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授為給自己治病,用孤兒做「惡魔實驗」,毀了11個孩子一生

2021-01-15 騰訊網

教授一般都是學識高、專業知識強的高素質人才,不過也有個別教授是害群之馬。今天就講一個80年前的一教授的故事。這個教授是美國人,在愛荷華大學任教,博士學歷,叫溫德爾-詹森。

溫德爾雖然教學、研究方面比較好,但因為他做了個實驗,讓他飽受人們詬病。這個實驗,今天看來都令人髮指,也是歷史上比較臭名昭著的實驗之一。他因為有口吃,也就是俗稱的結巴的習慣,他為了治療好自己的這個不好習慣,就找了很多方法,結果效果都不好。

最後,溫德爾認為口吃跟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有關。於是他就想做個實驗,看看到底後天的環境對口吃影響有多大。於是他找到了一家孤兒院,以教授、博士的身份,很快取得孤兒院領導的信任,人家還以為他做什麼公益活動呢。溫德爾在孤兒院選擇了22個孤兒做實驗。

溫德爾選擇的這22個孤兒,都是10歲左右正在形成各種習慣的年齡段。這22個孩子裡,有10個口吃(說話不麻利)的孩子。那時美國人的口吃率有1%,所以很好找口吃的孩子。溫德爾把這些孩子分成兩組:第一組是實驗組,包括5個口吃孩子,6個正常孩子;第二組是對照組,也包括5個口吃孩子,6個正常孩子。

溫德爾認為,父母如果在孩子說話時,經常表揚孩子說話很好聽、說地很利索,那麼孩子會越來越有自信,說話水平越來越高:相反,如果孩子在說話時,父母經常不由分說大聲斥責孩子口才很差,那麼孩子可能慢慢就有語言障礙了。溫德爾認為,即便是父母經常和顏悅色告訴孩子:「你說的不好」,那麼孩子也會變得沒自信、一說話就緊張,也會慢慢有語言障礙。

實驗開始了,從1939年1月持續到了5月,可以說是已經很長了。溫德爾博士的助手是圖德,是個看著像媽媽一樣的女性。溫德爾和她,跟實驗組的孩子聊天時,用「消極療法」,以歧視的態度,嚴厲的表情,用語言打擊孩子們,比如說他們是loser等。溫德爾告訴實驗組的孩子:「你是個結巴,你是個結巴,你太結巴了,記住,當你發現你口吃時,就要立即停止說話,用意念克服自己的毛病!」。當他們跟對照組的孩子聊天時,用「積極療法」,如用鼓勵、和顏悅色的口氣說:你太棒了,你會變得更好……。

試驗進行一半後,圖德就感覺對實驗組的孩子太不公平了,因為他們都出現了內向、沉默寡言、害怕交流、拒絕交流、足不出戶等特徵。而對照組的孩子,成長正常,天真爛漫,那些口吃的孩子也得到了語言改善,只有一個孩子的口吃變得更加嚴重了。圖德一度想中止實驗,但沒能改變溫德爾的決定。

這個實驗被後人稱為「惡魔實驗,怪物實驗」,是說溫德爾教授太可惡了,居然拿孩子當小白鼠。對照組的孩子,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療」,他們當然是受益者。而實驗組的孩子,卻受到了終身的負面影響,他們大多變成了口吃。

因為這個實驗是違背道德準則的,所以溫德爾沒有對別人說,沒有在公開雜誌上寫論文。直到2001年,也就是62年後,人們才知道了這個實驗的全部真相。其中一個叫瑪麗的孤兒,當年也曾在溫德爾的實驗組當小白鼠,此時已經74歲了,知道真相後,痛不欲生,說自己在被實驗後,語言能力嚴重退化,自己犧牲了一輩子的幸福,要控訴實驗人員。

愛荷華大學在溫德爾實驗真相大白後,知道溫德爾毀了11個孩子一生,鄭重向健在的孤兒們道歉。到了2007年,還在世的7名孤兒,都已經是老人了,他們得到了120萬美元的賠償。溫德爾是自私的,也很瘋狂,為了給自己治口吃和找到病因,居然拿孤兒實驗,雖然證明了後天環境對孩子語言能力影響很大,但對實驗組的孩子影響太壞了。不過此實驗也給了一些喜歡用「消極療法」對待孩子的家長一些啟發吧。

相關焦點

  • 「暗黑心理學」惡魔實驗(3)
    經過多年的調查以及自身實驗,詹森有了一套自己的推論——他認為,口吃最主要的成因是來自環境,例如當父母認定並告知孩子有語言障礙時,會使孩子感到緊張與敏感,造成口吃狀況會越來越嚴重而另外12名正常的孩子,也被分為兩組,一組6名被告知有口吃的毛病,另一組6名被告知語言能力正常。實驗開始後,Mary告知被標記為口吃的11名孩子(其中包括6名完全不口吃的正常孩子),他們的語言能力存在問題,必須採取治療。
  • 他為找尋自身缺陷的真相,把22名孤兒捲入了這個「魔鬼實驗」
    而實驗過程卻對22名孤兒造成了觸目驚心的殘忍傷害。直到62年後,事件的完整真相才被揭秘。22位作為實驗者的孤兒溫德爾·詹森是最早,也最有影響力的語言病理學家之一。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口吃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 重複打擊孩子會有什麼後果?這個80年前的魔鬼實驗早給出殘酷答案!
    1939年,美國愛荷華大學知名研究者、語言病理學專家Wendell Johnson招募了22個孤兒。他找這些孤兒來,是為了驗證自己的一個獨特理論:不斷地批評一個兒童,比如批評他們「說話結巴」,那麼一個完全正常的兒童會因為心理壓力而向被批評內容的方向發展,變成一個真正的「結巴」。
  • 組圖:約翰夫婦收養80個中國孤兒 老約翰當阿姨
    他太太仲俠前幾天回美國去了,他也將於次日動身。聖誕節是他倆與自己的孩子在美國團聚的唯一假期,順便向美國的主管機構CCAI匯報他們在中國所做的工作,並將CCAI提供給中國孤兒們的捐助款物運送到中國。  他們的工作廣為傳播  CCAI援助中國孤兒的事已經在美國廣為傳播,因此,有許多支援者加入了援助中國孤兒的行列。除了當保育員,還有醫療工作者。美國丹佛兒童醫院有位叫米歇爾的外科醫生,聽說了CCAI與中國孤兒的事,主動與CCAI掛上了鉤。他先後三次來到中國,給16名孤兒做了心臟手術。
  • 世界五大慘絕人寰的實驗,其中最今人髮指的一個就發生在中國!
    一位曾經是22號集中營的警備負責人是這樣描述的:配備有毒氣、窒息性氣體和血液實驗設備的實驗室中,實驗對象通常是一家人的3到4個人,在體檢過後,封閉室就會關閉,毒氣注入室內,而所謂的科學家就會在玻璃外觀察實驗狀況。這個負責人曾見過一個雙親拼了命也要試圖通過人工呼吸來挽救自己的孩子。
  • 清華教授:儘量別讓孩子用這兩種「工具」輔助學習,會毀了孩子
    現在很多父母會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學習工具來幫助孩子學習,這看起來很普通,但是有些輔助工具會讓孩子變得懶惰,接下來給大家介紹:清華教授:儘量別讓孩子用這兩種「工具」輔助學習,會毀了孩子,一起來看看吧。1.計算器很多學生為了偷懶而使用計算器是非常不好的現象,老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本來是想讓學生自己做的,所以好好掌握學習的知識,使用電腦的話,作業就不會有效果了,再讓孩子養成壞習慣,那就是懶惰,結果孩子的作業做得很好,一到考試就發生問題,太依賴電腦了,自己失去了很多東西,很多父母說買電腦是為了孩子檢查。
  • 一項研究口吃的實驗,為什麼會被告上法庭
    然後她很快就發現了實驗帶來的改變,在這6個人中,5歲的諾瑪在一個月後就變得沉默寡言,並且經常會用胳膊捂住眼睛,而在一個月前她還是個愛說話的小女孩。另一名15歲的女孩也更少說話了,她通常會一邊掰手指一邊吞吞吐吐。
  • 日本有多壞.731部隊做母愛實驗,韓國教授,魔鬼都想不到的過程
    日本有多壞.731部隊做母愛實驗,韓國教授,魔鬼都想不到的過程日本有多壞.731部隊做母愛實驗,韓國教授,魔鬼都想不到的過程   在抗戰時期日本對中國百信做出了無數慘絕人寰喪盡天良的事情,除了殺害人民百姓,還會拿活生生的中國百姓的生命去當做試驗品。
  • 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這個實驗的發起者是史丹福大學的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被試是各高校自願前來參與實驗的學生,實驗場所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的地下室改造的監獄,因此此次實驗被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
  • 正常人變為惡魔需要幾天?史上最黑暗心理學實驗告訴你
    有的人種的是天使的種子,不斷地給天使灌溉,最後就會碩果纍纍,但是也有一些人卻不斷地去餵養這個惡魔,最終讓惡魔吞噬了自己的心靈。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有很多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是由自己的性格所決定的,但是當時的史丹福大學有一位著名的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他提出了一種看法人的行為實際上是由環境所造成的。
  • 選錯大學毀四年,選錯專業毀一生!
    不少大學畢業生說,選錯大學毀四年,選錯專業毀一生。高考成績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填報志願留給大家的選擇性卻很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填報志願要比考試成績的作用更大。由於高考生接觸專業和職業信息太少,很難做出比較,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都不易確定,但高考報志願時必須作出選擇。在興趣的類型上,我們把高中生的興趣分為九種,這九個大類是相對穩定的,廣大考生及家長可以作為參考。
  • 兩個心理學實驗告訴你:父母愛孩子,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重要
    有些父母覺得自己掙錢就是為了孩子,於是,自己對於孩子的愛,大都體現在物質方面,買買名牌、報私教、國外旅遊…… 豐富的物質生活確實提高了孩子的生活質量,滿足了孩子對於物質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 「新型鴉片」正慢慢侵蝕孩子健康,家長再不幹預,孩子一生就毀了
    在一百多年前,鴉片作為一種毒品摧殘了人們的意志,毀掉了很多人的生活,同樣,一張諷刺的照片,也讓我們知道,現在很多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都整天在家看手機,無心學習和工作,導致自己不思進取,甘心淪落失敗,如果孩子的人生就此停步,那麼這一生也就被毀了,畢竟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也會讓手機被取代,將來,孩子也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啃老族和巨嬰,不能自食其力,更不要說獨立的過上優質的生活。
  • 孩子的「童話世界」都是假的?別用你的成人思維,毀了孩子的天賦
    二、 拒絕用成人思維去影響孩子,成人思維會毀了孩子的天賦1、 孩子的認知發展由童話打下基礎兒童心理發展學中,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無意識、有意識、假象與現實混淆、假象與現實區分。幼兒期的孩子,他們還難以區分假象與現實,在他們眼中很多事物都是有生命,擬人化的。
  • 著名的「路西法效應」源於一個美國人做的一項實驗
    「斯坦福監獄實驗」其實是世界是被公認為最有爭議性的實驗。可能說到「斯坦福監獄實驗」大家都會感到陌生,但是對於這個轟動一時的實驗,其真實實驗的內幕與結果都會受到人類的譴責,這個實驗是善與惡的論證,這也是對於人性的極大考驗。
  • 美國用猴子做收入分配實驗,結果令人震撼
    美國人愛做實驗,也愛做一些匪夷所思的實驗,美國沒有歷史,但美國瞄向了未來。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心理學家勞裡桑託斯與經濟學家一起,做了個關於猴子財富分配消費行為的實驗。把7隻猴子(3雄4雌)關進一個大籠子裡,旁邊還有個小籠子,供對單只猴子實驗用。
  • 為啥美國父母喜歡收養中國孤兒,尤其是女孩,背後原因惹人唏噓
    雖然領養過程十分艱難,但是美國夫婦卻願意等待,不管未來會迎來什麼樣的考驗他們都願意接受。美國夫婦對小女孩也特別好,就好像是對待親生孩子一般。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領養中國的孤兒呢,其中女孩比例最大,真實原因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 兩名核物理學家因它喪生,這枚「惡魔核心」為實驗安全敲響了警鐘
    而正是在對它進行測試時,這枚被世人遺棄的核武器收穫了那個令它遺臭萬年的惡名——「惡魔核心」。噩夢的開始第一起事故發生在日本投降後的一周之內,也正是「惡魔核心」被取消轟炸任務的兩天之後。核爆任務也許永遠不再重啟,但待在實驗室裡的「惡魔核心」依舊蠢蠢欲動,伺機尋找著殺戮的機會。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對他們用「惡魔核心」進行臨界實驗時承擔的風險瞭然於心。
  • 她用自己的一生,拯救了4000萬中國人!
    只休息了不到一個月,她就咬著牙、忍著痛,讓愛人每天用自行車把她推到單位,堅持研製工作。1975年7月1日,陶其敏團隊終於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代血源性B型肝炎疫苗,為了紀念這一天, 團隊把疫苗命名為「7571疫苗」。
  • 耗時10年,研究400個孩子,史丹佛教授教誇孩子方法,不一般
    耗時10年,研究400個孩子,史丹佛教授用實驗,教你如何誇孩子 「你真聰明」 「你真棒。」 當孩子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後,很多父母似乎只會用這兩句來誇孩子。如果你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就需要多加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