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宇宙中和地球生態環境最相近的一顆星球。這顆星球毫無疑問非克卜勒452-b行星莫屬。但克卜勒452-b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人類看得見摸不著,也只能無奈暫時放棄了克卜勒452-b行星。若將範圍無限縮小,以人類目前能力,能登陸殖民的星球,這顆星球可能也只有火星了。
人類選擇火星看似是非常無奈的,畢竟人類沒得選。然而,火星真的如此不堪嗎?看完,大家也許會對火星有一個新的認知。畢竟,人類想登陸移民火星,從來不是紙上談兵。即便火星晝夜溫差達200攝氏度,但有了人類對於火星的幹預,火星也會慢慢朝著生態文明星球轉變。
在科學家的眼中,火星早就成為人類的外星基地。就像各國開始爭先恐後的在南極建立基地一般。儘管美國是最早朝火星反射探測器的國家,但距離登陸火星,各國還處在同一起跑線。
火星是一顆被赤鐵礦包裹的星球,從外表上看火星,這顆星球比地球體積稍小。整體呈現紅色,相比地球的蔚藍色而言,火星更厚重,平添了一份沉穩。由於火星沒有氧氣,僅有稀薄的二氧化碳氣體。人類若是登陸了火星,需要穿著厚厚的太空衣。這顯然不滿足人類生存在火星的欲望。人類希望生活在火星和生活在地球一樣,不用擔心隨時到來的生態危機。所以,人類是無法寄希望於地球改變環境的。至少短時間內,火星無法重獲生機。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對火星不抱希望的原因,但在科學家眼中,火星卻是另一番模樣!
火星沒有氧氣沒有大氣層沒有磁場,但火星卻有液態水資源。水被譽為生命之源。人類尚且未登陸火星,並不知曉液態水在火星地表下是否普遍存在。即便不是,火星有了水資源,火星上是否孕育了生命物質呢?
2015年,美國宇航局就證實火星曾存在流動水資源,好奇號也曾發現了甲烷的存在。二者結合在一起,似乎火星過去的燦爛文明已經展現在眼前的。但他們最終去了哪裡呢?為何消失在了地球上呢?或跟火星逐漸變成一顆生態環境惡劣的星球有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科學家表示30億年之前的火星是有磁場的。磁場消失後,火星大氣層也開始消失。火星缺了鎧甲,未逃離火星的生命就此滅絕,若是火星曾孕育了高等文明,他們必然離開火星長達數十億年了。人類如何能在火星上找到他們曾留下的痕跡呢?何況,人類都未曾登陸火星。既然如此,是不是說明,火星重獲磁場,一切會不會就有了轉變?
可是火星的磁場從何而來呢?火星和地球一樣,本身是存在金屬核的,但想讓火星金屬核重新發揮作用,至少需要超大小行星撞擊火星,就像6500萬年前,地球遭遇到小行星碰撞一般。這一點,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會太難。人類當下雖然還辦不到,但人類為了避免小行星碰撞地球,也會嘗試改變小行星飛行的軌道時,必要時只要將「禍水」引到火星即可。火星有了磁場的庇護,太陽對火星的風暴襲擊將會被阻礙一大半,有助於火星的二氧化碳氣體慢慢集聚成大氣層,但顯然還不夠,人類得煽動火星的溫室效應氣體加劇。火星的1000多萬座的火山必要時就能派上用場了。
儘管火星如今環境還很惡劣,但最終在人類的改造下,火星能成為人類的第2家園也未嘗不可能。人類不是對火星有信心,而是要對自己有信心。況且,人類除了信任火星,幾乎也沒有別的選擇。太陽系內除了火星,只有木衛二和土衛六或有可能和火星比之一二,但人類不是朝著火星一遊去的,若是地球不再容忍人類胡作非為了。近70億人口將面臨無家可歸。只有火星才能勉勉強強容納人類,看完大家還覺得移民火星,距離人類還非常遙遠嗎?不過對於我們確實遙遠,畢竟那都是後代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