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變冰的原理,《自然》:「臨界冰核」

2021-01-08 關注未來世界

水會結冰,這是再普遍不過的自然現象。然而科學家在觀察這種現象時,不由會思考一個很難回答的科學問題,水是怎麼變成冰的呢?

自然界的物質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會自發地從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例如,水在低溫下會凝結成冰,這種現象的科學定義稱為「相變」。近100年以前,美國物理學家吉布斯等人,提出了一種「經典成核理論」來解釋「相變」現象。這一理論預言,或許水在變成冰的過程中,需要經歷一個關鍵的時刻,就是「臨界冰核」。然而,「臨界冰核」到底是什麼樣的,近100年來沒有人見到過。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員王健君,從2010年起,花了近10年的時間來研究「水是怎麼變成冰的」這個問題。近日,包括王健君研究員在內的、來自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及河北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公開了他們的實驗結果,不僅驗證了「臨界冰核」確實是水結冰過程的關鍵時刻,還發現臨界冰核的尺寸與過冷溫度之間成反比關係。

質量純淨的水,在溫度達到零度時仍然難以結冰,這種現象稱為「過冷」,這時的水溫低於零度,水變成了「過冷水」。「過冷水」艱難地維持著液態,但是極不穩定,結冰的過程一觸即發。因此,有時人們會觀察到,水瓶中的水前一秒還是透明的液體,輕輕一晃馬上就變成堅硬的冰疙瘩。

「過冷水」結冰看似很快,其實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水溫降低到零度以下之後,雖然沒有馬上結冰,但是水中已經開始形成一些眼睛看不見的微小的冰核。當形成的冰核達到一個臨界尺寸時,就稱為「臨界冰核」。這一過程正是印證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道理。

想直接觀察「臨界冰核」很不容易,因為冰核的尺寸很小,往往只有幾個納米,而水的體積相對來說很大。冰核出現的時間和位置都有很大的隨機性,所以很難捕捉到這個瞬間。

研究人員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們利用已知大小的納米材料(氧化石墨烯)作為「尺子」,來度量冰核的大小。他們緩慢地降低水溫,過冷水中的冰核逐漸長大,成為「臨界冰核」,當水中的納米材料與臨界冰核的尺寸相當時,就會快速長出大塊冰晶,並被光學顯微鏡捕捉到這一瞬間。

納米氧化石墨烯「尺子」

研究結果表明,「臨界冰核」的尺寸約為10納米。這種大小的冰核,很容易在一瞬間聚集成冰晶結構,並迅速長出大塊冰晶。

參考資料:Bai, G., Gao, D., Liu, Z. et al. Probing the critical nucleus size for ice formation with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Nature 576, 437-441 (2019)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臨界冰核」存在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上證實了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並給出了「臨界冰核」的尺寸和過冷溫度的關係,從而證實了「經典成核理論」的預言。研究成果19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低溫下水結冰的現象再常見不過,但微觀層面上「水變冰」的具體過程卻不為人所知。近百年前,科學家吉布斯等人基於熱力學原理,提出相變的「經典成核理論」,認為如水結冰這類相變需經過一個成核過程,水過冷形成小冰核,僅當形成的冰核偶然超過臨界尺寸(即「臨界冰核」)時,相變才能自發發生。
  • 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臨界冰核的存在
    19日,《自然》發表了一項關於自然界中相變成核現象的研究成果。來自中科院化學所和國科大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實驗證實了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並給出了臨界冰核的尺寸和過冷溫度的關係,這一成果與經典成核理論預言高度契合。 美國物理化學家吉布斯等人100多年前基於熱力學原理,提出的相變「經典成核理論」認為,水結冰這類相變需要經過一個成核過程。
  • 《Nature》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臨界冰核」存在
    水是怎麼變成冰的?近百年前,美國物理學家吉布斯基於簡單假設,給出了 「臨界冰核」這一答案。然而,「臨界冰核」的真實面目卻始終沒人見過。12月19日凌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及河北工業大學研究人員的成果。他們證實了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並給出了臨界冰核的尺寸和過冷溫度的相互關係。
  • 水是怎麼變成冰的?中國學者用科學回答了該問題!證實「臨界冰核...
    圖片來源網絡水是怎麼變成冰的?近百年前,美國物理學家吉布斯基於簡單假設,給出了 「臨界冰核」這一答案。然而,「臨界冰核」的真實面目卻始終沒人見過。12月19日凌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及河北工業大學研究人員的成果。
  • 百年預言「臨界冰核」證實!我國科學家捕捉到水結冰的關鍵一瞬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麼水究竟是怎麼變成冰的?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上百年來卻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如今,中國科學家在實驗上「再現」了水結冰的過程,揭示了這一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證實了經典臨界冰核理論的百年預言。
  • 我國研究人員證實了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
    水是怎麼變成冰的?近百年前,美國物理學家吉布斯基於簡單假設,給出了 「臨界冰核」這一答案。然而,「臨界冰核」的真實面目卻始終沒人見過。12月19日凌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及河北工業大學研究人員的成果。
  • 中國學者證實「臨界冰核」真實存在
    水是怎麼變成冰的?近百年前,美國物理學家吉布斯基於簡單假設,給出了 「臨界冰核」這一答案。然而,「臨界冰核」的真實面目卻始終沒人見過。  12月19日凌晨,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及河北工業大學研究人員的成果。
  • 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
    水結冰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的現象,它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地球上的氣候、地質及生命,還在化學工業、低溫生物學、材料科學等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掌握冰的形成過程將會給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如細胞和組織的低溫凍存,維持疫苗在生產和輸運過程中的高活性等。
  • 中國科學家「再現」水結冰過程 首次證實「水變冰」百年理論預言
    中國科學家「再現」水結冰過程 首次證實「水變冰」百年理論預言 中國青年報 | 2019-12-23 15:57:44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那麼水究竟是怎麼變成冰的?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上百年來卻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
  • 百年理論預言被證實,「臨界冰核」被我國科學家成功捕獲
    吉布斯的經典成核理論低溫下的水會結成冰,這被科學家們稱為「相變」。但微觀層面上「水變冰」的具體過程卻不為人所知,也就是冰晶成核過程。1876年美國著名數學物理學家,數學化學家吉布斯在康乃狄克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奠定化學熱力學基礎的經典之作《論非均相物體的平衡》。
  • 中科院化學所&國科大Nature:首次證實了「臨界冰核」的存在!
    也有「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等名語,從古至今,水在人類的繁衍生息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水存在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狀態。受氣溫變化的影響,水變成冰的現象無處不在,例如現在的中國北方「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景觀。該現象除了影響氣候外,也影響著化學工業、低溫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
  • 水如何變成冰?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百年理論預言
    水如何變成冰?如今,中國科學家在實驗上「再現」了水結冰的過程,揭示了這一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證實了經典臨界冰核理論的百年預言。  12月19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這一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王健君、中國科學院大學周昕團隊領銜完成的科研成果。這也是科學界首次在實驗中證實臨界冰核的存在。
  • 艾莎公主是怎麼「點水成冰」的?
    需要形成「臨界核」。一百多年前,美國物理化學家吉布斯等人提出了 「經典成核理論」:認為水結冰這類相變需要經過成核過程。具體地說:過冷水中可以偶然形成不同大小的納米尺度的冰核。不過,不是所有的冰核都能變成宏觀的冰晶,僅僅當形成的冰核大小超過臨界尺寸時,即形成臨界冰核時,水才會開始結冰。
  • 艾莎公主是怎麼「點水成冰」的?這篇Nature文章會給你答案
    △水變成冰需要克服能壘(圖片來源:http://pruffle.mit.edu/~ccarter/3.21/Lecture_24/)水是怎麼爬上能量山坡的?需要形成「臨界核」。一百多年前,美國物理化學家吉布斯等人提出了 「經典成核理論」:認為水結冰這類相變需要經過成核過程。具體地說:過冷水(0℃以下的液態水)中可以偶然形成不同大小的納米尺度的冰核。
  • 水是如何結成冰的?其過程困擾人類100年,如今中國科學家解開
    水是如何變成冰的?眾所周知,當溫度降低至0℃時,水就會變成冰。水是液體,而冰是固體。從宏觀上看,水變成冰是受到溫度的影響,但是從微觀上看,液體轉變為固體的那一瞬間所需要的條件可不少。因此儘管水變成冰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但這也是困擾了科學家們很長時間的現象。
  • 從微觀探測水結冰過程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上證實了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並給出了「臨界冰核」的尺寸和過冷溫度的關係,從而證實了「經典成核理論」的預言。研究成果19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我國科學家捕捉到水結冰的關鍵一瞬
    儘管冰晶如此普遍的存在,但是,在分子層面,人類依舊無法真實了解水分子以何種形態相互結合形成「冰核」進而生長成宏觀大冰晶的過程。12月19日,《自然》發表了一項關於自然界中相變成核現象的研究成果。來自中科院化學所和國科大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上證實了水結冰過程中臨界冰核的存在,並給出了臨界冰核的尺寸和過冷溫度的關係,這一成果與經典成核理論預言高度契合。根據熱力學,水分子在溶液中會不停地進行熱運動;當溫度低於冰點,水分子會趨向進行有序的排列。冰核的形成就是水分子的無序熱運動和水分子有序排列的競爭結果。
  • 《水的三態變化(一)——冰和水》教學設計
    史加祥(教學內容: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自然三年級第二學期P48)一、教學任務分析本節課是《自然》牛津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六單元《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第二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屬於《上海市小學自然課程標準》(試行稿)「物質世界」 主題中「材料與物質」中「物質的變化」的內容。
  • 為什麼冰的密度小於水
    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冰塊在水面上漂浮,影視作品上,更是看到巨大的冰山浮在大海中。為什麼不符合熱脹冷縮的原理呢?  熱脹冷縮,指的是物質受熱時體積會變大,受冷體積變小。就拿最常見的溫度計就是依據這一原理製作的,對於物質這一性質大家深信不疑。但是,有一種物質比較反常,冰是水降低溫度到0度下的產物,卻比水輕。  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為什麼冰的密度反而比水小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水在結冰的時候,體積增大了,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月球極地有水冰
    我們已經知道除地球以外,土衛二、木衛二、穀神星,甚至冥王星,都有極大的可能存在地下液態海洋或冰。那麼我們的好鄰居,月球呢?事實上,關於月球上有無水冰的爭論一直沒有停過,天文學家根據不同的探測器得出過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結論。如今,關於月球上有沒有水冰的疑問或許有了定論。8月20日,一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聲稱在月球極區發現了表面冰層的確鑿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