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環境惡劣,為何卻被當成人類第2家園?人類未來真能移民?

2020-09-04 科學飛行者

若說宇宙中和地球生態環境最相近的一顆星球。這顆星球毫無疑問非克卜勒452-b行星莫屬。但克卜勒452-b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人類看得見摸不著,也只能無奈暫時放棄了克卜勒452-b行星。若將範圍無限縮小,以人類目前能力,能登陸殖民的星球,這顆星球可能也只有火星了。

人類選擇火星看似是非常無奈的,畢竟人類沒得選。然而,火星真的如此不堪嗎?看完,大家也許會對火星有一個新的認知。畢竟,人類想登陸移民火星,從來不是紙上談兵。即便火星晝夜溫差達200攝氏度,但有了人類對於火星的幹預,火星也會慢慢朝著生態文明星球轉變。

在科學家的眼中,火星早就成為人類的外星基地。就像各國開始爭先恐後的在南極建立基地一般。儘管美國是最早朝火星反射探測器的國家,但距離登陸火星,各國還處在同一起跑線。

火星是一顆被赤鐵礦包裹的星球,從外表上看火星,這顆星球比地球體積稍小。整體呈現紅色,相比地球的蔚藍色而言,火星更厚重,平添了一份沉穩。由於火星沒有氧氣,僅有稀薄的二氧化碳氣體。人類若是登陸了火星,需要穿著厚厚的太空衣。這顯然不滿足人類生存在火星的欲望。人類希望生活在火星和生活在地球一樣,不用擔心隨時到來的生態危機。所以,人類是無法寄希望於地球改變環境的。至少短時間內,火星無法重獲生機。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對火星不抱希望的原因,但在科學家眼中,火星卻是另一番模樣!

火星沒有氧氣沒有大氣層沒有磁場,但火星卻有液態水資源。水被譽為生命之源。人類尚且未登陸火星,並不知曉液態水在火星地表下是否普遍存在。即便不是,火星有了水資源,火星上是否孕育了生命物質呢?

2015年,美國宇航局就證實火星曾存在流動水資源,好奇號也曾發現了甲烷的存在。二者結合在一起,似乎火星過去的燦爛文明已經展現在眼前的。但他們最終去了哪裡呢?為何消失在了地球上呢?或跟火星逐漸變成一顆生態環境惡劣的星球有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科學家表示30億年之前的火星是有磁場的。磁場消失後,火星大氣層也開始消失。火星缺了鎧甲,未逃離火星的生命就此滅絕,若是火星曾孕育了高等文明,他們必然離開火星長達數十億年了。人類如何能在火星上找到他們曾留下的痕跡呢?何況,人類都未曾登陸火星。既然如此,是不是說明,火星重獲磁場,一切會不會就有了轉變?

可是火星的磁場從何而來呢?火星和地球一樣,本身是存在金屬核的,但想讓火星金屬核重新發揮作用,至少需要超大小行星撞擊火星,就像6500萬年前,地球遭遇到小行星碰撞一般。這一點,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會太難。人類當下雖然還辦不到,但人類為了避免小行星碰撞地球,也會嘗試改變小行星飛行的軌道時,必要時只要將「禍水」引到火星即可。火星有了磁場的庇護,太陽對火星的風暴襲擊將會被阻礙一大半,有助於火星的二氧化碳氣體慢慢集聚成大氣層,但顯然還不夠,人類得煽動火星的溫室效應氣體加劇。火星的1000多萬座的火山必要時就能派上用場了。

儘管火星如今環境還很惡劣,但最終在人類的改造下,火星能成為人類的第2家園也未嘗不可能。人類不是對火星有信心,而是要對自己有信心。況且,人類除了信任火星,幾乎也沒有別的選擇。太陽系內除了火星,只有木衛二和土衛六或有可能和火星比之一二,但人類不是朝著火星一遊去的,若是地球不再容忍人類胡作非為了。近70億人口將面臨無家可歸。只有火星才能勉勉強強容納人類,看完大家還覺得移民火星,距離人類還非常遙遠嗎?不過對於我們確實遙遠,畢竟那都是後代的事了!

相關焦點

  • 移民火星,人類能活下來嗎?
    「火星和地球之間每兩年有一個發射窗口,去往火星單程需要300天左右,運送航天員去可能沒問題,但移民至少是一個小組,還要帶大量生活設施,即便使用核動力或將來更先進的動力,這個時間也會很長,所以,缺乏運輸移民小組和生活設施的支撐能力。」陳昌亞說。而且,送幾個太空人和大規模運送人群也是不同的概念,即使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成功登陸火星,但那並不意味著具備了火星移民條件。
  • 人類星際移民計劃能否實現?火星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有點難!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生存在地球上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在人類的不斷發展下,地球的資源被人類利用得所剩無幾,如今地球資源越來越匱乏,生態環境也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地球環境持續惡化,如果任由環境這麼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在未來地球環境很多有可能將不再適宜人類生存。霍金在生前就曾表示,隨著地球人口的增長,能源消耗將會增加,地球終有一天會滅絕。如果人類想要長遠地生存下去的話,就必須要尋找其他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或許不再是夢想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首先解決的是飛行器的問題,地球離火星太遠,如何能在短時間之內到達火星,並且成功降落,這才是第一步。以前就有科學家提出建立月球基地,然後以月球為跳板向火星前進,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可以捕獲一顆體積合適的流星飛向火星,就像人類在地球上做公交車一樣,比如說木星的周圍就有很多被引力捕捉到的流星。
  • 好奇號傳回火星照片, 一片荒涼景象, 未來能否成為人類新家園!
    除了火星地表環境極為惡劣之外,某些情況下,火星的環境和地球極為相似,所以極有可能會成為人類新家園,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人類能夠製造出載人航天登陸,馬斯克在今年提出了,可以通過改造火星的環境,讓火星成為人類的宜居家園,可是我們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改造火星環境至少花費300年的時間,人類的平均壽命僅僅只有70歲左右,我們能否看到改造後的火星呢?
  • 火星上有什麼?為何人類一定要移民火星?這些因素讓人類不死心!
    在人類的不斷發展下,地球環境已經變得越來越惡劣了,在2020年地球就發生了一系列的極端事件,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災難,而2020年地球出現的反常氣候,這意味著地球環境已經不再溫和,如果人類還不加以重視地球環境的話,那麼在未來地球環境很有可能不再適合人類生存。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火星何時會成為「第二地球」,但火星迷們都相信人類一定可以做到,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人類若想移民火星,都需要完成哪些任務?火星該如何改造?我們都知道,按照火星目前的情況,顯然它並不適合人類。但是,未來如果對它加以改造,火星還是有機會變成「第二地球」的。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 馬斯克:第一批火星移民很有可能無法返回地球
    和我一起擁抱科技,讓未來不再遙遠。——數據解構世界矽谷鋼鐵俠馬斯克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移民火星,在新的星球上生活。他為之付出了艱苦的努力,成立了Space X公司,在無數的心血澆灌下,終於逐步踏上徵服火星的旅途。可是,到了火星就足夠了嗎?
  • 未來成功移民火星的人類,將居住在地下空間,還會產生火星語言?
    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未來人類將主要的探索目標設定為登陸火星、在此進行太空移民,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持,人類將擁有全新的發展方向。過去幾百萬年的人類歷史中,我們只將地球作為永遠的家園,直到近幾百年才認識到地球無法長久存在。甚至在人類的不斷開發中,地球早已變得滿目瘡痍,人類如果想長遠發展下去,就必須尋找新的家園。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那麼,在未來30年內,人類憑著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能成功移民火星嗎?,因為金星的表面環境實在是太惡劣了,高溫高壓、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層還經常會下硫酸雨,說是「煉獄」毫不為過。,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卻很殘酷,30年內人類登上火星或許可能實現,但要移民火星,涉及的問題就多了去了,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或許上千年,或許上萬年才能夠真正實現。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火星,如今儼然成為了天文愛好者心目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除了今年「天問一號」等火星探測器陸續升空,讓火星再次火了一把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人們的心目中,火星一直都被認為是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如果真的找到了,那麼,火星改造計劃也就有了前提,人類日後移民火星,或許也將指日可待。
  • 如果金星和火星一定要選一個,哪個更適合人類移民?
    人類一直都希望探索宇宙,尤其是在其它星球建立基地,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中,有兩個行星和地球非常的類似,與地球一樣處於宜居帶中,它們就是金星和火星,而且金星的相似度會更高一些,金星也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雖然現在的科學家目前都將火星作為人類未來移民的首要目標,但是在上世紀的首選行星,可是金星
  • NASA開始計劃火星移民,2024年第一批太空人前往火星,能成功嗎?
    前言人類一直都非常憧憬火星,因為火星是位於宜居帶的星球,研究火星或許能夠為研究地球提供幫助。因此有不少人認為火星就是地球的未來。火星的環境很惡劣,顯然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相比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來說,火星卻是人類宜居星球的最佳選擇。為何?
  • 改造火星將成現實,未來移民火星的第一批「居民」,並非人類
    今年夏天,人類航天領域將會出現多次「大動作」,美國、中國、以色列瞄準了火星將要運行與地球最近距離的時機,以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7月17日,我國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順利運到了發射區,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項目「天問一號」也成功發射。於是人們也開始對火星的未來充滿了遐想,未來中國能否在火星上建立移民基地?移民基地裡是否需要發展農業?可以說,大家都對火星充滿了憧憬和想像。
  • 火星曾是另一個地球?人類為何要移民火星?
    火星曾是另一個地球?人類為何要移民火星?提到火星,很多朋友會想到一顆赤紅色星球上毫無人煙。但你知道嗎?火星是一顆類地行星,之前曾遍布河流和液態水,和地球相似。5.965×10²⁴kg),地面重力是地球的2/5,自轉周期是24小時39分35.244秒,公轉周期是地球公轉周期的2倍。
  • 人類移民火星還要多久?
    在太陽系中,人類如果想要完成星際移民的壯舉,火星可以說是第一選擇了。如今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很多探測器,而更多的探測器也蓄勢待發。那麼,我們距離實現移民火星,還需要多久呢?為什麼選擇火星呢,我們來看看火星的真實情況,火星上的光照只有地球的43%,而且沒有磁場,沒有臭氧層來阻擋宇宙射線,平均溫度為零下60攝氏度。而且晝夜溫差極大。沒有液態水,以目前情況的人類根本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所以,最初級的辦法就是在火星建設封閉的基地。
  • 環境惡劣的火星,為何是太陽系最適合移居的星球?科學家揭秘真相
    人類即便未來不移民到這顆星球上居住,但將火星上的資源運送回地球,也是必然要實施的,畢竟人類不可能永遠只在地球上開採使用資源。火星是一顆生態環境極為惡劣的星球,這顆星球上沒有氧氣,只有稀薄的二氧化碳氣體,也就意味著火星沒有大氣層,更無磁場的保護。但人類依舊在火星上發現了希望,那就是2018年義大利的航空局宣布:火星地表之下存在著一個巨大的液態鹽水湖。
  • 100多年後,人類啟動祖柏林的計劃,火星移民將成為現實?
    地球上,人們都喜歡談論關於移民火星的各種話題。假設,人類已經擁有火星移民技術,而且第一批人類已經坐上了飛船,經過大約9個月的時間,最終抵達這顆乾燥沒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試想像,您能在這裡生存多久?,因此並不能指望它們是新鮮的食物,與其他火星移民者一樣,人類將居住在空氣增壓的建築物內,或許未來能夠在火星地底活動。
  • 第一批移民火星的生物被找到,人類不在行列,改造火星靠它們
    火星,現在已成為天文愛好者心中最喜愛的星球之一,除了今年的「天問一號」等火星探測器相繼升空,讓火星再一次燃燒起來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人們心中,火星一直被視為人類未來的「第二家園」。要把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並非易事,在上個世紀末,科學家曾提出一個改造火星的計劃,他們認為大約需要200年左右的時間,火星上的氣候環境,才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存活下來。第一個步驟就是在火星上進行化學燃燒,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這不僅會增加火星的大氣密度,而且還會提高火星上的溫度。
  • 探測器在火星上的這些發現,讓科學家堅信:人類移民火星能實現
    在太陽系眾多星球之中,人類獨愛火星,把火星當作「第二家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火星和我們的地球環境非常相似,而且距離也比較近。雖然太陽系外也存著這很多類地行星,但距離太遙遠了,人們實在是可望不可即。可能在將來的百年甚至千年,都不發跨越。
  • 火星被證實有液態水,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是否可能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的發現可能是在火星上找到的首個可供生命棲息的地方。對於探索地球的天空人士來說,這一消息可謂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如果地球的生存環境逐漸變差,那麼人類是否有移民火星居住的條件?那麼該發現又有哪些特點和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