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墨子號」又傳捷報,比美國先進,愛因斯坦理論無法解釋

2020-12-04 飛龍觀察

在1月19日出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中國科技大學量子通信研究團隊成功利用「墨子號」量子試驗衛星與奧地利奧地利科學院量子研究組進行了長達75分鐘的量子保密視頻會議。這也標誌著「墨子號」已經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可謂是又傳來一個捷報。

愛因斯坦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針對量子他曾經與另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玻爾爆發過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但最終量子領域成為其人生中唯一無法解釋的領域。然而就在這個愛因斯坦遭遇「滑鐵盧」的領域,世界第一個量子城域網,世界第一臺量子計算機,世界第一部量子雷達,世界第一次量子洲際通訊,世界第一個量子晶片,世界第一顆量子衛星等,這些量子領域所有試驗項目的第一全部出自中國之手。

中國在量子領域的研究很有可能將在世界掀起一場新的科技革命。由於量子雷達可以使隱身戰機無處遁形,如果中國量子雷達研究有突破性發展,那麼美國的F-22、F-35戰鬥機將無處遁形,這將對未來的戰爭形態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由於量子通信擁有極高的安全性,未來量子通信取代傳統通信已經是大勢所趨。如今中國的量子通信技術研究已經遠遠將世界各國甩在身後。當歐洲人還停留在理論研究時,中國已經完成了量子通信的「京滬幹線」。當美國人剛開始地面測試時,中國的量子通訊衛星早已經投入使用。

中國在量子領域世界領先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目前,面對中國在這一領域大跨步式的發展,世界其他各國已經開始了奮起直追,但美國媒體卻對此表示擔憂,美國很有可能在這一領域落後中國十年或者更久了。

無論是百年前的引領工業革命的英國,還是近幾十年的帶動信息技術革命的美國,都印證了哪個國家能夠引領科技革命的浪潮,哪個國家就將會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如今中國的機會真的來了。【lsj】

相關焦點

  • 「墨子號」求解世紀謎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聯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工作人員,首次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開展了實驗檢驗。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
  • 中國航空領域再傳捷報,C919終破關鍵技術,美專家:已無法阻止
    搜狐 中國航空領域再傳捷報,國產C919客機最為關鍵的一項技術,起落架外承力筒成功突破關卡,已被順利安裝到機體上投用。據相關專家介紹,相比航空發動機起落架外筒的地位毫不遜色,製造難度同樣十分的高,現如今中國一舉攻下這項技術,可充分表明中國C919大型客機已蓄勢待發,美國業內專家都對此紛紛感嘆稱已無法阻止。
  •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2019-02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量子力學遇上廣義相對論 「墨子號」求解世紀謎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聯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工作人員,首次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開展了實驗檢驗。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雜誌。
  •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
    這是最早探討量子力學理論對於強關聯繫統所做的反直覺預測的一篇論文。在這篇論文裡,他們詳細表述EPR佯謬,試圖借著一個思想實驗來論述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質。他們並沒有更進一步研究量子糾纏的特性。因為假設超距作用存在,人們心中便無法消除這樣的疑問:當粒子A和粒子B之間的距離很遠時,比如10萬光年,A和B之間的信息如何建立聯繫?直觀看來,這樣的聯繫是不可能的。除非二者之間有超距瞬時的信號存在。由此,愛因斯坦得出結論:玻爾等人對量子論的概率解釋是站不住腳的。
  • 專業解讀:愛因斯坦和玻爾的世紀爭論,在中國的「墨子號」量子星上...
    愛因斯坦和玻爾留給後人的世紀謎題   量子力學建立初期,「糾纏」這個現象就引起了所有物理學家的好奇,愛因斯坦將其稱之為「遙遠地點之間的詭異互動」。   上世紀,關於糾纏現象的看法將物理學家劃分成了兩派: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認為,對於微觀的量子世界,所謂的「實在」只有和觀測手段連起來講才有意義;但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無法接受這種觀點,他們認為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測量結果一定受到了某種「隱變量」的預先決定,只是我們沒能探測到它。
  • 「墨子號」衛星完成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理論檢驗
    「墨子號」衛星完成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理論檢驗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0日 15: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墨子號」衛星完成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理論檢驗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吳蘭)中國科學院20日發布消息說,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科研工作人員合作,利用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中國24小時連傳2則捷報!每一個都令國人振奮,美媒終於認清現實
    在面對這場危機時,中國不僅成為了全球最早控制疫情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沒有停下自身發展的腳步。就在近期,中國更是在短短24小時內,連傳2個振奮國人的消息,全球目光緊盯。該術語描述的是,在某一時刻,量子計算機在速度上指數能超越任何經典計算機,進而實際上完成其他設備無法完成的計算任務。
  • 量子糾纏等一系列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墨子號為量子研究做出大貢獻
    量子理論出現的一刻起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因為人們從量子世界中不僅僅沒有解開宇宙之謎,反而導致量子理論出現了更多的謎題,這讓科學家十分困惑,就連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可以說量子理論的出現,讓我們對於微觀宇宙,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也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多的變化。
  • 王建宇院士:「墨子號」的任務和我國量子通信的發展
    另一個科學家叫惠更斯,他說光是一種波,能夠很好地解釋光的衍射,但光的粒子性就無法解釋。愛因斯坦說,為什麼光不能既是粒子,又是電磁波?它具有波粒雙重特性。所有的微小粒子都具有波粒二向性,它有運動的速度,有重量,有位置,這就是一個粒子的特徵。什麼叫波,波就有振動的方向,有波長,有波的傳輸速度。他說所有的物質,到微觀世界情下,同樣一個粒子或者一個量子,它兩個特性都是同時具備的,這個就是所謂的波粒二向性。
  • 捷報傳來,可重複太空飛行器順利返回,網友:過於先進無法用圖片表達
    9月4日我國使用長徵2F運載火箭,將我國自行研製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送入了軌道,這是我國航天探索的一個新的突破,之前只有美國實現了諸如X-37B的空天飛機的研製和運用,這次我國在空天飛機領域也發起了衝刺。
  • 宇宙的誕生科學無法解釋,古書中卻有記載,愛因斯坦或許是對的!
    宇宙的誕生科學無法解釋,古書中卻有記載,愛因斯坦或許是對的!在宇宙面前,地球簡直是像細胞一樣的存在,也是因為它的未知性,所以說才會導致更多的科學家們想要探索宇宙,對宇宙有更多的了解,可是按照人類目前的認知來說,根本就沒有辦法研究明白宇宙是怎樣誕生的,但是卻有一個人提出了不一樣的想法,使用逆向思維來解釋這一現象,並且也贏得了眾多科學家的認可,他就是愛因斯坦,他認為宇宙並不是無緣無故的產生的,而是在宇宙的一次毀滅當中,在大爆炸之後產生的各個星球。
  • 愛因斯坦都無法解釋的幽靈般作用,量子糾纏不需要依靠任何能量?
    筆者:三體-小遙提起量子力學,人們往往會想到這是目前最深奧也是最先進的一門學科,它的複雜性足以和浩瀚的宇宙相提並論,還具備量子糾纏的特質,能夠輕易穿梭整個宇宙。對於量子力學,人們感到十分疑惑的一點是,因為量子糾纏本身並沒有依靠任何能量的作用,反而可以進行超距傳輸,就連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都無法對這一現象進行準確合理的解釋。正所謂世界觀決定方法論,經典物理學帶給我們的固有認知其實並非完全正確,而人們恰巧在此過程中已經建立了相對穩定的觀點,所以不少人認為量子糾纏同樣需要能量。
  • 世界矚目:中國量子衛星實現愛因斯坦的「鬼魅般的遠距作用」。
    美國《科學》雜誌封面6月15日發布的美國《科學》雜誌封面上,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從太空向地面發出兩道光,宛如兩條長腿跨出一大步,從百公裡到千公裡,象徵量子通信向實用邁近一大步。雜誌刊發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衛星項目首席科學家潘建偉等人的論文。
  • "墨子號"量子衛星科研團隊獲"克利夫蘭獎"
    (原標題:「墨子號」研究成果獲克利夫蘭獎)央視網消息:昨天,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建立下一代安全通信網絡奠定基礎
  • 墨子號: 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這是該獎設立九十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而幾個月前,2018年12月17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研究成果,還被列入美國物理學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
  • 航天領域再傳捷報,北鬥系統成關注重點,西方「眼紅」也沒用
    北鬥系統宣布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這個消息宣布以後也令不少人興奮不已,令更多人沒有想到的是時隔8年,我國航天領域再傳捷報,北鬥已經完成了全面建設,可以面向全球提供服務,這一消息瞬間引起了軒然大波。可能說到這裡大家還是無法理解北鬥系統的出現究竟給我國帶來了多大的變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對牧民的生活有所了解。他們之所以會被稱為遊牧民族就是因為需要根據不同的季節在不同的地方放牧,而且因為大草原無邊無際也沒有什麼標誌性建築的原因,慕名想要辨別方向並不容易。
  • 王孟源:宣傳中國的量子衛星,別把「哥本哈根解釋」混進來
    近日,觀察者網就一些熱點的基礎科研問題,再次請教了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王孟源先生,這些問答已經刊登在王先生的博客上,我們也刊載如下: 觀察者網: 1 今年中國大陸發射了量子衛星,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再次得到無漏洞驗證,具體報導見《愛因斯坦和玻爾的世紀爭論,在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上得到檢驗》。
  • 「墨子號」又立功!率先檢驗引力如何影響量子糾纏
    實驗場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我國「墨子號」量子科學衛星再獲重要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工作人員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9月19日在線發布了該研究成果。
  • 中科院傳來捷報,美國黯然失色,為何自己的設想都被中國實現了
    中科院傳來捷報,美國黯然失色由於我國進入工業化時代的時間比西方國家要晚很多,因此在一些高端工業領域,我國都落後於西方國家,而發動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前美國太空探索公司成功發射了載人龍飛船,讓美國終於有了擺脫俄羅斯RD-180發動機的可能,與此同時我國中科院傳來的捷報卻讓五角大樓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