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哪怕把範圍縮小到汽車圈,也依然有不少讓人撓頭的騷操作,比如為什麼奇瑞如此熱衷於多品牌戰略?去年下半年,奇瑞發布了全新的子品牌捷途,同時星途也很快將要上市,這可以看做是曾經的多品牌戰略捲土重來。不過,這一次奇瑞總算沒有重蹈覆轍,捷途的表現很不錯,星途的關注度也非常高。而這些成績都離不開奇瑞在此前的失敗中吸取到的一些經驗,所以咱們今天就來看看奇瑞曾經多品牌戰略下的特殊產物,堪稱品牌旗艦的瑞麒G6。
說起瑞麒想必很多朋友都比較陌生,它誕生於2009年,和它一起被推出的還有威麟、開瑞等品牌,當然這些品牌大多數早早夭折,只有開瑞還還無存在感的活著。這輛瑞麒G6呢,很是不簡單,它在2011年被推出,定位於中型車,有著將近5米的車身長度,和18萬-25萬這個對於自主品牌來說並不低的定價。
作為一款8年前的車,G6的外觀設計在現在來看其實也沒有太多的落伍,這是它表現還不錯的一點。外觀整體走的是中庸穩重的路線,前臉的造型也比較敦厚老實,一副憨厚可靠的模樣。大燈部分有那麼一點別克林蔭大道的意思,但是仔細看會發現它的大燈是分體式的結構,有點美式的感覺。
相比前臉,G6的側面造型就沒太多亮點了,一款誕生於8年前的國產中型車,必然是中庸大氣的路線,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在當時這也算是主流路線。尾部造型上,雙出排氣和貫穿式的鍍鉻飾條放在今天也是常見的設計,增加了一些可看性。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這樣的設計配上瑞麟的小翅膀logo,隨便掃一眼可能很多人會以為是克萊斯勒或者賓利。
進入到車內,還是有一定的年代感的,對於一個老夥計,我們也不能過於苛求。想一想,大眾的某些低端車型現在不也還是這個樣嗎?G6的整體內飾同樣也比較定位於行政級,木質的飾條以及換擋區木質的飾板表明了這一態度。
雖然是一款B級車,可是G6在舒適性配置上下的功夫給人感覺這是在往D級車方向發展的,後排的多媒體系統和座椅按摩加熱放在現在都是不低的配置。再加上4968/1845/1526mm的車身尺寸,和2820mm的軸距,很明顯的舒適商務取向。
動力方面,G6採用了2.0T加5AT的動力總成,最大功率158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數據不算漂亮,但勝在是自主研發,還是要點個讚的。而且全系前雙叉臂後多連杆懸架,在現在的自主車型中都同樣非常少見,標配可變懸架系統更是獨一無二,駕乘質感相當出色,堪稱當時最具代表力的國產車。
整體而言,G6體現了奇瑞的野心,可以看做奇瑞邁向高端市場的第一步,也確實算得上當時最頂級的國產車了。但是這一步,可是的的確確扯著蛋了。首先是品牌形象問題,那個時候的自主品牌可不像現在這麼紅火,奇瑞的品牌形象偏低端無疑,在這個基礎上弄出一個嶄新的所謂的高端品牌用處有多大呢?其二便是定價,18-25萬的價格在現在來看也是合資品牌的陣地,9年前,花20萬買一輛國產車,很難說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