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陷入病危,要求其子捐獻骨髓。父子皆言:不行!

2020-12-04 探索從平庸到卓越之路

中國有「母慈子孝」的傳統,說的是母親有對侄女仁慈,包容的義務;子女有對老人孝敬的義務。這本是一個對等責任的社會契約,不知道什麼開始,成為了子女必須孝順孝順老人了。

最近就有這麼一個母親,她在孩子5歲時,因為行為不檢點,婚內出軌,導致了感情破裂而離婚。

這件事暴露出來後,女方自認為自己遭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傷害,為了報復自己丈夫,趁該男子不注意,將家中所有的積蓄捲走了。

這一走就是十幾年,沒有來過一次看望自己的孩子。如今她突然檢查檢查出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這才想起自己還有一個兒子。

其兒子看著病容滿面的母親,動了惻隱之心,去做了骨髓移植的配型。其結果很讓這位「母親」很高興,馬上要讓兒子自己指定的私立醫院。

其父親見是一家私立醫院,出於對自己兒子身體健康的考慮,要求到三甲以上的醫院去做,不願意去這家資質不夠保證兒子安全的醫院。否則,不接受自己兒子去捐獻骨髓。

女子大怒,吆喝著要到男子的單位鬧,讓他周圍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見死不救的人渣。

孩子可是這位父親的唯一,怎可能接受威脅。本來是本著曾經幾年的夫妻感情,對於自己的孩子救自己的母親,採取默認的態度。如今見曾經的「賤人」還是如此自私,頓時,直接放話:不行!

女子見去這位父親的單位鬧,也不可能讓這位陷入護仔的父親屈服。便找到媒體,希望媒體能夠幫助她,說服父子二人,讓自己獲得骨髓,得到活下去的機會。

但是為人還是狗改不了吃屎,說出的話依舊帶著自私自利味道。

其中有一段說:由於其兒子猶豫,不能給她捐獻幹細胞,讓她只有二三個月的生命了,這會讓他永遠見不到她了。

聽完我真是笑了,一走十幾年,從來沒有來看過孩子。如果不是這次生病尋找供體,她回想起自己還有一個孩子嗎?我看懸!

同時,那種話裡話外都是我在為你考慮的態度,看著讓我噁心。本來是她需要幫助,反成為她給他兒子一個孝敬她的機會是的。真實可笑之極!

而有些網友的留言已是可笑,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那是給你生命的人,你得救她。

我真懷疑他們是生活在古代,沒事多讀書,不要一天天瞎比比。

在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就明確表明了未成年人的權利,他們是獨立於父母之外的個體。

換句說,就你只有決定生不生的權利。只要生下來,孩子就不是你的了,它屬於人類這個族群的,只有族群的社會意志(如法律、風俗道德等)才有權利,對這樣一個獨立個體有裁決權。

該女子對於孩子根本沒有盡到應有的撫養義務,他對於是否捐獻,可以說:捐是情分,不捐是本分。

哪來「報恩」之說?說報恩純屬瞎扯淡!另外,那個記者也是一個瞎扯淡的人,這麼明顯的道德綁架,還說不是。自己還來一句:「那是你親媽!」,真不知道她自己重看片子時,臉疼不疼?

相關焦點

  • 母親身患白血病讓兒子捐骨髓,兒子:打感情牌沒用!
    01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作為子女的,必須無條件的孝順父母,但是今天一則短視頻登上了熱搜,一位身患白血病的母親因為長期找不到骨髓供體,生命只有幾個月不到的時間了,為了繼續活下去,她發布視頻向兒子喊話,希望兒子能為自己捐獻骨髓,但是兒子卻回復稱:打感情牌沒用!
  • 宿州泗縣一男青年為一位16歲北京女孩兩次捐獻骨髓
    3月2日,楊子威再次捐獻骨髓。(圖片由泗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泗縣男青年為陌生女孩兩次捐骨髓,受捐者感謝他給了兩次生命       「媽媽給了我第一次生命,那麼這位好心人已經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現在又給了我第三次生命,我要好好地活著。」這是北京一位16歲女孩對兩次捐獻骨髓給她的「好心人」的感謝信。
  • 骨髓移植、捐獻的真相,你真的知道嗎?
    骨髓移植需要健康人捐獻造血幹細胞然後輸注給病人來重建患者的血液及免疫系統 早期受技術所限要通過抽取骨髓來獲取造血幹細胞只要求HLA配型部分相合子女或父母都可成為合適供者 這樣一來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是短時間內找不到全相合配型的患者有了更多救治的機會
  • 丈夫跪求,哥哥:捐獻骨髓對身體有害,母親:只有20%成功賭不起
    如果家裡人需要骨髓移植,而你正好匹配,你會選擇捐獻骨髓嗎?曾在網上看到一則事件,山西小王被診斷出白血病,而她的哥哥完全是配型成功,卻拒絕了骨髓移植,聲稱這是擔心對自己的身體有害。更為奇葩的是,小王的母親說,只有20%成功率賭不起,不能讓自己的兒子去冒險,讓人不由得唏噓!
  • 【投票】無償捐獻骨髓 詮釋人間大愛——記仙下大學生村官雷響捐獻骨髓歷程
    2013年4月,雷響被告知與一名寧夏籍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通知後,他二話沒說便同意為該名患者無償捐贈骨髓。2013年8月,前往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為患者捐獻骨髓,於8月7日下午6時完成了骨髓造血幹細胞的捐獻,重新點燃了患者生命的燭光。天津歸來,他又馬上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村官崗位之中,紮根基層,讓愛在鄉間繼續流淌。
  • 年幼兒子為父捐骨髓,鼓勵其堅強活下去
    8月28日和29日,在河北燕達陸道培醫院的隔離移植艙內,深紅的骨髓和造血幹細胞血漿通過輸液管流入命懸一線的張偉體內。而這兩袋給予他「重生」希望的骨髓和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正是他10歲的兒子張如峰。10月29日,記者來到張如峰家中,聽其奶奶李祥菊講述孫子張如峰為病重兒子張偉捐獻骨髓,鼓勵爸爸堅強活下去的故事。
  • 男子手術前遭骨髓捐獻者悔捐 其母親隨後頂替
    昨天上午,當20歲的吳志輝體內緩緩注入母親吳瓊玲的骨髓時,他並不知道原本同意的捐獻者臨時悔捐。  為了挽救兒子的生命,吳瓊玲匆忙做了體檢和術前準備,由於她自身和吳志輝的配型屬於半相合,手術的風險和費用都要比完全配型要增加許多。  在空軍總醫院做完手術後,母子二人狀態均良好。
  • 小夥為血癌患者捐獻骨髓 渝滬兩地上演生命接力
    病危 上海兩幼兒患血癌今年1月,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接收了兩名患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孩子——4歲的小豪(化名)和6歲的小琪(化名)。本來這類惡性血液病的最佳治療方案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但遺憾的是兩個孩子的父母配型都失敗了。眼看著孩子病情一天天惡化,他們把唯一的希望寄託於通過中華骨髓庫找到相配的造血幹細胞。
  • 弟弟2次捐骨髓救姐姐仍去世 起訴姐夫獲賠10萬
    三兄弟看到這個結果都鬆了口氣,三人商量後立馬拍板,由鄭吉為姐姐捐獻骨髓。  2010年12月10日,鄭吉為姐姐進行了第一次捐獻骨髓及造血幹細胞,此後鄭娟的病情一度好轉。  二次捐贈受阻攔 姐夫稱被迫籤協議  然而事態的發展往往出乎人們的預料。  2011年3月的一個晚上,鄭娟再次陷入病危。
  • 為捐骨髓救爸爸,山東9歲男童每天吃五頓飯兩個月增重12斤
    兩個月前,9歲的馬子彥體重才29公斤,為了捐獻骨髓救父親,他每天吃五頓,飯量從原本能吃半碗米飯變成一頓能吃一碗半米飯。體重終於增加了12斤,達到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低要求。11月29日,馬子彥的父親終於做了骨髓移植,子彥的身體狀況也很不錯。
  • 百歲老軍醫葉惠方去世 傾其所有一生捐獻
    退休那年,葉惠方立下遺囑:「當我病危時不要進行無謂的搶救,浪費人力物力。我的遺體,請你們送給病理科……」今天,這位幾乎捐光了家中所有錢物的老人,完成了一生最後一次捐獻:捐出自己。讓我們記住她——葉惠方,我軍著名婦產科專家,一名老黨員,一名心懷善舉的中國軍人。享年100歲。
  • 耗時6天完成骨髓捐獻!獅山人李景雄,好樣的!
    耗時6天完成骨髓捐獻家人和企業的支持令他感動「80後」李景雄是土生土長的獅山人。這個看起來有點靦腆、說話始終帶著微笑的小夥子,早在2013年便成為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一名入庫志願者。「你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嗎?」
  •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捐獻骨髓是很平常的事」  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者李安接受晶報記者採訪  自廣東省骨髓庫成立以來,李安是首例向外籍華人患者供髓配型成功的捐贈者。  昨日,記者通過廣東省骨髓庫聯繫到了李安。李安認為捐獻骨髓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市民應該多參與這樣的捐獻。
  • 8歲女孩捐髓救母續 骨髓捐獻的條件是什麼
    經過9次化療後病情再次復發,醫生建議他們考慮骨髓移植,這讓巴麗麗和丈夫肖大哥很為難。幸運的是,經過配型,巴麗麗的女兒玹玹和母親有5個點相匹配,達到半相合,可以進行手術。  2008年巴麗麗在自己生日那天生下了女兒玹玹,母女倆同一天生日已經是莫大的緣分。可是巴麗麗沒想到,8年後,女兒會再給自己一次生的機會。
  • 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
    原標題: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服務窗) 隨著醫學的進步,被診斷為白血病,不再像被判了死刑,超過70%的患者可以通過骨髓移植實現長期生存,而且骨髓移植能救治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但是,不少人存在誤解,一聽捐獻骨髓,就害怕不敢。骨髓移植,真的需要獻骨髓嗎?
  • 堅強母親抗癌半生,捐獻角膜留下光明
    但對於他來說,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完成母親的心願,捐獻她的眼角膜,給他人帶去光明。「媽媽,放心,我一定會完成你的心願。」陳宇說:「前來送別母親的人特別多,心裡特別感動。母親的生命雖然短暫,但是卻留給我了一輩子的財富,那就是堅強、勇敢、愛心。」「母親30多歲患上癌症,病退後,自己一邊做生意,一邊與病魔作鬥爭。
  • 母親突患白血病四處求醫 女兒捐獻骨髓為母續命「只要能救媽媽,抽...
    恩施晚報訊(記者楊亞玲 實習生張海清)「只要能救媽媽,抽多少骨髓我都願意。」家住鹹豐縣高樂山鎮杉樹園村的21歲女孩張譽靚,以超乎尋常的勇氣抽骨髓,捐造血幹細胞,為苦苦與白血病抗爭的母親帶去生命的希望。張譽靚是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大四學生。近日,她在網上發起了滴水籌,只為救自己48歲的媽媽李秋香。
  • 9歲男童每天吃五頓飯增重12斤 成功為父捐骨髓
    兩個月前,9歲的馬子彥體重才29公斤,為了捐獻骨髓救父親,他每天吃五頓,飯量從原本能吃半碗米飯變成一頓能吃一碗半米飯。體重終於增加了12斤,達到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低要求。
  • 八年前那次「失敗的骨髓捐獻」
    很多人以為加入骨髓庫需要抽血或者骨髓樣品,其實什麼都不需要,真的是非常簡單。他們有了我的上皮細胞,就能提取DNA,檢測我的遺傳特徵(所謂的配型),這個特徵大概可以理解為10位的一個密碼,如果其中的8個能和病人一致,就有可能被選為捐獻者,當然後面真正要捐獻的時候還有很多別的要求,比如不能有別的遺傳病,不能有感染性疾病或糖尿病等等。
  • 中國骨髓捐獻反悔率20% 患者病情或因此雪上加霜
    然而,由於骨髓移植受捐者要「清髓」,也就是摧毀自身免疫造血系統,才能接受捐贈的新的幹細胞,捐獻者在患者「清髓」後拒捐,必然使患者病情雪上加霜。因此,各國普遍要求在受捐者「清髓」後,捐贈者應該不再反悔,而患者「清髓」前志願者的反悔拒捐,不僅沒有法律責任,在道義上也不應受到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