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科學,探索不止——錢學森的學生時代

2020-11-11 立智英語

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

沒有大量錯誤作臺階,也就登不上最後正確結果的高座。——錢學森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我們「兩彈一星」的元勳。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依舊選擇回歸祖國,投身於祖國的建設浪潮中。

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而對於青少年來說,我們還要學習錢學森對於科學不斷探索,堅持不懈的求索精神。

錢學森的學生時代是怎麼度過的呢?

錢學森在老年時期曾親筆寫下一份文件,回憶在他的一生中給他給予深刻影響的人,總共17位:

家人

父親錢家治——寫文言文;母親章蘭娟——愛花草;

小學老師

於士儉——廣泛求知,寫字;

中學老師

董魯安(於力)——國文,思想革命;俞君適-生物學;高希舜——繪畫、美術、音樂;李士博——礦物學(十級硬度);王鶴清——化學(原子價);傅仲孫-幾何(數學理論);林礪儒——倫理學(社會發展);

大學老師

鍾兆琳——電機工程(理論與實際);陳石英——熱力學(理論與實際);預備留美王助——經驗設計;留美The odore von Karman(即馮·卡門) ;

歸國後

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

這其中,除了父母與新中國的領袖五位之外,其餘十二人都是錢學森的老師。

錢學森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度過了他難以忘記的六年,在中學裡,錢學森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可以用「安靜」與「規矩」來形容。錢學森的生活一絲不苟,房間裡總是一塵不染。而且,他對於音樂也有著敏銳感覺,能拉一首好小提琴。當然,他的成績更是名列前茅。

大學,錢學森來到了上海交通大學。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錢學森最初的專業是鐵路工程。懷著成為一名鐵路工程師的理想,錢學森開始了大學生活。

大學的錢學森一如既往地喜歡獨處,給他的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他很少說話,也很少去學生聚集的演講廳和實驗室。他常常一個人,大部分的時光也是在圖書館中,在獨處與沉默中安安靜靜地思考似乎是他最快樂的事。

錢學森用現在的稱呼來描述就是「學神」,每次上課總是坐在最後一排,確實沒有聽課,而是看自己喜歡的學術著作。

在當時的年代,平靜的學習是一種奢望。國民黨的反動與日本的侵略讓這個動蕩的國家搖搖欲墜,錢學森也開始思考,不僅是自己的前途,還有這個國家的命運。

在過去的四年中,錢學森一直致力於成為一名優秀的鐵路工程師。但現在,錢學森看到了航空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航空就是未來。但國內並沒有相關可以學習的地方,只能去更加發達的英、美。

1934年8月,錢學森前往南京中央大學,參加了庚子賠款獎學金的選拔考試。在80個人中,爭奪20人的名額。1935年8月,一群學生在傑克遜總統號遊輪上拍下了一張照片,他們把鬍子颳得乾乾淨淨,穿西裝打領帶,留著小平頭,神情嚴肅。他們就是即將遠赴重洋的留學生,錢學森就在其中。

錢學森來到了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但在一年多的時光中,他過得並不開心。但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知己,那就是遠在加州的馮.卡門。

錢學森沒有做前期的任何聯繫,就直接帶上了行李從波士頓來到了洛杉磯。

憑藉著一封求見信,馮.卡門將錢學森引入門下,錢學森也得以在加州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馮.卡門的帶領下,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領域建樹頗豐,發表了很多論文,也結識了很多朋友。

也是在這個時候,錢學森加入了一個社團,那就是「火箭俱樂部」。這個被稱為「自殺俱樂部」的社團,在當時赫赫有名。

在他們的實驗室,時不時就會傳來一陣爆炸聲。在一次試驗中,火箭爆炸,一塊碎片就飛向了平時他們坐的地方,好在當時並沒有人在那。

但學校不幹了,這幫瘋子哪天再把學校給炸了,明令禁止在校內進行這種危險的實驗,但還是給他們安排了遠離學校的實驗場地。

終於,他們的火箭試驗成功了。俱樂部的五位成員,就成為了美國最早研製成功火箭的元老,錢學森就是其中之一。

隨著戰爭的不斷發展,火箭終於被軍方看中,開始了對他們的投資。錢學森也這其中不斷地學習到了最先進的火箭知識。最終,他回到了祖國,投入到了國家的建設中。

回顧錢學森的學生生涯,我們看到的不僅他的「學神」體質,還有他那對於知識的渴求與求索的精神,還有他那矢志報國的崇高理想。


相關焦點

  • 鄭泉水:破解錢學森之問的教育求索
    在清華大學,有三個班級被學生們簡稱叫做「搖錢樹」—— 他們說的是姚期智班、錢學森班和數理基科班。這三個班是中國最頂尖的大學最難考進的班,能進到這些班的同學毫無疑問都是現有教育體制中的佼佼者。但是在錢學森班的創辦人、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泉水看來,他和他的學生們都是一群傳統教育體系裡面的「漏網之魚」。
  •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時代價值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理論精髓可以歸納為:頂層設計、科學管理、自主創新、全國協作、綜合集成。系統工程思想是錢學森晚年的重要理論建樹和思想結晶,是支撐其人生歷程中第三座科技創造高峰的代表性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溫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理論內涵和現實情懷,具有重要時代價值。
  • 明日錢學森的學生張德良教授做客山西科學講壇
    備受好評的山西省科技館「山西科學講壇」舉行的公益講座又要開講了!△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錢學森是偉大的愛國者、傑出的科學家。錢學森克服種種困難回國,對中國航天和國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三嚴的工作作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圓了中國的航天夢。
  • 全息還原錢學森等國寶級的泰鬥生活片段
    錢學森等一批優秀的科學家從海外歸國,毅然加入了科研隊伍。1950年,錢學森正式動身回國,卻遭到了美方的扣押和監管,經過多次周旋,錢學森於1955年乘坐「克利夫蘭總統號」重返故土投入祖國懷抱,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
  • 科學遇見魔法:錢學森堅信人的意念是科技
    在中國眾多的科學家當中,支持「特異功能」與「氣功」的科學家就包括我國的飛彈之父錢學森。1982年錢學森曾就對外不止一次的說過,特異功能和氣功是人體科學,人們都知道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都是偉大的發現,但人體科學與它們一樣偉大。甚至探索人體科技的潛力,比物理上的其他發現都要偉大。可是他的呼喊,並沒有得到多少回應。
  • 錢學森:被美國驅逐的科學家,卻為中國奠定了太空探索基石
    錢學森和弗蘭克·馬利納也是項目當中的核心人物。錢學森是中國公民,但是當時的中華民國是美國的盟友,所以當時「對於一名中國科學家進入美國太空探索項目的核心內部並不會引起重大的疑心,」弗雷瑟·麥克唐納德說。錢學森獲得了機密武器研究的保安通行證,甚至還為美國政府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服務。
  • 〖有風景的思政課〗一段錢學森故事,讓學生明白了理想的意義
    這兩個曾經不斷被討論的問題,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似乎被人忘卻了。近日,在杭州市時代小學六(1)班的一節道德與法治課上,這一問題再次被提及,課上一位老人用一個故事開啟了學生追求理想的大門。這位老師是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邀請錢教授前來的,是這節課的任課老師是時代小學副校長酈雲。
  • 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就能解開錢學森之問這個痛點嗎
    更何況「錢學森之問」凝聚了錢學森晚年的思索和期待,一所以錢學森命名的大學是必須要做出探索和回答的。但是筆者認為這所正在籌建中的大學不太可能回答錢學森之問。辦一流大學不易答「錢學森之問」更難瀏陽市是湖南省轄的縣級市,由長沙市代管,近年來經濟發展得很快。
  •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出版: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隨後,他重點介紹了書中存在的三條「故事線」:第一條故事線是「科學自信」,敘述的是錢學森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經過科學覺醒,如何憑藉著個人的探索和鑽研精神,在二十年間從一位普通中國留學生成長為在世界航空航天科學領域內的頂級科學家。第二條故事線是「思想啟蒙」,展示錢學森青年時代樹立「科學報國」理想的啟蒙過程,揭示錢學森是如何成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
  • 錢學森教育觀念
    錢老當年的科學研究既深又廣,而且站得高,充滿進取精神。像航天技術和火箭技術等,當時都還剛剛起步,選擇這些課題風險很大。但錢學森卻大膽對此進行探索,沒有獻身科學的精神和向困難挑戰的勇氣,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從搜集文獻資料入手,從頭開始自己研究問題,分析計算,建立數學模型,進行求解,並依次得出自己獨立研究後的結論。 如此嚴格的治學態度,錢學森一生貫穿始終,成為他攀登科學高峰的基礎。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初心使命
    作者:姜斯憲(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2019年是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同志逝世10周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之際,從錢學森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中,我們可以重溫他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熾熱情懷。
  • 餘鵬鯤:錢學森科技大學選址瀏陽,合理嗎?
    更何況「錢學森之問」凝聚了錢學森晚年的思索和期待,一所以錢學森命名的大學是必須要做出探索和回答的。 但是筆者認為這所正在籌建中的大學不太可能回答錢學森之問。 辦一流大學不易 答「錢學森之問」更難瀏陽市是湖南省轄的縣級市,由長沙市代管,近年來經濟發展得很快。
  • 【文匯報】錢學森和系統科學
    為進一步弘揚錢學森系統科學思想,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不久前在滬召開研討會,國內系統科學界諸多知名學者到會就錢學森系統科學的精髓、核心內容及其對當下社會經濟發展諸多領域的價值等發表真知灼見。本刊特摘發研討會上部分專家的觀點,並藉此紀念錢老。
  • 錢學森:在常人看來,科學與藝術是不搭界的
    錢學森與蔣英的聯姻,正是「航天之父」與「歐洲藝術歌曲權威」的完美結合,對他而言:藝術上的修養,讓他開拓了科學的創新思維,藝術與科學互相促進,互相滲透,共同啟發。他加入了幾個音樂藝術團,分別是學生會歌社、口琴會、管弦樂隊,他還是一名出色的圓號手。錢學森讀的理工科,他認為學業固然重要,但也需放鬆大腦,勞逸結合。在上海交大時,他每天堅持吹半小時薩克斯;畢業的獎學金,他去上海南京路買格拉宗諾夫《音樂圓舞曲》的各類唱片;課餘時間,他還去市區欣賞音樂會。
  • 我國載人航天奠基人錢學森的名言 王永志和錢學森的伯樂相馬故事
    這句話是在錢學森還是老師的時候說出來的,那時候他因為一個科研項目拿了獎金和酬金一共有一萬多塊錢,那時的一萬多已經是一筆非常多的錢了,但是錢學森老先生聽說他的學生還有非常多家裡都非常的貧窮,所以當場決定將他得到的那一筆錢捐贈給他的學生,在他站在講堂上為各位學生發放獎金的時候他說出了這句話,是啊,他雖然姓錢,但是他不愛錢,雖然這可能和他從小的生活環境有關,他從小生活充裕沒有過這種饑寒交迫的感受
  • 蔣英:嫁給乾哥哥錢學森,培養學生李雙江,她如何活成一代傳奇?
    於是,就在兩人重逢的一個禮拜之後,便在上海舉行了婚禮,喜結良緣啊,因為這毫無疑問是一場藝術與科學的碰撞和結合。 兩人這麼長時間沒見,但是一見面就可以如此迅速的進入婚姻,蔣英說她當時對錢學森是非常崇拜的,她認為像錢學森這樣有學問的人,就是好人。
  • 「錢學森之問」:斯芬克斯的謎語?(圖)
    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人們在緬懷和追思中,不時會被錢老提出的一個問題所震撼——「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個被稱為「錢學森之問」的問題,已引起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學生的深思。
  • 錢學森論中醫科學
    (《錢學森人體科學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縱橫觀》107頁——此為1983年至1987年錢學森在507所學術討論會上的歷次講話彙編)8、中醫的特點在於從整體、從系統來看問題。(《錢學森人體科學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縱橫觀》149頁) 12、十二經絡不能代表兩個系統,是一個功能系統。(《錢學森人體科學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縱橫觀》241頁)13、系統的理論是現代科學理論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現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中醫理論又恰恰與系統科學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還有個旁徵,人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已經指出中醫的這個方向是對的。
  • 錢學森如何看待科學、哲學、藝術
    文◎馬德秀  錢學森的一生,與科學、哲學、藝術緊密相連。他畢其一生精力,在科學世界裡縱橫馳騁,在藝術世界裡盡情遨遊,在哲學世界裡苦苦冥思,用科學之精神、藝術之性情和哲學之思辨實現了三者的完美結合。
  • 上街區舉辦錢學森論壇深度會議,許昌路小學獲「錢學森小學」冠名批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嵐 通訊員 趙東東 高鵬 李鵬11月25日, 由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主辦,中共鄭州市上街區委、上街區人民政府協辦的第九期錢學森論壇深度會議在鄭州市上街區許昌路小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