行的ESMO大會上,報導了關於塞瑞替尼一線治療晚期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突變非小細胞肺癌(NSCLC)療效和安全性的亞洲人群結果[1]。說起塞瑞替尼,大家並不陌生。
  • 肺癌靶向藥:奧西替尼新適應症獲美FDA優先審批資格
    此前,奧西替尼獲批的適應症包括:①2015年11月,美國FDA批准奧西替尼治療EGFR T790M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②2017年3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奧西替尼治療EGFR T790M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 EGFR二代藥序貫三代藥,亞洲人群中位治療時間長達4年EGFR靶向藥是EGFR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隨著三代藥奧希替尼的獲批,EGFR靶向藥物進入了「三代同堂」的時期,多種治療藥物的出現,使臨床醫生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擁有比以往更多的選擇。但如何選擇藥物,能讓患者收穫更長的生存期,科學家們做了許多探索。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 EGFR二代藥序貫三代藥,亞洲人群中位治療時間長達4年EGFR靶向藥是EGFR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隨著三代藥奧希替尼的獲批,EGFR靶向藥物進入了「三代同堂」的時期,多種治療藥物的出現,使臨床醫生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擁有比以往更多的選擇。但如何選擇藥物,能讓患者收穫更長的生存期,科學家們做了許多探索。
  • 首個國產肺癌EGFR三代靶向藥阿美替尼與奧希替尼效果對比
    上周,國內首個,也是全球第二個肺癌第三代EGFR靶向藥(阿美樂)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用於既往EGFR-TKI治療進展且T790M陽性的晚期NSCLC(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這是繼阿斯利康公司的奧希替尼後,迎來了國產EGFR三代藥。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而靶向藥物特羅凱、易瑞沙、凱美納這些藥就是專門針對這一突變進行治療,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靶向藥易瑞沙,相信廣大癌症患者並不陌生,因為在中國很多癌症患者服用過易瑞沙,推薦閱讀:《肺癌靶向藥:易瑞沙的用法用量、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目前,易瑞沙在亞洲和歐洲用得多,特羅凱在美國用得多。
  • 塞瑞替尼中國獲批肺癌一線!為什麼藥減量了,效果反而更好?
    文|菠蘿(一)這兩天有個好消息,諾華腫瘤的ALK二代靶向藥塞瑞替尼,終於在中國獲批ALK融合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在中國人的肺腺癌中,大約有6% 左右有ALK融合突變。塞瑞替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量研究發現,塞瑞替尼是一個好藥。它對於ALK融合突變的肺癌治療效果很不錯,顯著優於化療,也優於一代靶向藥克唑替尼,而且對很多一代/二代藥物耐藥的患者也有效果。更重要的是,這個藥能透過血腦屏障,對腦轉移病灶也有用。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而非小細胞肺癌中最常見,且有針對性靶向藥物的突變就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因此,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劑—EGFR-TKI靶向藥的使用,是肺癌治療的一個最大研究熱點。目前約30%~40%的亞洲NSCLC患者在確診時攜帶EGFR突變,而且通常肺癌EGFR突變的主流人群是:亞裔,女性,中年,無吸菸史,非小細胞腺癌。
  • 靶向藥研究再出新成果,肺癌雙靶向治療有望代替化療,療效確切
    靶向藥物的問世讓很多具有敏感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獲得了生存期的極大延長,一代靶向藥耐藥後可以選擇用二代、三代靶向藥。研究顯示,一線直接使用奧西替尼可以獲得更長的疾病進展時間和總生存期。三代奧西替尼問世也有許多年了,使用人群逐漸增加,雖然效果不錯,但仍然無法擺脫耐藥的問題,第四代靶向藥還沒上市,奧西替尼耐藥之後到底怎麼辦?
  • 全球肺癌靶向藥再掀風暴!6大靶點,9大研究讓生存期強勢逆轉
    近十年來,靶向藥逐漸異軍突起,發展壯大,迅速成為腫瘤治療界的「新寵」,大有取代放化療手段的趨勢。這並不僅僅取決於靶向藥的直接療效,更多的是得益於靶向藥的低毒及副反應小等優勢。本次ESMO大會上,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力教授報導了CTONG1706(ACTIVE)研究,在這項III期研究中,納入了EGFR突變初治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一線使用一代EGFR抑制劑吉非替尼聯合多靶點抗血管靶向藥阿帕替尼進行治療,對照組為吉非替尼單藥。
  • |藥物|奧希替尼|塞瑞替尼|...
    與目前的ALK靶向藥數據相比,毫不遜色並有望超高。期待最終的OS結果的成熟,屆時將帶來ALK領域的一次洗牌。2.塞瑞替尼450mg隨餐口服亞洲人群更適合在各類加成治療模式下,塞瑞替尼的減量使用真的是一股清流,利用了隨餐口服增加藥物吸收的原理,獲得了與減量前同等的療效。
  • 今年癌症靶向藥與pd1重大突破!2019全球肺癌大會搶先看
    昨日,官網已經公布了部分摘要,今年肺癌即將湧現眾多新突破,小編帶大家搶先看!阿帕替尼組平均治療時間為8.7個月,化療組為4.3個月。 阿帕替尼聯合EGFR-TKI治療TKI耐藥患者臨床療效良好,口服的雙靶向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依從性。
  • 肺癌中的鑽石突變——ALK突變,規律服用靶向藥可以長期生存
    第一代:克唑替尼 第二代:色瑞替尼、阿來替尼、布加替尼 第三代:蘿拉替尼 克唑替尼:於2011年上市。FDA獲批的指徵:ALK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者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除了這些進口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國產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值得期待,2020年ASCO年會(美國臨床腫瘤學年會)首次公布了替雷利珠單抗肺鱗癌一線治療臨床研究BGB-A317-307的核心數據。艾樂替尼:用於一線治療ALK陽性並已轉移(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非小細胞肺癌。色瑞替尼:用於ALK陽性轉移性NSCLC的一線治療。
  • 第四代ALK靶向藥來襲,破解肺癌「鑽石」突變耐藥—抗癌管家
    其一是因為這類基因突變的人群大約只有4%-7%,多為年輕的患者、女性患者、不抽菸的患者以及無EGFR和KERS突變的患者。雖然這類群體較少,但使用ALK抑制劑治療效果卻不錯。  如今第四代ALK靶向藥已經在路上,而已經獲批上市的第一代、第二代靶向藥也不甘示弱,在今年的ASCO大會上,阿來替尼關鍵III期ALEX研究的最新數據公布,5年OS率突破62.5%,大放光彩!
  • 肺癌治療先用靶向藥還是先用免疫藥,選對了才能讓治療環環相扣
    近年來,非小細胞肺癌病理類型逐漸改變,腺癌比例升高,達到40-50%,鱗癌和大細胞肺癌的發病比例相對減小,而腺癌正是靶向藥物的主要適用類型,尤其是亞洲、非吸菸、女性腺癌患者,其具備EGFR突變的比例更是達到了50%,也就是說這樣的腺癌患者一半可以嘗試使用靶向治療。
  • 2020 ESMO塞瑞替尼最新研究數據
    尤其是本次ESMO會議中發布的ASCEND-8亞洲人群數據,非常搶眼!另外,塞瑞替尼在ALK陽性有症狀/進展期腦轉移及腦膜轉移患者中的優異療效為這些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希望。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思考,該研究呈現的亞洲人群數據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新的啟發?是否會成為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腦轉移患者新的治療選擇?
  • 第三代肺癌靶向藥奧希替尼一盒價格,奧希替尼泰瑞沙多少錢才算合理
    第三代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奧希替尼」相信大家不會陌生,2017年在我國上市的奧希替尼(泰瑞沙)目前來說仍屬於熱門靶向藥行列。英國阿斯利康製藥生產的奧希替尼能夠針對近些年的一代難題,EGFR-T790M突變的精確治療,使得奧希替尼(泰瑞沙)在我國佔據了一席之地。
  • 肺癌患者的福音:非小細胞靶向藥物前景如何?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
    《NCCN 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2017.V7)版本,正式確立 Alectinib 為 ALK 陽性的 NSCLC 患者一線治療的地位(證據等級 1),而且推薦順序排在了克唑替尼、色瑞替尼之前。若有腦轉移,一線可考慮直接用色瑞替尼;若沒有腦轉移,可先用克唑替尼,以後再根據耐藥原因選二三代靶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