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平院士致詞
高福院士進行學術演講
韓忠朝院士接受採訪
楚天都市報記者 鄭晶晶 李曼英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中燦
昨日,在漢召開的第二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進入第二天,以「全球健康,共享未來」為主題的院士論壇成為焦點。包括2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7位國內外醫學院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和交流醫學科研,特別是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最新動態和最新進展。論壇吸引了近千名醫學專家參加。
國內外科學家協力共同抗疫
來自同濟醫院的陳孝平院士,代表武漢醫學會對出席論壇的嘉賓和朋友表示誠摯歡迎。
作為武漢醫學會會長,今年8月,陳孝平院士在漢領銜成立了全國首個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加快推動疾病預防關口前移。
陳孝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各國科學家協力尋求抗疫之道,在治療、藥物和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跨國合作。醫學科學工作者肩負著全球健康的時代重任,當以生命的名義秉持攜手努力、開放合作的理念,搭建多層次、跨領域的交流平臺,積極推動國際合作,促進相互了解,守望相助,共同應對人類面對的各種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
陳孝平院士表示,武漢醫學會將與國際醫務人員攜手合作,以對人民的赤誠和對生命的敬佑,詮釋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做全球健康的推動者和參與者。
新冠疫苗仍面臨多項未知
「謝謝在座的各位,武漢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湖北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昨日的院士論壇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以《COVID-19:預防、控制和疫苗開發》為題進行學術演講,在演講開始不久,他深深鞠躬致敬,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高福表示,在中國的疫情防控經驗中,「強基層」非常重要。中國能夠很快地、非常主動地把每一個病例找到,把密切接觸者隔離;同時,能利用很好的測序技術把病毒找到……這些,都跟廣大醫務工作者、疾控系統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等的付出密不可分。
如今,新冠肺炎疫苗備受世界各國關注。高福表示,目前的新冠肺炎疫苗大概有滅活疫苗、弱毒疫苗等七類。他本人參與研究的滅活新冠肺炎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也即將揭曉。
不過,高福也表示,疫苗工作做完以後,還留下了好多科學問題,「比如,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後,產生的抗體與保護是什麼關係?你的血液裡邊有中和抗體,這個中和抗體能保護你嗎?中和抗體能到肺臟嗎?這種抗體能持續多久?疫苗該如何接種,肌肉注射還是呼吸道鼻噴……」他表示,這些問題都是在疫苗的工作做完以後,暫不明晰、有待思考解決的,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立冬之後天氣逐漸轉冷,高福表示,流感和新冠肺炎混在一起,也是今年冬天我們將面臨的最大的挑戰。
抗新冠病毒幹細胞新藥正臨床試驗
昨日論壇上,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教授、原院(所)長韓忠朝在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時,也談到了目前正在進行研究的一些治療新冠肺炎的新方法。
韓忠朝表示,血液裡有很多細胞,比如說有一種自然殺傷細胞,經過體外的培養可用來治療新冠病毒,在國際上已經有30多個臨床實驗在進行之中。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癒後2至4個星期之間,所捐獻的血漿,治療效果都比較好。
還有一種間充質幹細胞,在治療新冠病毒上也非常有效,我國在全世界率先用它治療新冠病毒。韓忠朝還表示,目前一種抗新冠病毒的幹細胞藥物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正在進行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