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明俊:以此文悼念蔡厚示先生《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

2020-12-05 小樓聽雨詩詞

蔡厚示先生

《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

歐明俊

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是當代享有國際知名度的詩人和學者,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事跡載《東方之子》等書刊,名列《中國社會科學名人大辭典》。他的學生、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再復在給蔡先生所著《詩詞拾翠》所作的序中,稱讚老師「是一個最富有詩人氣質的學者」。

蔡先生是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的生命充滿了詩情,始終是青春的。他新舊詩體兼工,曾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是當代中華詩詞創作界的名家。蔡先生有一支生花妙筆,創作了許多古典詩詞,結集的有《獨柳居詩詞稿》、《雙柳居詩詞》、《雙柳居自選詩詞》、《玉雪軒近吟》,還有新詩集《艾特自選詩——蔡厚示新詩選》等,獨抒性靈,情趣盎然,贏得廣泛讚譽。他的詩詞是沙漠中的綠洲,久旱的甘霖,滋潤人們乾枯的心靈,融化世人冷漠的心。

蔡先生是詩詞鑑賞專家。他以詩人特有的才氣、靈性和敏銳的藝術感悟力,撰寫古典詩詞鑑賞著作多部,如《詩詞拾翠》(一、二、三集)、《唐宋詞鑑賞舉隅》,並主編《李璟李煜詞賞析集》,還是多部影響廣泛的詩詞鑑賞辭典的主要撰稿人。他的詩詞鑑賞是真正內行的藝術欣賞,文筆優美,令人陶醉,愛不釋手。蔡先生是美的使者,善於研究美,欣賞美,挖掘美,表現美,傳播美。

蔡先生是著名的文藝理論研究專家。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他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進修班,跟蘇聯文藝理論界權威畢達可夫研習文藝理論,同學中有著名美學家蔣孔陽、文學史研究專家胡國瑞、古代文論研究專家王文生、張文勳、邱世友等先生。蔡先生長期在廈門大學中文系和福建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從事文藝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他的許多觀點在文藝理論界和古代文論界都產生過很大影響。他將歷年有關文藝理論(以古代文論為主)的論文結成專集出版,名《玉雪軒文論集》(日本名家社2005年6月版),是對自己文藝理論研究方面成果的總結,也是獻給學界的一份厚禮。蔡先生堅持理論探索,關注現實,充滿當下關懷和人文關懷,所論必有己見,不媚俗,不偏私,維護學術尊嚴。具有詩人氣質的蔡先生寫的論文,是美的論文。

學生眼中,蔡先生是非常出色的老師,如嚴父慈母。蔡先生是廈門大學當年的「名講」,他博覽群書,學富五車,出口成章,講課時旁徵博引,深入淺出,繪聲繪色,妙語連珠,精彩紛呈,又風度翩翩。他的上課博得學子無數的熱烈掌聲。蔡先生愛生如子,深受學生敬重愛戴,桃李滿天下。當年學生劉再復在《詩詞拾翠》序中說自己「著意遺忘時,有的老師的名字和他們的心,卻總是遺忘不了」。蔡先生就是劉再復永遠忘不了的好老師。廈門大學90周年校慶展覽,中文系成就卓著的學者,蔡厚示先生的名字與魯迅、林語堂、沈兼士等大師並列。

蔡先生才思敏捷,幽默智慧,錦心繡口,咳珠唾玉。他走到哪裡,就將智慧和笑聲帶到哪裡。聽蔡先生說話,是一種精神享受,且是享受精神的饕餮大餐。學界朋友經常稱引他的語錄、格言。他提出創造詩歌意境的「十六字訣」,即「情景交融、聲色兼備、時空流轉、虛實相生」,他以「情真、味厚、格高、韻遠」八字為標準論古典詩詞,可謂至理名言。他說:偉人有偉大的功績,也會犯偉大的錯誤。蔡先生自稱「二八佳人」,因為他出身於1928年。蔡先生儀表堂堂,原住福州白馬路上海新村,友人戲稱他「白馬王子」,蔡先生卻改稱「白馬王爺」。世上「白馬王子」有許多,「白馬王爺」只有蔡先生一個。

蔡先生還將智慧帶到國外。他到美國看外孫,他的外孫已入美國籍,美國小朋友問他:美國人優秀,還是中國人優秀?蔡先生回答:美國人優秀,中國人也優秀。小朋友問:為什麼?蔡先生答:我孫子是優秀的美國人,我是美國人的爺爺。蔡先生到劍橋大學訪問,倫敦大英圖書館的守門人以為他是日本人。蔡先生說:我是中國人,並教守門人如何區別中國人和日本人。蔡先生個頭高,就說:你們看見個頭高的就是中國人,矮的就是日本人。守門人說中國人也有矮的,比如鄧小平。蔡先生回答:鄧小平思想高,他是巨人。

蔡先生經常自嘲,比如說自己「三不如」:上不如老師錢鍾書,下不如學生劉再復,中不如妻子劉慶雲。敢於並善於自嘲是大智慧,自信的人才敢於自嘲,智慧的人才善於自嘲。自嘲是一種幽默,一種豁達和坦然,但絕不是自輕自賤。

蔡先生外出或在家接待客人,總是穿戴整齊,修飾得體,以示對朋友客人的尊敬,更是自信自愛的表現。蔡先生追求花一樣的絢爛美,常穿紅色、花色衣服。他最不能容忍的是碌碌無為,平庸無奇。

蔡先生生於農曆四月初八,與佛同生日,所以字「佛生」。他有佛一樣的慈悲情懷,寬容大度,古道熱腸,關心他人,同情弱者,與人為善 ,助人為樂,成人之美,「到處逢人說項斯」,不遺餘力提攜後進,從不損人害人。與他交往的人,無不感受到他的熱情,無不得到他的無私幫助,年輕人更是有幸得到他的栽培提攜。

蔡先生是社會良心的代表,熱愛學術事業,視學術是天下之公器,為了學術甘願犧牲自己許多利益。他戲稱自己是福建學術界的「丐幫頭子」,為了舉辦學術會議,四處討錢。他近年來在武夷山先後三次主持召開柳永、辛棄疾、陸遊國際學術研討會,出版了會議論文集,學界同仁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

蔡先生依然保持書生本色,視文學和學術為純粹高尚的事業,為生命的升華,為精神的寄託,堅守學者之「道」,享受寫作和做學問的樂趣。這是一種學術境界,也是一種人生境界。

蔡先生真誠坦蕩,胸襟博大,正氣堂堂,清雅脫俗,瀟灑豁達,頗有風神氣度,人格魅力。先生和善溫情,如蘇東坡,眼中無一個不是好人。蔡先生如潤物雨露,是和煦陽光,與蔡先生在一起,才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如沐春風」。

蔡先生經歷人生許多坎坷磨難,建工棚、挑土方、送木排、拉板車、養肥豬、關牛棚,什麼雜活、累活、髒活都幹過。他卻一直豁達樂觀,坦然面對。人生百味,蔡先生是酸亦吃得,甜亦吃得,苦亦吃得,辣亦吃得,正如蔡元培夫人說蔡元培先生「飯硬他亦吃,飯爛他亦吃,飯焦他亦吃」。

人生觀有幾種:權力人生,金錢人生,快樂人生,智慧人生。蔡先生的人生觀是快樂人生、智慧人生。《孟子·梁惠王下》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意在強調要與人同樂,不要只圖自己快樂。蔡先生是獨樂樂,與人樂更樂,快樂著自己的快樂,更使他人快樂著。

蔡先生情鍾武夷山,先後40多次到武夷山,做武夷山最忠實的「抬轎夫」。1984年至1987年,美籍華人黃忠良先生與蔡先生的學生張木良合作開辦了武夷山國際蘭亭學院(現柳永紀念館),開闢了蔡厚示講學處,蔡先生便常來武夷山。來自英國、美國、義大利、德國、法國等國家的學者不遠萬裡前來聆聽蔡先生的課。他們問蔡先生可否用英語授課?蔡先生回答說:「你們來學習,我很歡迎,不過詩詞是我們的國粹,它只能而且必須用中文來傳播。」 蔡厚示的智者風採徵服了所有的聽眾,他們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他們蜂擁而上,和蔡先生擁抱,合影留念。美國南西·克耐普教授動情地說:「中國的詩詞怎麼和我的心如此相通,真是太美了!」有的外國友人寫詩表達對蔡厚示的熱愛:「如花瓣在微風中飄拂,在大地感受到上天的觸及。芳香,永遠繚繞在我心的記憶。」 1992年,中央電視臺特邀蔡先生為嘉賓,連續4次在央視4套《中國風》節目中全面而系統地講解九曲溪的方方面面。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蔡先生都做到了。他暢遊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以詩詞表達觀感。全國絕大多數名山勝水、名勝古蹟都因他的歌詠而更加生輝。蔡先生常出國講學,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還遠至英國、美國。1992年7月,劍橋大學聖約翰院長特邀請蔡先生作為英國女王的客人赴劍橋大學訪問。1995,他訪問美國,為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博士生講授中國古典詩詞。為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蔡先生辛苦並快樂著。

蔡先生是福州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許多到福州來的學者,少不了的行程安排,就是登門拜訪蔡先生。有些學者到福建來,甚至放棄遊覽名勝古蹟的時間,專門繞道福州看望蔡先生。

蔡先生家庭十分圓滿,自己優秀,兒孫也個個優秀,他的四個女兒林祈、蔡琳、蔡彬、林紅都是博士。兒孫中有美國籍,有日本籍,他的家庭是一個小的「聯合國」。蔡先生知足樂觀,珍愛自己的幸福,他的新居在福州金山新城金山明珠16座801,他說:「西旗山,東鼓山,近臨閩江,俯瞰新城,有紅袖添香,有兒孫繞膝,夫復何求?」

智者樂,仁者壽。蔡先生年老心不老,仍醉心學問,筆耕不輟,健朗達觀,享受智慧的快樂,更享受健康的快樂。當年的「畢氏老門生」,還能經常到全國各地參加學術會議的只有蔡先生一人,耄耋之年的蔡先生風採依然。

(作者:歐明俊教授 福建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原刊《閩臺文化交流》2012年第4 期)

作者 | 歐明俊 編輯 | 章雪芳 審核 | 鄭霓虹

相關焦點

  • 郭德綱悼念侯耀文先生字字含悲,沒有侯先生就沒有現在的郭德綱
    在德雲社崛起尤其是郭德綱崛起的過程中,侯耀文先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郭德綱沒有幸運的遇到了侯耀文先生,那麼即使郭德綱滿身的能耐,但是德雲社到最後能不能被觀眾所知還是未知之數。實際上在郭德綱拜師侯耀文先生的時候,侯耀文很清楚郭德綱本身已經具備了相當深厚的曲藝和相聲功底,但是他缺的就是一個機會,只要這個機會到了,那麼郭德綱的相聲實力就被呈現在大家面前,侯耀文先生的良苦用心沒有白費,很快郭德綱就聲名鵲起。郭德綱之所以能拜師侯耀文先生,這是侯先生最先提出來的,後來在商演的時候,郭德綱談到過這段經歷。
  • 深切悼念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李龍先生逝世
    深切悼念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李龍先生逝世 2020-12-03 0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先生
    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先生付伯平稀土調研深遠究,工程大業不停休。百年耘墾結金穗,乘鶴長徵昊宇遊!
  • 清華送校友 舊居跪先生
    清華學生昨辦悼念儀式 讀者趕到楊絳家中送別清華送校友 舊居跪先生來源:法制晚報 2016-5-26 李東 馬曉晴  在楊絳去世的消息刷遍網絡的同時,更多的讀者希望用更莊嚴的形式來紀念這位大先生。  昨晚,數百名清華師生在清華園裡以點蠟燭和摺紙鶴的方式來表達對校友的悼念,而在昨天下午,已經有幾位讀者趕到楊絳先生在三裡河的家中,面對舊居,睹物思人。
  • 悼念「老西藏的代表和榜樣」李佐民先生
    中國西藏網訊 2018年1月20日上午9時,李佐民先生遺體告別會在八寶山殯儀館菊廳舉行。人們默然哀痛,悼念逝者。很多統戰幹部、藏學界人士紛紛表示,「他的離世對於西藏工作,對於藏語文翻譯都是重大損失」「他是老西藏的代表和榜樣」。
  • 福建黎明大學設追思堂懷念梁披雲先生
    與梁老淵源甚深的黎大開設了專門網頁悼念梁老先生,該校校長林松柏隨即發表了《沉痛悼念梁披雲先生》的紀念文章。  2004年,梁老最後一次回到家鄉泉州,便是參加黎明職業大學的20周年校慶。回憶起梁披雲與黎明大學的不解情緣,黎大人更是感慨萬千。  黎大董事會辦公室主任蘇彥銘告訴本社記者,他在與梁老的多次接觸中,總結出了梁老先生晚年的「四大奇蹟」。
  • 師昌緒院士:憶唐敖慶先生
    驚聞唐敖慶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深感悲痛。我與唐先生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事多年,深知唐老為人正直,一心為公的高尚品格。通知中任命唐敖慶先生為第一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同年3月21日,我被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任命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從此,我與先生開始共事4年。 今天的科學基金被譽為培育創新的「沃土」,這離不開第一代科學基金工作者在這片「處女地」上的艱辛開拓。
  • 沉痛悼念史蒂芬·霍金先生
    剛剛從英國國傳來噩耗,英國當地時間3月14日凌晨3時46分,科學界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先生剛剛離開我們,享年76歲。這一消息已經得到霍金家人確認。祝霍金先生,一路走好!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 沉痛悼念青海曲藝名家韓玉祥先生千古
    青海曲藝名家,原湟中縣民間戲曲(曲藝)協會副理事長韓玉祥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十幾歲時,在他兄長韓德祥引見下,結識了著名藝人王子玉,並和王老先生成為忘年交。在長達四十多年的交往中,他和王子玉先生雖兄弟相稱,其實是半師半友的關係,王子玉是他曲藝的啟蒙老師。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又結識了秦印堂、趙學昌、馬兆祿、李鉞、張永清等一大批青海著名曲藝藝人。在這些老藝人的薰陶下,他不斷地汲取各家之長充實自己,終究成為了青海曲藝名家。
  • 哪些女性有資格被稱作「先生」?中國第一位「女先生」是誰?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各大媒體在報導楊絳死訊時,不約而同地稱之為「先生」。 楊絳明明是女性,為什麼要稱她為「先生」呢?到底什麼樣的女性,才可以被稱為「先生」呢?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發訃告悼念師昌緒 設立弔唁廳
    師昌緒(資料圖)  中新網11月10日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網站10日發訃告,沉痛悼念師昌緒先生。  師昌緒先生用生命譜寫了精彩的人生,為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的卓越貢獻和高尚品格受到國內外科學家的廣泛讚譽和敬仰。他的逝世是我國科技界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師昌緒先生!  師昌緒先生永垂不朽!  我所於2014年11月11日上午9點起在北區學術報告廳設立弔唁廳,供社會各界人士和我所職工前來弔唁。
  • 惺惺相惜:回憶朱維錚先生與蔡尚思先生交往的一幕
    復旦大學舉辦「慶祝蔡尚思先生九十華誕和執教六十五周年暨學術思想研討會」,朱先生吩咐我們研究生都要參加旁聽。會場氣氛熱烈,學者、校系領導、記者和學生濟濟一堂。學生們大多提早到達會議室,各找後排落座。不一會一大群人簇擁著蔡先生進來了,蔡先生精神矍鑠,皮膚白裡透紅,滿臉笑容,完全看不出九十高齡。
  • 今天,謹以此篇文章紀念先生
    今天是其逝世18周年紀念日,謹以此篇文章紀念先生。高由禧院士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是我國最具特色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在世界自然科學考察歷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青藏高原科學研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科學事業,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甘於前僕後繼、拋灑汗水和熱情的沃土。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隨著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的順利進行,我們想起了第一次青藏科考。
  • 沉痛悼念我國蜜蜂科學家葛鳳晨先生
    今天,我們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深切緬懷我國著名養蜂學家、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主要的創建者、奠基人、首席科學家葛鳳晨先生。2018年8月3日19時30分,葛鳳晨先生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80歲。葛老先生的逝世,是我國蜂業界的重大損失。在此,中國蜂產品協會謹代表全國蜂業同仁向葛老先生致以沉痛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親切慰問。
  • 《Mr.Seahorse》海馬先生
    · 正· 文· 來· 啦· 不久之後,海馬先生遇到了另一條魚。 "How are you,Mr. Stickleback?"asked Mr. Seahorse. 「棘魚先生,最近好嗎?」海馬先生說。
  • 緬懷閔乃本先生
    許中奇博士在猶他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1982-1986),就認識了當時在猶他大學進行學術訪問的閔先生。兩人一見如故,建立了長久的友誼和學術合作。許中奇博士對閔先生的學術成就,特別是晶體生長理論的造詣十分敬佩。從1992年至1994年期間,許中奇博士每年夏季都會邀請並安排閔先生, 蒞臨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進行學術訪問,共同探討晶體生長方面的學術問題。
  • 追思田家炳先生:這顆恆星普照人間大愛
    社會各界沉痛悼念田家炳先生。後來,我以田家炳先生為榜樣,在梅州家鄉和中國的一些貧困地區做了一些慈善和公益事業。我至今不能忘記田先生對我人生的重要影響和積極鼓勵,他是我真正的良師益友。  田家炳先生是一位最有智慧,最有愛心和遠見卓識的企業家,他始終把自己的事業與國家的興盛緊密聯繫在一起,仗義疏財,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和公益事業。他對發展教育的認知遠比一般人深刻和執著。
  • 楊苡先生的客廳
    楊先生聊起往事,可以將天津舊居的種種細節一一道來,語氣裡卻無半點不勝今昔的味道。 ——她好像從未將她不大的單元房看作「陋室」或「蝸居」之類,雖然上世紀90年代以降,高校教師的居住條件也大大改善,相形之下,她的住所已顯得狹小而老舊。舊雖舊,楊先生的家絕對不會像通常老人的住處那樣,給人缺少生氣的感覺。小院裡總是花木扶疏,房間裡則家俱、小玩意不斷重新擺放。
  • 能把外國人搞暈的中國式「稱呼」,誰又能稱得起「先生」呢?
    就拿一個「我」字來說吧:男的可以用爺、女的可以用老娘、皇帝自稱朕、皇后用哀家、百姓用鄙人、老人說老夫、青年用小生、和尚講貧僧、粗人說咱、道士用貧道、文人稱小可、豪放的可以叫洒家、婉約的可以用不才、對上稱在下、對下稱本座,你把這些說給一個外國人聽他不暈才怪。
  • 華人AI界痛失「一代宗師」,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先生去世
    黃煦濤先生早期主要從事信息和信號處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發明了預測差分量化(PDQ)的兩維傳真(文檔)壓縮方法,該方法已發展為國際G3/G4FAX壓縮標準;在多維數位訊號處理領域中,提出了關於遞歸濾波器的穩定性的理論。在八十年代中後期,黃煦濤先生的研究偏向了運動視覺,建立了從二維圖象序列中估計三維運動的公式,為圖象處理和計算機視覺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