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蕭山醫院被砸了;卞修武院士領銜全球最大規模的新冠肺炎屍檢...

2020-11-25 騰訊網

投稿發送至DDP@high-med.com

應聘全職及兼職編輯,發送簡歷至

chenlf@high-med.com

醫療政策與醫生醫事

1. 北京新增確診36例!瀋陽2例!

據北京市衛健委消息,6月12日,北京新增6例本土病例,均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新發地市場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在當日北京市進行的農貿批發市場大排查中,5424份環境樣本,新發地有40份核酸檢測呈陽性;517名從業人員中,45人咽拭子陽性。6月13日0時至24時,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8例(北京36例,遼寧2例)。6月13日上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六十八次會議,會議指出,本市近日連續暴發確診病例和核酸檢測陽性病例,且都與新發地批發市場關聯,北京已進入非常時期。

2. 浙江蕭山醫院被砸了

6月11日,浙江蕭山醫院門口,醫院門診大廳一樓多扇玻璃門被一名男子砸碎,現場無人敢阻攔。現場圍觀市民表示事件起因是由於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死亡,家屬傷心過度跟保安發生推搡爭執。然後家屬氣憤至極砸了醫院大門玻璃,所幸的是無人員受傷,目前具體原因也在進一步的調查中。在蕭山醫院門口更是有人跪地,手裡高舉一塊牌子,上面歪歪扭扭寫道「蕭山醫院還孩子命來」。 據醫務科工作人員稱,對於新生兒死亡,考慮多個原因:臍帶繞頸、持續性枕後位以及胎盤一根血管斷裂。據醫務科回應,6月11日上午,家屬已經要求所有病例封存調查,目前公安部門已介入處理。

來源:弗雷塞斯

3. 四川捐精補貼最多五千元,捐獻者免費冷凍自體精液 30 年

6月9日,四川省人類精子庫主任李福平介紹,截至2019年底,該單位累計篩查捐精志願者5370人,合格納入957人,合格率低於20%,遠低於北上廣精子庫數據。據悉,志願者捐精需要符合的條件有:22~45周歲、高中以上學歷、身高 1.65 m以上、近視600度以下等。第一次到訪需攜帶身份證、學歷證明並禁慾3~7天。每位志願者只能向同一精子庫捐獻一次,捐獻的精子最多只能供5個家庭使用。李福平表示,四川省的捐精群體以大學生為主,但目前精子的供給十分緊張。目前,四川省人類精子庫正在提高捐精福利,包括向成功捐獻的志願者發放最高五千元的補貼、免費冷凍自體精液 30 年、四川省內報銷往返動車車票等。

來源:澎湃新聞

4.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延期

6月1日,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延期舉行 2020 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知》,2020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延期至 9月12~15日舉行。此前,國家衛健委、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已於 4月21日發布通知,2020年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時間延後至 7月10日舉行,醫學綜合考試時間安排不變。

來源:全國護士資格考試委員會

5.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穿山甲被《中國藥典》除名

6 月 5 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公告,將穿山甲屬所有種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最新出版的 2020 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鱗片未被繼續收載。《中國藥典》2020 版編制大綱中說明,野生資源枯竭的品種將從藥典退出。中華中醫藥學會主任王承德說,穿山甲的藥用價值在臨床上可以用許多藥物替代。取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藥用標準此前也有先例,1993 年,國務院《關於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貿易的通知》提出,禁止進行犀牛角和虎骨相關的一切貿易活動。禁令施行後,多用水牛角和豹骨代替。

來源:健康時報

6. 蘭州殺醫案被告人一審獲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6月5日,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通報,對楊某某殺醫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以故意殺人罪判決被告人楊某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2019年10月22日,被告人楊某某持事先準備好的匕首等兇器,在甘肅省人民醫院門診樓肛腸科診室內,向正在坐診的被害人馮某某胸部、腹部等部位連續捅刺二十餘刀,馮某某雖經及時搶救但因傷勢嚴重死亡。一審法院認為,被告人楊某某不能理性對待自身疾病治療效果和術後併發症,遷怒於治療醫生,經過預謀策劃後持械故意殺害醫生,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楊某某在公共診療場所公然殺醫洩憤,主觀惡性深,手段殘忍,社會影響惡劣,罪行極其嚴重,雖歸案後能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但拒不認罪、悔罪,不足以對其從寬處罰。遂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來源: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新冠病毒研究新進展

1. IFN-λ成為新冠肺炎治療的新途徑

6月11日,美國哈佛醫學院Ivan Zanoni團隊在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Type III interferons disrupt the lung epithelial barrier upon viral recognition」的研究論文,評估了III型幹擾素(IFN-λ)如何促進RNA病毒誘導的發病機理。該研究報導IFN-λ存在於COVID-19患者的下呼吸道中,但不存在於上呼吸道中。在小鼠中,研究人員證明了肺樹突狀細胞響應合成病毒RNA產生的IFN-λ會誘導屏障損傷,從而導致對致死性細菌超級感染的易感性。

另外,6月11日,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Andreas Wack團隊在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研究論文,顯示IFN信號傳導在流感恢復期間幹擾了肺修復,其中IFN-λ最有效地驅動了這些作用。IFN誘導的p53直接降低上皮的增殖和分化,增加疾病的嚴重性,並增加細菌感染的易感性。因此,過量或長時間的IFN產生會通過損害肺上皮再生來加重病毒感染。這些發現為重新思考IFN-λ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在針對流行病(例如流感病毒)和新興SARS-CoV-2感染的臨床實踐中的可能用途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

2. 揭示援助武漢醫護人員的新冠感染情況

6月10日,中山大學肖海鵬團隊在BMJ 在線發表題為「Use of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gainst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Wuhan, China: cross sectional stud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從2020年1月24日至4月7日,由中山大學兩家附屬醫院和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派遣到武漢的420名醫療專業人員(116名醫生和304名護士),研究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35.8歲,女性為68.1%(286/420),提供適當的個人防護設備,為患有COVID-19患者提供醫療保健。這些參與者每周平均工作5.4天,每班工作4~6小時。他們每周在重症監護病房平均工作16.2個小時。所有420名研究參與者都直接與COVID-19患者接觸,在武漢部署期間,沒有研究參與者報告COVID-19相關症狀。當參與者返回家中時,他們對SARS-CoV-2特異性核酸和IgM或IgG抗體的檢測均為陰性。總之,在獲得安全有效的疫苗之前,醫護人員仍然容易感染COVID-19。

3. 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效果顯著:早期幹預效果更好

6月9日,美國NIH的 Emmie de Wit團隊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Clinical benefit of remdesivir in rhesus macaque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一共有12隻恆河猴參與實驗,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六隻恆河猴,治療組接受瑞德西韋注射。該研究發現,感染早期開始用瑞德西韋治療SARS-CoV-2感染的獼猴中具有明顯的臨床益處。 這些數據支持在COVID-19患者中早期進行瑞德西韋治療,以預防嚴重肺炎的進展。

4. 居家隔離等防疫措施讓中國 2.85 億人免於感染新冠病毒

6月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在Nature雜誌發表了題為「The effect of large-scale anti-contagion policies on the COVID-19 pandemic」的研究文章,系統分析了大範圍的防疫政策帶來的實際效益。研究採集了中國、韓國、義大利、伊朗、美國和法國六個國家1717個行為幹預研究的數據,評估抗疫政策對減少新發感染率的影響。研究人員估算,如果沒有採取宣布緊急狀態、居家隔離、禁止旅行等多項幹預措施,中國的累計確診病例將增加約3700 萬,總感染人數將增加2.85億。上述防疫措施在六個國家一共預防和延緩了6200萬確診感染病例的發生,潛在避免了5.3 億人發生感染。這項研究為在全球範圍開展相應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

5. 卞修武院士領銜全球最大規模的新冠肺炎屍檢報告出爐

6月6日,由卞修武院士領銜的團隊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雜誌在線發表題為「Autopsy of COVID-19 victims in Chi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總結了從系統屍檢(37例)和微創屍檢(54例)獲得的病理結果。該研究發現,SARS-CoV-2感染會導致多處器官和組織受傷,並伴有明顯而廣泛的肺部病變。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示,表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一些氣管和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和II型肺泡上皮細胞和浸潤性巨噬細胞對SARS-CoV-2蛋白呈陽性反應。氣管和肺組織(某些肺葉除外)對SARS-CoV-2核酸呈陽性。總之,這些變化被認為是致死性呼吸衰竭的病理基礎。

6. 國內新冠病毒抗體陽性率較低,需防範二次高峰

6月5日,Nature Medicine雜誌發表了題為「Seroprevalence of immunoglobulin M and 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n China」的一項中國COVID-19血清陽性率研究。研究採集從3月9日到4月10日武漢、湖北其他地區、重慶和廣東的17368名居民的血清,進行血清IgG和IgM檢測。研究將檢測對象分為兩組,分別為醫療機構環境(n=6919)和社區環境(n=10449)。研究發現醫療機構組的IgG陽性率為2%,其中武漢市為3.8%。全部醫療機構環境病毒核酸有20例陽性。而在社區環境中IgG陽性率為0.5%,武漢為3.2%。社區環境中有3例病毒核酸陽性。這項研究提示群體水平SARS-CoV-2抗體陽性率依然較低,因此需要格外防範可能的第二次高峰。

相關焦點

  • 【學術前沿】卞修武院士領銜全球最大規模的新冠肺炎屍檢報告出爐...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2020年6月6日,由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副會長卞修武院士領銜的團隊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在線發表題為「Autopsy of COVID-19 victims in Chi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總結了從系統屍檢(37例)和微創屍檢(54例)獲得的病理結果。
  • 只有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才能回答關鍵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臨床病理學專家卞修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前期沒有進行屍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當初,對病因、傳播途徑和病原傳染性了解得不清楚;後來,死亡病例增多,但針對這種傳染病屍檢工作具體規定沒有出臺;醫療機構主要精力集中在診治,也怕屍檢風險;國內缺乏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屍檢室。」
  • 鍾南山、王辰院士主審,《新冠肺炎防治精要》英文版在上海全球首發
    今天,繼《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火熱出爐後,學界期待已久的該書英文版全球首發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舉行。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主審,中華醫學會呼吸與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陳榮昌教授主編的《新冠肺炎防治精要》中文版,於2020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 兩份新冠肺炎病理檢驗出爐:病理特徵與SARS感染相似
    除了已在一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院士卞修武外,2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病理科主任王朝夫帶隊2名病理學專家,1名超聲診斷專家、2位基礎病理學醫生,也赴漢開展病因診斷研究。他們試圖揭示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給未來臨床治療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據,降低死亡率。
  • 首份新冠逝者病理報告發布!王福生院士領銜,來自微創取樣—新聞...
    首份新冠逝者病理報告發布!王福王福生院士領銜,來自微創取樣 發病第13天,病人的症狀仍無改善,但血氧飽和度保持在95%以上。 發病第14天下午,他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迅速惡化。儘管接受了HFNC氧療(100%濃度,流速40 L/min),其血氧飽和度值還是下降到60%,並發生心臟驟停。 研究組立即對患者進行有創通氣、胸部按壓和腎上腺素注射治療,但很不幸,搶救未成功。患者於北京時間1月27日18時31分死亡。
  •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周緒紅、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周緒紅院士在鋼結構、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等領域研發成果國際領先,廣泛應用於卡達、科威特等30多個國家和國內廣東、重慶等省市的300餘項工程,近3年新增產值152.45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帶領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科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 2020全球引用量最多學術論文前九來自中國 均與新冠肺炎研究相關
    資料圖中國文件檢索權威機構《生物世界》近日公布了2020年全球被引用最多論文Top10,其中,有九篇來自中國,且均與新冠病毒研究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相關。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教授團隊聯合發表於《柳葉刀》的論文,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院士領銜完成,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和彭志勇教授領銜發表於JAMA上的論文,被引用量高居前三位。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給全球衛生體系和整個世界都帶來了嚴峻挑戰。
  • 2020全球引用量最多十篇學術論文前九來自中國 均與新冠肺炎研究相關
    資料圖 中國文件檢索權威機構《生物世界》近日公布了2020年全球被引用最多論文Top10,其中,有九篇來自中國,且均與新冠病毒研究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相關。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教授團隊聯合發表於《柳葉刀》的論文,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院士領銜完成,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論文。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和彭志勇教授領銜發表於JAMA上的論文,被引用量高居前三位。 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給全球衛生體系和整個世界都帶來了嚴峻挑戰。
  • 科學網—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發布
    本報訊 2月17日,中科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302醫院)教授王福生領銜的團隊,在《柳葉刀—呼吸醫學》上發表了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
  • 新冠肺炎死者屍檢,可以揭示關於疾病的重要信息
    之後,全球各大學術期刊相繼發表相關臨床病例研究結果,卻至今未曾有任何與死亡病例相關的屍檢結果披露。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的劉良教授,呼籲儘早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進行系統解剖,期望在病理學角度有所突破,以利於臨床診斷和開發針對性治療方案。
  • 浙江新增1例輸入型病例 在杭州蕭山機場下機後 直接送醫院隔離
    新增確診病例:鄭某某,男,45歲,在加納經商,6月17日出現發熱、咳嗽、胸悶、氣急等症狀,7月10日包機回國到達杭州市蕭山國際機場,直接經120轉運至杭州市西溪醫院隔離治療,7月11日咽試子檢測結果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型新冠肺炎病因研究重大成果,揭示炎症因子風暴和肺泡巨噬細胞...
    圖說:王朝夫團隊發布研究重大成果  採訪對象供圖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席捲全球,成為威脅全人類公共衛生健康的敵人。中國作為這場戰「疫」的先鋒隊,在對抗新冠肺炎的攻堅戰中做出巨大的貢獻,除了在疾病診治中的經驗分享,在疾病病因學方面也展開深入探索。
  • 王辰院士:我當過院長,中國醫院的院長們確實很難
    8月27日,全球使用ECMO(體外膜肺)時間最長的新冠患者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出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稱:「一般外科手術或內科搶救呼吸衰竭症候群的病人,用ECMO的時間一般都不會太長,堅持到一、兩個月是奇蹟。而這位病人ECMO上了111天。」
  • 杭州又一座新火車站!規模超過高鐵南站,選址蕭山機場
    杭州東站如今,杭州市內已經擁有多座在運營的火車站,包括歷史悠久的杭州站,規模巨大的杭州東站以及近日改擴建完成的杭州南站作為浙江最大的空運樞紐,蕭山機場從配套來說,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鐵路和地鐵。如今,多條交匯於機場樞紐的地鐵線路正在緊張有序地修建中,而高鐵自然也不能一再推遲。選址於蕭山機場南側的火車站,將把高鐵直接接入機場。
  • 2020華西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院士論壇舉辦
    ,這也是華西醫院院士論壇歷年來院士蒞臨最多的一次。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建設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高度綜合集成、高度開放共享、國際先進的生物治療轉化醫學研究設施,可供2500名科學家開展研究工作,主要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研究和開發腫瘤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疫苗、組織工程和幹細胞等生物治療技術及臨床轉化應用。
  • 中外院士江城共話「全球健康」探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進展,疫苗待深入研究,新藥在臨床試驗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李曼英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中燦昨日,在漢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進入第二天,以「全球健康,共享未來」為主題的院士論壇成為焦點。國內外科學家協力共同抗疫來自同濟醫院的陳孝平院士,代表武漢醫學會對出席論壇的嘉賓和朋友表示誠摯歡迎。作為武漢醫學會會長,今年8月,陳孝平院士在漢領銜成立了全國首個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加快推動疾病預防關口前移。
  • ...起執行冬春季航班時刻,來看蕭山機場添了哪些新航線 | 浙江早班車
    今日《浙江日報》看點一版:要聞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點擊詳情》》》學習新思想 譜寫新篇章我省各地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熱潮二版:新時代 新徵程 貫徹十九大 創造新業績
  • ...卞修武院士課題組與盛諾基合作揭示新型雌激素受體ER-α36靶點...
    國際知名腫瘤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 IF 15.606)近日發表了名為「Tamoxifen上調ER-α36陽性乳腺癌細胞中的ALDH1A1增強腫瘤細胞的乾性並促進細胞轉移」的文章(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cr201815),該研究由陸軍軍醫大學,前第三軍醫大學病理科卞修武院士課題組與盛諾基合作完成
  • 《柳葉刀》發布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有助了解發病機制
    2月18日,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在線發布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COVID-19)逝者的病理報告。這份報告詳細講述了一名50歲男子從發病到死亡的全過程,通過患者死亡後微創病理檢查(該方法與臨床採用的組織活檢操作相同,只是操作時間在患者死亡後),在遺體上獲取活檢標本,從而研究出該逝者的病理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