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中國在科研領域已把美國甩在身後

2020-12-24 崛起中國

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據英國媒體《金融時報》網站近日報導,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院長馬修·斯勞特此前曾發表一篇文章,而該文章主要探討的內容就是,中國在科技研發領域的實力已經遠遠超過美國。

該文章表示,世界各國、尤其是一大部分美國人,都在關注疫情背景下經濟刺激計劃的前景和未來。如果從世界各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長遠目標來看,近期最備受關注的經濟新聞可能是來自兩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即波多黎各和月球。

前不久,坐落于波多黎各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突然發生垮塌事故。僅在幾秒鐘內,巨型無線電反射面就被總重量達900噸以上、由大梁和接收器組成的平臺狠狠撞擊。

自1963年建造完成後,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始終是全球功能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之一,它可以支持人們對外星生命痕跡的探索,同時它也為基礎研究和諾貝爾獎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可現如今,美國並沒有出示替換此望遠鏡或者是重建的相關計劃。

一面歡喜一面憂。中國的一個太空飛行器於前不久在月球成功著陸,這立刻就引發了全球關注。據了解,嫦娥五號在完成了月壤樣本的收集任務後,就展開了一面中國國旗,上升器也隨後點火升空。不久後,其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美地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而這一次立下汗馬功勞的嫦娥五號,是中國自2013年來第3次完成登月的「功臣」。12月17日,嫦娥五號攜約2公斤月壤樣本順利返回地球,使中國成為人類第三個獲取到月球樣本的國家。

一直以來,基礎研究都是推動經濟繁榮發展的重大機遇,而新知識出現所帶來的社會回報,遠比個人回報重要很多,因為思想和成果是可以自由共享的。但其結果之一就是,私營市場在研究方面的投資實在過少。而當下能夠完美解決此弊端的方法就是,讓各國政府都給予支持。

美國政府就曾在研究方面投入不少資金。而在前蘇聯發射了「斯普特尼克」號人造衛星後,美國聯邦研發支出更是激增,在1965年達到峰值,約佔美國國內GDP總值的2.2%。

但是自人類登月的幾十年來,美國政府對科技創意的投資卻在逐步縮減,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航天局的開支足足減少一半,此後也一直持平。

而在同一時刻,中國對科研創意的投資卻在不斷增加。有報告顯示,從2000年到2017年,中國研發支出以平均每年17%的速度增長。這使得美國越來越「被全球視為重要的領導者而不是無可爭議的領導者」,而中國則「迅速縮小了創新差距」。這些都足以證明,中國已經在科研領域將美國遠遠甩在身後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崛起中國原創創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光明網、參考消息。

相關焦點

  • 擔心被中美甩在身後,日本決心在此領域發力
    日本已經在該領域被美中遠遠甩在身後,為了實現逆襲,日本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5日報導,信息通信研究機構理事長德田英幸在談到10月啟動的量子人才培養項目時強調:「我們需要培養出自己的『量子原住民』,這至少需要連續不斷地努力十年。」該項目將為他們提供從年輕時代起就習慣於量子技術的環境,就像「網絡原住民」在電腦和網際網路環境中長大一樣。
  • 美國大規模審查華人學者,或加速科技人才回流中國
    另有知情人士推測,此前洪明奇為國內不少青年學者申請青年千人學者寫推薦信,有 「立場不正確」 之嫌,且近年來他同中國的科研合作密切。2018年下半年,NIH 啟動了主要對華人學者的大規模調查,認為美國的科研成果以及科研誠信正在遭受外部勢力的影響,因此聯合美國健康與社會服務部(HHS)以及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進行系統性的大規模審查。
  • 中國航天落後美國幾十年?美國學者:該正視他國成長了
    文/行走天涯 中國航天落後美國幾十年?美國學者:該正視他國成長了 毫無疑問,美國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但是難道美國在各方面都領略世界各國了嗎?
  • 美國學者: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家中國企業科研經費超過了蘋果
    對於科技的發展,大部分國家都是極為的重視,科技是一個國家的強國之本,美國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正是因為極為注重經濟發展,掌握核心科技就相當於掌握了全球的科技命脈,如果想要有所突破,那就需要去打破那些技術壟斷。
  • 嫦娥四號再次打破紀錄,將美國蘇聯甩在身後
    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僅成功實施過兩次月球登陸任務,它們分別是嫦娥三號與四號,全部都出自中國航天手筆。除此之外還有以色列創世紀號登月飛船,以及印度的月船2號,這兩艘飛船已經全部折戟月球,就連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無人登月器都還在測試階段。
  • 為什麼我們學的數學要比美國人難,但在數學領域卻被甩下一大截?
    為什麼我們學的數學要比美國人難,但在數學領域卻被甩下一大截?數學,這個詞,相信如魔鬼般,貫穿中國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在我國,中小學生經常會談「數學」色變,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開始接觸了數學,但還是感到痛苦,與之相比的是,美國的快樂教育,雖然我們從小學習數學並且比美國難,但是在國際數學領域中美國甩我們一大截,這又是何原因呢?下面就隨小編一同來找尋原因所在吧。
  • 中國「人造生命體」領域論文數量已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3年前,也就是2015年,一群活躍於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青年學者發起組織了首屆「合成生物學青年學者論壇」,首屆論壇在清華大學召開。彼時,包括學生在內,參會人員一共才200人,做報告的嘉賓多為留學歸國的合成生物學家。此番參會人數則超過了1000人,現場報告由青年人擔綱主角。
  • 《科學美國人》撰文:中國對中美科研合作貢獻巨大
    文章指出,過去一年,美國科學團體和組織受到大量旨在限制中美科研合作的聯邦提案和法規的影響。美國也採取一些措施進一步限制中美科研合作,包括限制籤證,加強對中國科學家的審查等。但此類聯邦指令和舉措令人擔憂,因為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科研大國,中美合作比各自跟其他國家的合作要多。如果美國把中國定位為潛在對手,那麼,將給科學創新的未來蒙上陰影。
  • 武漢這位教授:連續6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坐擁10餘項美國專利
    5月7日,世界著名出版公司愛思唯爾(Elservier)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單,武漢紡織大學電子電氣學院劉侃教授再次入選該榜單&34;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劉侃教授自2014年以來已連續6年入選該榜單。
  • 中美科技巔峰對決,英國經濟學人:中國管理機制優於美國
    中國政府用一雙「隱形的手」自上而下扶持著科技領域的飛速發展。中國曾宣布要「引領高速鐵路(HSR)技術」,如今已擁有世界60%的HSR市場;中國在2014年呼籲萬眾創新,截止2017年,中國企業孵化器數從1400(2014)飆升到8000個。
  • 美國NSF首次公布國外勢力影響報告,涉及學者大部分非華裔
    在這些被調查的案件中,只有2個案件與中國沒有關係,儘管被調查的科學家大多數是美國公民,也並非華裔。 這是除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之外,美國另一系統性系統性調查華人學者的學術領導機構。2018年年中,NIH以排查外國勢力影響和保護智慧財產權為理由,針對在美華人學者展開調查,使得不少學者離職或離開美國去別的國家任教。
  • 中國又一好消息傳來,美國學者:這次中國將造福全世界
    ,甚至有些領域已經超越西方國家,成為他們遙不可及的夢。一次次「中國高度」的刷新,彰顯著國家工程的神聖和榮光。這不隨著一聲轟隆聲,中國又一好消息傳來,美國學者表示:這次中國將造福全世界。對於網際網路這種新型技術進行驗證,將會給這些領域帶來更大的突破,以後在軍事生活各個領域都會起到作用。
  • 他是北大數學天才,卻出走美國,替華人首次獲美國一領域最高獎
    他曾經是北大的數學天才,然而最終卻選擇去美國發展。臨走前甩下三句話,引起一片輿論的譁然,他就是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其實因為出國赴美而受到爭議的不僅僅是他一人,而且這些人的出走往往還會引發人們對國內學術圈的強烈爭議。比如曾經出走的清華大學美女博士顏寧,在中國沒能獲得院士,在美國卻成為了院士,更是一度引起不小的轟動,讓人們一度質疑國內的學術圈存在著某些內幕,新人難以出頭。
  • 顏寧等留美學者的願望能實現嗎?美國人願意嗎?
    說起現今還活著的世界上最偉大物理學家,估計大家應該會想到到楊振寧,其在物理領域的卓越貢獻是舉世矚目的。而現在中國有很多優秀的留學生到美國後,學成之後不回國,希望能在美國繼續進行科學研究,以期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
  • 中國壓箱底裝備亮相,可養活14億人,美國呼籲快住手
    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世界強國,在很多領域都得到了很大的成就,甚至在很多領域都趕超美國,比如在基建和探月領域,將美國甩在了身後。因為我們甚至,落後就要挨打的事實,因此我國科研人員一直專注新技術方面的開發和研究。如今中國壓箱底裝備亮相,可養活14億人,美國呼籲:快住手!
  • 中國「墨子號」又傳捷報,比美國先進,愛因斯坦理論無法解釋
    愛因斯坦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針對量子他曾經與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玻爾爆發過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但最終量子領域成為其人生中唯一無法解釋的領域。然而就在這個愛因斯坦遭遇「滑鐵盧」的領域,世界第一個量子城域網,世界第一臺量子計算機,世界第一部量子雷達,世界第一次量子洲際通訊,世界第一個量子晶片,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等,這些量子領域所有試驗項目的第一全部出自中國之手。中國在量子領域的研究很有可能將在世界掀起一場新的科技革命。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她研究的主要領域是信息領域的「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屬於目前最熱門的半導體材料的研究。李愛珍從1958年畢業後從事科研工作到現在,先後發表有價值的學術論文256篇,申請通過國家科學專利近30項。
  • 局勢已全面逆轉,美國又一個領域正被中國趕超,地位比晶片還重要
    美國的綜合實力一直領先世界,各個領域幾乎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升,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據媒體報導,美國又有一個領域正在被中國趕超,那就是衛星技術領域,地位比晶片還重要。據了解,現階段我國衛星數量已經達到300多顆,要知道,這樣的成就完全是我國自力更生完成的,這也意味著美國的技術封鎖已經徹底成為過去式。
  • 美國學者: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用3顆衛星造福全世界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的經濟得到提升,我國在各個領域都有著一定的進步以及突破。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製造業領域、貿易領域以及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如今發展速度之快了。
  • 地球以每秒465米自轉,懸停空中的飛機為何不被甩在身後?
    很顯然,參照物是地球,相對於地球(地面)靜止,既然相對地面是靜止的,又哪來的「被甩在身後」呢?懸停,以及 「被甩在身後」 這兩種說法本來就是不嚴謹的,完全建立在主觀個人臆斷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在一輛勻速行駛的火車上,你跳起來會被火車甩在身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