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騰訊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引自界面)
就在上周的新創網絡節1024程式設計師節日晚間,騰訊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在知乎上的一則問答瞬間引起了網絡的廣泛關注。馬化騰在知乎深夜提問的行為,在騰訊股價出現大幅波動的背景下,被很多媒體渲染成了「靈魂拷問」。
馬化騰的深夜「靈魂拷問」引發強烈關注
在經過數日的發酵之後,事件本身還是在網際網路圈子裡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如果把十年劃定為一個大周期,過去的十年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成就了很多非凡的公司,比如蘋果。那麼在未來十年幹啥最有前途,相信這也是很多網際網路從業者的「靈魂拷問」……
網友天馬星空的回答令人摸不著頭腦……
我們翻閱了前面的幾篇長篇大論,深刻感慨「高手在民間」。但諸如「量子力學」、「拓撲材料」、「斯格明子」這些高尖端的前沿科學並非咱們平民百姓可以理解的。有的回答者甚至從六億年前的生物演變開始講起……這真的很知乎!
講真,如果您真的想知道「未來十年幹啥最有前途?」。或許小編總結的以下這些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能夠給您帶來一些啟發,權當拋磚引玉了~
如果我說:「阻礙當前科技發展的一大短板就是電池技術。」相信一定會有很多讀者表示贊同。當前我們可以隨身便攜的移動計算設備越來越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電池的發展已經遠遠滯後於晶片、網絡、軟體這些核心因素。未來十年,得電池技術者可得天下。
電池技術成為制約科技發展的短板
以我們最熟悉的手機為例,手機的發展可以說是最受電池技術制約的科技產品之一。如果我們的電池能夠做大在單位體積內效能提升一倍,那麼就可以承載起一倍以上的計算能力,從而令手機的應用體驗獲得飛躍式發展。
鋰電池不斷優化接近物理極限(引自engadget)
回顧自從手機被發明的這二三十年的光陰當中,我們經歷了從鎳氫電池到鋰電池的一次跨越。自從鋰電池被廣泛應用的近十年來,我們做的更多的是優化。基於硬體能耗、電源管理、能量密度的多方優化使得鋰電池成為當之無愧的霸主,但深度的發掘已經鋰電池越來越接近物理極限,電池技術急需出現革命性突破。
特斯拉21700動力鋰電池仍舊很「原始」
不僅僅手機所處的移動互聯和計算領域,電池技術的發展幾乎可以受益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新能源汽車浪潮中走在前列的特斯拉,其電動車所採用的電池模組依舊則顯得十分原始。特斯拉最新採用的松下21700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在300Wh/kg左右,雖然相比18650電池系統的250Wh/kg約提高20%,但電池依然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障礙。
那麼為什麼電池技術如此難以突破呢?其實說白了最核心的關鍵還是因為一個字,錢!開發一套全新的能源系統並最終投放市場,其前期的研發費用完全可以用天文數字來形容。而且存在極大的研發風險,石墨烯、生物電池、氫電池、甚至核能源,到底哪種才能成為未來的趨勢呢?如果走錯一步,就會弄得滿盤皆輸。
但歷史的洪流只會滾滾向前,未來十年我們畢竟迎來電池技術的飛躍,而通過技術改變世界的公司也將再次引領全球科技的發展。
關於人工智慧技術,我相信大家都會有所耳聞,或在各類科幻影視中感受過他們的存在,比如熱播的美劇《西部世界》。人工智慧的核心在於賦予機器人類的智慧和生產力,從而將人類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人類從事更有創造力的工作,從而提升社會生產力和人類文明的進程。
IMB沃森在智力問答節目中打敗人類
2011年,Watson(沃森)作為IBM公司開發的使用自然語言回答問題的人工智慧程序參加美國智力問答節目,打敗兩位人類冠軍,贏得了100萬美元的獎金。如今,Watson已經發展為一個商業化、基於雲的認知系統,應用到各行各業當中,比如醫療、銀行、教育、物流、保險等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商業領域。
Google虛擬助手已經具備更強大的能力
相對於IBM的高冷,谷歌在人工智慧領域則要更加「接地氣」,而且一點也不神秘。沒錯,就是語音助手~什麼?這算啥黑科技?那個蘋果的傻Siri不是早就有了麼~在最近的Google I/O大會上,其語音助手展現出非凡實力,它竟然可以主動的去聯繫人類。也就是說,你完全無法分辨電話另一頭跟你聊天的是機器還是人……
偏向於終端側的人工智慧「芯」迎來發展
當前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則主要側重於雲端的發展,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十年人工智慧將會完成從雲端到終端的轉移。更多電子設備將通過終端側人工智慧晶片的植入,從而具備本地化人工智慧計算的能力。谷歌、百度等企業也通過晶片級的研發,將促進人工智慧終端側領域的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我們技術所有的電子產品都將具備人工智慧的能力。上至彩電冰箱的大家電,小至放在衛生間的剃鬚刀。它們都將因為人工智慧晶片、網絡接入、雲端服務等三大核心因素的飛躍,從而具備聯通和智慧的能力。
如果說人工智慧發展的前十年可以歸結為雲端的發展,那麼未來時間人工智慧終端的多樣化發展絕對是值得期待的一場革命。
智能家居概念被視為下一個藍海市場,並吸引了大量的產業資本注入。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回顧智能家居發展的這些年,我們難免用「遺憾」來形容。捫心自問,你家智能了嗎?抑或你身邊的朋友家裡安置了智能家居系統嗎?我想我們能夠獲得的肯定答案應該是鳳毛麟角吧。或許智能家居之所以發展如此緩慢,其核心原因或許在等一個「東風」。
智能音箱的風靡 帶熱了智能家居概念
影響智能家居產業發展主要兩大催化劑,其一是硬體產品的自身智能化發展,另外就是萬物互聯的網絡應用基礎,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物聯網」概念。在智能家居行業的上半場,我們看到很多智能硬體類產品的湧現,其中最成功的當屬智能音箱類產品。
既然我們的硬體產品已經足夠智能了,那麼智能家居還缺什麼呢?沒錯,就是網絡!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首先智能家居需要足夠帶寬的網絡支持,因為整套家居系統中涉及大量的數據交互,比如視頻流、音頻流、人工智慧計算大量數據流。當萬事萬物都通過網絡互連,那麼數據吞吐量將比4G時代龐大的多,因此我們需要5G的網絡帶寬。
5G網絡將為萬物互聯提供可能
另外一個角度看來,光有強大的數據帶寬也並不能夠完全撐起智能家居的發展,因為智能家居網絡布線問題始終成為困擾。如果要把你家中的所有物件都進行聯網,那麼你家的信息盒有可能會像伺服器機房那樣壯觀……而且更為尷尬的是,除非你是喬遷新居,如果是舊房改造那幾乎等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你選擇重新裝修!
當布線不再成為煩惱……
把你的家升級為智能家居,無論是新房還是舊房,潛在的隱形成本都是巨大的。而5G網絡能夠很好的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5G網絡帶寬足夠大,速度足夠快,且完全不需要進行網絡布線,甚至連你家的路由器也將退出歷史舞臺。5G網絡無需布線的特性使得智能家居硬體產品可以擁有更大的舞臺進行施展,同時也會加速普及到千家萬戶。
無論你是新房子,還是老房子,布線不再成為困擾,智能家居自然水到渠成。
汽車行業目前正迎來兩大技術浪潮,即「新能源」和「智能化」。這兩大技術變革並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輔相成。電動力在取代內燃機的同時,並為汽車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電力基礎。所謂的汽車「智能化」,當然不僅僅是給你裝個「大屏幕」這麼簡單,人類首先需要突破的技術壁壘就是「無人駕駛」。
自動駕駛技術引領汽車行業變革
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是車輛間(V2V)和車輛到基礎設施(V2I)通信。這些通信技術能夠讓汽車間互相「看見」對方、「感知」道路,甚至共享其他汽車的數據。如上圖:前方300米車輛出現狀況緊急剎車,即使你隔著3輛車也會馬上知道,從而避免連環追尾。5G網絡擁有更為寬廣的數據通道和更低的數據延遲,能夠讓車輛更為暢快的進行數據交換和更為敏捷的做出了反應,自然也就提高了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未來基於5G網絡的車輛網概念圖
如果需要讓汽車變得更加「聰明」,那麼就需要對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技術的疊加賦能。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需要車輛和通訊基站之間進行「溝通」從而交互各種數據。車聯網的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能夠更加智慧的自動規劃線路,提升城市交通效率,節省每個人浪費在路上的時間。
衣食住行是每個人都無法避開的生存技術,未來智慧出行的深遠發展其實是多領域技術突破的協同效應。比如我們前篇介紹的電池動力、人工智慧的發展,以及本篇所述的自動駕駛技術和5G網絡的深遠發展。
汽車行業即將面臨慘澹的寒冬……
時至2018年末期,我們觀察傳統的汽車行業已經盡顯疲態,很多車企的銷售數字正在逐漸出現大幅度下滑的趨勢。盛極必衰,並伴隨著核心技術的飛躍再次奮起,跌宕起伏的發展幾乎在任何一個行業都將上演。不難理解,為什麼賈躍亭孤注一擲要做法拉第?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傳統網際網路企業開始進軍「網際網路造車」?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站在科技媒體從業多年所能看到的未來十年發展方向。但是一個人的眼光畢竟有限,您所在的行業未來十年擁有怎麼樣的廣闊前景呢?不妨在評論區發表您的高見。或許您的金玉良言能夠夢想成真,多年後返回來再看也是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