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的盡頭是化學,化學的盡頭是物理,物理學能代表自然科學麼

2020-12-04 科幻相對論

我們現在富足而又方便的生活環境離不開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各個學科在自己的領域內大顯身手,之後又產生了一系列的交叉科學,使全人類都受益匪淺

。但是隨著高能物理學的發展,我們發現好像世間的一切科學都可以是物理學的分支。就像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盧瑟福說過的所有的科學不是物理學, 就是在集郵。

因為高能物理學的研究領域是這個物質世界的本質,是比原子間電子關係更加微觀的科學,所以會有人說化學其實就是把物理學中的一小段截取出來,繼續細化的東西,而生物學的本質又是化學反應。

所以說物理就是一切自然科學的根本。然而物理學,又是由自然哲學演變而來的。所以我們看似嚴謹的自然科學,其實都是哲學麼?

其實並不能這麼類比,我們並不能用量子力學或者相對論來達到其他任何一門科學所擁有的成就。就好比硬體設備不代表數碼行業的全部一樣,我們甚至說不出來硬體製造者,計算機語言開發者和使用者哪個更重要。自然科學也是一樣的,就科學家們完善了大統一理論,我們依舊要腳踏實地的搞材料。

小編愚見,歡迎有自己觀點的朋友在文章下方留言。

更多科學資訊,更好的科幻故事。請點擊屏幕頂端的「關注」進入我的百家號主頁查看。

相關焦點

  • 物理學走向盡頭了?
    人們常常把21世紀稱作生物學的世紀,或者人工智慧的世紀,總之這個世紀得屬於某個冉冉升起的新領域。面紗背後,便是未知的新物理了。只要這些謎團(還包括其他的未解之謎)還沒有解開,物理學的工作就遠遠沒有結束。不過,對於已知的5%,我們已經有相當程度的認識。這仍然算是非常偉大的成就了。第三條原因在於,所謂「物理已死」這種論斷,存在諸多基礎和範疇的錯誤:說到底,用發現新粒子來定義物理學的進展,這本身就是一種鼠目寸光。如此一來,就忽視了物理學的大部分內容,大大低估了物理學的潛力。
  • 物理學走到盡頭了嗎?
    「頂級的物理學家不再關心物理現實——當然他們也不用關心這些。」「科學完了。」 這幾句話簡要但還算準確地概括了近期出版的幾本新書的內容,它們分別是:薩比娜·霍森菲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的《迷失在數學裡》(Lost in Math)、理察·達維德(Richard Dawid)的《弦論與科學方法》(String Theory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以及約翰·霍根(John Horgan)的《科學的盡頭》(The End of
  •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這句話有人說出自楊振寧的演講《美與物理》中的一段話,原視頻沒看過。也有人說是一個叫楊振華的人在佛教期刊上說的。百度百科「科學」,是這樣解釋科學的:科學,分科而學的意思,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 科學的盡頭,哲學的盡頭
    總聽人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我知道這世上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這世間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但還是簡單的覺得,所謂神學只是人類還沒有認知的事物總和,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細化出來,不要太多啊。哲學就是這頭和那頭的辯論,大和小的辯論,寬和窄的辯論,直與彎的辯論,空與實的辯論,宏與微的辯論。
  • 元素周期表有盡頭麼?最後一個元素是幾號元素?
    元素周期表我們上初中的化學課時,就會接觸到元素以及元素周期表,甚至還被老師要求背誦元素周期表的前20位。到了高中,不僅要橫著背,而且還要豎著背。可以說,元素周期表就像是化學這個學科的武林秘籍。事實也是如此,化學這門學科從一開始就和元素在打交道,甚至有一段時間,化學家們以搶新元素為樂,在上世紀初,基本上能搶到新元素,就意味著提前預定了諾貝爾獎。但背了這麼長時間的元素周期表,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元素周期表到底有沒有盡頭?
  • 隱藏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背後,被我們忽視的基本規律
    一次又一次創造與發現,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從感性駛向理性,應用數學審視世界的邏輯規律、物理學揭露世界的運行規律、化學判定世界的組成規律、以及生物學呈現了行為規律。而且,這些數字和符號一經驗證那就代表著正確,那就代表了絕對的理性。所以,數學是人類認識了解宇宙世界的邏輯規律。運行規律———物理學從牛頓的萬有引力開始,統領西方科學的亞力士多德的自然哲學觀徹底破滅,自然科學迎坡而上取得勝利的高地。
  • 物理學走到盡頭了嗎?|諾獎得主Wilczek專欄
    這幾句話簡要但還算準確地概括了近期出版的幾本新書的內容,它們分別是:薩比娜·霍森菲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的《迷失在數學裡》(Lost in Math)、理察·達維德(Richard Dawid)的《弦論與科學方法》(String Theory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以及約翰·霍根(John Horgan)的《科學的盡頭》(The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別鬧,科學的盡頭只能是科學
    類似的言論還有多個版本,比如:「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哪那麼多盡頭……科學有盡頭嗎?但問題是,我們能到達這個盡頭嗎?我給出的答案是:不能。隨著科學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人類只能無限接近宇宙的真相,但永遠不可能獲得真相。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無法確定物理規律是亙古不變的。
  • 元素周期表盡頭是172號元素?被相對論逼入死角的化學核心!
    當原子序數越來越高時,一些新元素的化學性質也已經不再與同一族中的其他元素類似。有人擔心這可能會破壞深植於周期表背後的基本原理,畢竟元素周期表正是因為這種周期性而得名的。那麼到底還有多少元素有待發現?元素周期表會有盡頭嗎?我們何時才能抵達終點?對於一部分科學家而言,這些問題並不有趣。
  • 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下)
    、物理信息學中的拉普拉斯獸、以及熱力學中的麥克斯韋妖),就是對疊加態的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思想實驗。比如,愛因斯坦和玻爾互掐了幾十年無果的量子糾纏、量子隧穿(據說通過它,你能像嶗山道士一樣,念念咒語就可以穿牆而過)等許多「怪現象」,瞬間便沒什麼好奇怪的了。你會發現,其實量子力學中那些不可思議的現象,跟你聽過的其他物理定律一樣,都是有道理可循的。
  • 世界的盡頭到底是什麼?宇宙的盡頭又是什麼?
    世界的盡頭,從物理意義上來看,人類早就實現了超越,而且是無限超越,已經不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代了。過去,人們總想找到世界的盡頭,於是我們有了各種學說,日心說,地心說等等。就這些學說,也讓人類不同時代的人相互殺戮,爭得你死我活。
  • 化學學科的發展歷程
    □中國科學院院士 唐有祺 化學學科從近代化學算起已有兩個世紀的歷史。 它與物理學和生物學都是自然科學中的主要基礎學科。 它們都有各自的使命和傳統, 隨著發展, 由於在其內容深處的盤根錯節, 表現出相互之間越來越密切的關係。
  • 物理的盡頭是神學?不,是人生哲學!
    一提到物理,我不得不要提一下哲學,因為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從古至今大多數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特別是在古代,可以說是哲學引領者物理,而隨著物理法則的越來越精確,我們逐漸看清世界的本質,慢慢的物理開始引導著我們的哲學。
  • 雷射物理學和化學
    雷射物理學和化學雷射物理學是研究雷射的產生以及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一門新學科,它包括雷射器理論、非線性光學、強光物理、量子光學、雷射光譜學和超短光脈衝物理學等分支。雷射器理論的研究內容包括雷射產生的條件、雷射共振腔的形式和性質、雷射形成的機制、雷射器的最佳工作狀態、輸出特性、傳輸性質等等。
  •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 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物理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是物理研究世界的工具,神學不過是未知現象暫時的棲身之所,不可能引領人類文明走向未來。你能找出我們現在所享用的任何一個物質成果是來自於神學嗎?網友二: 物理依靠數學支撐,物理學沒有發現和證明的,很多時候可以靠數學推導計算出來,例如海王星的發現;當數學也無能為力的時候,就要靠理論物理學家(也可以稱為哲學家,如愛因斯坦、亞里斯多德等)來進行思想實驗,所以哲學比數學走得更遠;哲學家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的問題,在神學裡可以找到答案,所以神學位於頂端,而且現在最新的科學理論也逐漸傾向於世界是神(或者叫高維物種)創造的。
  • 物理學真的已經到盡頭了嗎?止步不前的物理學到底怎麼了
    現在的物理學比較起以前的物理學來說,幾乎沒有太大的進展。所以現在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基本上都是一些天體物理學家。就在上個世紀物理學幾乎是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層出不窮的理論,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都在某種意義上被徹底的顛覆。上一個時代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時代。可現在依舊是這樣的時代。物理學難道真的已經到盡頭了嗎?物理學到底怎麼了?
  • 從芝諾悖論和託裡拆利小號問題談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網上有一句話「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突然有很多人討論。有人說這句話出自楊振寧的演講《美與物理》中的一段話,原視頻我也沒看過。也有人說是一個叫楊振華的人在佛教期刊上說的。不知道這個盡頭是什麼意思?我想可能會讓人產生出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一種是這個學科發展的時間上的盡頭;一種則是這個學科本身內涵上的源頭。
  • 我校承辦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天然產物與生物合成化學生物學」學術研討會
    12月1日-4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我校熱帶藥用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的2020年「天然產物與生物合成化學生物學」學術研討會在海口召開。我校林強校長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國近5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20餘名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 看到一篇文章說科學家在基礎科學上已經走到了盡頭?大家怎麼看?
    #了不起的基礎科學#關於「基礎科學」走到盡頭的論調其實關於「基礎科學」走到盡頭的論調一直都有,不光是現在,以前也有。比如:20世紀前後,就有個科學家,我們親切地稱呼他叫做開爾文爵士。他就曾經發表過這樣的言論:當今物理學(這裡指的是19世紀末的物理學)已經不會有什麼新的進展了。剩下的工作只是讓測量精確一些,再精確一些而已。當時,他還指出物理學只需要再打兩個小補丁,也就是著名的兩朵「烏雲」,這兩朵烏雲一個是黑體輻射,一個是以太。
  • 與其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不如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
    原創/儒門紫衣我們的話題就從位於瑞士的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這座世界級別的頂尖科學聖地說起吧!「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我想,有人初聽這句話時,難免會要「嘲諷」這句話的,那不妨請你問問他,又如何解釋歐洲物理研究所門前所擺放的印度溼婆神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