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上課的「10個不宜」,反思下你做過幾個?

2020-12-04 騰訊網

一、開篇不宜淡如水

「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第X課。」我常常聽到教者把這句話作為開場白。

初聽時倒也覺得新鮮,「共同學習」嘛,老師跟學生處於平等地位,教育思想可嘉,可後來發現,不少人、不少課的開場白都是這樣,便產生了疑問:日常吃飯菜尚且知道花樣翻新,有利於增進食慾,上課開篇一成不變,豈不要倒學生的胃口!

有的教師很注意這一點。我聽一位老師教《「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教者在板書課題時有意漏寫引號。

寫後問:「老師這裡寫的與課本上有什麼不同」學生打開課本,認真看後齊說:「少了引號。」

老師問:「這裡為什麼要加引號」學生答:「這是引用一個人說的話。」

老師進一步問:「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會想到哪些問題呢?」學生紛紛舉手發言:「這話是誰說的」,「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啊」,「為什麼一定要把它放掉?」,「有沒有放掉」……

在肯定了學生積極動腦、大膽質疑之後,老師緊接著說道:「很好!這些問題課文都作了回答,現在請大家打開課本。」接著,同學們都興趣盎然地讀起書來。

古人云:「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之一見面驚,不敢棄去。」這裡儘管談的是寫文章,但隔行不隔理。

上課之初,設計一段好的導語,誘發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為學生學好新課奠定良好的基礎,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開篇就平淡如水,要想上好一堂課談何容易!

二、指名不宜在問前

「XXX,請你回答一個問題。」老師一指名,一位學生站了起來;隨後,才見老師提出問題。是提問在前好,還是指名在前好,頗有一番考究的必要。

提問在前。

老師將問題提出之後,每一個學生必然要認真思考,並且做好回答的準備。老師此時的短暫期待,也就是常說的「空白」,正是學生思考之時。

提問在前,有利於啟發全班學生開動腦筋。儘管最後答問的只是一個學生,但它卻起到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確保全班學生處於積極思索的狀態。

指名在前,那效果就迥然不同了。

試想:某同學已被老師指名站起,班上其他同學誰還會對下邊提的問題積極動腦這樣做,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一些學生的思維活動。儘管教者主觀上並不是這樣想的,但客觀效果如此,想迴避也是迴避不了的。

三、不宜每次都「你來」

有的老師請學生發言,指甲說「你來」,指乙還說「你來」,指丙、丁亦然。於是乎,一堂課上「你來」一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

應當指出的是:教師指名學生發言,每次都說「你來」是不適宜的,應當變換一下說法。

比如「請你回答」、「你說說看」、「你來告訴大家」、「這個問題你講一講」、「你是怎麼想的」……

倘若整堂課都說「你來」,暴露的是教師語彙的貧乏,而學生聽之乏味,影響教學效果是確定無疑的。

另外,它還不利於學生語言的發展。小學生除了向課本學習書面語言之外,理所當然地還要向老師學習口頭語言。

老師講話,語彙豐富,有很強的感染力,會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學生的口頭語言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長進。

四、「太好」不宜再找碴

黑板上出現的是兩行生字詞,一個學生讀過之後,教師立即稱讚道:「太好了!」這位學生當即高高興興地坐下。

不料,老師隨後又問大家:「他剛才有沒有讀錯的地方」馬上有兩名學生指出了該生讀音上的問題。此舉顯然不當。

「太好了」的評價用語不是可以隨便用的,當一個學生的答案確實見解獨特,所說無懈可擊,才有資格受到這樣的讚揚。

然而,現在教師對該生大加稱讚之後,又讓其他學生找出其不足,這不是自相矛盾嗎試問:剛才那位學生到底讀得如何如果有錯,就不能贊之「太好了」;如果沒錯,那就用不著再來找碴。二者只能居其一,怎能同時存在呢?

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老師作出評價,就要考慮評價用語的準確性。對於學生的回答,評價時以表揚為主是對的,但必須以恰如其分為前提。否則,不當的讚揚對學生學習和進步是有害無益的。

五、不能亂點「鴛鴦譜」

有一位教師教生字詞,出示小黑板帶領學生讀字音之後,讓學生說出自己已經懂得的詞語意思。一位學生說:「我知道『胸腔』的意思。」教師叫他說給大家聽聽。「就是這兒。」學生指著胸部答道。教師點頭表示肯定並示意其坐下。

這位同學的答案是肯定不對的。「胸腔」與「胸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胸腔」指由胸骨、胸椎和肋骨圍成的空腔,上部跟頸相連,下部有橫隔膜和腹腔隔開。心、肺等器官在胸腔內。

而「胸膛」則指胸脯子,它是人體軀幹的一部分,在頸和腹之間。前者所指在人體內部,後者所指在人體外部,二者不能混為一談。這一肯定不可避免地會在學生的腦海裡留下一個錯誤的印象,「胸腔」即「胸膛」。

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擺在我們的面前:教師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所講的內容一定要正確、準確、合乎科學,不能講錯、講歪,否則將誤人子弟,貽害無窮。

六、配角不宜唱主角

現在的語言教學中,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的現象比較普遍。運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這是時代進步的表現,實在今人高興。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配樂朗讀的文章,存在喧賓奪主的現象。

按照常理,聽課文朗讀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和感染。然而,現在的情況是,所配音樂其聲音之高,足以將朗讀者的聲音「淹沒」,把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聽音樂上去了,影響聽有關課文內容的朗讀。

教師表情朗讀,學生當面聽到、看到、感受到,直接受到的教育和感染是任何傳媒所代替不了的。

教師讀得好,會引起學生對課文的喜愛,對朗讀的興趣,對教師的崇敬,甚至會影響其一生。

所以教師不要動不動就使用配樂朗讀,還是自己練好朗讀基本功,當面讀給學生聽為好,適當時候搞點配樂朗讀也可。應當以聽教師範讀為主,聽課文錄音為輔。

七、不宜一口吞個餅

教者是想讓學生多學一點,其出發點無可非議,但想「一口吞個餅」、「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和做法不可取。

學生學習知識有階段性,一般總是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解到運用。教材也是按照這一規律編排的。

剛開始接觸某一知識點,就把有關內容全講完,看似快了,其實慢了,違背了小學生接受知識的規律,必然會走向願望的反面。

八、「對口相聲」不宜演

我看到有些教師在課堂上有這樣的情況;當他叫起一個學生發言的時候,他馬上走下講臺,來到這位學生身旁,面對面地聽這位學生的發言。

如果學生的回答有卡殼現象,他仍然面對面地給予引導,直至問題的解決。

其間他對這位學生可謂是全神貫注,眾多的學生此時此刻的表現,他就不管了。課堂上出現一種師生二人說「對口相聲」,其他同學放任自流現象。

這種顧此失彼的現象,在課堂上是不宜出現的。教師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一個學生身上,課堂上就會紀律鬆弛,其他學生聽這種「對口相聲」的就會寥寥無幾,這必然要影響到教學效果。

正確的做法是:教者仍然處於講臺的位置,心中時刻裝著全班學生,在認真聽取一個學生發言的同時,目光要時不時地掃視全班,讓每一個學生都意識到老師此時此刻正在關心著自己,從而保證課堂紀律處於良好狀態。

九、改錯不宜缺勇氣

曾見有的老師對自己教學中的失誤,不當面糾正,而悄悄改正,採取了一種自護其短的做法。他們的共同心態是:怕當眾認錯糾錯,有失面子。

自護其短,也許在一個短時期內可以把學生蒙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到那時,他們一定會發現某某老師曾經「蒙」過他們,教者在他們心中的形象無形中打了折扣。

其實,知識猶如浩瀚的大海,教師也不可能萬事精通,教學也不可能做到萬無一失。由於種種原因,課堂教學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是常事,本不足為怪。

教師應放下架子,勇敢地承認錯誤,並立即糾正。這才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學生對此也是能夠理解和諒解的。

十、不宜充當裁判員

誰是誰非,為什麼不讓學生討論,而要由老師裁定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者怕影響教學進度,怕完成不了教學任務。

記住的僅僅是現成的結論,思維的「閘門」根本沒有打開,學生也沒有知其所以然,這能算完成教學任務了嗎?當發現學生的答案存在分歧的時候,應當讓他們議論紛紛。這當然需要花費時間,但這是值得的。

通過爭論,學生明辨了是非,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力氣用在刀刃上,不是很好嗎?

這些現象在課堂上的出現,足以說明,當教師的,在課堂上一舉手一投足,都要十分注意,切莫掉以輕心。課堂教學無小事,教者事事應在意。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對課堂上的每一環節,都要認真設計,想一想怎樣做效果更好,怎樣做便會影響教學質量,力爭上好每一堂。

本文來源於班主任寶典。

相關焦點

  • 教師圈4個潛規則,你中了幾個?
    而在教師圈,也流傳著這樣一些潛規則,同行們可以來看看,你中了幾個?第一:上課時眼睛總盯著差生。當老師的,究竟會不會偏心?上課的時候,老師們的目光,不會去看那些聚精會神聽講的優秀生,因為這些學生,你壓根就不用擔心。往往,班級裡會有那麼幾個特別調皮搗蛋的,老師一個沒注意,他要麼去揪前排同學的頭髮,要麼鑽到了課桌底下玩卡片,總之,上課的時候,屁股底下像抹了油。對於這類學生,老師們總是十分「偏心」,過度注意的。估計有大多數同行,都有這個習慣吧!
  • 老師,你會寫「教學反思」嗎?許多教師撰寫「教學反思」成了名師
    「教學反思」迅速成長,許多教師在「教學反思」中走進了名師的行列。常規教學過程中,經常可以促進教師的反思與創新。「教學反思」怎樣寫呢?1、反思備課。為此,我把備課的著眼點放在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和「如何創設情境讓學生去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重點放在學法指導上。2、反思上課。
  • 讓教師有自主修養調整的假日,做好教學反思,做好自我提升
    還有自媒體不經質證,隨意發表的批評師德言論,讓教師承受不該承受之重,即使節日臨近,還填著堵,好似節日來臨,給你送來一杯味美羹湯,隨手丟進個蒼蠅,吃掉還是嘔吐?近些年來,每到教師節,教師們都要承受一番心理糾結,照例的祝賀之後,就緊隨著警告。實話實說,確有個別教師在節日裡接受禮品、禮金,但是作為極少部分人的所為,就牽涉所有教師的情緒,讓教師本就該高興放鬆的節日裡平添苦惱,這個節日究竟該怎麼過?網上取消教師節的呼聲,大抵來自基層教師的無奈。
  • 新手教師如何快速站穩講臺?這位特級教師給出4條忠告6個關鍵詞!丨...
    - 這是好老師 2020年的第444 篇文章 -青年教師尤其是新手青年教師站穩講臺,自我定位和內在需求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作為青年教師究竟該如何對自身進行準確定位?需要具備哪些要素才能從青澀走向優秀?特級教師武鳳霞給出的4條忠告6個關鍵詞幫助你快速提高成長,乾貨滿滿,值得反覆細讀。01.
  • 科航路學校教師開學「首秀」——賈晨玲,做有溫度的教師
    中國山東網訊 在科航路這樣一所老校中,每個階段的教師都發揮著自己的獨特優勢。在這裡優秀教師不一定只是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年輕教師一樣會發光發熱。年僅22歲的賈晨玲已經在這所學校工作了三個學期了,短短一年半,她展現出了驚人的教學天賦,並在2017-2018年上半學期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成績。賈晨玲深知自己是一位「新兵」,對教材內容不熟悉,這個時期,勤學好問便成了她的法寶,同教研組的老師上課,教室後面都會有她的身影。
  • 2021年是個「寡婦年」,老農說又叫無春年,還說這幾件事不宜做
    庚鼠馬上就要過了,不遠的牛年正踏蹄而來,明年是辛丑年,辛在民間被視為金,因此明年也將是金牛年。牛馬年貨在民間是特別受歡迎的。又稱牛馬年廣種田,怕雞猴這兩年。據民間傳說,牛年和馬年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因此糧食可以獲得豐收。而且雞猴這兩年的年景不好,很容易導致糧食減產,事實就是這樣嗎?
  • 國內最美的10個景點,你去過幾個呢?
    國內最美的10個景點,你去過幾個呢?最近,國外某網站投票通過了有趣的投票,選擇自己認為最美麗的中國景點,而小編將分享前十名給大家。TOP10:中國長城,長城的重要性不僅是人類建築的奇蹟,更重要的是它象徵著中華文明的擴展。
  • 100道教資面試結構化問題,個個都是重點!
    10.平時作業做的很認真,但是考試結果不理想,你怎麼看?【參考解析】第一,安慰學生不要太傷心,肯定學生的態度,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第二,幫助學生排查原因,如果是考試技巧不行,加強考試技巧訓練,如果是平常學習習慣不好,方法不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方式方法。第三,跟進學生,觀察他後續的考試情況,再進行針對性地糾正。
  • 家長瘋狂追捧早教市場 1歲7個月孩子上課近1年
    《指南》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相關專家表示,這個《指南》是一個科學詳細的參考,可以讓老師和家長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遏制「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在不少人眼裡,孩子會認多少字、背多少單詞、做幾道數學題,成為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但這樣的標準到底有無科學性?早期教育如何異變為早期培訓?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孩子的世界是個童話般純淨的世界,只要能在他們童話般的世界裡摩擦出智慧的光芒,誰就是成功的教育者。在這一點上楊老師做得很成功。每堂課的設計意圖總是完美的,但在實際的上課中,總有許多的遺憾。上課時,教師如何把握一個「度」, 進行很好的課堂調控,達到預期的效果,一直是每一個老師的努力方向,相信楊老師今後會越上越精彩的!
  • 大學四年時間中,下面這幾件事,你做了幾個?
    這個月過完之後就要迎來2021年了。然後,要不了太久,就是高三生的高考,而後就是大四生的畢業了。畢業說來也是一個令人有點傷感的事情,畢竟,做了這麼多年的學生,突然要告別學校,肯定會有些不捨得。尤其是已經嘗過社會苦頭的大四生,更加不想離開學校了。還有已經從大學畢業的人們,在社會的打壓中,光榮地加入了打工人一族,肯定也會懷念在學校的那些時光。
  • 寫在國際家庭日,幾個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值得深思!
    多是因為題目中「幾個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所吸引,下面一線教師就來和大家分享這個節日的內涵和幾個家庭教育的案例,供大家反思。從1994年開始每年的5月15日被確定為國際家庭日。旨在引起大家對家庭問題的重視,促進家庭幸福,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很多人確實總是一味的要求家人要多掙錢,要求孩子考高分……家庭矛盾激化、成員壓力巨大,何談幸福。
  • 15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據說全部記住可不簡單……
    幾乎每個備考教師招聘的小夥伴都躲不開心理學,知識點多且雜是大家對心理學的一致評價,但是心理學又是一個有意思的學科,有很多有趣的知識點,比如心理學常考的15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記住就能得分,但是全部記住可不簡單,你知道幾個?
  • 專家:這幾個維度,少有家長會注意
    關於這個問題,魚sir在上個月已經做過回答。不過最近針對火花思維和學而思網校的提問又高了起來。可能也和寒假即將來臨,家長們想在這個時間段給孩子好好衝刺一番有關係。那麼今天的內容,魚sir再根據火花思維和學而思網校數學的預複習、師資這幾個維度進行詳細對比,同時這幾個維度也是最容易被家長忽視的。
  • 求職攻略:面試教師崗位會遇到哪些類型的題目?
    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結構化面試的相關題目:類型1、人際溝通類題目思路:明確矛盾→分清原因→對症下藥→總結反思真題:如果你是班主任,任課老師不配合你的工作,你會怎麼做?因為任課教師所反映的一些問題往往是學生們真實的一面,作為班主任,我必須虛心誠懇地聽取任課老師的提醒和建議。如果是因為我和任課老師之間存在個人誤會,我會及時的化解矛盾,建立相互之間的了解與信任。比如可能沒有及時配合任課老師的工作,我要做一個深刻的反思,並向任課老師誠懇的道歉。
  • 女孩上初中時最愛做的4個小動作,第3個90%都幹過,太真實了
    女生進入青春期要更早一些,她們在初中階段就容易精力不集中,在上課時做別的事情。下面要說到的這些「小動作」,是初中女生身上常見的。她們經常在課上出現這些小動作,有時候老師都感到無可奈何。其中第3個小動作,90%的女生都幹過。以後回憶起來,也是非常青澀美好的心路歷程,值得懷念。
  • 現在對教師管理得越來越嚴苛,為何問題學生卻比以前多了呢?
    現在學校嚴苛的打卡制度所帶來的只有麻煩——某些上了年紀的老師總是糾結自己到底有沒有打過卡,實在不放心,只好跑到學校辦公室查打卡記錄。如果真忘了,就要向辦公室解釋說明。有時候你一個人去解釋是不行的,你要帶上學生和同事,學生證明你上了課,同事證明了按時到了學校。多數學校一天打卡兩次,但有些學校一天打卡四次。我的辦公室幾乎每天都有人因忘了打卡或忘了自己到底有沒有打卡而浪費很多時間。
  • 學會控制情緒,做個高情商家長
    過了很長時間,我一直沒有看見他回家,就下樓去找也沒有找到,最後通過小區視頻發現他走出了小區門。我猜想他可能自己去了美術學校,於是和他爸爸就一起開車去了美術學校。學校老師告訴我他已經在上課了。這時懸著的心終於落地了。我沒有去打擾他,直到他上完課。我往常一樣去接他下課,什麼也沒有說。晚飯後我們都心平氣和地坐到一起,說了說他今天這種行為的後果和我們的擔心,還有我們都要反思的問題。兒子哭了,哭得特別傷心。
  • 西班牙生物女教師的開放式教學,讓你意想不到,你敢這樣上課嗎?
    這位女教師名叫維羅妮卡,她從中國網際網路上淘了一件人體3D器官服裝,自己穿著給孩子們授課,讓孩子們眼前一亮,課堂氣氛空前熱烈。對於很多人來說,生物課學起來比較粗糙,尤其要記住那麼多的知識點,而國內的老師在教授人體器官知識的時候,往往比較保守,學生也沒有太大的興趣。
  • 女教師嫌上課嘈雜 用膠帶將20餘學生封口
    有學生被封了7層 還有學生撕下膠帶時嘴唇都爛了  據《每日郵報》4日報導,英國一名西班牙裔的小學女教師,因為學生在上課時嘈雜,竟將20多名學生的嘴,用膠帶封上25分鐘。被封嘴的學生多為10歲左右,部分學生在撕下膠帶時扯傷嘴唇,導致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