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教師管理得越來越嚴苛,為何問題學生卻比以前多了呢?

2020-12-08 騰訊網

對教師管得越來越嚴、要求越來越高,把教師的很多精力耗費在天天糾結自己到底有沒有打卡,耗費在沒有必要寫的紙質版教案,耗費在沒必要寫的課課反思,耗費在許許多多的非教育性事務上,耗費在越來越多、越來越冗長的會議上。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越來越嚴苛的管理耗費了他們太多的精力,於是他們能用年教書育人的時間精力就少了,於是問題學生比以前更多了。

我來簡單地說說當下嚴苛的教師管理,並做簡單述評。

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深信,絕大多數中小學都是沒必要打卡制度的。因為我們絕大多數老師無須打卡考勤都能認真按時上班,其中部分老師還長期主動加班。現在學校嚴苛的打卡制度所帶來的只有麻煩——某些上了年紀的老師總是糾結自己到底有沒有打過卡,實在不放心,只好跑到學校辦公室查打卡記錄。如果真忘了,就要向辦公室解釋說明。有時候你一個人去解釋是不行的,你要帶上學生和同事,學生證明你上了課,同事證明了按時到了學校。多數學校一天打卡兩次,但有些學校一天打卡四次。我的辦公室幾乎每天都有人因忘了打卡或忘了自己到底有沒有打卡而浪費很多時間。

對於個別無心教學的同事,打卡制度留得住他們的人,卻留不住他們的心。甚至個別人做好指模,讓同事代為打卡,學校也渾然不知。

這樣嚴苛的打卡制度除了浪費一線教師的時間、精力,增加他們的煩惱,幾乎沒有什麼益處。

白巖松曾說,若一個單位開始打卡考勤了,一般意味著這個單位在走下坡路了。

我說,如今嚴苛的學校打卡制度就是對認真負責的教師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感會大大降低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校對教案的檢查和管理愈發嚴苛。以前是教齡5年以下必須手寫教案,現在是50歲以下的教師都要手寫教案。而且還對教案的詳細度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如我們語文科,精讀課文教案必至少3頁,略讀課文至少1頁,作文教案至少3頁(還要附上優秀作文、問題作文的複印件若干)。另外,還要求課課反思,即每一課都要有反思,反思不少於200字。

其實對於多數教齡5年以上的成熟教師而言,最好的教案就是寫在課本上的簡案。因為教學是動態的,很多課堂教學都要根據課堂實際進行調整的。那種把教學所有細節都寫在教案上的行為多數情況下是沒必要的,若真嚴格按詳細的教案教學就是教死書,就是對學情的不尊重。實際上,幾乎沒有老師會按詳細的教案教學。因此,對於多數成熟教師而言,寫詳細的教案就是浪費時間。要知道,寫3頁教案沒有1個半小時是不大可能完成的。要求手寫詳細教案浪費了無數成熟教師大量的寶貴的教育教學時間。

要求教師反思課堂初衷自然是合理的,但是要求每節課都反思,還要寫成不少於200字的文本,這就過了。我想問問提出這項要求的管理層,你自己能做到得到每節課反思,每節課的反思文字不少於200字嗎?做不到,但是管理層又要我們做,所以多數教師200字以上的課課反思都是拼湊的,無疑這又浪費了我們的教育教育時間。

以往,有不少老師會參考往年的教案,進行一定的調整後教學。某些學校為了防止教師使用往年的教案,會在教師的教案上蓋上年月日的章。真是精明啊!但這樣的精明除了浪費老師寶貴的教育教學時間外,幾乎沒有任何積極作用。

再則,現在上課大多用PPT,教案寫簡案完全夠了。寫詳細的教案真的是浪費我們寶貴的時間。

另外,如今,越來越多的非教育性事務也嚴重擠壓了教師教書育人的寶貴時間。還有,現在的會議變得越來越多,時間變得越來越冗長,這同樣嚴重擠壓了教師教書育人的寶貴時間。

一言蔽之,這種對教師越來越嚴苛,要求越來越高的管理是不好的管理,是嚴重擠壓了教師教書育人的寶貴時間。教師的一天也只有24小時,教師也要吃飯、睡覺,教師也有家庭,也有自己的生活。於是教師原本可以用來教師育人的時間被嚴苛的教師管理嚴重擠壓,導致很多問題學生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和教導,於是問題學生越來越多,教學成績也會越來越差。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辭職的年輕教師越來越多了?是壓力大嗎?
    學校裡來的新老師幾乎都是沒有編制的臨聘教師。以往一年一度的區教育局教師招聘也變成了區內各個學校的臨聘教師招聘。近五年來的學校年輕教師除了個別,幾乎都還是臨聘教師。因為考編實在太難。不是考編的題目有多難,而是指標實在太少,競爭太激烈了。
  • 功利學生與浮躁教師的可怕化學反應
    在17日舉辦的復旦基礎教育論壇上,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等專家批判了社會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態,認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德性培養和責任感的培育。楊玉良批評現在的學生急功近利,總希望找秘訣、走捷徑,而老師「四處吃請,誇誇其談」。
  • 以前土狗在農村隨處可見,可為何現在越來越少了?
    不過自己長大之後,發現以前在農村隨處可見土狗,如今卻變得越來越少,不少農民也開始養起了泰迪和金毛等洋犬,土狗仿佛正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當中。其實對於這一現象,很多人都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這是時代的進步,有人卻覺得這是農村風土人情的流失。可是,無論抱有哪一種想法,土狗的忠誠和能力都是很多洋犬所不能比擬的。
  • 曾經菜園裡不打藥,菜長得很好現在為何不打藥,害蟲越來越多了呢?
    曾經菜園裡不打藥,菜長得很好現在為何不打藥,害蟲越來越多了呢? 這個問題很現實。現在不管是大田裡種植蔬菜,還是在自家的房前屋後、閒院種植一些時令蔬菜,首先預備的就是噴霧器和農藥預防害蟲。
  • 清華北大畢業生爭相到浙江當中學老師 學霸教得好學生嗎?
    一是受北大、清華畢業生青睞的中學有地理優勢,無論是深圳,還是杭州,近年發展態勢越來越好,城市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像杭州舉辦G20峰會後,又將迎來亞運會,恰好近三年相繼有新辦高中投入使用,招聘人數一下多了。二是行業發展的優勢,現在大到國家,小到每個家庭,都重視教育,教師越來越受尊重,工作也相對穩定,杭城部分高中還與大學有合作,在中學當老師也有機會繼續搞研究,有專業發展空間。
  • 現在禿頭的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多呢?的
    現在禿頭的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多呢? 現在的年輕人都越來越在乎自己的形象了,從頭到腳無一不在乎,現在問題來了,現在的年輕人,掉頭髮的越來越多
  • 以前一打雷就要趕緊拔插頭,為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會這麼做了?
    電視機相信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會有,但是要知道,以前這可是一種奢侈品,在小編小的時候,有人家裡有一臺黑白電視機的話,那可是富裕之家了,如果要是彩色的話,那就更不用說了。在以前,像這樣的電視機都是會保護起來的,有時候家裡看完電視後,會拿一個布罩出來,把電視機罩起來,免得灰塵進入電視機裡,影響顯像。
  • 以前滿天飛的蜻蜓去哪了,為何現在這麼少見?部分被端上餐桌
    鏡頭下的蜻蜓蜻蜓在我國的分布十分廣泛,只要不是在高原高寒冷地區,幾乎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以前蜻蜓滿天飛的景象現在似乎已經看不到了,那蜻蜓都去哪了呢,為何現在這麼少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新事物的興趣也愈加濃烈,以前只想著能一天吃上三頓白米飯就滿足了,現在人們的嘴巴卻是吃得越來越廣,越來越挑了。
  • 為何嚴苛的秦法中,身高不足6尺可不坐牢?
    成與敗之間,皆由「秦法嚴苛」所致!  足見,秦法嚴苛舉世聞名!然而,在秦法中,卻有這麼一條規定,很多人不得其解,  以嚴苛著稱的秦法,為何會如此破例?那就是,秦法中也曾規定:身高不足6尺者,不用坐牢!
  • 鍾南山院士說得真好!教師像蠟燭,但不是「毀滅」了自己
    鍾南山院士表示:以前讀書的時候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教師的工作是點燃蠟燭,照亮了別人,'毀滅'了自己」。我覺得這句話只有一半是對的,教師點燃蠟燭,照亮了別人,但另一方面不是「毀滅」自己,而是體現了自己的價值。對鍾南山院士的話,我深以為然,「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樣的比喻看似很好,實際上卻忽視了教師的生命價值和職業價值。
  • 俗語「千棵棕萬棵桐,子孫都不窮」,為何現在種植的人越來越少?
    俗語「千棵棕萬棵桐,子孫都不窮」,為何現在種植的人越來越少?文/農夫也瘋狂老話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些土地,而其除了可以種植農作物以外,還可以栽種很多的樹木。因為多種樹總是有好處的,老輩人就常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也是留給子孫後代的一筆財富。而過去農村還有俗話「千棵棕萬棵桐,子子孫孫都不窮」,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現在棕樹和桐子少有人種植了呢?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比較簡單,就是說在平時要多栽種棕樹和油桐樹,這樣子孫後代也會因此而受益,不會過窮苦日子。
  • 現在的老師有多難當?許多事情前後自相矛盾
    可是,現在的校園,充滿了商業化氣息,更充滿了形式化,違背了教育原則。現在的老師有多難當,可以看看以下幾個方面:一、不讓布置作業,但學校兩周一次的作業檢查拿什麼應付學校考核教師,有一項就是平時的作業檢查。
  • 一名人民教師,七名學生,是她給了大山孩子一個新的希望
    冬天的東北大地,一片蕭索,一場小雪過後,操場上立馬就感覺被洗淨了一樣,在午後的陽光裡,梁老師一如既往的鎖好教師們,踩著自己的小單車,沿著這條路,去每個同學家裡家訪,她叫梁淑華,今年54歲,一名人民教師,七名學生,是她給了大山孩子一個新的希望。
  • 男孩子,整體實力是比女孩子強的,為什麼現今學霸女越來越多?
    那為什麼現今的女學霸這麼多呢?男孩子不學習的也那麼多呢?個人認為與當今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第一:目前的教育太強調聽話、安靜,男孩子明顯做不到,受壓抑。我們現在的教育太強調聽話了,從小到大,孩子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聽父母的話。
  • 1700多教師自願放棄編制!濟南高新區出手教師編制改革,「鐵飯碗...
    這項改革涉及高新區33所學校,最終由1700多名教師自願申請聘任崗位。「出手」教師聘任制濟南高新區老師將放棄「身份」,實行崗位聘任,幹得好拿高薪,幹不好丟飯碗!醞釀半年之久,濟南高新區終於出手了。而且,績效獎勵和教師的職稱沒有一點關係,完全看工作量和工作質量,破解了長期以來教師職稱評審的困擾。學校和教職工進行雙向選擇按照聘任崗位管理辦法,學校出聘任方案,然後學校和教職工雙向選擇。這樣就會出現有的崗位多個人爭,或者「多、雙崗聘任」的情況,教師在幹好教學崗位的同時可以參與一些教輔崗,多勞多得。
  • 家長來校「反映」教師教學問題,怎樣解決?
    家長對教師的反映,如果處理不好,就會演變成大的問題,尤其當一個班的家長集中請代表表達意見的時候,他們代表的不僅僅是幾個人的想法。作為學校管理者,接待和交流要慎重,通過溝通,達成一致意見,促進家校合作。(一)要照顧家長的心理感受。他們來,是想表述問題、得到理解、希望解決。所以要耐心傾聽,細緻詢問,換位思考。(二)心中對問題和解決辦法要預先調研,有預判和AB方案。
  • 中學數學:如何既讓孩子學得有趣,又拿得高分,一線教師這樣說!
    中學數學:如何既學得有趣,又拿到高分,一線教師這樣說。普遍害怕數學的現象數學,對於多數中學生、小學生來說都是害怕的一門學科,為什麼呢?因為數學是一門極具拉分的科目,總分120分的試卷,成績好的學生數學可以考100多分,而學習差的同學只能考幾十分。
  • 女教師因體罰學生被解除職務 曾給學生下跪道歉
    會上,五華區教育局向區內各學校的教職工發出警示:務必遵守「教師十不準」,舉一反三,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工作。據通報,當事老師李萍被解除校內一切職務,昆三十中則在五華區教育系統內被通報批評。  昨天,本報熱線接到多位讀者打來的電話,絕大多數都是為李老師鳴不平的。
  • 如何教學生「談性說愛」? 成都21所中學教師賽課
    又該怎樣講呢?日前,成都市金牛區21所中學教師匯聚在金牛區實驗中學(北區)賽課,PK如何給孩子講「性」這個敏感話題。  這是金牛區教育系統在2009年在全市率先推廣性教育課程後,首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考核。賽課結果昨日出爐,包括20中馬文琦老師領講的《愛情童話》在內,10名教師獲得前三等獎。賽課效果將給予成都其餘學校起到示範作用。
  • 德媒:德國學生為何學漢語?有學生答「簡單」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如今,越來越多的德國學校開始開設漢語課,德國學生高中畢業時,可以選擇漢語作為高考外語科目。那麼,這些中文課程是怎麼設置的?學生們究竟為什麼要學這樣的一門外語呢?女教師沈勇站在黑板前,向學生們解釋小品詞"把"(「小品詞」系德語中一類比較特殊的詞,它既有副詞的某些特徵,又具有介詞的詞形,觀察者網注)。12年級的學生們專心聽講。這一語法新現象讓13名學生中的大多數都還感覺困難。沈老師使用拼音,用一個例句,解釋造句結構。 她說,"最難的地方就是漢字。因為我們高中三年學的語法不是特別難" 。大多數時間裡,她都說漢語,只是有時換用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