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表觀遺傳靶標SIRT6激動劑可抑制肝癌增殖—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科學家發現表觀遺傳靶標SIRT6激動劑可抑制肝癌增殖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張健課題組與陳國強課題組合作發現了SIRT6的首個具有功能的變構激動劑MDL-800,並初步證實了SIRT6激動劑可以通過阻斷細胞周期來抑制肝癌增殖,研究為SIRT6作為新靶標的確認提供了證據,也為該靶標藥物開發提供了優質的先導化合物基礎。10月29日,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化學生物學》。

表觀遺傳調控是生命穩態維持的重要機制,其中組蛋白乙醯化被發現是和機體生理功能及病理表徵聯繫最為緊密的修飾化之一。SIRT6是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DACs)家族中的一個成員,主要對組蛋白H3K9Ac和H3K56Ac進行去乙醯化。SIRT6自其功能開始被揭示起就一直是人類衰老、代謝等生理機制及肥胖、糖尿病、炎症、腫瘤等病理過程研究的「明星」分子。然而不同於大部分蛋白需要抑制劑,SIRT6作為表觀遺傳組蛋白去乙醯化酶一直期待能有激動劑突破,為延緩衰老、治療糖脂代謝類疾病及抗腫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但目前尚未有可用於靶標功能研究和驗證的SIRT6小分子激動劑報導。

研究人員通過課題組發展的Allosite工具發現SIRT6一個潛在變構位點,繼而利用虛擬篩選和螢光FPL方法篩到了兩個可以微弱激活SIRT6的苗頭化合物,經過系統的藥物化學結構修飾獲得先導化合物MDL-800。高效液相/質譜等方法的酶動力學揭示MDL-800是通過提高SIRT6對於底物親和力及去乙醯化酶催化效率來發揮激動活性。MDL-800在HDAC家族的18個成員中對SIRT6具有很好的靶標選擇性。結構生物學結合突變實驗及大量生物物理方法證實MDL-800作用於SIRT6上的一個全新變構位點,並進一步確證了MDL-800是通過變構方式激活SIRT6去乙醯化酶活性而不影響SIRT6去長鏈醯化和ADP核糖轉移酶活性。

同時,研究人員利用MDL-800對SIRT6在腫瘤中潛在的靶標作用進行了藥理學驗證。MDL-800可以在肝癌細胞內特異性激活SIRT6組蛋白去乙醯化活性,下調H3K9Ac和H3K56Ac,阻斷細胞周期阻滯從而抑制肝癌細胞增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肝癌移植瘤動物及其敲除模型的實驗發現MDL-800具有良好的在體特異性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這為SIRT6在延緩衰老、抗炎、治療糖脂代謝等疾病治療中發揮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據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張健研究員、陳國強研究員、徐穎副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黃志敏博士、趙君幸、鄧瑋博士、陳穎毅以及商佳琳為共同第一作者。此外,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蔣華良研究員、譚敏佳研究員、胡昊博士,多倫多大學閔金榮教授,貴陽醫學院何彬教授,同濟大學毛志勇教授,仁濟醫院林厚文教授,中科院上海健康研究所秦樾研究員對論文亦有貢獻。該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和重大研究計劃基金的支持。

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9-018-0150-0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SIRT6激動劑可抑制肝癌增殖
    科學網報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張健課題組與陳國強課題組合作發現了SIRT6的首個具有功能的變構激動劑MDL-800,並初步證實了SIRT6激動劑可以通過阻斷細胞周期來抑制肝癌增殖,研究為SIRT6作為新靶標的確認提供了證據,也為該靶標藥物開發提供了優質的先導化合物基礎。10月29日,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化學生物學》。
  • 揭示細胞表觀信息穩定遺傳的相關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3月24日凌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國紅課題組在
  • 鄭樹森院士團隊揭示m6A去甲基化酶ALKBH5抑制肝癌的具體機制
    在所有惡性腫瘤中,肝癌的發病率在全球排名第六,死亡率在全球排名第四。根據全球疾病癌症負擔合作組織研究統計,肝癌是2017年男女絕對壽命損失的第二大主要原因。肝細胞癌(HCC)是肝癌的最主要病理類型,儘管肝細胞癌的診斷和治療已大大改善,但由於對肝細胞癌複雜的分子發病機制了解不足,很難預防其頻繁複發或轉移。因此,進一步闡明肝癌惡性生物學機制以開發更有效的治療策略就顯得非常重要。
  • 廣州生物院闡明lncRNA通過表觀遺傳抑制重編程的發生
    研究人員通過這個方法結合RNA幹擾實驗發現,降低p53誘導產生的一個lncRNA(稱作lincRNA-p21)的表達能夠明顯促進體細胞重編程的發生,過表達則反過來抑制此過程。實驗室進一步作用機理的研究發現,lincRNA-p21影響重編程的產生是不依賴於由p53引起的細胞凋亡和增殖。
  • 全新抗癌靶標!關閉增殖、啟動凋亡與自噬,讓癌細胞「自取滅亡」
    因此,目前臨床上已經提出了通過抑制氫離子相關通道的作用來殺滅癌細胞、抑制癌細胞轉移的治療思路。不過這類研究比較少,尚且需要更多的試驗,才能真正投入臨床。鉀離子通道:功能多樣,有望成為抗癌靶標鉀離子通道是一種分布廣泛的離子通道,其功能多樣,因而參與許多生理過程,包括神經遞質分泌、心率調節、平滑肌收縮等。
  • 【學術前沿】張雷組揭示Hippo信號通路維持細胞增殖和凋亡平衡以...
    Hippo信號通路是近二十年發現的維持器官大小和組織穩態的重要信號通路。Hippo信號通路核心成員由上遊的激酶複合物MST/SAV/LATS/MOB以及下遊的轉錄複合物YAP/TAZ-TEADs組成,YAP/TAZ-TEADs通過控制時間和空間特異性靶基因的表達,從而調控細胞命運。
  • 科學家發現增強幹擾素抗病毒效應新分子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日前發現,甲基轉移酶分子SETD2能夠顯著增強幹擾素的抗病毒效應,促進機體抵抗病毒能力,提高干擾素療法清除B肝病毒效果
  • 科學家發現了胰腺癌的新藥物靶標——PPP1R1B蛋白
    科學家發現了胰腺癌的新藥物靶標——PPP1R1B蛋白 2020-08-13 0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表觀遺傳「淘金熱」襲來—新聞—科學網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當時剛剛啟動資金支持高風險、高影響項目,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化學家He打算申請。不過,他首先需要一個好的領域。 他一直在研究修復損傷DNA的蛋白家族,他開始懷疑這些酶可能也會對RNA產生作用。運氣使然,他遇到了分子生物學家Tao Pan,後者一直在研究出現在RNAs上的叫作「甲基團」的特殊化學標記。兩人在芝加哥大學同一所大樓裡工作,於是開始頻繁會面。
  • 科學家發現肝癌細胞增殖非編碼RNA調控機制
    肝臟惡性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起源於肝臟的上皮或間葉組織,前者稱為原發性肝癌,是我國高發的,危害極大的惡性腫瘤;後者稱為肉瘤,與原發性肝癌相比較較為少見。繼發性或稱轉移性肝癌係指全身多個器官起源的惡性腫瘤侵犯至肝臟。
  • 科學家已發現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在2018年,他們就發現,對於紅耳龜來說,溫度是通過影響表觀遺傳因子,而後調控了Dmrt1等負責性別的基因,最終決定了性別。 這裡的表觀遺傳因子不同於普通的DNA,它可以隨環境因素的變化動態更改。「就像一種生長在水中的植物,所有葉子的DNA完全一樣,但表型卻不相同。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其他的外部刺激影響,如應激、疾病或飲食,也應當被儲存在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中。人們長期認為這些表觀遺傳修飾從不會跨代遺傳。科學家們猜測在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記憶在精子和卵子的產生期間被完全清除。就在最近,幾項研究因證實表觀遺傳標記確實能夠跨代傳遞而轟動科學界,但是迄今為止,表觀遺傳標記如何準確地傳遞,以及它們對後代產生什麼影響仍然是未知的。
  • 華山醫院普外科欽倫秀教授團隊率先揭示乙醯輔酶A代謝在肝癌轉移中...
    該研究證實了代謝酶醯基輔酶A硫脂酶12(ACOT12)的下調與肝癌轉移及肝癌患者更差的預後密切相關。研究顯示,ACOT12是調控肝癌細胞乙醯輔酶A代謝的關鍵酶,ACOT12的下調可引起肝癌細胞乙醯輔酶A水平和組蛋白乙醯化水平的提高,進而通過表觀激活TWIST2(腫瘤上皮間質轉化中的重要轉錄因子)基因的表達,促進肝癌上皮間質轉化(EMT)過程和肝癌的轉移。
  • 「實況」基礎研究論壇:心臟重構、非編碼RNA及表觀遺傳研究
    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今日基礎研究論壇分為三個板塊:心臟重構、非編碼RNA與心血管系統及表觀遺傳研究。其中,心臟重構板塊講者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的何奔教授及李逸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的項美香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吳立玲教授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徐明教授。
  • 科學網—發現一種肺癌增殖轉移抑制劑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藥學院周璐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沈瑛課題組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陳紅專課題組合作,發現新型磷酸甘油酸變位酶
  • Pluristem胎盤細胞療法可顯著抑制癌細胞增殖
    1月12日,以色列專注於胎盤細胞療法(placenta-based cell therapie)製品開發的生物公司Pluristem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一篇經同行評議的論文「人胎盤貼壁基質細胞與TNF-α和IFN-γ聯合誘導對三陰性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的抑制作用
  • 科學家發現「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誘導腫瘤細胞衰老
  • Cell|表觀遺傳改變致癌?大規模拓撲學變化抑制腫瘤惡性進展
    、轉錄和成像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後,發現與傳統觀點「腫瘤相關的表觀基因改變主要是致癌的」相反,腫瘤中的拓撲變化實際上是細胞分裂積累的結果,這些變化不但抑制腫瘤細胞的乾性,而且誘導了抗腫瘤免疫,實際上它可能具有抑癌作用。
  • 新技術揭示影響CRISPR-Cas9全基因組活性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因素
    新技術揭示影響CRISPR-Cas9全基因組活性的遺傳和表觀遺傳因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7 22:27:49 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Shengdar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