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曾華松(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
區分是過敏反應還是其他問題會很棘手。
是否曾被以下問題所困擾:這煩人的感冒究竟是不是過敏反應?擦完新的護膚霜後,手上起了疹子,這是過敏嗎?過敏和非過敏性疾病之間的界限有時並不明晰。
但是,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有時可以幫助解決問題,從而更快地緩解症狀。
瑪麗(Mary Fields)深知查明是否為過敏很困難。瑪麗居住在紐約市布朗克斯區,今年64歲,退休前是護士助理。
她說道,她曾認為自己所患的常發性蕁麻疹是由日常飲食中的某些食物造成的。
她說道:「起初,我以為自己對巧克力過敏,我就不吃巧克力了,但是蕁麻疹還是發作了,甚至從胳膊和小腿蔓延到背部和大腿。」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原因未知
瑪麗的皮膚科醫生推薦她到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會(AAAAI)會員、過敏症專科醫生戴維(David Resnick)博士處就診,戴維給瑪麗做了一系列過敏試驗。
「所有的試驗結果都是陰性。她的蕁麻疹並非由過敏引起。當瑪麗感到壓力時,蕁麻疹的症狀就會加重,因此壓力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但是她的症狀是特發性的,也就是原因未知。」紐約長老會醫院/哥倫比亞大學醫療中心過敏科(變態反應科)主任戴維說道。
1、找出原因
瑪麗說:「發生在我身上的蕁麻疹不是由食物引起的,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瑪麗的蕁麻疹首次發作,是在她丈夫被確診患有心臟病並需要置入心臟起搏器時。「當時,我經歷了很多,但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正處於憂慮之中。所以,我現在會時時試著平復自己的情緒,釋放部分壓力,看看皮疹能否不再復發。」
二、誤解過敏:很容易做到
瑪麗將她蕁麻疹的致病原歸結於過敏,會輕易下此種結論的人不在少數。
很多人會簡單地把各種不良反應的原因歸結於過敏,這一情況不足為奇,因為據AAAAI稱,超過半數的美國人都至少有一種過敏原的檢測結果呈陽性。
從醫學專業的角度看,人體對通常無害的物質產生的異常免疫反應,才可稱為真正的過敏反應。
大多數過敏試驗是檢查血液中被稱為免疫球蛋白(IgE)的抗體水平是否過高,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統為對抗入侵到體內的異物產生的。
讓患者接受是否為食物過敏:
瑪麗的案例中提及的食物過敏,是人們在自我診斷時經常誤解的反應類型之一。
「一般來說,食物不耐受比食物過敏常見,」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會會員、醫學博士、過敏症專科醫師艾倫(Alan Goldsobel)說道。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臨床教授、史丹福大學醫學中心兼職副教授艾倫說:「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患有食物過敏,但當他們經過檢測後,會發現自己並非真正的食物過敏患者。」
艾倫指出,儘管聲稱自己患有食物過敏的成年人比例接近20%,但研究表明,從檢測結果來看,只有2%的成年人是真正的食物過敏患者。
有將近30%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有食物過敏,但在6歲以下孩子中,真正的食物過敏患者實際只佔6%-8%。
專家們說,讓患者接受食物過敏或其他類型過敏的診斷很容易。
而戴維指出:「通常相反,讓患者接受不是過敏的診斷,我常常需要盡力去說服患者。」
三、如何辨別過敏?
雖然還無法明確區分過敏與其他疾病,但可以藉助以下常規方法辨別過敏。
1、列出症狀清單
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能夠區分過敏性鼻炎與感冒或病毒感染性疾病。
目前,有10%-30%的成年人受過敏性鼻炎困擾,但通過正確的治療,85%的患者症狀可以得到緩解。
所以,如果無法確定是過敏性鼻炎還是其他疾病,不妨將症狀全數羅列出來。
戴維說:「如果症狀中包括發燒、綠色或黃色鼻涕、關節和肌肉疼痛,很可能是患了感冒。」
但如果出現打噴嚏;眼癢、眼紅腫、流淚;流清涕;或者鼻子、喉嚨或耳朵發癢的症狀,那麼很可能是過敏所致。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2、症狀持續的時間很重要
症狀的出現時間和持續時長,可作為確定病因的重要線索。
艾倫說:「如果發現自己的症狀持續2-3個星期,或甚至幾個月,那麼很可能不是普通感冒」。
在花粉濃度較高的春季或秋季,如果鼻過敏症狀有所加重,那麼很可能是過敏所致。
艾倫說:「然而,如果過敏症狀持續出現,那就需要確定是否患了常年性過敏性鼻炎,通常由灰塵、寵物或蟑螂等室內過敏原引起。」
3、不僅僅是消化道症狀
艾倫說:「如果是食物過敏,不僅會出現胃痙攣、腹瀉、腹脹或胃部不適的胃腸道症狀,還會出現一些消化道以外的症狀,例如皮疹或呼吸道症狀。」
原因是什麼呢?那是因為食物過敏通常是一種多系統的反應。
因此,如果只有某個器官系統出現症狀,那可能不是過敏,而是其他原因,比如不耐受、不敏感或甚至是食物中毒。
4、排除大腦和神經系統疾病
美國國家過敏與感染性疾病研究所表示,某些疾病往往被認為與食物過敏相關,但既沒有足夠的研究結果支持兩者有關,也未能證明兩者無關。
這些疾病包括偏頭痛、兒童多動症,以及與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相關的某些疾病—主要表現為疲勞、緊張、注意力難以集中以及頭痛等症狀。
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現以上症狀時,可以從病因中排除食物過敏。
艾倫說:「很多父母帶孩子就診時會說,他們孩子的行為問題、情緒問題或易怒的表現是由食物過敏引起的,而且他們主要想知道哪些食物能讓孩子變得行為端正、情緒穩定——這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
他說:「一些客觀研究表明,在沒有其他症狀的情況下,若僅表現出大腦思維、情緒或行為方面的問題,幾乎可以判定並非由食物過敏引起。」
四、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做出判斷並給出對策
有時候,不經過醫生檢查,很難確定是否患有過敏症。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接觸某種物質後出現皮膚過敏。
「對於出現這些症狀的患者來說,很難自行確定病因是過敏性接觸性皮炎還是刺激性接觸性皮炎—兩者都會以同樣的方式對皮膚造成刺激,」艾倫說道。
如果不接受測試,很難判斷其中是否產生了免疫應答。但最終的解決辦法通常是相同的—避免接觸任何會引發刺激的物質。
及時就醫:
如果過敏症狀仍然持續出現,並且在家中採取的治療方法(包括避免接觸引起症狀的觸發因素)無效,或者仍然無法判斷症狀是由過敏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那麼應及時將病情告知醫生,請醫生進行全面評估。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