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雜PbTe能帶工程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2021-01-08 科學網

Mn摻雜PbTe的能帶結構和分波態密度 

PbTe是一類發展較早的中溫熱電材料。其晶格結構簡單,為面心立方的NaCl結構,晶格熱導率較低(2.2 W/mK),禁帶寬度理想(0.32 eV),熔點較高(1095 K),因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通過不同元素摻雜來修飾能帶結構的能帶工程被視為提高材料電輸運性能的有效手段。近年來,Heremans等人和Pei等人在PbTe摻雜方面分別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工作,能帶工程的機理也由此歸分為「共振態」和「多能谷」兩種作用機制。

相對於其它3d 過渡族元素摻雜表現出「共振態」效應,Mn摻雜PbTe表現出「多能谷」效應。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分析了不同作用機理的根源以及Mn摻雜對PbTe的價帶結構調節機理,最後還預測了兩種作用機制相互轉變的條件。研究發現,Mn摻雜PbTe的基態是磁矩為5μB/Mn的鐵磁態。Mn的5個d 電子全部排列在自旋向上態,剛好形成全佔據的自旋向上態和全空的自旋向下態,由於強烈的磁關聯劈裂作用,使得d 電子軌道遠離費米面。在其它3d 過渡金屬不能形成全滿或者全空的狀態,d 電子軌道將靠近費米面形成「共振態」效應。如能帶結構圖所示,Mn的d 電子選擇性作用到次級價帶上並使其上升從而縮小最高價帶和次級價帶之間的能量差,形成「多能谷」效應。通過分波態密度的分析,可以看出這種效應來源於Mn-d 電子eg軌道和Te-p電子軌道的反鍵態。如果陽離子p電子軌道下降或者d 電子eg軌道上升,也就是兩種電子軌道之間的能量差減小,如下圖所示,反鍵態電子態密度將逐漸增大,「多能谷」效應將逐步向「共振態」效應轉變。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J. Phys.: Condens. Matter 27, 095501 (2015)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404350)、中國博士後基金(2014M551782)、寧波市自然科學基金(2014A610003)和寧波市科技創新團隊(2014B82004)的支持。(來源: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寧波材料所摻雜PbTe能帶工程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通過不同元素摻雜來修飾能帶結構的能帶工程被視為提高材料電輸運性能的有效手段。近年來,Heremans等人和Pei等人在PbTe摻雜方面分別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工作,能帶工程的機理也由此歸分為「共振態」和「多能谷」兩種作用機制。  相對於其它3d 過渡族元素摻雜表現出「共振態」效應,Mn摻雜PbTe表現出「多能谷」效應。
  • 寧波材料所熱電材料能帶工程和性能優化研究獲系列進展
    利用「能帶工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S和σ的解耦合,以獲得較高的功率因子和轉換效率。圍繞幾類環境友好的新型熱電材料,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通過理論與實驗緊密結合,在能帶工程和性能優化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有特色和成效的研究工作。  該團隊研究人員以近室溫區新型熱電材料α-MgAgSb為例,通過理論先行開展能帶工程設計,並有力推動了相關實驗研究進展。
  • 1T-TiSe2電荷密度波相變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科院物理所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電荷密度波材料1T-TiSe2的相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成功證明該材料電荷密度波相變是從一個半金屬態到另一個半金屬態的相變,同時還研究揭示出相變後新的半金屬狀態在不同波矢方向電子型和空穴型能帶的起源。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上 (Phys. Rev. Lett. 99, 027404 (2007))。    電荷密度波和超導電性是凝聚態物質兩種重要的集體量子現象,是凝聚態物理的重要研究課題。
  • 過程工程所在sp雜化氮摻雜石墨炔的氧還原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丹團隊及其合作者成功研發了一種sp雜化氮摻雜的石墨炔,在氧還原電催化領域取得新進展。通過周環反應成功在薄層石墨炔的炔鍵上引入了新型的sp雜化氮原子,實現了氮的定點、定量摻雜(圖1)。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1-1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該系列研究開拓了Fe-Co PBAs在芬頓反應和摻雜鐵氧體形貌組分可控合成兩大領域的應用,證實了穆譜在非均相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獨特的作用,並對高效非均相芬頓反應催化劑的開發及催化機理的研究具有指導意義。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國際訪問學者計劃項目的資助。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葛子義課題組針對此問題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 首先,基於前期研究結果(ACS Applied Material and Interfaces2016, 8, 9811-9820,Solar Energy Materials & Solar Cells2016, 157, 1038-1047),通過引入外部摻雜劑來控制鈣鈦礦的載流子類型,由此來協同優化鈣鈦礦吸收層前後界面的能帶結構和能級對準,構建了具有高效整流特性的
  • 北理工在雙異價摻雜半導體納米材料可控制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可控摻雜引起的精準能帶工程是光電新能源應用的半導體納米材料關鍵前提。近日,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團隊利用表面空位成功克服離子交換反應當中的動力學勢壘,創新性提出了新的合成方法,在製備雙異價離子摻雜半導體納米晶/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Unique Cation Exchange in Nanocrystal Matrix via Surface Vacancy Engineering Overcoming
  • 研究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1110組)研究員金盛燁團隊在正二價錳離子(Mn2+)摻雜的單一CsPbCl3鈣鈦礦微晶中,通過改變激發條件,成功實現了連續、可逆、寬範圍、高穩定性的發光顏色調控,發現錳離子摻雜鈣鈦礦單晶螢光動力學調控機理。
  • 合肥研究院在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在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TCO)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相繼在固體所研究人員基於溶液法製備出了鈣鈦礦BaSnO3薄膜,經La元素摻雜及薄膜位錯密度調控,獲得了具有與真空法製備的BaSnO
  • 東華大學張坤團隊:在導電高分子複合材料的熱電輸運機理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然而,對於共混導電高分子如何獲得高熱電性能,其性能提升的機理尚不清晰,仍處於初級探索階段。明晰共混導電高分子內的載流子輸運機理,對開發高熱電性能的共混高分子材料有著重要意義。近期,東華大學張坤研究員課題組發現在聚乙撐二氧噻吩(PEDOT)基質中加入FeCl3處理過的聚吡咯(PPy)納米線能有效提高有機薄膜的熱電性能。
  • 半導體所鈣鈦礦太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材料科學重點實驗室王佔國課題組,在鈣鈦礦太陽電池載流子輸運管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作為有源層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對電池效率起關鍵作用,而單純依靠優化鈣鈦礦薄膜來提高電池的效率已處於瓶頸期。這需要針對光電轉換的物理過程,對電池結構進行系統設計。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
  • 在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張昌錦課題組在5d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Sr2IrO4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體電子結構與超導能隙研究取得新進展
    它的發現,為高溫超導電性的研究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研究類似,鐵基超導體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其高溫超導電性產生的機理。對材料電子結構的研究是理解材料的宏觀物理性質尤其是超導電性的關鍵。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技術則是探測材料電子結構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實驗手段。
  • 我校教師在氮摻雜石墨烯基複合泡沫吸波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我校化學工程學院疏瑞文博士等人在氮摻雜石墨烯基複合泡沫吸波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美國化學會旗下著名學術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9年影響因子IF = 8.456,中科院SCI期刊分區:工程技術一區TOP期刊)上發表了題為《Facile
  • 合成氣選擇性製備乙醇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浙江大學教授肖豐收和研究員王亮團隊合作,在合成氣一步法製備乙醇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乙醇是重要的化學品和燃料。通過合成氣高效並高選擇性地直接製備乙醇是目前能源研究領域的熱點。
  • 南京大學《Nature》子刊:鎳基新超導體機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08年至今,鐵基超導體家族的發現和壯大也為超導機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從僅有的兩大非常規超導家族出發,實際上人們很難直接得到普遍的規律和共識。如果出現一個除銅基,鐵基之外的第三家族的超導體,這一情況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 物理所鐵基高溫超導機理的中子散射研究取得進展
    高溫超導機理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目前已發現的銅氧化物和鐵砷化物兩大高溫超導家族中,母體均具有長程反鐵磁序,隨著空穴/電子摻雜的引入而壓制靜態反鐵磁序並出現高溫超導電性,而動態的反鐵磁漲落則存在於整個相圖區域。這一圖像促使人們相信反鐵磁漲落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如何理解磁激發與超導電性之間的關係卻存在許多疑問。
  • 鈣鈦礦結構RCrO3體系磁性及磁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 我國科學家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中獲得新進展。BiVO4因較優的禁帶寬度以及較為合適的價帶導帶位置成為光陽極材料研究熱點,但是,由於受到內部及表面電荷複合、氧化反應勢壘等影響,太陽能的轉化效率較為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