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自旋穩定,球形閃電內部有複雜結構,也可能是4維度能量束

2021-01-17 華箋流香

閃電的電壓可以高達上億伏特,電流可以高達幾十萬安培。典型的放電過程,可以釋放幾十噸TNT爆炸的當量,產生震耳欲聾的雷聲。

閃電電流在空氣中形成的通路,可以造成8000到3萬度的高溫,這已經足夠把空氣電離形成等離子態。

》等離子態是高溫剝離了原子核外的部分電子,形成的電子和正離子的混合物。

等離子態的物質具有流體的特徵,又帶電,所以又有一個名字叫做電漿。載人宇宙飛船、流星進入大氣層與空氣劇烈摩擦就會形成等離子體。等離子體可以屏蔽電磁波,這個時候宇宙飛船就和地面失去了聯繫,這段時期被稱為黑障。

所有的恆星都是巨大而熾熱的等離子團。通常人們也認為球星閃電也是一個熾熱的等離子團。

》球形閃電的大小從拳頭大小到籃球大小都有。

與太陽等恆星相比,如此小的球形等離子團,它的形成與穩定機制很難用常規理論來解釋。

通常我們見到的閃電都是像樹杈那樣的分支,因為閃電的形成,需要在兩個不同的電勢差之間製造,而且通常存在的時間都很短,一般在1%秒到1/10000秒之間。

網上還有一個視頻,顯示一個閃亮的球體,蹦跳的越過一條鐵路,並且最終爆炸。長時間的存在,是球形閃電與一般閃電區別的最重要特徵之一。一般認為球形閃電可以存在一分鐘到幾十分鐘。

》在自然界中,不依靠重力約束的穩定流體狀態,只有漩渦。

颱風和颶風就是一個巨大的氣旋,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存在,是因為中心有一個低氣壓,而外部的氣壓高。外部的壓力約束使氣旋保持穩定的存在形態。

維持一個球形等離子流體需要向心力,像太陽這樣的巨型天體,這個向心力是由引力提供的。僅僅在太陽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就高達29個g。太陽中心壓力高達3000億個大氣壓,引力的向心收縮作用,剛好和內部的光輻射相抵消。

像球形閃電這樣的小質量高溫等離子體,引力的向心收縮作用極其的微弱,可以忽略不計。如果要維持球形的穩定狀態,內部必須要有複雜的結構。

》高溫、高壓下如何維持穩定的球形狀態,質子的內部結構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參考。

質子由三個夸克組成,把它們約束在一起的力量由膠子來傳遞。2018年科學家用高能電子轟擊氫原子核,觀察電子的散射情況,測得質子內部具有100萬億億億倍的地球大氣壓。

所以高溫等離子漿要維持球形的穩定,內部可能會有三個穩定的結構,以及把這些結構約束在一起的力場。

但是具體的存在形式,需要科學家進行深入的研究。

》根據目擊報告統計,大部分的球形閃電出現在雷暴天氣,但是也有在天氣晴朗時候出現的球形閃電。

所以球形閃電有不同的形成機制,也有可能是來自更高維度的能量束。

關於更高維度的存在,不需要爭議,一定存在。哈勃觀測到的遙遠星系的退行現象,就是本宇宙位於高維度超宇宙的證據。

我們可以把螞蟻看成一個生活在二維表面的生物。如果我們在三維空間向這個二維表面投射一束雷射,那麼在二維的表面會形成一個明亮的光斑。螞蟻會感覺到這個光斑是一個炙熱的能量體。如果螞蟻圍著這個光斑爬一圈,會發現它是封閉的圓。

從四維空間向三維空間投射一個能量束,三維空間的人類會看到一個封閉的能量球。

這種情況也符合目擊證據對於球形閃電的描述。

這個解釋雖然比較離奇,但是完美無破綻,而且相對簡潔。根據奧卡姆剃刀法則,簡單的解釋就是好的解釋。

總之,球形閃電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球,它是比通常閃電更複雜,更深奧的物理現象。

相關焦點

  • 美國空軍實驗室製造出球形閃電 維持半秒鐘
    這樣做的有意義的,因為這個製造出的球狀閃電維持的時間越久,研究人員就有越多的時間能對其開展研究。研究人員利用各種先進的監測設備對這個轉瞬即逝的球狀閃電的紅外波段性質,它的密度以及內部結構隨時間的改變等情況一一予以研究。研究的結果顯示在這種球狀閃電內部存在水汽和二氧化碳成分,另外還有其他一些目前還尚無法確認的成分。
  • 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閃電是什麼?看完你就知道了!
    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閃電是什麼?看完你就知道了!在雷雨天氣中,閃電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不得不承認的是閃電出現的場面都是非常壯觀的,但你知道閃電是如何形成的嗎?眾所周知,閃電都形成雨陰雨天氣,在這種環境下,雲層中的水蒸氣會開始增加,在與天空中的氣流摩擦後,就會摩擦起電,從而產生正負電荷粒子,正電荷粒子會在雲層頂端聚集,而負電荷粒子則會聚集在雲層下端,與地面正電荷相吸。
  • 球形閃電自行高炮小考證一則(瑞鶴)
    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可行方案就是把炮和炮塔做在一起(注意在旋風和東風的設計中,炮和炮塔實際上是分開的,本質上都是把一門完整的高炮直接塞入炮塔之中),變成一個可以俯仰的球形結構,然後這個球形結構再裝在炮塔座圈上進行水平旋轉。當然為了保證對空射擊的威力,火炮的口徑是無法進行妥協的,這就導致炮塔座圈變大。
  • 科學家認為黑洞內部結構複雜
    俄羅斯科學家認為,有一些黑洞存在複雜的內部結構,光子、粒子和行星得以圍繞著黑洞中心的奇點運行。這樣就能獲得光和熱,以及黑洞奇點的能量。這種情況可以證明外星生命能夠自給自足。  在黑洞深處的行星上存在外星人,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不是沒有可能。
  • 球形閃電的自述
    我是球形閃電,也叫球形雷,是閃電家族中的一員――線狀閃電是我姐姐,帶狀閃電是我妹妹,聯珠狀閃電是我哥哥,我就是那個頑皮的弟弟。我一般在強雷雨天氣跟隨著哥哥姐姐們露面,不過他們經常出現,我是偶爾現身,神秘兮兮。大家之所以稱我為「球形閃電」,是因為大多時候我為圓球形,直徑約為25釐米,偶爾也呈梨形、啞鈴形等。
  • 死星自旋拖拽著的時空結構
    當爆炸發生時,能量劇烈地向外噴射,核心坍縮成為一個直徑約20公裡的中子球,其質量甚至超過一顆白矮星,我們稱這樣的物體為中子星。它們有時會從兩極發出輻射束,當它們旋轉時,這些輻射束會像燈塔發出的光一樣橫掃太空。從地球上看,當光束從我們頭頂經過時,就是一個光點,因此有了脈衝星這個術語。
  • 球形閃電真實存在嗎?如果遇到怎麼處理?
    球狀閃電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物理現象,通常發生在雷暴天氣,又被大家稱為滾地雷。它的外形是圓球狀十分明亮,直徑在15至40釐米之間。一般它們只能維持數秒,多的時候也有1至2分鐘的記錄。最常見的顏色是橙色和紅色,除此之外還有黃色、藍色、紫色、幽綠色的光環。
  • 科學網— 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了一種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利用該方案有望獲得全光碟機動的緊湊高能極化電子源。
  • 90年後,科學家終於揭示了苯的結構
    C–C鍵電子的兩個自旋以藍色和紅色顯示。C–H鍵顯示為。圖片:新南威爾斯大學澳大利亞科學家已經解決了化學的基本謎團之一,其結果可能對太陽能電池、有機發光二極體和其他下一代技術的未來設計產生影響。自1930年代以來,化學界內部就苯的基本結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 球形閃電為何頻繁出現,科學根本無法理解,質疑不斷的自然奇觀
    喜歡劉慈欣的朋友們可能看過他的神作《球形閃電》,裡面對於球形閃電的量子描述與數學模型真的是十分精彩,可現實生活中的球形閃電究竟是怎樣的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球形閃電這個科學話題。球形閃電並不是人們憑空臆想出來的,也不是新世紀產物,關於球形閃電的資料,古今中外都有過相關的記載。比如在蘇聯時期,一個農場就在一場雷雨天氣裡出現了一個球形閃電,它形如一個大火球,從一棵樹上落下,直接逼近兩個在不遠處牛棚躲雨的小孩,神奇的是,一個孩子還踢了它一腳,然後砰地一聲,這個「火球」就爆炸了,這兩個孩子被震倒在地,但是神奇的事發生了,他們毫髮無損。
  • 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閃電是什麼?看完就知道了
    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閃電是什麼?看完就知道了在下雨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伴隨著閃電,當閃電來臨時,天空會出現許多裂痕,就像天空被裂開了一樣,而且閃電過後往往還伴隨著打雷,曾經美國中部就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閃電,場面非常壯觀,那麼閃電是如何形成的,球形閃電是什麼?3D動畫下解釋原理!閃電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者雲體內各部位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
  • 《閃電戰》獵空電球:二戰德軍「球形閃電」自行高射炮簡史
    為了確保對空射擊的威力,火炮的口徑是無法進行妥協的,因此最終完成的球形炮塔座圈直徑達到1900毫米,與虎式坦克的炮塔座圈直徑相當,而IV號坦克的炮塔座圈直徑為1680毫米,炮塔座圈的擴大要求對車體結構進行相應的修改。
  • 閃電的電壓有多高,一次閃電將釋放多少能量?
    假設某次閃電的放電電壓為500萬伏特,瞬間電流5萬安培,放電時間為0.005秒,那麼我們可以簡單估計出,此次閃電釋放能量為:E=VIt=1.25*10^9焦耳≈347度電;瞬時放電功率高達:P=E/t=2.5億千瓦;據估計,每年全世界遭受到的閃電次數高達10億次以上,但是閃電的放電功率實在太大,人類目前的技術根本無法把閃電的能量收集起來。
  • 【中國科學報】新型自旋過濾器使電子束極化率躍升
    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提出了一種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利用該方案有望獲得全光碟機動的緊湊高能極化電子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應用物理評論》。  高能極化電子束被廣泛應用於高能物理(粒子對撞機)、核物理、材料物理等領域,然而產生這樣的電子束一般依賴於龐大、造價高昂的傳統加速器。
  • 我國研發基於尾場空泡加速的自旋過濾器 大幅提升電子束極化率
    具有高能量密度。它是利用電子槍中陰極所產生的電子在陰陽極間的高壓(25-300kV)加速電場作用下被加速至很高的速度(0.3-0.7倍光速),經透鏡會聚作用後,形成密集的高速電子流。電子經加速器加速後,能量可達到100GeV,加速器離人們的生活並不遠。電視、計算機顯示器所用的顯像管就如同電子加速器。粒子加速器的結構可以與顯像管類比。
  • 剛剛,科學家揭示苯環結構!
    苯環的DVMS結構。任意自旋的電子位置顯示為黃色的小球。碳氫鍵用灰色表示。每個自旋的電子位置分別顯示為黃色和綠色的小球。自發現以來,苯的結構就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用MO理論產生的單電子自旋軌道來解釋分子的電子結構有幾個主要且無法彌補的缺陷。空間波函數必須相對於自旋電子的交換表現出反對稱性:當兩個自旋交換位置相同的電子時,波函數的空間部分的符號必須改變。
  • 球狀閃電是怎樣形成的?為何還能出現在封閉飛機裡
    在中世紀的拉丁語中,這種球形火焰被稱為ignis fatuus,意為「愚蠢的火焰」;在英國民間傳說中,它被稱為「will-o'-the-wisp」,意為「火炬之靈」;現在我們則更多地將它稱為「鬼火」以及「球狀閃電」。坊間傳言,這些火球可能出現在墳墓上空,或者沿著河岸遊蕩,它可能預示著即將到達的地震,有時還會潛伏在飛機的走道上。
  • 球形閃電秘密終於揭曉:並未外星人,而是自然現象
    我們知道,閃電一直是轉瞬即逝的存在。但在歷史上,卻有很多人聲稱自己見過一種圓球狀的閃電,它們可以彈跳翻滾,將玻璃熔化,並把經過的一切化為灰燼,歷史上的確有人死於這種球形閃電。有人認為,球形閃電可能是外星人的傑作,因為它簡直太詭異了,超出了自然法則。
  • 古代泉州記錄球形閃電
    與UFO一樣,球狀閃電至今仍是人們不能解釋的神秘自然現象。甚至有學者認為,UFO可能是一種球狀閃電的大氣現象。早在明代的嘉靖年間,泉州就曾發生過一起疑似球狀閃電傷人事件。
  • 逆自旋霍爾效應實現磁電能量轉換
    其概念相對簡單:正如在原子圍繞傳導電流時引發磁自旋且自旋方向取決於電流方向一樣,若能引發圍繞導線周圍的原子發生磁自旋,導線內也應該會有電流。rnREETC-電子工程專輯然而,概念雖簡單,可展示該概念的設備卻很複雜——為此,微波粉墨登場。逆自旋霍爾效應的早期實驗使用的是恆定微波——與微波爐內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