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心梗已經帶走很多知名人士。突發心梗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很多人在慨嘆生命脆弱的同時,不由得提高了對心梗的警惕。
一、何為心梗?
心梗即心肌梗塞,若冠狀動脈發生急性、持久性的閉塞,導致的心肌組織供血中斷,引起心肌組織壞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誘因最常見的是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絕大多數患者最直接的症狀為疼痛,梗塞引起疼痛,可造成突發性心臟衰竭、心律失常、心臟破裂等;表現為左上肢疼痛、胸骨後悶痛、心前區疼痛、甚至胃痛、腹痛等。此外,部分患者還可能以心慌等為首發症狀。
從中醫來分析,所謂心梗,即類似於《黃帝內經》中所描述的:真心痛、脾心痛等。醫聖張仲景就詳細描述了心肌梗死發作時的症狀,如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手足清至節,這樣的描述栩栩如生,很形象,很生機。目前中醫界常把急性心梗類同於真心痛。
為什麼會發作真心痛?中醫認為,真心病的發病因素眾多,包括年老體衰,或陽氣不足,或七情內傷,或氣滯血瘀,或過食肥甘,或勞倦傷脾而痰濁化生,或寒邪侵襲,或血脈凝滯等等。真心病的核心病機是本虛而標實,其病位在心。
二、如何預防心梗的發生?
雖然心梗發病急,病情重,但研究發現,90%的心梗是可以預防的。中醫強調「治未病」,預防永遠大於治療。與其在心梗發作時去急救,在未發作時及時預防。
一則,避免久坐
因為長時間靜坐會使血流速度減慢,回心血流量減少,這時如果突然起來活動,很容易使冠狀動脈血流量發生驟減而致心梗發作。切忌長時間久坐不動,適當起身活動,利於血液循環暢通。
從中醫來分析,久坐則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血瘀形成。況且,久坐則肉,傷脾,而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化生不足,容易導致血虛血澀。而動則生陽,運動能宣暢陽氣,能讓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預防血瘀血凝。
久坐最傷五臟,亦傷人精神氣血。久坐之人若猛然起立,容易導致陽氣不升而誘發心脈失養。發作為心梗。
二則,多素少肉
營養學認為,飲食結構要合理,每天要多吃新鮮水果及蔬菜等富含維生素C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而且建議每天攝入食物的種類不少於12種,每周不少於25種。少吃高熱量、高膽固醇、高脂肪、高鹽、高糖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烹調多用植物油,菜餚少放鹽,口味清淡為好。避免暴飲暴食,要少食多餐,尤其是晚餐的量要少。
從中醫來分析,五穀最養人,要想健康,就要以五穀為主,因為五穀得天地五行之全氣,包括生長化收藏之氣。人吃五穀,就能更好地順應天地規律,從而讓人更健康。
俗話說,粗茶淡飯最養人。平時吃的清淡些,不但養脾胃,亦養精神。使人氣血調暢,精神良好,就不容易受外境變化而影響心神。況且,體內脂濁不滯,陽氣通暢,自然有益於心主血脈的功能。
三則,防寒保暖
逢秋冬寒冷季節,應根據氣候變化而及時增衣保暖,外出時護好頭部、手部、腳部,最好戴口罩,避免迎風疾走。逢夏天也要避免或減少反覆冷熱環境的刺激,要控制好室內外溫差。空調溫度建議不低於26℃。
從中醫來分析,肺主治節。人能調節體溫以適應節氣和環境,依賴肺的功能。肺氣旺則能主治節,那麼,溫度變化大時我們也能不病;反之,若肺氣虛,不能主治節,那麼,當溫差較大時,我們就容易患病。
特別是在夏天驟然進入寒冷環境,陽氣不足而寒邪侵襲,容易直入少陰,導致手少陰心經陽氣暴脫,導致心梗發生。
四則,適當運動
運動有助提高心肺耐力,維持心臟機能。建議每周進行3-5次的有氧運動。如果是中等強度的運動,一般不超過半小時,而輕度運動如快走,一般半小時至45分鐘為宜。鍛鍊時要量力而行,避免劇烈運動。在運動前先活動一下身體,運動結束後做些放鬆活動。有研究表明,參加以運動鍛鍊為核心的心臟康復,可以使心梗患者再發生心梗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險性降低25%,這種作用可以「媲美」很多預防性藥物。
從中醫來分析,運動可以通陽,可以讓心陽宣暢,有助於祛除陰霾,讓心能更好地主血脈和主神明。而且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運動之後會感覺神清氣爽,甚至會有淡淡的愉悅感,這即是心主神明的功能得以加強的表現。另外,運動之後我們也會感覺精力旺盛,體力充足,這是心主血脈的功能得以增強的表現。
五則,控制體重
肥胖的人更容易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急性心梗的明確危險因素。有資料顯示,體重超過標準20%,則冠心病突發的危險性增加一倍。在肥胖者中打鼾者尤其多,而打鼾也是引起急性心梗的危險因素。男女肥胖人群中,習慣性打鼾率分別高達52.2%和34.2%,體重指數(體重與身高平方比值)每增加1個單位,習慣性打鼾的風險增加19%。腰圍每增加1cm,習慣性打鼾風險就增加6%。所以,要堅決控制體重,使體重指數控制在18.5-24.9之間。
從中醫來分析,所謂肥胖,其根本病機是陽虛。陽虛則氣化功能下降,導致痰濁水飲等積滯於體內,形成肥胖。也就是說,不是肥胖增加了罹患急性心梗的風險,而是陽虛。陽虛導致心陽不振,陽虛則生寒,生瘀,生痰,這樣就造成了本虛標實的真心病的病機。
六則,絕不熬夜
最新研究顯示,每天6-9小時的睡眠最有助於預防心梗,睡多睡少都不行。越偏離6-9的睡眠時間範圍,心肌梗塞的風險就越大。對於熬夜或睡眠不足的人來說,每增加一小時的睡眠時間,心肌梗塞的風險可以減低20%。
從中醫來分析,熬夜傷損五臟,亦傷人精神。我們自己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若某天熬夜了,第二天往往會精神萎靡,體力下降,且精力不足。因為熬夜打亂了我們的臟腑氣血平衡,導致人體的正氣下降了。再者,睡眠是陽氣大歸根,睡眠質量高且時間充足,意味著陽氣歸根徹底。那麼,陽氣就可以更好地生發,於是人體的陽氣圓運動就會變大變圓,我們也就會更健康。反之,若熬夜,或睡眠時間不足,導致陽氣不能歸根徹底,那麼,我們的陽氣圓運動就會變弱變小,導致我們的健康受損。
熬夜傷心,心主血脈,心主神明。熬夜之後面色憔悴,這是心不主血脈的表現;精神變差,這是心不主神的表現。若持續熬夜,就會導致心氣變虛,進而導致痰濁水飲瘀血等凝滯,造成本虛標實之證。再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熬夜導致心氣變虛,這是心梗發生的種子。
七則,保持心情穩定
年輕人喜歡爭強好勝,遇事容易生氣、急躁、衝動、激動,這些都是心血管病的大忌。應注意控制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加強自身修養,努力做到樂觀、開朗、隨遇而安,保持心態平衡,切忌過喜過悲,儘量避免悲傷場合。看電視、視頻會使情緒過分激動,要避免樂極生悲。
從中醫來分析,心主神明。心要安和,則神明安和。因此,平時儘量保持心態平和,即使遇到一些事情,也不要產生怨恨惱怒煩等負面情緒。越是心態平和,越有助於心主血脈的功能和暢,就越不會誘發心臟病。
而且,《內經》強調,健康的至高境界是:恬淡虛無,精神內守。雖然我們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但至少,我們要朝著這樣的方向去努力。在生活和工作中通過事情來調暢情志,這也是修養身心的方法。在事上磨礪,使心定而靜,靜而安,磨礪久了,身心境界自然提升,不但可以更健康,更有益於人生事業的成就。
八則,戒菸限酒
吸菸和酗酒是誘發急性心梗的明確危險因素。建議主動戒菸、限酒,並避免被動吸菸。無論任何時候選擇戒菸和限酒都不算晚。
從中醫來分析,煙為火毒,既會灼傷肺陰,又易擾動心火,容易誘發心臟不適;酒性彪悍滑利,過飲既耗陽,又損心神。若逢親友聚會,小量飲酒亦未嘗不可,但切忌不可過飲,貪杯損害自己的健康。
三、值得商榷的幾個觀點
現代醫學認為,還有幾個方法有助於預防心梗,但中醫有不同的理解。試分析如下。
一則,每天喝點咖啡
有人認為,一天一杯咖啡可減少發生心梗的風險,因為咖啡包含幾個生物活性化合物,例如咖啡因,而咖啡因與降低膽固醇和血壓相關。
從中醫來分析,咖啡,味苦,氣香,性溫,色黑。苦則燥溼;香則醒脾;溫則通陽;黑則入腎。故咖啡昇陽而不留熱,溫熱而不過燥,化溼而不伐氣,特別適合於脾腎陽虛之人。咖啡有類似於附子之效,但比附子緩和,無毒性。因此,脾腎寒溼者不妨常飲。但若屬陰虛火旺體質者,其陰虧於下,虛火易動,飲咖啡後會出現心跳加速、噁心、頭暈、失眠等不適。此類人群建議慎重選擇咖啡。
二則,少量多次補水
現代醫學認為,缺水會導致血液粘稠,容易出現血栓,增加心梗風險。健康成人每天飲水量為1500-1700ml,最好每半小時左右喝兩三口水,要小口喝、慢慢咽,避免猛灌。有人推薦預防心梗的救命三杯水,尤其適宜有基礎疾病的人群。這「三杯救命水」的第一杯是睡前100ml;第二杯是起夜時100ml;第三杯是起床後200ml。
從中醫來分析,水為至陰,水進入人體,要通過陽氣的氣化,然後才能濡養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也就是說,光飲水,而不考慮氣化,這樣無益於健康。
飲水要適度。若機體陽氣不足,喝水太多,氣化不了,反而會傷害健康。一則,喝水太多會消耗陽氣,導致陽氣更虛;二則,亦會造成水毒或水飲,成為致病因素。那麼當如何喝水?我的觀點是:只要能滿足自己口渴的程度就夠了,不要刻意多喝水。至於有人建議每天要喝八杯水,這純粹是瞎建議。陽虛陰盛之人切忌不可過度飲水。
三則,積極防治各種炎症
現代醫學認為,體內炎症增多,容易增加血管內膜損傷,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或誘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從而導致血小板堆積,形成血栓,誘發心梗。
那麼,現代醫學如何認識炎症呢?現代醫學認為,發炎是由某種細菌引起的,只要找到能夠專門殺死這種細菌的某種抗生素,炎症就會消失。
但是,抗生素有毒副作用。從中醫來分析,抗生素普遍性偏寒涼,有傷陽之弊端。而且,人的機體是一個百萬細菌的生態俱樂部,抗生素殺死某種致病細菌的同時,也會殺死起正常作用的其他細菌,破壞人體內部的各種微妙的轉換和合成機制,其副作用不容忽視。
雖然說預防炎症有助於預防心梗,但炎症只是一個結果,是人體內外部環境發生某種失衡的結果。只要調節好平衡,即調節好陰陽、寒熱、虛實等平衡,炎症自然就消失了。換句話說,火症不外乎邪正鬥爭、陰陽失調、升降失常。而炎症的發生、發展與變化,又與患病機體的體質(正氣)的強弱和致病因質(邪氣)的性質關係密切。只要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幹。如何治療炎症的呢?中醫的方法是扶正祛邪。如此則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戀邪。
綜上所述,預防心梗源於我們平時的自律。養生要靠自己努力。預防永遠大於治療。健康是我們一點一滴地積攢出來的。預防心梗如此,預防所有疾病皆當如此。
再者,一旦出現心梗的先兆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診治。千萬別抱著「慢慢會好」、「忍一忍就過去了」的想法,尤其是年輕人。若感覺自己胸口悶悶的,甚至有疼痛感,一定要馬上就醫,不要忍著熬著。#心梗#(董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