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被美國驅逐的科學家,卻為中國奠定了太空探索基石

2020-10-30 technology快報

一位中國的火箭技術科學家在兩個超級大國的登月計劃中發揮了作用,但是世界只記住了其中一個。

一位中國的火箭技術科學家在兩個超級大國的登月計劃中發揮了作用,但是世界只記住了其中一個。卡維塔·普裡(Kavita Puri)在下面講述了這個故事。

在上海有一座博物館,當中展出七萬件展品,全部都是圍繞同一個人的——「人民的科學家」錢學森(Qian Xuesen)。

錢學森是中國「飛彈之父」和「航天之父」。他的研究幫助發展出中國第一枚人造衛星發射時所用的火箭,以及作為中國核武器庫組成部分的飛彈,他被奉為國家英雄。

但是在另一個超級大國那裡,那個他曾經學習和工作十多年的地方,他的重大貢獻幾乎沒有人記得。

錢學森生於1911年,當時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即將瓦解,被一個新的共和國取代。他的父母均受過良好教育,父親在日本工作過後,回國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教育系統。錢學森在早年就顯示出天賦,後來也在上海大學以班級頭名畢業,獲得非常難得的美國麻省理工(MIT)獎學金。

1935年,一名衣冠整潔的年輕男子來到了波士頓。據北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Georgia)歷史系教授克裡斯·傑斯帕森(Chris Jespersen)說,錢學森或許也曾遭遇過一些排外情緒和種族歧視,但是當時「有一種觀念是希望並相信中國正在發生根本性的重大改變」,而他肯定也是屬於憑學識獲得尊重的一類人。

錢學森後來從麻省理工轉到了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當時最有影響力的航空太空工程師之一、匈牙利移民西奧多·馮·卡門(Theodore von Karman)手下學習。在那裡,錢學森與另一名傑出科學家弗蘭克·馬利納(Frank Malina)共享一個辦公室,後者是當時被稱為「自殺小隊」(Suicide Squad)的一個科技革新小組的核心成員。

那一組人之所以被冠以這樣的外號,據《逃出地球:太空火箭秘史》(Escape from Earth: A Secret History of the Space Rocket)一書的作者弗雷瑟·麥克唐納德(Fraser Macdonald)說,是因為他們試圖在校園裡製造火箭,也因為當時一些他們用揮發性化學物質做的實驗嚴重出錯。

某一天,錢學森被卷進了一場和馬利納及組內其他成員關於一個複雜數學問題的討論當中。不久後,他就成為這個小組的重要一員,進行一些有關火箭推進力的開創性研究。

當時,火箭技術是「天馬行空幻想者的玩意」,麥克唐納德說,「沒有人認真看待它——依賴嚴謹數學的工程師當中沒有人會拿自己的名聲冒險,說這就是未來。」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一點迅速發生了改變。

「自殺小隊」得到了美國軍方的關注,後者出資進行用噴射器助推飛機起飛的研究,將推進器安裝在飛機機翼上,令它們能夠在短跑道上騰空。軍方的資助還幫助他們1943年在西奧多·馮·卡門的指導下設立了噴射式推進實驗室(JPL)。錢學森和弗蘭克·馬利納也是項目當中的核心人物。

錢學森是中國公民,但是當時的中華民國是美國的盟友,所以當時「對於一名中國科學家進入美國太空探索項目的核心內部並不會引起重大的疑心,」弗雷瑟·麥克唐納德說。錢學森獲得了機密武器研究的保安通行證,甚至還為美國政府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服務。

到戰爭結束時,他已經是在噴氣式推進器領域全世界最頂尖的專家之一,還被西奧多·馮·卡門一起被派往德國進行一項超乎尋常的任務,被臨時賦予中校軍銜。他們的目標是訪問納粹工程師,包括德國頂尖火箭科學家沃納·馮·布勞恩(Wernher von Braun);美國想要確切查明,德國人到底知道什麼。

至1940年代末,錢學森在美國閃耀的科學生涯卻驟然中斷,他的生活開始分崩離析。

在中國,毛主席在1949年宣布成立共產黨執政的人民共和國。克裡斯·傑斯帕森說,很快中國人就在美國被視作「邪惡的一群人」。「於是我們在美國是經歷這樣一些時期,我們對中國深深著迷,然後發生了一些事情,我們又開始咒罵中國,」他說。

與此同時,噴射式推進實驗室(JPL)的新主管開始相信,實驗室裡有間諜,並向聯邦調查局(FBI)表達了他對一些成員的懷疑。「我發現,他們全都是中國人或者猶太人,」弗雷瑟·麥克唐納德說。

「冷戰」已然開始,而麥卡錫時代的反共產主義政治迫害馬上就要到來。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FBI指控錢學森、弗蘭克·馬利納及其他人是共產主義者,而且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

對錢學森的指控是建立在一份1938年美國共產黨的文檔基礎上。文檔顯示錢學森出席了一個社交聚會,FBI懷疑那是加州帕薩迪納共產黨組織的聚會。儘管錢學森當時否認自己是黨員,新的研究顯示,他和弗蘭克·馬利納在1938年同時加入。

但是這並不一定代表他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弗雷瑟·麥克唐納德說,在那個時代做一名共產黨員是一種反種族主義的聲明。他說,這個團體當時是想要突出法西斯主義的威脅以及種族主義在美國的可怕程度。例如,他們當時正發起倡議反對在帕薩迪納當地的遊泳池實施種族隔離,並且在共產黨員的會議中討論此事。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歷史系教授王作躍表示,沒有證據顯示錢學森在美國的時候曾經為中國充當間諜或者情報人員。

不過,他的保安通行證被撤銷,並且被軟禁。加州理工的同僚,包括西奧多·馮·卡門在內,致信政府聲稱錢學森是清白的,但是無效。

1955年,在錢學森被軟禁五年後,時任總統艾森豪決定將他驅逐至中國。這名科學家和他的妻子以及兩個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一起乘小船離開。當時他向在場等候的記者表示,他永遠不會再踏足美國國土。他信守了這個承諾。

「他當時是美國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貢獻了非常多,也本可以貢獻更多,所以這不僅是一種羞辱,也是一種背叛的感覺,」記者兼作家房天宇說。

錢學森以英雄的姿態回到中國,但是並沒有立即被允許進入中國共產黨。他的往績也並非是無可挑剔的:他的妻子是國民黨高層的貴族血統女兒,而錢學森在失寵之前也一直在美國生活得很快樂——他甚至已經踏出了申請入籍的第一步。

在他終於成為中共黨員的1958年,他全心擁護了它,並且一直試圖站在擁戴政權的一方。他在大清洗和文化大革命中全身而退,於是也能夠成就一個非凡的科學生涯。

在他到達中國的時候,那裡對火箭技術的了解很少,但是15年之後,在他監督下,中國向太空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數十年裡,他培養了新一代的科學家,而他的工作也為中國將自己的人送上月球的項目奠定了基礎。

諷刺的是,錢學森在中國幫助發展的飛彈項目,結果成為了日後射向美國的武器。弗雷瑟·麥克唐納德說,錢學森的蠶式飛彈在1991年海灣戰爭當中被用來攻擊美國人,在2016年葉門的胡塞叛亂武裝也用這種飛彈攻擊美軍的梅森號(USS Mason)驅逐艦。

「所以這變成了一個奇妙的輪迴。美國驅逐了這名專家,然後這件事後來反過來咬了他們一口。」他表示,在對本土共產主義採取強硬手段的時候,這個國家驅逐的是「他們的主要共產主義對手能夠利用的財富,結果發展出他們自己的飛彈和太空項目——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政治失誤」。

美國前海軍部長、後來成為火箭推進技術公司洛克達因航太(Aerojet Rocketdyne)領頭人的丹·金博爾(Dan Kimball)就曾說,這是「這個國家做過的最愚蠢的事情」。

今天,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再次加劇。這一次不是意識形態的鬥爭,而是在貿易問題上,是對科技安全的擔憂。

儘管大多數美國人對錢學森和他在美國太空項目當中所起的作用一無所知,但是房天語說,很多華裔美國人以及在美國的中國學生都知道他,以及他當初為什麼離開,並在今天的時代裡看到了相似之處。「美中關係已經惡化到這樣的程度,他們知道自己可能會和錢學森那一代一樣,面對同樣的懷疑。」

在弗雷瑟·麥克唐納德看來,錢學森的故事是一個警示,當你反對知識的時候會發生什麼。「美國科學的整個歷史是,它是由外來的人所推動的……但是在這樣一個保守主義的時代,這是一個更難被接受的故事。」

麥克唐納德認為,相比起沃納·馮·布勞恩以及其他德國科學家,噴射式推進實驗室對美國太空項目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被漠視了。在馮·卡門和錢學森去見過這些德國科學家之後不久,他們才被秘密帶來美國的。

麥克唐納德說,布勞恩曾是納粹分子,可是他的成就得到了認可,這是錢學森和噴射式推進實驗室的其他人所沒有得到的。「美國第一個實現的太空任務,是由本土成長起來的社會主義者——猶太人或者中國人——開啟的,這樣一個故事並不是美國人自己能夠聽得進去的,」他說。

錢學森幾乎活了一個世紀。在那段時間裡,中國從一個經濟弱國成長為一個從地球到太空的超級大國。錢學森是這段轉變歷程當中的一部分。但是,他的故事本來也可以是一個偉大的美國故事——無論來自哪裡,有才能的人都能夠在這裡騰飛。

去年,中國創造了歷史,在月球的遠端著陸。著陸的地方是馮·卡門環形山——那是以曾是錢學森導師的那名德國航天工程師的名字命名的。或許,這也是間接承認了,美國的反共產主義取向其實也幫助了推動中國對太空的探索。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感謝大家的閱讀與支持!

相關焦點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貝爾獎後,表示我是中國血統,但我是美國科學家
    ——尼採引言中國在這近幾十年中的發展可謂是十分迅猛的,不管是在哪個領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這些都離不開那些為了國家不斷創新探索的工作人員,尤其是搞科研工作的人員更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當然這也離不開國家的領導,若不是找到適合自己發展道路,我國才能在近幾十年裡取得重大成果,他們對祖國的貢獻可謂是巨大的。說到錢學森,相信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他的名字,錢學森為我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 錢學森侄兒獲諾貝爾獎:我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之後他的科研之路更加了得,1995年,當選美國醫學研究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與藝術學院院士。,但榮獲諾獎他還是第一人,此消息傳到國內,各個媒體大力報導,人們紛紛為這位祖籍浙江的科學家為榮,但錢永健的一席話,卻徹底澆滅了國人的熱情,他的原話是:我在美國成長,我是美國科學家,這一點很確定。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初心使命
    作者:姜斯憲(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2019年是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同志逝世10周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之際,從錢學森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中,我們可以重溫他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熾熱情懷。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為何這樣說?
    還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勳章,太多的稱號。「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等,相信很多人已經知曉了,他就是錢學森,可以說他為了我國的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出色表現,也讓他得到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賞識,成為他的學生。在美國的時候,他已經致力於飛彈、空氣動力學等等的研究。
  • 錢學森的侄子錢永健,獲得諾貝爾獎後,公開表示:我是美國科學家
    但是,他卻在獲得諾貝爾獎後發表聲明,宣稱我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接受了美國的教育理念,培養一個科學家的必要條件是輕鬆自由。他並沒有公開自己感謝中國。到底為什麼讓他產生了如此想法?卓爾不群,驕人成績同出一祖他的父親錢永渠和錢學森一起經歷學生時代赴美留學。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近日,歐洲航天局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為嫦娥五號太空之旅點讚,並在官網發表介紹文章。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近日,歐洲航天局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為嫦娥五號太空之旅點讚,並在官網發表介紹文章。
  • 薛惠鋒:用錢學森智慧點亮「創新中國」—新聞—科學網
    對於實現強國夢想,十九大報告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報告集中提出的7個國家戰略,而排在前3位的,就是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這次論壇的舉辦,就是要能「頂天」,緊密圍繞中央精神,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創新驅動發展的要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 錢學森侄子,在獲諾獎後直言:一直都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
    然而,與寧願放棄一切也要回到祖國做貢獻的錢學森不同的是,在拿到了諾貝爾獎後,錢永健卻公開表示自己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那麼,作為一名中國人的後代,為什麼錢永健對自己的中國身份卻如此排斥呢?曾經,錢永健在家中也曾因試驗的失敗而引發過火災,但是錢永健的父母卻並沒有因此而阻止他繼續對科學進行探索,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家人的支持,他的科研之路才會如此順利。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
    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近日,歐洲航天局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為嫦娥五號太空之旅點讚,並在官網發表介紹文章。
  • 錢學森侄子獲得諾獎後,直言: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
    錢學森,「中國航天之父」和「中國飛彈之父」,作為核心的主導人物,他帶領大家完成了「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的飛彈技術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錢學森一直在我國的科研事業而奮鬥,他把中國的飛彈發射事業,至少向前推進20年。
  • 美國為留下錢學森曾開出如此豐厚條件,都未能得手
    美國為留下錢學森曾開出如此豐厚條件,都未能得手!如果在你心中評選出一個對新中國貢獻最大的科學家,你會選誰?如果是我,我會選錢學森。錢老對我國現代科學的貢獻,想必我們都已經耳熟能詳,不管是誰多多少少都有聽過他的一些事跡。
  • 中國再出"錢學森",婉拒美國優厚待遇,毅然為國展榮光
    錢學森先生長期擔任中國的火箭、飛彈、衛星的研究。錢學森早年間赴美留學之後成婚,在1949年的時候,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這個消息,在國際上瞬間炸開鍋,美國有了風聲之後,錢學森就打算回到中國發展,覺得祖國成立之初,的確是需要人才建設,此時不回,更待何時!他想為自己祖國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這份心,這是何等的高尚情操!此時的美國,政局不算穩定。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獲諾獎後出此言論
    作為中國飛彈和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但是更讓人敬佩的是他永遠心向著祖國的愛國精神!後來,為了幫助我們國內建設更強大的國防力量,錢學森毅然決然地辭掉了在美國的所有職務,一心想著回到祖國。然而當時的美國深知錢學森的重要性,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肯放他回國,甚至有官員稱:寧願槍斃錢學森,也不願意放他回到中國!就這樣僵持了幾年之後,在錢學森堅定的態度和我們國內的努力爭取下,這位傑出的科學家終於回到了祖國。
  • 錢學森對中國航天事業有哪些主要貢獻?
    在浩瀚的太空,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又出現了一顆「錢學森星」。錢學森,這位開闢中國航天之路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名載星空,閃耀著熠熠光輝。在馮·卡門教授的影響下,錢學森參加了火箭研究小組,並在1942年與別人合作完成《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的研究報告,提出了幾種火箭研究的設想,同時親自參加了美軍「下士」飛彈的設計工作,在軍方的噴氣技術訓練班講授火箭推進技術課程,為美國早期發展地地飛彈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此後,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物理力學、航天與噴氣、工程控制論等許多科技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科技成就,其中不少是開創性工作。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_新華報業網
    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  近日,歐洲航天局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為嫦娥五號太空之旅點讚,並在官網發表介紹文章。
  • 錢學森親侄子,獲諾獎後公開表示:我在美國出生,不是中國科學家
    ,國人也是無不以之為驕傲,因為那時候中國還沒有幾人獲得如此獎項,同時錢永健是兩彈元勳錢學森的親侄子,於是便將其也當成同胞了。錢學森但他卻在獲獎的第二年,發表獲獎感言時說:我在美國出生、成長,不太會說中文,我是美國科學家這一點很確定,我不是中國科學家。按照他的意思,他獲獎跟中國沒有絲毫關係。
  • 比X37B更強大,神秘飛行器被東方火箭送入太空,錢學森遺願實現
    ,東方火箭長徵2F將再次升起,中國新型帶翼太空飛行器這款神秘飛行器將被送入太空,而這款帶翼太空飛行器類似於美國的X37B,但比X37B更強大,中國新型帶翼太空飛行器將一舉反超X37B,而錢學森先生的生前夢想和遺願終於得已實現。
  • 既然錢學森能抵五個師,美國為啥還放人?中國的籌碼太誘人
    中國的迅速崛起離不開科技實力的提升,而在我國的科技發展史上,湧現出了無數優秀的科研人員,他們在聽說國家建設需要他們以後,直接放棄了國外優渥的生活條件,迅速辦理相關的手續,只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趕回中國,投身於祖國的國家建設大業中,但是這對於同樣珍惜優秀人才的其他國家而言無疑是一種損失,因此當時有很多科學家的回國之路受到了阻撓,但是在國家和科學家本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們還是成功趕回中國,並且為本國各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外媒看中國)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巴西《聖保羅州報》網站寫道,中國發起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任務,40多年來首次從月球表面帶走物質,這項任務可以增進人類對月球和太陽系起源的認識,「是中國太空探索的又一裡程碑」。近日,歐洲航天局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為嫦娥五號太空之旅點讚,並在官網發表介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