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篇】聚焦未來水資源——海水淡化

2020-11-24 北極星環保網

【技術篇】聚焦未來水資源——海水淡化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海水淡化是人類追求了幾百年的夢想。早在400多年前,英國王室就曾懸賞徵求經濟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從20世紀50年代以後,海水淡化技術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得到了加速發展,在已經開發的二十多種淡化技術中,蒸餾法、電滲析法、反滲透法都達到了工業規模化生產的水平,並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現在世界上有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個科研機構在進行著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數百種不同結構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設施在工作。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廠,每天可以生產幾千、幾萬甚至近百萬噸淡水。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鍋爐補水等穩定供水。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現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等。

海水凍結法

冷凍法,即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淡水變成固態冰的同時鹽被分離出去。冷凍法與蒸餾法都有難以克服的弊端,其中蒸餾法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並在儀器裡產生大量的鍋垢,而所得到的淡水卻並不多;而冷凍法同樣要消耗許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卻不佳,難以使用。真空冷凍海水淡化法工藝包括脫氣、預冷、蒸髮結晶、冰晶洗滌、蒸汽冷凝等步驟,海水淡化水產品可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是一種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

原理

海水三相點是使海水汽、液、固三相共存並達到平衡的一個特殊點。若壓力或溫度偏離該三相點,平衡被破壞,三相會自動趨於一相或兩相。真空冷凍法海水淡化正是利用海水的三相點原理,以水自身為製冷劑,使海水同時蒸發與結冰,冰晶再經分離、洗滌而得到淡化水的一種低成本的淡化方法。與蒸餾法、膜海水淡化法相比,冷凍海水淡化法能耗低,腐蝕、結垢輕,預處理簡單,設備投資小,並可處理高含鹽量的海水,是一種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

工藝

冷凍海水淡化法工藝之脫氣 由於海水中溶有的不凝性氣體在低壓條件下將幾乎全部釋放,且又不會在冷凝器內冷凝。這將升高系統的壓力,使蒸髮結晶器內壓力高於二相點壓力,破壞操作的進行。顯然減壓脫氣法適合本系統。冷凍海水淡化法工藝之預冷 海水脫氣後可與蒸髮結晶器內排出的濃鹽水和淡化水產生熱交換,預冷至海水的冰點附近。

溫度和壓力

它們是影響海水蒸發與結冰速率的主要因素。 海水淡化法工藝之冰—鹽水是一固液系統 普通的分離方法均可使冰—鹽水得到分離,但分離方法不同,得到的冰晶含鹽量也不同。實驗結果表明減壓過濾方法得到的冰晶含鹽量比常壓過濾方法得到的冰晶含鹽量低得多。海水淡化法工藝之蒸汽冷凝 在蒸髮結晶器內,除海水析出冰晶以外,還將產生大量的蒸汽,這些蒸汽必須及時移走,才能使海水不斷蒸發與結冰。

反滲透法

通常又稱超過濾法,是1953年才開始採用的一種膜分離淡化法。該法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分隔開的。在通常情況下,淡水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面逐漸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這個過程為滲透。此時,海水一側高出的水柱靜壓稱為滲透壓。如果對海水一側施加一大於海水滲透壓的外壓,那麼海水中的純水將反滲透到淡水中。反滲透法的最大優點是節能。它的能耗僅為電滲析法的1/2,蒸餾法的1/40。因此,從1974年起,美日等發達國家先後把發展重心轉向反滲透法。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發展很快,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持續降低,主要發展趨勢為降低反滲透膜的操作壓力,提高反滲透系統回收率,廉價高效預處理技術,增強系統抗汙染能力等。

多級閃蒸法

所謂閃蒸,是指一定溫度的海水在壓力突然降低的條件下,部分海水急驟蒸發的現象。多級閃蒸海水淡化是將經過加熱的海水,依次在多個壓力逐漸降低的閃蒸室中進行蒸發,將蒸汽冷凝而得到淡水。目前全球海水淡化裝置仍以多級閃蒸方法產量最大,技術最成熟,運行安全性高彈性大,主要與火電站聯合建設,適合於大型和超大型淡化裝置,主要在海灣國家採用。多級閃蒸技術成熟、運行可靠,主要發展趨勢為提高裝置單機造水能力,降低單位電力消耗,提高傳熱效率等。

壓汽蒸餾法

壓汽蒸餾海水淡化技術,是海水預熱後,進入蒸發器並在蒸發器內部分蒸發。所產生的二次蒸汽經壓縮機壓縮提高壓力後引入到蒸發器的加熱側。蒸汽冷凝後作為產品水引出,如此實現熱能的循環利用。

電滲析法該法

的技術關鍵是新型離子交換膜的研製。離子交換膜是0.5-1.0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選擇透過性區分為正離子交換膜(陽膜)與負離子交換膜(陰膜)。電滲析法是將具有選擇透過性的陽膜與陰膜交替排列,組成多個相互獨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鄰隔室海水濃縮,淡水與濃縮水得以分離。電滲析法不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為水質處理的手段,為汙水再利用作出貢獻。此外,這種方法也越來越多地應用於化工、醫藥、食品等行業的濃縮、分離與提純。

熱膜聯產法

熱膜聯產主要是採用熱法和膜法海水淡化相聯合的方式(即MED-RO或MSF-RO方式),滿足不同用水需求,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熱膜聯產海水淡化廠是阿聯富查伊拉海水淡化廠,日產海水淡化水量為45.4萬立方米,其中,MSF日產水28.4萬立方米,RO日產水17萬立方米。其優點是:投資成本低,可共用海水取水口。RO和MED/MSF裝置淡化產品水可以按一定比例混合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解救焦渴地球——聚焦海水淡化技術
    而全球水資源總量中近97.5%的水為海水等鹹水資源,且世界上超過7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邊70km的範圍內,因此20世紀後半葉以來,海水淡化被認為是最實用的能持續提供淡水來源的方法。相比另外兩種常用淡水取用方式——地下取水和遠程調水,海水淡化能耗低,原水資源豐富,因而進入21世紀後被世界各國認為是最可行和最經濟的淡水取用方式。
  • 世界水日 | 海水淡化是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
    地球雖然有71%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在全球水資源中,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量,僅佔地球總水量的0.26%。海水淡化作為海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已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通過科學技術讓海水也變化成,潔淨 、味甘、 清冽的純淨之水,流進尋常百姓家。目前,海水淡化領域的主流技術有熱法和膜法。熱法是利用水蒸氣冷凝的原理,進行海水淡化。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500萬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廠1.3萬多座,海水淡化作為淡水資源的替代與增量技術,愈來愈受到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的重視。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
  • 非洲水資源短缺 規模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投運
    「城市將變得越來越依賴於昂貴的海水淡化,而且在旱季時將更頻繁的依賴靠油輪和船舶運水進行緊急供應。」這個區域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缺水的地方,而且使用的可再生水資源量也遠遠超過其他地區。「以上這些將對經濟增長和貧困造成了短期和長期的影響,將增加區域間和區域內的社會壓力,而且會增加公共預算的壓力」,報告指出。
  • 海水淡化解決「乾渴」問題(科技大觀)
    目前,超過1/4的人口生活在水資源嚴重稀缺的地區,可能出現的水荒給人類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僅佔全球總水量的2.5%,其餘97.5%都是無法直接飲用的海水。海水淡化成為化解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途徑。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
    由於該地區嚴重缺乏淡水資源,但瀕臨海岸且能源價格低廉,海水淡化迅速成為現實選擇。與此同時,美國的一些乾旱地區也面臨較為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而且出現了全國性過度使用地下水的問題,甘迺迪政府也開始寄希望於海水淡化。1952年,美國國會通過鹽水轉化法案(Saline Water Conversion Act),並於次年開始資助脫鹽技術研究。
  • 海水淡化新技術的應用和展望
    ,沿海經濟發展和人口急劇增長及工業飛速發展造成供水壓力等,海水淡化因其獨特優勢引起愈來越多關注。在「2011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元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安屹立總經理為大家介紹了海水淡化新技術的應用並對海水淡化應用前景做出了展望。海水淡化與傳統的依賴地表水方式相比具有可靠性、不受氣候乾旱影響;獨立性,與跨區域調水相比控制性較強等顯著特點。
  • 35張圖「揭密」海水淡化產業的現實與未來
    用電成本下降疊加水價處於上升通道,海水淡化行業迎來爆發臨界點。國內海水淡化發展現狀:主要用於工業,發展相對落後。1)工程規模5年複合增速13%,和海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015年年底,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達到102.65萬噸/日,5年複合增長率12.5%。作為水資源缺乏的用水大國,我國海水淡化發展規模與海外相比有較大差距,僅為世界規模的1.2%。
  •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海水淡化膜分離技術作為一項高新技術,已成為新世紀解決水資源、能源和環境等領域重大問題的共性技術之一。文章介紹了膜分離技術及其特點,分析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具體應用,探討了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應用的開發前景。
  • 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全球海水淡化技術中反滲透佔總產能的65%,多級閃蒸佔21%,電去離子佔7%,電滲析佔3%,納濾佔2%,其他佔2%.下面進行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2019-2024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表示,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
  • 海水淡化為何步履蹣跚?
    其中,海水淡化的60%用於市政用水,解決了2億多人的用水問題;26%的淡化水用於工業,其餘為灌溉、旅遊、軍事用水等。  除首發地區中東外,美國、西班牙、法國、以色列、澳大利亞、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在大規模發展和應用海水淡化技術。阿爾及利亞、印度等亦不甘示弱。  其他國家的此番作為與愈發嚴峻的水資源形勢不無關係。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在海南的推廣應用
    海南周邊擁有1823公裡的海岸線,海洋資源蘊藏巨大開發潛能,在海水淡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難題,海南省開始將目光投向環繞四周的海水。2011年印發的《海南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支持發展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
  • 利用陽光淡化海水,科學家發明海水淡化新方法,節能還能循環利用
    地球的表面71%為海洋,29%為陸地,但是陸地上還有河流、湖泊等水域,還有冰川等固態水,說起來地球上的水還是很多的,數據統計顯示,地球上的水資源高達13.86億立方公裡,但是我們又知道地球上的水大部分為海水,佔到了96.5%左右,地球陸地上的水資源中很多湖泊又是鹹水湖,佔據了地球水資源的1%,這樣地球上的淡水就只剩下了2.5%左右,然而在這2.5%的淡水資源中,兩極和高原高山上的冰川以及深層地下水又佔據了一大部分
  • 2018年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三年行業發展將提速
    2018年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三年行業發展將提速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海水淡化:反滲透為主流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穩定供水
  • 新能源海水淡化:或可解決未來缺水難題
    江蘇豐海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經理王福家帶著自家產品—— 海洋純淨水參與了這場盛會。  作為大會的唯一指定用水,海露飲用純淨水區別於其他品牌飲用水,是利用世界先進的新能源海淡技術生產出的高端飲用水。在採訪中,王福家告訴記者,「海水淡化是高能耗產業,豐海公司致力於利用新能源進行海水淡化生產的智能微電網海水淡化成套設備的研發和製造以及工程總承包」。
  • 海水淡化產能提升顯著 反滲透技術應用成熟,海水淡化,水處理-環保...
    海水淡化產業向好,大規模海水淡化廠推動了整體市場的增長。   近日,GWI聯手IDA發布全球脫鹽年鑑,梳理了全球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領域的項目開發商排名TOP 20——2009年到2020年,以及2019年到2020年,並得出了以上結論。
  • 廈門研究發展海水淡化產業 未來有望喝上淡化水
    12日上午,廈門市發改委主辦召開「廈門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專家座談會」,並請來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清華大學等領導和專家,共同為廈門的海水淡化工作「把脈」、提建議。  廈門供水超7成依賴外調  廈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340立方米,遠低於1700立方米的國際警戒線。
  • 2016年我國海水淡化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進行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對沿海缺乏淡水資源的國家和地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目前,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在開發及應用海水利用技術,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沿海和中西部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地下苦鹹水資源,海水淡化成為解決我國淡水緊缺的重要途徑。
  • 地球的水資源能用到的不及0.4%,若將海水淡化,是不是更好?
    可你知道在這些水資源中,我們使用的水有多少嗎?據大數據記載,地球上儲蓄130億噸水,鹹水獨佔鰲頭,高達96.5%,而淡水只剩下不到4%。再加上很多水是在高山冰原地帶,難以利用,所以算下來就只有不到0.4%供給到人類手中。這樣看下來,有些人或許會覺得這件事很荒謬,有這麼多的水卻不能使用。因此,有一些科學家稱,我們完全可以嘗試將全部海水淡化。
  • 中國海水淡化簡史與現狀
    圖 5 全國海水淡化工程技術應用情況分布圖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網站2018年,沿海地區不斷提高海水淡化產能利用率,重點監測的6個5萬噸/日以上規模的海水淡化工程總產水量約9000萬噸,為保障沿海缺水地區水資源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