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未來10年將會出現的生活方式有那些?大家可以來一起探討暢想一下。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的不斷發展和演變,未來10年後的你,想過一天是怎麼度過的麼?當下的生活就是我們過去10年的暢想與實踐,10年前我們也許也想過10年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但是無法具體化,無法細節化,我們只是有個大概方向和需求,但同時這也是我們未來生活方式發展的源動力。
10年前你可能只是想過我們未來交通工具的各種款式及各種功能,但無法表達出或描繪出會具體存在的哪一款車型,更不知道會再車上出現哪一種普遍化的功能模塊;10年前你可能也想過我們未來交流工具的變化和方式,但是絕對不會想到有微信,有抖音或火山視頻這樣的軟體存在一樣,因為想法永遠是一種概念化的需求而不是解決手段。
在我看來只要有了想法,有了概念或者也可以說是一種臆想,而這種臆想必須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的同時符合大部分人對當下生活不滿的需求,才會指導我們的行為方式,從當下的條件下找到合適的資源再藉助當下可行性技術才會實現大眾化的需求一個解決方案,由此誕生了微信,誕生了高速列車,誕生了直播視頻。
我們如果仔細觀察社會的發展趨勢,其實科技發展的軌跡與人類的需求層次(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非常吻合,首先初級科技手段滿足的是人們對生理的需求,比如我們的吃喝,最早的科技手段都用來為人類自己製造糧食,創造更多的食物為重點,所以農業社會所出現的產物都在滿足人類的生理需求;
當我們的生理需求被解決後,人類就需要安全感,這個安全感來源於國家的保障,人生財產的保障,生命的保障,這時我們的的科技手段用來製造更高級的武器,更安全的出行交通工具,更安全的衣食住行等所用的食物,房子,交通工具等等,包括與身體健康有關的藥品器械等,所以工業社會所出現的科技產品都在不斷的滿足人類對安全的需求;
當我們自身的安全感需求解決了,我們需要的是作為群居性高等生物的愛與歸屬感需求,愛與被愛並歸屬到一個家庭中這是人類作為高等生命幾萬年進化不可或缺的本能,只有當我們的生理、生存和安全的環境已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更需要愛的滋潤和以家為單位的歸屬感,在這裡可以找到心靈上的溫暖,在這裡可以找到身心上的放鬆,快樂與滿足,所以在信息化、網絡化社會所衍生出的網際網路工具,讓我們彼此交流更加緊密,更加真實,更加快樂。
同時一家為單位的人類的情感進一步得到滿足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別人的認可和尊重,這樣我們的情感和心理會在整個社會的活動中不至於反差太大,因為以家庭單位的組成讓我們彼此已經充滿了信任和理解,充滿了彼此的包容和尊重,那麼當我們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時我們也希望得到同樣的心理感受,這時的社會需求及我們的行為會更靠近如何讓別人尊重我們中來,這就是為什麼數位化時代帶來的多媒體,直播平臺,自媒體的出現,因為在這裡你會讓更多的人了解你,認知你,並對你的行為作為屬於自己的價值判斷,從而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可和尊重。
第五個需求我想大家一定也就猜到了是「自我實現」需求,其實也可以被稱為「自我超越」需求層次,生命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超越不斷進步的過程,人類一直都在一個自我實現和自我超越的漫長旅途中,而這種需求帶來的科技變革就是未來10年後將會普遍化的人工智慧,無人化,包括生命科學,基因科學,人機合成等等需求成果,因為想要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在滿足了以上四點需求之後首先我們要解放自我,就要把「我」從一個「勞作者」變成一個自由創造者或者說是一個機器的操作者。
未來10年你可能坐在家裡也可以辦公,因為一切需要人做的工作就是坐在電腦旁管理著各種數據或者各式各樣的機器,未來10年你出門辦事或者到另一個目的地無需自己駕駛汽車,你只需呼喚一個指令,一部無人車即刻停留在你的家門口,當你與家人或朋友在車內聽著音樂,看著新聞,打著遊戲就可平穩安全達到你所要去的地方。未來10年你想做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也只需一個口令,人工智慧廚房機器人幾分鐘便給你做好所有你愛吃的飯菜。未來10年你藉助高速列車,出國旅遊是件很簡單的事,上一分鐘你可能還在炎熱的中國穿短袖,下一分鐘你有可能已經到達南半球的雪國世界。
好了大家你對未來10年有怎樣的期待和看法呢?如果你也是一位有想法,異想天開的人,也可以給我們留言或者一起討論,說不定你的想法在未來的10年後也會成為現實甚至成為普遍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