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相惜:回憶朱維錚先生與蔡尚思先生交往的一幕

2020-12-03 澎湃新聞

7月14日是朱維錚先生79周歲冥誕。往年這一天,學生朋友每每相聚一堂,歡聲笑語,為老師祝壽。如今,座中後生師友俱在,老師卻已乘鶴歸去。這個特殊的日子,讓我想起求學時的點點滴滴,仿佛在腦海中又把青春的歲月走了一趟。

2008年6月10日,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朱維錚在家中。 高劍平 澎湃資料

記得1994年11月初,秋季方來,天氣宜人,校園裡女孩子們還穿著裙裝。復旦大學舉辦「慶祝蔡尚思先生九十華誕和執教六十五周年暨學術思想研討會」,朱先生吩咐我們研究生都要參加旁聽。

會場氣氛熱烈,學者、校系領導、記者和學生濟濟一堂。學生們大多提早到達會議室,各找後排落座。不一會一大群人簇擁著蔡先生進來了,蔡先生精神矍鑠,皮膚白裡透紅,滿臉笑容,完全看不出九十高齡。

朱先生在會上做了發言,令我震驚因而留下深刻印象、直到廿年後的今天也難以忘懷的是:朱先生拿出了發言稿!

朱先生講課,慣如長江流水浩浩蕩蕩,沒有講稿,肆意縱橫;開會發言,也素來不用講稿,胸中自有山河,意氣奮發,一氣呵成。

作為研究生,我已經在朱先生門下學習了三年多,還從未在導師手上看到過發言稿之類的物件。

那以後,我也未見朱先生使用過發言稿。即使是非常專業的學術討論會,哪怕已經提交論文,只要坐到話筒前,朱先生便會脫稿而談。

這一天,朱先生不僅拿出了發言稿,而且端起稿紙,認真照稿誦讀!

為了確保每位與會者有機會發言,討論會大都限定發言時間。朱先生的發言也不長,只有兩三頁稿紙。按照朱先生的習慣和學識,這等長度,出口成章,根本用不著事先準備。寫稿讀稿,不是碩士生博士生才做的事嗎?

震驚之餘,我慢慢醒悟,在今天這樣嚴肅的場合,朱先生是以認真的作風來表達自己對蔡尚思先生的尊重和敬仰。

對於德學兼具的前輩學者,朱先生一貫抱有敬重誠懇的態度。他為癱瘓多年的老師周予同先生編輯論文選集,在周予老去世當天發排;他提議上海紀實頻道大師節目組拍攝《周予同》一片,紀念這位五四青年、中國經學史學科的奠基人。直到去世之前,朱先生還打算編輯出版另一位老師陳守實先生的論文集。而對於德學缺損者,朱先生則奉行橫眉冷對、見面即斥的政策。朱先生身上既有火的熱烈,又有冰的冷峻,是一位愛憎分明的學者。

在研討會現場,我感受到了朱先生的熱烈。他以「認真」二字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對師長的尊敬。「言傳身教」這個成語,第一次在我心中變成有實際意義的詞彙。以後的人生中,我還碰到不少在自身領域取得成就者,無不具有認真的品格。認真的人未必個個成功,而成功者必定個個認真。

蔡尚思

結合朱先生的發言和以往了解,我才知道朱先生和蔡先生的交往「源遠流長」。早在大學時,朱先生就拜讀了蔡先生的著作。1979年,朱先生始與蔡先生同事,協助蔡先生在歷史系創建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室,蔡先生時任復旦大學副校長,兼研究室主任,以他在學界的威望,登高一呼,拉起文化研究的旗幟,朱先生等年輕一輩則是具體實施者,編輯出版影響深遠的《中國文化史叢書》,召開中國文化史研究座談會,揭開了八十年代「文化熱」的序幕。

朱先生作為蔡先生的助手,還幫助蔡先生改寫了《孔子思想體系》第一、五、六、七、八、十、十一章節,並統一全稿,該書198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朱先生和蔡先生的學術見解不盡相同,但是朱先生非常敬佩蔡先生的精神,他說,蔡先生「總是堅信自己的選擇和追求,在學術上決不朝秦暮楚。正因如此,人們可以不同意他的思想見解,甚至以為過激,但沒人能否認他的思想不是出於真誠,他的見解不是發自內心。而敢于堅持真理,決不做隨風搖擺的牆頭草,正是學者應有的品格」。

朱先生的發言題為《不老的蔡老》,幾天後發表在1994年11月22日的上海《文匯報》。

十年後,2004年,蔡先生百歲誕辰。復旦大學為蔡老慶祝百歲生日並舉辦學術研討會,朱先生又撰文《百歲蔡老》,發表於同年12月6日的上海《文匯報》。

朱先生寫道:「蔡先生畢生不沾菸酒,連茶也不喝,年逾八十還堅持每天洗冷水澡,步行登山也拒絕扶持,確如他說的是遠祧墨子的苦行作風。在現代哲人中間,蔡先生畢生欽佩蔡元培的『革命教育』,也讚賞李大釗、魯迅、聞一多、陶行知,稱之為『四大導師』。」他評價蔡先生「是五四時代湧現的『標準知識分子』」。

作為協助蔡先生修改舊稿寫成《孔子思想體系》的當事人之一,朱先生也披露了蔡先生著書的緣由:「在『文革』後期對於迎合江青意志竄紅的某些人的『批儒揚法』言論深為鄙夷,促使他私撰孔子思想論稿。」

文末,朱先生再次讚揚蔡先生的正氣:八十年來,蔡先生參與了「關於傳統思想的歷次重大爭論,而且有話直說,不為賢者諱,不怕開罪當令的顯赫人物」,「這位百歲老人,給後人留下了一筆思想史文化史學術史的財富,必將垂於史冊」。

2009年,在蔡尚思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際,復旦大學編輯出版了《永不畢業的世紀學人蔡尚思》紀念文集,收錄了金衝及、胡繩武、吳江、餘子道、戴學稷、劉志琴、朱維錚、姜義華、李華興、吳舒望、蔡建國、施宣圓、吳瑞武、王春瑜、朱宗震、劉其奎、徐長才、顧曉鳴、李妙根、吳嘉勳、魏達志、周桂發、厲孜實、施曉燕、傅德華、徐藝星、蔡法、楊天等28位作者的27篇回憶文章,朱先生的《百歲蔡老》亦在其中。作者都是與蔡先生相熟的學者、學生、助手或親人,沒有轉述之語耳食之言,親身經歷娓娓道來,令蔡先生的形象栩栩如生,鮮明個性呼之欲出。

流光易逝,距離1994年已過去21年了。那個秋天,正襟危坐誦讀文稿的朱先生,將「認真」二字烙入我心田。認真是人生大態度。在不同領域,認真各有具體的執行。對於自己敬重的師長,鄭重交談、討論、評價,是認真。對學業,論從史出,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是認真。我的博士論文研究晚清人物,涉及很多近人日記回憶錄。朱先生再三告誡,日記回憶錄不可全信。有人無意記錯史實;有人有意歪曲史實;還有人趁當事者皆去,死無對證,任意編造史實。凡此種種,歷代皆有。比如唐代牛李黨爭,李德裕的門人假託牛僧孺之名,偽造文言小說《周秦紀行》,試圖誣陷詆毀牛氏。因而,面對個人化的敘述,必須有雙重證據,才可採信。

惺惺惜惺惺。蔡先生也是一位十分認真的人物,他的執著勇敢、撞上南牆繼續行的精神,和朱先生本人寧折不彎的精神十分相似。也許正是這些相似,讓朱先生事先寫畢發言稿,在研討會上鄭重宣讀;也正是這些相似,讓朱先生儘管與蔡先生學術觀點有異,卻畢生敬重蔡先生的人格。

2015年7月15日

(本文原題為《回憶朱維錚先生和蔡尚思先生交往的一幕》,澎湃新聞經作者授權轉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朱維錚去世三周年|學生回憶:先生就是傳說中的存在
    2008年6月10日,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朱維錚在家中。 高劍平 澎湃資料       3月10日是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朱維錚逝世三周年的日子。三年喪是古代喪服中最重的一種。3月6日,朱維錚的第一個博士生、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畢業生廖梅接受澎湃新聞專訪,回憶恩師的點點滴滴。
  • 蔡尚思故鄉辦展紀念其110周年誕辰
    110周年暨蔡尚思生平事跡展正在福建泉州市德化縣尚思小學進行。  為紀念蔡老,德化縣在尚思小學專門設展,展館分為12個部分,通過照片、文字、實物、情景再現、塑像等形式,展示了蔡尚思先生求學、工作、學術研究到百年華誕,再現了德化籍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和哲學家蔡尚思教授的生平、書稿及尚思精神。  「太興奮,太驚喜了!」
  • 蔡尚思:在中國的思想長河裡披沙揀金
    顧廷龍書後有跋,寫道:「忽忽四十多年,先生年高學進,著述日新,益彌欽挹,叩其修養之道,則曰:得力於往時師友箴語,終身服誦不懈……」【為治學強身健體】蔡尚思曾說,鍛鍊貴野蠻,不避高山,不避冷泉。他晚年登高健足都似年輕小夥子,一馬當先,不肯落於人後。
  • 樊洪業先生與中科院院史
    因院史編研工作,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揚宗與樊洪業有了密切交往,他回憶了自己與樊洪業的交往故事,細數了其在院史編研中的重要貢獻,以作緬懷和紀念。樊洪業先生從1990年起主持中科院院史編研工作,我是早就知道的。但認識到這一工作的學術意義卻要到2000年。
  • 楊雄裡院士:懷念馮德培先生
    我曾長期供職的單位(中國科學院原上海生理研究所)坐落在上海西區有「中國現代生命科學研究搖籃」之稱的嶽陽路320號大院,人才濟濟,「先生」眾多,但曾經長期擔任生理所所長的馮德培院士,無疑是「先生」中的「先生」。我自1960年作為一名學生與馮先生初次見面,至1995年作為生理所所長為他送行,前後35年,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這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
  • 尊敬的《丘奇先生》
    然後,我找到了《丘奇先生》;電影封面是個黑人,取名也平淡無奇,但評分居然可以達到8.8分。文章的開始,我也不想贅述太多囉嗦的話,就進入正題可好。故事沒有交代丘奇先生的過去,但仔細融入並看完這部電影時,我能體會到他過去應該有一段很糟糕的父子關係;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小夏一家,原本受託照顧小夏母親的六個月,最後默默奉獻付出六年之久,為單親家庭三代人提供保障,像家人一樣陪在她們身邊。
  • 緬懷閔乃本先生
    許中奇博士在猶他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1982-1986),就認識了當時在猶他大學進行學術訪問的閔先生。兩人一見如故,建立了長久的友誼和學術合作。許中奇博士對閔先生的學術成就,特別是晶體生長理論的造詣十分敬佩。從1992年至1994年期間,許中奇博士每年夏季都會邀請並安排閔先生, 蒞臨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進行學術訪問,共同探討晶體生長方面的學術問題。
  • ...山東首例治癒者雷先生回憶治癒經歷!3名康復者各捐獻200毫升...
    如今,從青大附院出院已經一個月的他,會如何回憶那段經歷呢?記者|欒靖 王平 李小豐 朱立強「青島是我的重生地」山東省首例治癒者雷先生回憶治癒經歷自1月21日被確診為山東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以來,雷先生時常被青大附院醫護人員的盡心盡責感動。他今年37歲,武漢居民,在日照工作,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回武漢探親。
  • 歐明俊:以此文悼念蔡厚示先生《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
    蔡先生自稱「二八佳人」,因為他出身於1928年。蔡先生儀表堂堂,原住福州白馬路上海新村,友人戲稱他「白馬王子」,蔡先生卻改稱「白馬王爺」。世上「白馬王子」有許多,「白馬王爺」只有蔡先生一個。蔡先生還將智慧帶到國外。他到美國看外孫,他的外孫已入美國籍,美國小朋友問他:美國人優秀,還是中國人優秀?蔡先生回答:美國人優秀,中國人也優秀。小朋友問:為什麼?
  • 徐利治先生訪談錄:我所知道的華羅庚與陳省身
    在這篇訪談中,徐利治先生回憶了他對華羅庚與陳省身在西南聯大和新中國成立前後的印象及他們的治學風格;講述了華羅庚與陳省身在新中國成立前後對回國問題的思考和華羅庚回國之初的經歷,以及他本人與兩者交往的片斷。訪談內容有助於加深對華羅庚與陳省身的了解,並有補於以往有關華羅庚與陳省身傳記資料的不足。圖1.
  • 讓人忍俊不禁的「大法先生」
    據中國反邪教網1月23日報導,近期,「法輪功」組織下的「神韻晚會」在其宣傳廣告中增加了一段關於所謂「大法先生」(D.F.先生)的背景簡介,同時附有「大法先生」的照片。從照片上看,所謂「大法先生」其實就是「法輪功」頭目李洪志本人,但當讀完對「大法先生」的背景描述,卻給人一種「文不對題」的錯覺,其中充滿了編造與鼓吹的言辭,甚至因為與事實的差距過大,而讓人產生了莫名的喜感。
  • 手工碼字|植物先生
    □孫昌建袁明華是高我一屆的大學同學,認識40年,交往30年,而人們稱他為植物先生卻是最近兩個月的事情,原因是他寫作出版的《植物先生》獲得了2020年度中國最美圖書的稱號。是啊,寫植物包括寫二十四節氣的書不說汗牛充棟吧,但在書店裡一搜也能找出一大摞的,然而那天在曉風書屋當我拿到剛拆封的《植物先生》時,還是頗為感慨的——書終於回歸到書回歸到植物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本《植物先生》,不僅是一本有關植物學的文學筆記,更是一部直觀地展示紙與植物之間奧妙關係的讀本。袁明華其實有著好多身份:曾經的援藏教師、作家、旅行者、企業家、國際學校的創辦人。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
    文集記錄的不僅僅是回憶,是懷念,更是傳承……《馮康先生紀念文集》編委會-----為緬懷馮康先生為中國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追憶他生活中的片光零羽,發揚他克難創新的治學精神和甘於奉獻的育人理念,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中國數學會計算數學分會聯合編輯出版《馮康先生紀念文集》。文集主要收錄了馮先生的至親家人、門下弟子、學界同行、馮康科學計算獎獲得者等撰寫的回憶和紀念文章。
  • 季羨林 | 我和濟南——懷鞠思敏先生
    鞠思敏先生我少無大志。以後在長達幾十年中,我每每回憶這種朝會,每一回憶,心裡就油然生起幸福之感。以後我考入山東大學附設高中,校址在北園白鶴莊,一個林木茂密,綠水環繞,荷池縱橫的好地方。這時,鞠先生給我們上課了,他教的是倫理學,用的課本就是蔡元培的《中國倫理學史》。
  • 細思極恐的《好先生》
    搜狐娛樂訊(獨立魚電影/文)最近最熱門的國產劇,當屬顏王孫紅雷主演的《好先生》了。它在百度指數的熱度,是《餘罪》《翻譯官》《最好的我們》三部的總和。僅昨晚,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的收視雙雙破1.5,分別佔據衛視排行榜前兩位。
  • 季羨林:我和濟南——懷鞠思敏先生
    值此教師節到來之際,一起來看看季羨林先生感懷恩師鞠思敏的文章。師恩難忘,祝老師們節日快樂!說到我和濟南,真有點不容易下筆。我六歲到濟南,十九歲離開,一口氣住了十三年之久,說句誇大點的話,濟南的每一寸土地都會有我的足跡。現在時隔五十年,再讓我來談濟南,真如古話所說的,一部十七史不知從何處說起了。我想先談一個人,一個我永世難忘的人,這就是鞠思敏先生。我少無大志。
  • 紀念陸谷孫先生 | 七旬老翁告白
    今天是陸谷孫先生逝世四周年,值此之際,我們借《中華漢英大詞典》責任編輯於文雍為陸先生所寫的歌《詞海編舟》來表達對陸先生深深的懷念 。此外,今天與大家分享陸先生的一篇小文和十首詩作,以緬懷陸先生的動人風骨。
  • ...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紀念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暨世界中世紀史...
    戚國淦先生的夫人壽紀瑜先生,戚先生友人劉家和、馬克垚、劉明翰、龐卓恆、陳曦文、田培棟等先生,以及世界中世紀史學會理事長侯建新教授等80餘位來自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者與會。戚國淦先生的夫人壽紀瑜先生,戚先生友人劉家和、馬克垚、劉明翰、龐卓恆、陳曦文、田培棟等先生,以及世界中世紀史學會理事長侯建新教授等80餘位來自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者與會。  會議圍繞兩個主題進行。  第一個主題是「紀念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
  • 豆瓣8.5的《丘奇先生》,適合在寒冬中觀看
    我看完《丘奇先生》的時候給了三星,但發現是真人真事後又改為四星。畢竟人間需要如此真善美。(一)影片主人公丘奇先生是Mr Church的音譯,而church本身就帶有禮拜、教堂之意,給人以莊重祥和之感。丘奇先生也沒有辜負這層寓意,他的所言所行完全可以被稱為「活菩薩」。
  • 樊洪業先生的成就和遺憾
    因研究方向接近,我和樊先生的交往也就更深入了。我們彼此非常熟悉對方的文風和興趣點。記得有一次我用化名在某報發表了一篇很大膽的批評文章,第二天我有事去見他,他一見面就問我:「這篇文章是你寫的吧?」把我驚出一身冷汗。不久,我果然因此文而遇險。他和其他多位學界前輩一道,竭盡全力把我營救了出來。2006年,湖南教育出版社請樊洪業先生主編「20世紀中國科學口述史」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