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
沒有大量錯誤作臺階,也就登不上最後正確結果的高座。——錢學森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我們「兩彈一星」的元勳。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依舊選擇回歸祖國,投身於祖國的建設浪潮中。
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而對於青少年來說,我們還要學習錢學森對於科學不斷探索,堅持不懈的求索精神。
錢學森的學生時代是怎麼度過的呢?
錢學森在老年時期曾親筆寫下一份文件,回憶在他的一生中給他給予深刻影響的人,總共17位:
父親錢家治——寫文言文;母親章蘭娟——愛花草;
於士儉——廣泛求知,寫字;
董魯安(於力)——國文,思想革命;俞君適-生物學;高希舜——繪畫、美術、音樂;李士博——礦物學(十級硬度);王鶴清——化學(原子價);傅仲孫-幾何(數學理論);林礪儒——倫理學(社會發展);
鍾兆琳——電機工程(理論與實際);陳石英——熱力學(理論與實際);預備留美王助——經驗設計;留美The odore von Karman(即馮·卡門) ;
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
這其中,除了父母與新中國的領袖五位之外,其餘十二人都是錢學森的老師。
錢學森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度過了他難以忘記的六年,在中學裡,錢學森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可以用「安靜」與「規矩」來形容。錢學森的生活一絲不苟,房間裡總是一塵不染。而且,他對於音樂也有著敏銳感覺,能拉一首好小提琴。當然,他的成績更是名列前茅。
大學,錢學森來到了上海交通大學。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錢學森最初的專業是鐵路工程。懷著成為一名鐵路工程師的理想,錢學森開始了大學生活。
大學的錢學森一如既往地喜歡獨處,給他的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他很少說話,也很少去學生聚集的演講廳和實驗室。他常常一個人,大部分的時光也是在圖書館中,在獨處與沉默中安安靜靜地思考似乎是他最快樂的事。
錢學森用現在的稱呼來描述就是「學神」,每次上課總是坐在最後一排,確實沒有聽課,而是看自己喜歡的學術著作。
在當時的年代,平靜的學習是一種奢望。國民黨的反動與日本的侵略讓這個動蕩的國家搖搖欲墜,錢學森也開始思考,不僅是自己的前途,還有這個國家的命運。
在過去的四年中,錢學森一直致力於成為一名優秀的鐵路工程師。但現在,錢學森看到了航空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航空就是未來。但國內並沒有相關可以學習的地方,只能去更加發達的英、美。
1934年8月,錢學森前往南京中央大學,參加了庚子賠款獎學金的選拔考試。在80個人中,爭奪20人的名額。1935年8月,一群學生在傑克遜總統號遊輪上拍下了一張照片,他們把鬍子颳得乾乾淨淨,穿西裝打領帶,留著小平頭,神情嚴肅。他們就是即將遠赴重洋的留學生,錢學森就在其中。
錢學森來到了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但在一年多的時光中,他過得並不開心。但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知己,那就是遠在加州的馮.卡門。
錢學森沒有做前期的任何聯繫,就直接帶上了行李從波士頓來到了洛杉磯。
憑藉著一封求見信,馮.卡門將錢學森引入門下,錢學森也得以在加州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在馮.卡門的帶領下,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領域建樹頗豐,發表了很多論文,也結識了很多朋友。
也是在這個時候,錢學森加入了一個社團,那就是「火箭俱樂部」。這個被稱為「自殺俱樂部」的社團,在當時赫赫有名。
在他們的實驗室,時不時就會傳來一陣爆炸聲。在一次試驗中,火箭爆炸,一塊碎片就飛向了平時他們坐的地方,好在當時並沒有人在那。
但學校不幹了,這幫瘋子哪天再把學校給炸了,明令禁止在校內進行這種危險的實驗,但還是給他們安排了遠離學校的實驗場地。
終於,他們的火箭試驗成功了。俱樂部的五位成員,就成為了美國最早研製成功火箭的元老,錢學森就是其中之一。
隨著戰爭的不斷發展,火箭終於被軍方看中,開始了對他們的投資。錢學森也這其中不斷地學習到了最先進的火箭知識。最終,他回到了祖國,投入到了國家的建設中。
回顧錢學森的學生生涯,我們看到的不僅他的「學神」體質,還有他那對於知識的渴求與求索的精神,還有他那矢志報國的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