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學科普夏令營徵集稿之一:「穿越數十億年時空的奇蹟」(奇秀的國家地質公園五臺山)

2021-02-15 山東省地質博物館

五臺山被譽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是中國延續時間最長而且寺廟數量最多的佛教區域。初到山腳,便可見山間炊煙嫋嫋,雲霧繚繞,好似人間仙境。焚香禮拜的香客絡繹不絕,香火的香味瀰漫山間,和風淡蕩,無論多燥亂的心情仿佛都在此刻被淨化,平靜而又安詳。

除了濃厚的佛教文化氣息,五臺山的地質特徵也堪稱奇蹟,它由五個高入雲霄的平頂高山組成,所以命名"五臺",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陸地之一,經過25億年的地殼運動和地層提升,其形成了雄踞華北之巔的連綿山體,山頂群峰聳出,俯瞰中原之勢。「華北屋脊」的高大雄偉,恢弘大氣躍然紙上。

導遊稱其最為遠近聞名的是由五個頂如平臺的山峰組接而成的五座臺頂,分別為東臺望海峰,南臺錦繡峰,西臺掛月峰,北臺葉鬥峰和中臺翠巖峰,將右手伸出, 五指伸直, 並將拇指疊於掌心前, 便是一個微型的五臺山模型。拇指是南臺, 獨立孤聳。其他4個臺自東向西成弧形聯袂於一體。食指是東臺, 中指是北臺, 無名指是中臺, 小拇指是西臺。

然而天公不作美,我們還未能充分領略「屋脊風光」之美,便匆匆下山了,可以說是我們此次研學的一大遺憾。希望日後的我們還會有機會來此,飽覽五臺之美!

(作者:山東科技大學志願者李海松)

相關焦點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 年入超2000萬元
    找對人 說對話 幹對事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年入超2000萬元  打開App「腳爬客」,搜索地學博士李鑫的「腳印」,幾乎每次都是在各大世界級或者國家級的地質公園裡,與眾多科普志願者一起探索地學的奧秘,足跡覆蓋大江南北。
  • 地學博士做地質公園科普年入超2000萬元
    恰巧在當年,廣東省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管委會的負責人主動找上李鑫,想請他幫忙招募一批地學科普志願者。以前,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招募的志願者,大都局限於本省,並且非地學專業。地學科普推廣的難題,一直困擾著他們。
  •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依託四大優勢 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張掖網訊 張掖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是一座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旅遊觀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地質遺蹟保護於一體的大型地質公園,並以其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優勢、豐富多樣的地質遺蹟景觀價值優勢、濃鬱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優勢和國際知名的媒體評價優勢
  • 大連地球之光科普體驗館帶您穿越46億年時光,探索神秘地學世界!
    ◆ ◆ ◆ 大連地球之光科普體驗館 帶您穿越46億年時光 探索神秘地學世界
  • 地學科普遊成旅遊新亮點
    國家地質公園年遊客接待量超5億人次  據新華社蘭州10月11日電(記者 文靜)記者從2019年中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年會上了解到,我國國家地質公園年遊客接待量超過5億人次,地學科普正成為中國地質景點的旅遊新熱點
  • 打造平潭地質旅遊勝地 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出爐
    生動稀有的奇巖怪石、豐富典型的海蝕地貌、風光秀麗的水體景觀、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存……平潭擁有豐富的地質資源,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這些資源,10月10日,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批覆實施《福建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18-2032年)》(以下簡稱「
  • 創辦公益網站,開發科普APP,出資10萬辦攝影大賽,地學博士李鑫科普...
    楚天都市報28日訊(記者徐嘯寒 通訊員陳華文 林小豔 夢霞)28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2011級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生李鑫出資15萬元舉辦的第二屆「最美地球印記」國家地質公園攝影大賽進入大眾投票環節。就在前不久,自然資源部公布了2018年優秀科普圖書名單,共38部圖書入選,李鑫帶領團隊策劃的科普書《地學真好玩兒》位列其中。
  •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2016年「優秀地學大學生夏令營」活動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定於2016年7月2-4日在玉泉校區舉辦「優秀地學大學生暑期夏令營」。本次夏令營活動旨在促進優秀學生間的交流,選拔接收本校和外校優秀的免試研究生,提高我院研究生的生源質量。凡是具有所在高校外推資格的優秀大學生,可進入我院2017年接收推免生的預錄取名單。
  • 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科普圖書發行
    抑或是美麗的風景、神秘的民族風情、豐富的水利資源……日前,記者從省地礦局獲悉,由該局旅遊地質專家李忠東等創作的《大河奇峽——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科普圖書正式出版發行,將從一段峽,到一條河,然後再從一條河到一片山。山水纏繞處,深峽褶皺間,盡現人類的生息與繁衍,文明的產生與傳播,民族的衝突與融合。
  • 粵首個地學科普教育基地在肇慶掛牌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燕華 通訊員 劉如春 林小婷 陳思琪 經專家評審認定,廣東第一個地學科普教育基地13日在肇慶鼎湖廣東地質文化科普園正式掛牌。
  • 織金洞,貴州省第一個世界地質公園
    織金洞奇。洞中遍布經過約50萬年形成的千奇百怪的石筍、石柱、石芽、石旗等四十多種洞穴堆積物,形成千姿百態的巖溶景觀。洞道縱橫交錯,石峰四布,流水、間歇水塘、地下湖錯置其間。被譽為「巖溶瑰寶」、「溶洞奇觀」。加上洞內的彩色燈光,猶如穿越時空一般,時而感覺身處在外星球,時而感覺身處在大話西遊的盤絲洞中。織金洞爽。
  • 一座地質公園 一部地球歷史
    張恣寬攝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九華山地質公園雲臺山世界地質公園沂蒙山地質公園蒙山珠峰之龜蒙頂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據百度世界地質公園鏡泊湖景區迎來遊客高峰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中國是世界上地質遺蹟資源豐富、分布地域廣闊、種類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擁有著千姿百態的地貌景觀,其中,地質公園這種地質資源記錄了地球滄海桑田的變遷
  • 夢回三疊紀 探秘喀斯特——興義市申報創建世界地質公園工作紀實
    從1957年在興義市發現貴州龍化石至今,已整整60周年。作為三疊紀地質遺蹟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裡獲評第一批「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2013年「中國最美地質公園」、第四批國土資源科普基地。這是震驚世界的五大生物群之一,也是生物進化史上脊椎動物演化最精彩的篇章。
  • 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盛大開園
    6月25日,由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興盛集團•朝陽永盛七星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主題為「探秘白堊紀,興盛耀朝陽」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開園啟動儀式舉行,標誌著改造升級後的全新朝陽白堊紀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正式開門迎客。副市長、區委書記邱廷彥,興盛集團董事長李金鈺分別在儀式上致辭,並共同按動啟動球。
  • 省地質博物館獲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稱號
    11月28日,2020年地學研學導師培訓班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秭歸產學研基地盛大舉辦。會上對榮獲首批中國地質學會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的單位進行授牌,省地質博物館喜獲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稱號。11月29日,各單位圍繞地學研學體系的建立進行深入交流。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宜昌教育局青少年活動中心、中國太平洋學會的各位教授都對研學旅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日後各單位開展研學活動提供了值得借鑑的成功案例。
  • 大熊貓國家公園面向全球徵集形象標識
    封面新聞訊(記者 楊雪)1月2日,四川、陝西、甘肅省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機構發布公告,面向全球公開徵集大熊貓國家公園形象標識。大熊貓是我國獨有的國家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也是我國與世界各國交流的和平使者。2017年1月3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探寶」大美青海河山 掀開地質遺蹟「面紗」
    2015年之前,省內地質遺蹟調查主要限於以地質公園建設為目的的局部地區調查,不同地勘單位在政府部門支持下依託地質遺蹟建成世界級地質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礦山)公園7處,省級地質公園1處,園區外其它地區地質遺蹟調查幾乎處於空白,許多重要地質遺蹟尚未發掘出來。
  • 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十大美景評選丨紅石林園區
    紅石林位於湘西世界地質公園紅石林園區,是2005年國土資源部批准的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家4A級景區。紅石林核心景區所轄面積約20平方公裡,以酉水河為界與芙蓉鎮隔河相望,處於湘西州芙蓉鎮景點圈和張家界至鳳凰旅遊黃金走廊的中間位置,是湘、鄂、黔、渝旅遊版塊的中心腹地。
  • 2017第五屆亞太世界地質公園大會將在織金洞召開
    據了解,目前全球世界地質公園共127個,覆蓋35個國家和地區。亞太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是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世界地質公園的區域性網絡組織,目前共有成員50個,其中中國35個,其他分別分布在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國家。
  • 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躋身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
    西部網訊(陝廣新聞FM101.8 記者 杜鵬 通訊員 白益軍 朱雲)陝西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日前躋身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由此成為我省唯一國家級丹霞地質公園。丹霞地貌是一種奇特地貌景觀,它是紅色砂礫巖經過漫長的風化和流水侵蝕,最終所形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奇巖怪石。因在中國廣東省仁化縣丹霞山有典型發育而得名。我國現有600多處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