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圖注
查看圖注
50年前,26歲的珍在坦尚尼亞的岡比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與當地出沒的黑猩猩幾乎住在了一起。在那裡她有了驚人的發現:黑猩猩經常製造簡單的工具。然而珍的研究的意義不止於此。她不僅讓我們認識了黑猩猩,也激發了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
「惟有了解,才能關心;惟有關心,才能協助;惟有協助,黑猩猩方能得以生存。」
本刊記者 李珊珊 發自北京
2010年初秋,新雨,幾簇玉蘭掛在樹梢,暗紅的外皮已綻開一些,露出裡面鮮紅的種子——這些種子如果落在地上,只要足夠耐心加上小心培護,很多年後,就會長成開滿香甜的粉白花苞的玉蘭樹。
旁邊的禮堂裡,說話溫柔的英國女人珍·古道爾正用一場公眾演講紀念自己研究大猩猩50周年。她所創辦的NGO就叫「根與芽」,她說:「芽看上去又小又弱,但接觸了陽光,它們就能衝破堅實的牆。」
對於珍的研究,當年的出資人之一——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在其百年紀念冊中說:我們相信研究大猩猩可以獲得對早期人類的了解,一位迷人且勇敢的姑娘把這些靈長類動物作為了自己的研究課題。
50年前,26歲的珍在坦尚尼亞的岡比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與當地出沒的黑猩猩幾乎住在了一起。在那裡她有了驚人的發現:黑猩猩經常製造簡單的工具。然而珍的研究的意義不止於此。她不僅讓我們認識了黑猩猩,也激發了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
一張珍與黑猩猩的經典合影中,一隻年幼的黑猩猩伸出手指,去觸摸她的手。據說這象徵著人類與自然間的微妙關係。
藏在雞窩裡看雞蛋從哪裡鑽出來
在《和黑猩猩在一起》的開篇,珍回憶自己第一次動物行為學研究的經歷。當時她4歲半,很想知道母雞身上哪裡有一個可以讓雞蛋鑽出來的洞。有一天她藏在了雞窩裡,等著母雞下蛋。「忽然,她慢慢從草窩上站起來,背朝向我,身子向前彎曲。我看見一個又白又圓的東西從她兩腿間的羽毛裡慢慢地露出來,越來越大。忽然,她扭動了一下,噗!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一個雞蛋落到了草窩上。」
7歲時珍讀了一本《杜立特醫生的故事》,說的是一名懂動物語言的獸醫杜立特跨海到非洲救助生病猴子的故事。小姑娘下定了決心:「總有一天,我要去非洲。」
她讀了所有能找到的關於動物的書。她喜歡的動物包括北美的狼、南美的美洲豹、亞洲的猩猩、印度的象等等。她喜歡狼孩莫格利的故事,還特別喜歡人猿泰山的故事,但不喜歡相關的電影,「我自己幻想的泰山比任何演員演的都更精彩。」
珍18歲高中畢業,進了家文秘學校,學習打字、速記和簡單的帳目登錄——當時二戰剛剛結束,媽媽認為,秘書在哪兒都能找到工作。之後,珍在一家診所工作過,在牛津大學學校管理大樓的檔案室做雜工,還在一家紀錄電影製片廠做過配樂,那是個「絕對妙不可言」的工作。
可是,非洲夢並沒有被忘卻,珍說,「即使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我也明白那只是用來打發時間而已。我總是在等待機會。」
「我為什麼老跟你說黑猩猩呢」
機會很快就來了。一位同學的父母在非洲買了個農場,同學邀請珍去那裡。因為在電影廠的薪水太低,她換了個可以拿到小費的餐廳當服務員,4個月後,路費總算湊夠了。
23歲那年,珍坐上了肯亞城堡號客船,經過21天航行來到非洲。在非洲的第3個月,有人告訴她,「如果你對動物感興趣,最好去見見路易斯·利基。」
利基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古生物和古人類學家,著名古人類學研究家族——利基家族的開創者,正是他的發現使東非被確認為人類的發源地。珍去見利基時,他的秘書剛剛辭職,珍就做了他的秘書。
這個高中畢業的女秘書對非洲動物的了解之多讓利基很驚訝。他帶珍參與一些化石發掘並讓她在化石博物館實習。之後,利基開始有意無意地向珍提起黑猩猩的事情:那些黑猩猩生活在坦尚尼亞一個遙遠的湖泊周圍的森林裡,他們比人強壯得多,研究他們可能很危險,但一定很有價值。他認為了解黑猩猩的生活狀態可以幫助理解石器時代古人類的生存狀況。
珍對黑猩猩很感興趣,但考慮到自己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沒有學位沒有經驗,她不敢提出自己的願望,「從沒想過我會被選中做這項研究」。但有一天珍終於忍不住了,她告訴利基自己很想去研究黑猩猩。利基笑了,「我一直在等你說這話呢,否則我為什麼老跟你說黑猩猩的事呢?」
利基認為,缺乏經驗,沒有學位,這都不重要。他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人,「頭腦還沒有被那些理論束縛住」,最重要的是這個人要有無窮的耐心,真正願意和黑猩猩在一起,毫無所圖、心甘情願地研究黑猩猩的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