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而與吃喝相關的還有兩個上不得臺面的字:拉撒!
吃喝拉撒之間環環相扣,在人體內形成了完善的消化吸收、廢物代謝系統,四者之間缺一不可!
注重養生保健的朋友,一般對身體出現的任何症狀都會關注,這包括了飲食、排便等方面。因為排便雖然是排出了對人體沒益處的食物殘渣,但同時還能帶走少量體內代謝廢物。且通過大便的形態、規律等,還能初步判斷腸道健康與否。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排便和進食相同,都是人與生俱來的功能。但同樣時一天三頓飯,有人卻並不會一天內有大便排出!
那麼問題來了,一天內排出幾次大便、幾分鐘排完才算是正常呢?
從科學角度來看,一天一次大便屬於認知誤區。每天有一次大便排出是最理想的狀態,但這並不代表時最健康的!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飲食、生活等方面都不相同,所以排便次數出現差異,也屬於正常情況!
其實,真正的「健康」大便,次數並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大便排出的狀態,這包括了其性狀、顏色、氣味等!只要是大便排出過程十分順利,大便呈現出軟硬適中、成形的狀態,成年人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三次,都屬於正常範圍。
不過,如果一天內大便在3次以上,且糞便不成形、甚至是稀水樣大便,這就是腹瀉的典型表現,需要就醫進行治療。
另外,臨床上對大便的定義為,一周內排便少於2次,並且排便的過程十分費力、出現糞便乾結、量少等症狀。所以,如果你大便一直都正常,且排出過程相當順暢,一周內有3次或以上大便,這就是腸道健康的體現!
而至於每次大便在幾分鐘內才正常,同樣也沒有標準答案。在便意急切到來時,可能在短短1分鐘內就會解決問題,而如果便意並不急切,在3分鐘左右,也屬於正常情況。但是,如果是出現了便秘,那大便時間就會被延長,甚至10分鐘以上也不能解決問題!
之所以上文沒有提到大便的顏色,是因為大便顏色可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在正常進食、沒有吃大量食物色素的情況下,大便以黃褐色、金黃色等為主。而如果是進食了含色素、鐵劑的食物,顏色就會發生變化,比如紅心火龍果會導致大便變紅、動物血液會導致大便變黑等。但是,這種症狀並不會持續多長時間,在停止吃這類食物的幾天後偶,大便就會恢復正常!
另外,關於大便的最佳時間,其實臨床上也並沒有具體答案,什麼晨起大便好、睡前大便好,都沒有充分的實驗數據能夠說明。對於成年人來說,只要大便有規律,到某一時間段便意會自然到來,無論是早上、中午或晚上,都是最佳的排便時間,並沒有絕對的硬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