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故事】用基因組圖譜揭開蛛絲與毒液奧秘| 果殼 科技有意思

2020-11-28 果殼網

喜愛超級英雄的科幻迷也許都對飛簷走壁的蜘蛛俠印象深刻。而在自然界中,蜘蛛也是極具特點的動物。它們中的許多種類不僅能夠製造長而堅韌的蛛絲供捕獵和攀爬,還能夠分泌複雜的毒素用於覓食和自衛。近日,來自丹麥奧胡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蛋白質組和轉錄組的方法對兩類具有代表性的蜘蛛——隆頭蛛和捕鳥蛛的基因組進行了分析。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組學的手段對非洲的一種社會性的隆頭蛛(Stegodyphus mimosarum)和一種被稱為「巴西白膝頭」的捕鳥蛛(Acanthoscurria geniculata)的全基因組進行了測序。「被測序的兩種蜘蛛分別代表著兩個主要的蜘蛛類群:猛蛛亞目和新蛛亞目。這也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蜘蛛的普適認識。」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傑斯帕·貝奇佳德(Jesper Bechsgaard)對果殼網說,「選擇捕鳥蛛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團隊的一部分研究者研究捕鳥蛛消化液中的蛋白質,基因組序列將為他們提供幫助。而選擇隆頭蛛是因為我們正試圖了解它們的社會行為對基因組的影響。當然,基因組序列也更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Stegodyphus mimosarum的群體攝食。圖片來源:Virginia Settepani

研究者最終得到了豐富的基因組數據:隆頭蛛的基因組大小約為2.55GB,編碼蛋白的基因為27235個;捕鳥蛛的基因組大小為6.5GB,編碼蛋白的基因為73821個。隨後,研究者又利用質譜的方法分別從兩種蜘蛛體內、蛛絲和毒素中分離蛋白。對於隆頭蛛而言,在其體內分離鑑定得到1127種蛋白,蛛絲蛋白佔其中的132種,毒素佔157種。而在對捕鳥蛛的分析中,研究人員分別得到了2059種體內蛋白、120種毒素蛋白以及15種蛛絲蛋白。

該項研究進行的轉錄組學實驗顯示,兩種蜘蛛的基因組結構具有相似的特徵:其內含子長度較長(平均為8058bp和9306bp)但外顯子長度則較短(分別為230bp和290bp)。這一基因結構明顯有別於其他的節肢動物,反而與人類的基因組結構較為相似。對於這種現象的出現,貝奇佳德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他認為:「較長的內含子序列使得基因結構豐富多變,經由靈活的剪切,蜘蛛能夠對各蛋白的表達進行調整。」

捕鳥蛛巴西白膝頭。圖片來源:annaksunamoon.deviantart.com

在繪製兩種蜘蛛基因組圖譜的同時,研究人員還對兩種蜘蛛的分泌物:蛛絲和毒液的組成進行了分析。在對毒液進行的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雖然兩種蜘蛛的毒液組成並不相同,但都表達大量富含半胱氨酸殘基的蛋白酶。此前學術界曾認為這些蛋白酶在蜘蛛注入毒液的過程中扮演著溶解組織促進毒素滲透的作用,而本研究則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經由蛋白質組學的分析和比對,研究人員認為這些蛋白質於此前在其他蜘蛛消化液中的蛋白酶並不相同,但與一些毒素蛋白的調控因子結構類似。據此,研究人員推測這些蛋白可能起到「激活」毒素的作用。

而在對蛛絲蛋白的分析中,研究人員取得的兩項重要的成果:首先他們發現隆頭蛛的蛛絲由至少兩種類型的蛛絲蛋白構成;其次,他們發現了四種此前並未被報導過的蛛絲蛋白序列。這將有助於人們解釋蛛絲的構成,並為仿照蛛絲結構製造生物材料供工業使用提供參考。「不過,我並不認為我們能很快地創造出新的蜘蛛俠,哈哈。」貝奇佳德打趣說。

這項成果並不會讓「蜘蛛俠」更快成為現實,但的確可能促進蛛絲在工業上的應用。圖片來源:videogamesblogger.com

「作為進化生物學家,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利用這些數據作為工具,對這些蜘蛛進化上的問題進行回答,並研究他們的生活習性。但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這些研究可能會促進他們將一些成果投入應用。」貝奇佳德對果殼網說,「目前雖然無法確知這一結果會促進哪些應用的出現,但基於目前利用蛛絲製作繩索、生物降解材料、衣物等研究如火如荼的現狀,我們的研究成果可能會促使這些領域的研究再進一步。」

信息來源:Nature

文章題圖:dnes.cz

 

相關的果殼網小組

相關焦點

  • 科技日曆 | 19年前的今天,人類基因組圖譜首次被公布
    科技日曆 | 19年前的今天,人類基因組圖譜首次被公布  Connor Feng • 2020-02-12 11:42:39
  • 姬十三:果殼有意思,我沒意思
    流量和內容的專業性有著天然的矛盾,「有什麼內容比造謠更有意思?」同事經常向他吐槽。而與讓「科技有意思」成為果殼內容調性同樣重要的商業化變現,也屢屢受挫。成立一年後,因不斷探索商業化的可能,姬十三收到很多粉轉路的「分手」留言。但對他來說,最令人窒息的時刻是2014年,當時工資發不出來果殼差點關門。
  • 19年前的今天,人類基因組圖譜首次被公布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出版 19年前的今天,人類基因組圖譜首次被公布
  •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科技日報】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完成 2018-05-11 科技日報 趙漢斌 【字體: 語音播報   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消息,該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遺傳發育所基因組分析平臺與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等合作,最新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圖]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中國科學報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分子生態資源
  • 中國人參全基因組圖譜測序完成
    科技參:以國家需求為導向 日前,由中科院、通化市政府、紫鑫藥業共同主辦的「中國人參基因組圖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吉林省省長王儒林、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出席了發布會。 人參基因組圖譜測序是破解人參產業精細化、科學化發展瓶頸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基礎工作。這項工作是2010年8月由通化市政府、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紫鑫藥業共同啟動的。經過短時間的刻苦攻關,到今年2月底,人參的全基因組圖譜終於得以問世。
  • 蛛絲在蜘蛛體內是液態,為什麼噴射出來後變成固態?
    該系列故事緣起男主角在參觀昆蟲博物館時被一隻特別的蜘蛛咬了一口,然後他的身體開始出現異樣反應,最後他發現自己竟然能夠在手腕那裡噴射出蛛絲。許多觀眾驚訝於蜘蛛俠的蛛絲具有如此強的韌度,雖然科幻電影的塑造缺乏科學依據,但在現實中蛛絲確實是一種值得研究的東西,因為它富有韌性。
  • | 果殼 科技有意思
    這篇論文 已經被《進化》(Evolution)雜誌選為封面文章發表了。亨利認為如果性行為的作用只是增加基因的多樣性,那它就沒有被進化出來的必要了。因為無性繁殖(只需要一方即可生育的方式)的基因多樣性可比有性繁殖的要高。在近130年間,傳統觀念認為無性繁殖能產生和母體一樣的後代,而有性繁殖可以產生具有多樣性的子體。但亨利表示,事實上這種關係是相反的。
  • 科學家構建和解析高質量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新聞—科學網
    (左)雄性雉雞,(右)雌性雉雞,雉雞外形具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孟和團隊採用多平臺策略成功地構建了染色體層級的雉雞基因組序列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分子生態資源》。
  • 科學網—小葉茶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圖譜首次完成
    染色體級別的「碧雲」茶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論文通訊作者高立志告訴《中國科學報》,通過與基於基因組二代測序技術發表的小葉茶舒茶早基因組草圖比較基因組學分析表明,該研究獲得的基因組圖譜scaffold N50長度高達195.68 Mb,在組裝準確性與完整性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解析獲得了包括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因生物合成相關基因在內的40812個蛋白編碼基因的準確序列,首次及時地為全世界茶學研究者提供了準確的茶樹基因信息。
  • 「細胞圖譜」揭開人體奧秘
    科學家正在建立一個描繪人體各種細胞類型的全目錄——「細胞圖譜」,即描述身體功能,通過細胞內部的內容來定義活細胞。圖譜工程浩大,難度不小,研究經費超出想像,需要全世界主要國家通力合作,而且可能至少花上5年時間才能完成。這是一個使用現代基因組學和細胞生物學中最強大的工具,來單獨捕獲和端詳數百萬個細胞的計劃。
  • 韓國人繪製出最連續人類基因圖譜,解讀基因的奧秘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和韓國基因測序公司Macrogen近日合作發表研究,完成了目前最連續的韓國人基因圖譜繪製。Jeong-Sun Seo教授的團隊綜合運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等方法,填補了大量傳統測序中存在的基因序列缺口,成功繪製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
  • 科學家發表蠟梅精細基因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 人類基因組指導手冊發布:生成了詳細基因組圖譜
    近日,中國綠髮會國際工作顧問Fred Dubee先生分享了一則來自人類基因組的全球前沿進展。據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在2020年8月15日發布的消息:一項歷時17年的研究計劃,如今已經成功的繪製出了一份詳細的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數十萬個潛在調控區域的位置,這一資源將有助於所有人類生物學研究向前發展。
  • 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完成
    我學者發現改良「萬用細胞」的重要因子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李勁松研究組與南開大學劉林研究組發現,將核移植過程中的重要因子Zscan4與Yamanaka因子共同使用,不僅能顯著提高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產生效率,而且顯著改善了iPS細胞的質量。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細胞研究》上。
  •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萬種鳥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長期以來,人類對鳥類系統發育關係的了解比其他任何脊椎動物都少。自1861年第一塊始祖鳥化石報導以後,鳥類的起源更成為科學家們感興趣的課題。早期鳥類祖先自恐龍演化形成後,經歷了快速的物種大爆發,形成了現今鳥類的物種格局。100多年來,科學家們對現生鳥類物種的分化過程和物種關係樹提出了眾多猜想,然而答案仍莫衷一是。
  • 首個染色體級別山蒼子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4月7日電 (記者馬愛平 通訊員宋平 王舒琦)7日,記者從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日前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重要成果:成功構建全球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山蒼子基因組圖譜
  • 科研工作者們,果殼網科學人向您約稿!
    隨著越來越多科研人員意識到這一點,他們開始主動在果殼分享科研成果,比如這篇文章,就是論文發表在《科學》(Science)的同時,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果殼撰寫的科普版本。又如另一篇,是《PLoS Genetics》一篇論文的作者在接受採訪後主動將答覆整合成一份脈絡性的介紹。
  • 基因組圖譜提供重要線索
    近十年前,隨著一項覆蓋現生約10500種鳥類的萬種鳥基因組學計劃啟動和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有望構建起所有鳥類的基因組圖譜,解析鳥類演化的歷程。11月12日,《自然》雜誌以封面論文形式,同期發表了兩篇文章,報導了該計劃第二階段的研究結果,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性愛大師,那些火爆的故事與事實!| 果殼 科技有意思
    一生的賭注劇中馬斯特斯醫生的故事設置在大約60年前。1956年的他是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醫學院的一名婦產科教授,精湛的醫術使得他成了治療不孕不育的專家,即便在全美排名前五的醫學院中也是一名明星醫師。然而處於人生巔峰的他卻做了一個足以毀掉他職業前景的決定——研究人類的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