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工程所等在生物全合成的自組裝納米疫苗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9-04 光明網

新型疫苗的快速研製對於防治突發傳染病和重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組分設計、劑型構建、製備工藝與疫苗的應用效果和轉化潛力密切相關。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與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合作,採用生物全合成技術構建一種自組裝蛋白納米顆粒,以此為「底盤」製備的多糖和多肽類納米疫苗,在多種動物模型中均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高效的免疫應答水平,顯著增強了傳染病預防和腫瘤治療的效果。

針對現有納米疫苗體系製備工藝繁瑣、抗原負載量低、機體免疫應答較弱等難題,該研究將細菌毒素B5(能夠與細胞表面受體神經節苷脂結合)和非天然三聚體肽融合,構建出一種安全高效的自組裝納米疫苗「底盤」,用於新型疫苗的按需快速構建。該納米疫苗「底盤」為生物合成的蛋白骨架,避免了外源性合成材料的引入,保證了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採用融合表達或蛋白糖基化修飾策略,可輕鬆實現多肽、多糖等不同類型抗原在「底盤」上的高效負載,無需額外化學偶聯過程。相比於單純抗原,納米疫苗避免了抗原在注射部位的快速清除,同時實現了淋巴結的有效富集。在無需額外添加佐劑的情況下,納米疫苗能夠快速激活抗原提呈細胞,並促進對抗原的攝取和交叉提呈,進而強化後續的免疫應答水平。

基於該納米「底盤」構建的多糖結合疫苗在小鼠、猴等多種動物模型中成功誘導生成了針對志賀氏菌和甲型副傷寒沙門氏菌的高水平保護性抗體,其抗體滴度遠優於商品化鋁佐劑劑型。而基於該納米「底盤」構建的腫瘤疫苗同樣表現優異,能夠快速激發小鼠體內的細胞免疫應答,顯著抑制腫瘤生長並延長了小鼠存活時間。這種通用的「底盤」策略及模塊化組合的疫苗設計理念,為抗腫瘤、抗病菌、抗病毒等高效疫苗的研發提供了新思路。

雙方團隊基於以往研究基礎,利用生物合成和納米組裝相結合的策略,共同合作研發了該疫苗新劑型,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群體項目和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支持。

生物全合成納米疫苗的製備及其免疫機制。a:疫苗「底盤」的模塊化設計及抗原組合示意圖,b:基於生物全合成的多肽及多糖結合疫苗的製備原理圖,c:納米疫苗引發高效免疫應答的機製圖

納米疫苗在食蟹猴模型中的免疫效果評價。a:納米疫苗免疫效果評價流程圖,b:納米疫苗的淋巴結靶向能力考察,c:不同疫苗製劑免疫後的淋巴結大小,d:不同疫苗製劑免疫後特異性抗體滴度水平,e:抗體介導的血清殺菌能力,f:血液中分泌顆粒酶B的CD8+ T細胞的百分比,g:效應T細胞針對靶細胞的特異性殺傷能力,h-i:納米疫苗安全性評價

相關焦點

  • 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寶全課題組等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形狀匹配在分子識別中十分重要,如主-客體分子識別、酶與底物的識別,以及適配體與靶標的識別等。納米粒子的形狀可以影響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決定納米粒子的組裝取向以及組裝產物結構,並最終影響組裝體的性質。
  • 蘇州納米所新型納米載藥體系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它的主要優點包括:(1)能夠顯著提高靶區的藥物濃度,從而改善藥物的利用率和治療效果,並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2)提高難溶性藥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3)將藥物分子靶向遞送至特定的細胞或器官;(4)可遞送細胞難以攝取的生物大分子藥物(如核酸、蛋白質)至細胞內的活性部位。因此,新型納米載藥體系是目前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超分子組裝在自然界和生命體系中廣泛存在。科學家師法自然,藉助各種非共價鍵作用和超分子組裝仿生合成了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獨特性能的自組裝納米材料。作為一類重要的納米結構材料,半導體納米線(semiconductor nanowires)因其獨特的電學、光學、熱學以及電化學特性日益成為國際納米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
  • 國家納米中心丁寶全團隊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研究員課題組在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沉默系統用於腫瘤治療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基於鹼基互補配對的核酸自組裝體系可被設計成具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納米結構,同為核酸的各類基因治療藥物也可以通過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進行共組裝,從而使得構建基於核酸自組裝的基因治療系統成為可能。前期工作中,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多功能核酸納米結構遞送基因治療藥物領域已獲得一系列進展(J. Am. Chem.
  • 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研究獲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DNA自組裝結構調控圖案化二氧化矽定位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二氧化矽是一種自然界常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在生物礦化以及納米材料構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製備具有特定尺寸且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矽納米結構,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DNA自組裝結構具有強大的可編程性和精確的定位修飾特點,是構築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有力工具。
  • 山東大學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邢鵬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Nano[ACS Nano. 2020, 14, 2522] 和Angew.
  • 類病毒樣富勒醇納米顆粒作為HIV疫苗佐劑研究取得進展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陳春英課題組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邵一鳴課題組針對這一科學問題進行了長期的合作研究,前期工作已發現,表面化學性質調控是疫苗佐劑設計的一個重要策略(Nano Letters, 2012, 12: 2003-2012)。最近,研究人員在利用富勒烯衍生物的自組裝特性模擬類病毒來設計納米材料作為佐劑方面又取得了重要進展。
  • 天津工生所微生物電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微生物電合成(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是微生物利用電能作為還原力將CO2、葡萄糖或其它底物還原合成為各種化學品的過程,其系統包括陽極(對電極)、參比電極和陰極(工作電極)。
  • ...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
    2020線上API展會,碼上看導讀近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邢鵬遙教授課題組在自組裝手性納米結構和光學活性功能拓展上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Nano [ACS Nano. 2020, 14, 2522] 和Angew. Chem. Int.
  • 東華大學楊建平、江莞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楊建平研究員和江莞教授研究團隊在納米顆粒組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硼摻雜誘導互聯組裝方法構建介孔SiOC多級結構》(Boron doping-inducedinterconnected assembly approach for mesoporous silicon oxycarbidearchitecture
  • 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方面獲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DNA自組裝結構調控圖案化二氧化矽定位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二氧化矽是一種自然界常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在生物礦化以及納米材料構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製備具有特定尺寸且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矽納米結構,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DNA自組裝結構具有強大的可編程性和精確的定位修飾特點,是構築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有力工具。
  • 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朱俊傑課題組在可編程聚合物庫及生物邏輯運算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2020-03-21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納米科技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三年來,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些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本項目的總體水平處於國際前沿。經初步統計,發表論文443 篇,SCI發表約391篇;在2000年公布的SCI引文數據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中,中國佔47篇,其中納米科技中心佔有3篇;在國際各類會議上做邀請報告28次;申請專利22項;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二等獎各1項;「納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
  •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來源:生物谷 2007-12-10 10:51 摘要: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納米技術在90年代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它給許多行業帶來巨大變化
  • 過程工程所基於顆粒化乳液的新冠疫苗佐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馬光輝研究員、夏宇飛副研究員聯合微生物所嚴景華研究員以及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戴連攀副研究員,利用獨創的顆粒化乳液技術,構建鋁顆粒化乳液(PAPE),已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重組疫苗對小鼠的實驗中取得了顯著優於商品化鋁佐劑的免疫應答效果
  • 杜建忠教授在均聚物自組裝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相比於合成較為複雜但廣泛研究的嵌段共聚物,利用合成方法更為簡單的均聚物作為自組裝構築單元的研究則較少有人涉及,也更有挑戰性。一般認為,疏水作用在均聚物自組裝中的作用會減弱,而分子間的非共價鍵作用如氫鍵、π-π作用、靜電作用和偶極作用等對均聚物自組裝則具有更加重要的影響。
  • 納米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方獲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形狀匹配自組裝策略在納米粒子,特別是在不同形狀的納米粒子的自組裝中很少被採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合成具有形狀互補的納米粒子以及引導粒子間的相互識別上存在的巨大挑戰。因此開發新的基於形狀匹配的自組裝策略,用於特定異質結構的組裝體構建很有必要。在前期的工作中,丁寶全課題組通過調控DNA自組裝結構表面指定位點的分子間作用,成功實現了金屬及金屬氧化物圖案的可控排布(J. Am. Chem.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自組裝納米材料構築無輔因子的氧化模擬酶研究中...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與施興華、王會課題組,聯合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教授劉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丁寶全課題組在自組裝生物分子的功能化研究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進展(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18, 57, 15486;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 3, 258; Nature Materials, 2020, DOI: 10.1038/s41563-020-0793-6)。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上海藥物所等在二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藥物所等在二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1-25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郭躍偉團隊與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學者合作,在中國南海無脊椎動物化學、化學生態學以及生物活性/成藥性研究領域取得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