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長島攜16項目進京「招親」 欲建蓬萊長島海底隧道

2020-11-22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6日訊(記者於泳)今天上午,山東省長島縣在北京舉辦「2014長島·北京招商推介會」,重點介紹了長島國際休閒度假島發展規劃及珍稀的海洋旅遊資源,招商項目涵蓋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度假產業、生態漁業、文化產業、新能源產業5大類16項,吸引了海內外120餘名客商到會洽談。

發布會現場。於泳/攝

  據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11年1月,國務院批覆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作出了建設長島休閒度假島的部署。2012 年12月,山東省政府正式批覆實施《長島休閒度假島發展規劃》,特別要求「以國際化高標準打造代表中國海島品質的、彰顯藍色魅力的休閒度假勝地」。在這樣特殊的背景下,長島本次招商會推出的項目極具吸引力,投資建設前景廣闊,國家商務部對本次活動予以了關注和協調。

  長島隸屬山東省煙臺市,地處膠遼半島之間、黃渤海交匯處,是山東省和環渤海地區唯一的海島縣,匯聚了獨特豐富的地緣、資源和價值稟賦。從全國大格局中看,長島在休閒度假旅遊、海洋牧場、海洋文化、海洋風場、海洋物流、綜合區位和戰略作用及影響力等方面具有珍稀性和不可代替性,開發利用價值極大,競爭優勢極強,為建設國際休閒度假島具備了難得的必要前提和厚實基礎,也為中外客商投資發展提供了全新環境和平臺。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長島縣由32個島嶼組成,轄區海域面積8700多平方公裡,在規劃中將未來休閒度假島劃分為三大功能區:做靚南五島,建設休閒度假聚集區;做強北五島,建設海島生態漁業區;做活海上空間,建設海上生態保護區。建成後,將成為宜居宜業宜遊、人與自然和諧、代表中國海島品質的生態島、休閒島、度假島、文化島、智慧島,是海島可持續發展的範例,長島休閒度假島成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重點內容和重點功能區,對於科學開發黃渤海資源,創造海島發展新示範,促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全面發展等方面具有遠大的意義和前景。山東省政府、煙臺市政府高度重視支持《長島休閒度假島發展規劃》的運作實施,已先期明確支持項目40多個,落實政策20餘項,島內也有50多個先期重點項目相繼動工。

  「長島地理位置優越、海洋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山東省專門批覆實施長島休閒度假島發展規劃,給予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支持,長島無論是發展環境還是發展前景,特別是此次會上推出的16個招商項目,對我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對投資長島十分看好,會前與長島方面就相關商務事宜進行了對接,將在近期赴長島詳細考察當地旅遊地產開發、文化傳媒等方面的運作環境和投資政策,就相關項目進行洽談和跟進開發。」宏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洪麗麗對記者說。

  長島縣縣委書記張延廷接受記者採訪說,長島緣於特殊原因,對外開放僅有五年多時間,目前正在積極建設長島國際休閒度假島,成立國家級休閒度假區,加快區域經濟區向特殊功能區轉化,未來度假島的定位和發展將是中外客商投資的新熱點。「度假島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逐步發展過程,我們現在正從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等諸多方面提升國際化旅遊城市的承載力,盼望天下有識之士來長島與我們攜手創業。」他表示:「我們長島人待客真情豪爽,這次在北京舉辦招商推介會,就是要向更多的朋友『拋繡球』,誠邀合作夥伴來了解和投資長島,實現未來雙贏的美好目標。」

  延伸閱讀:長島休閒度假島建設條件極優

  長島縣位於膠東、遼東兩個半島之間的渤海海峽,由32個島嶼組成,島陸面積57平方公裡,轄區海域面積8700平方公裡,是山東省和環渤海地區唯一的海島縣,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長島的地緣、資源和價值等稟賦十分優厚,從全國和全省大格局中看,長島在休閒度假旅遊、海洋牧場、海洋文化、海洋風場、海洋物流、戰略作用及影響力等方面具有珍稀性和不可代替性,開發利用價值極大,競爭優勢極強,為建設國際休閒度假島具備了難得的必要前提和厚實基礎。

  生態環境優良。長島是渤海最重要的生態屏障,被列為我國北方氣象和海洋生態、海洋環境監測研究站點,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是我國唯一的海島型國家地質公園,被譽為「北方最美的群島」。長島冬暖夏涼,無霜期長,氣候怡人,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海域保持國家一類海水標準。高品質的生態環境,為休閒度假島建設提供了獨特吸引力和核心競爭力。

  海洋資源富集。長島是重要的海洋生物棲息地、遷徙洄遊通道,海鳥、海豹自然保護區,世界候鳥保護環志中心站和候鳥遷徙驛站,有全國第二大蛇島。有鳥類240種,佔我國鳥類的19%。盛產30多種經濟魚類和200多種貝藻類水產品,是我國重要的海珍品種質資源保護、繁育和生產基地,著名的「鮑魚之鄉」、「扇貝之鄉」、「海帶之鄉」。海上風能、潮汐能、海流能等海洋新能源儲量豐富。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為休閒度假產品開發提供了獨特素材。

  文化底蘊深厚。長島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多元文化交匯地。在3.5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被譽為「東半坡」文化的北莊遺址距今有6000多年歷史。廟島顯應宮是北方最古老、最有影響的媽祖官廟。有祭海、漁家號子等有典型代表性和深遠影響力的漁俗文化。砣磯硯是歷代貢硯精品。「長島漁號」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海洋文化交匯交融,形成了我國北方海洋文化中心的地位,是休閒度假島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的有力支撐。

  綜合區位優越。長島為渤海咽喉、京津門戶,是進出渤海必經的「黃金水道」和渤海立體救助網中心點,處於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遼寧沿海經濟帶和天津濱海新區等國家戰略區的結合部,與北京、天津、大連、煙臺等國內重要客源城市距離近,是環渤海經濟圈合作和消費市場輻射的交匯地。特殊優越的戰略與經濟等區位強勢,為休閒度假島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交通、市場和區域合作條件。

(責任編輯:宋雅靜)

相關焦點

  • 蓬長跨海大橋將浮出水面 蓬萊旅順建海底隧道
    而根據剛剛在北京通過驗收的「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前瞻性研究」項目,蓬萊至旅順之間最終將修建一條跨海大橋或海底隧道——   2006年11月6日,煙大鐵路輪渡正式投入試運營。   當滿載著49節火車車廂的「中鐵渤海1號」橫穿渤海海峽,抵達煙臺港四突堤碼頭時,魯東大學一位學者的臉上露出了發自心底的微笑。
  • 煙大海底隧道明年開工 引爆長島漁家墅投資熱潮
    據悉,煙大(煙臺——大連)海底隧道將於2015年動工,建成之後從東北三省進入華東地區的最快時間將在半小時左右,將會進一步刺激依託於豐富旅遊資源的煙臺旅遊地產的發展。   煙臺、大連共屬於環渤海經濟圈,是內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但目前環渤海經濟圈是有缺口的「C」型交通。
  • 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全隧道方案入口設在旅順蓬萊
    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全長123公裡,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就能從大連到煙臺  乘坐渡輪最快也需要6小時  閱讀提示:165公裡,說起來很近,不到2小時的車程﹔165公裡,算起來又很遠,因為需要繞道1980公裡。165公裡,是大連到煙臺的直線距離,渤海海峽阻斷了兩座塬本相距不遠的城市,很大程度上也阻礙了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兩大發達的城市經濟圈。
  • 野味何時止 蓬萊和長島市場兜售野生動物
    煙臺的蓬萊和長島是候鳥的棲息地,而蓬萊的九目山等地也出現過非法捕鳥的現象。從11月底到12月初,記者奔赴蓬萊、長島等地調查發現,儘管由於監管嚴格,大多數飯店並不提供野味菜餚,但仍有個別人在私下捕獵,並將捕獲的野生動物賣給熟人或飯店,而在蓬萊市區的一些市場裡,仍有人在出售野兔、野雞、斑鳩、鷓鴣鳥、大雁等野生動物。
  • 中國10大最美海島:長島暑期末自駕攻略
    [導讀]長島是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是山東第一個小康縣,共有32座島嶼組成,其中12座有人居住。    暑期最後一周,攜家人旅行去太遠的地方或許在時間上有限,那麼離我們近的地方依然有自然生態美景可收。
  • 煙大海底隧道越來越靠譜!登陸地點、開工時間等信息,一目了然!
    ;綜合比較施工難度、運營安全、環保節能等,且能同時滿足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的要求,選擇建設鐵路隧道的運輸方式;選擇了旅順老鐵山西北角,蓬萊東港為登陸點。 優先啟動「蓬萊—長島試驗段」 會議中還透露了工程具體信息,為煙大跨海通道正式開工指明方向!讓人激動!
  • 524億高鐵獲批,環渤海高鐵加快建設,全長125公里海底隧道呼之欲出!
    據悉,環渤海高鐵建成後,還有望進一步建設一條跨越渤海的海底隧道。渤海是中國最大的內海,從山東蓬萊經長島至遼寧旅順最短距離103.7公裡,平均水深約25米,最大水深約86米。目前,目前連接兩個半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環渤海鐵路運輸和煙大水路運輸,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利用渤海海峽的有利地理條件,建設跨越渤海的直接快捷通道,將現有的繞行山海關鐵路運輸由1500多公裡縮短為跨海通道的100多公裡。
  • 大連至煙臺建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計劃花費2600億
    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全長123公裡,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就能從大連到煙臺乘坐渡輪最快也需要6小時  閱讀提示|165公裡,說起來很近,不到2小時的車程;165公裡,算起來又很遠,因為需要繞道1980公裡。165公裡,是大連到煙臺的直線距離,渤海海峽阻斷了兩座原本相距不遠的城市,很大程度上也阻礙了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兩大發達的城市經濟圈。
  • 煙大海底隧道有望2025年前開工,方案本月上報國務院,具體線路為
    記者從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即煙大海底隧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了解到,煙大海底隧道初步方案將於本月上報國務院。項目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煙大海底隧道項目通過國務院立項後,有望於「十四五」期間開工建設,施工建設預計需要10年時間。王夢恕表示,煙大海底隧道方案總報告的精簡版本早在2013年就已上報給國家發改委。此次上報國務院的方案包括1個總報告和12個分報告。
  • 長島地質構造有重要發現
    在地質考察過程中,各位專家認真觀察和研究長島的地質、地貌現象,分析各種沉積構造,對長山列島豐富的地質景觀和奇特的海蝕現象倍加讚賞…….。    在考察過程中,原天津及成都地礦研究所所長陸松年和潘桂棠等專家,發現長島有「大的區域性倒轉地層」的地質構造現象。
  • 2020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在長島成功舉辦
    9月19日-20日,由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中國生態學學會主辦,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管委會、煙臺市生態環境局承辦的「2020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在長島綜合試驗區成功舉辦。
  • 渤海海峽擬建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或花費逾2600億
    165公裡,是大連到煙臺的直線距離,渤海海峽阻斷了兩座原本相距不遠的城市,很大程度上也阻礙了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兩大發達的城市經濟圈。發改委1月29日公布的2014年交通發展改革工作重點中,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研究項目被再次提上日程,將結合「十三五」重大交通問題進行前期研究。
  • 「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標準化示範區(長島)」項目通過驗收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3日訊 12月2日,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組織來自中國標準化專家委員會、中國標準化協會、中科院建築設計研究院標準化研究所、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的5位專家,對長島綜合試驗區承擔的「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標準化示範區(長島)」項目進行了評估驗收
  • 清華教授羅永章:建議加快建設煙大海底隧道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蕊)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羅永章帶來的提案是《關於加快建設煙臺至大連海底高速隧道的建議》。設計全長123公裡的海底隧道的兩端,分別是遼寧大連和山東煙臺。
  • 碧海青山相輝映、海鳥鯨豚好作伴 長島如何煉成「海上仙島」?
    從空中俯瞰,長島就像一串項鍊,「戴」在渤海海峽上。近年來,長島碧海青山重現,海豚、鯨魚頻頻在島嶼附近現身,各種海鳥流連忘返,民房修葺一新,百姓安居樂業。「海上仙島」逐漸展露美麗的面容。長島王溝漁家風情園 長島宣傳文化和旅遊部供圖  長島擁有獨特的自然稟賦和秀麗景象,群島若星,奇礁林立,氣候宜人,海產豐富,素有「海上仙島」之稱。
  • 媒體重點報導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本次採訪有以下幾個特點01媒體範圍廣此次採訪邀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中國新聞社、大眾日報、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晚報、大眾網、煙臺日報、煙臺廣播電視臺、膠東在線等10家媒體記者參與採訪,有中央媒體,也有省、市媒體,有利於在不同層面宣傳長島,展示長島高質量發展經驗做法。
  • 網傳「煙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出爐」消息不確切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建設煙大海底隧道」早已是一則「舊聞」,而「施工方案出爐」的說法更是不確切。    記者查找發現,「煙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正式出爐」的新聞來源於大連廣播電視臺日播欄目《大連經濟報導》11月27日的報導,節目中主持人口播:「近日,國務院正式審議2016年重點工程,其中與我市息息相關的煙大海底隧道施工方案正式出爐」。
  • 渤海海峽有望10年內變通途 2600億打造世界最長海底隧道
    據項目參與人士透露,經過前期實地調研,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報告將於近期上報國務院,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有望十年內正式建成通車。A 20多年的跨海夢想就要照進現實建設渤海灣海底隧道的念頭始於1992年。最早提出該設想並一直努力將其變成現實的,是煙臺市。當年,時任煙臺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的柳新華和三位同事,提出了建設跨海通道的構想。
  • 從海島縣到綜試區,長島:奮力趟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2017年7月1日,省委書記劉家義到長島調研,要求長島把生態保護作為第一要務、把綠色發展作為根本前提、把固防守疆作為最大政治責任,在長島全域建設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爭創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把長島打造成藍色生態之島、休閒宜居之島、軍民融合之島,掀開了長島發展史上嶄新一頁。從海島縣到綜試區,重大轉變由此開始。如今,長島綜試區建設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
  • 煙大海底隧道方案本月將上報國務院(圖)
    全隧道方案最終勝出,煙臺隧道入口定在蓬萊東港    根據王夢恕的介紹,經過前期的實地勘察和考量,專家們為煙大海底隧道設計了4條跨海線路供最後的選擇,其中一條線路是完全繞開途中島嶼的「最短距離方案」,即從蓬萊東港直通大連老鐵山,全線長約104公裡,中間在大竹山島設置豎井,還需設置一座人工豎井,以供隧道進行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