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古道爾:與黑猩猩共度的50年

2021-01-16 騰訊公益

隱藏

查看圖注

50年前,26歲的珍在坦尚尼亞的岡比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與當地出沒的黑猩猩幾乎住在了一起。在那裡她有了驚人的發現:黑猩猩經常製造簡單的工具。然而珍的研究的意義不止於此。她不僅讓我們認識了黑猩猩,也激發了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

「惟有了解,才能關心;惟有關心,才能協助;惟有協助,黑猩猩方能得以生存。」

本刊記者 李珊珊 發自北京

2010年初秋,新雨,幾簇玉蘭掛在樹梢,暗紅的外皮已綻開一些,露出裡面鮮紅的種子——這些種子如果落在地上,只要足夠耐心加上小心培護,很多年後,就會長成開滿香甜的粉白花苞的玉蘭樹。

旁邊的禮堂裡,說話溫柔的英國女人珍·古道爾正用一場公眾演講紀念自己研究大猩猩50周年。她所創辦的NGO就叫「根與芽」,她說:「芽看上去又小又弱,但接觸了陽光,它們就能衝破堅實的牆。」

對於珍的研究,當年的出資人之一——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在其百年紀念冊中說:我們相信研究大猩猩可以獲得對早期人類的了解,一位迷人且勇敢的姑娘把這些靈長類動物作為了自己的研究課題。

50年前,26歲的珍在坦尚尼亞的岡比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與當地出沒的黑猩猩幾乎住在了一起。在那裡她有了驚人的發現:黑猩猩經常製造簡單的工具。然而珍的研究的意義不止於此。她不僅讓我們認識了黑猩猩,也激發了我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

一張珍與黑猩猩的經典合影中,一隻年幼的黑猩猩伸出手指,去觸摸她的手。據說這象徵著人類與自然間的微妙關係。

藏在雞窩裡看雞蛋從哪裡鑽出來

在《和黑猩猩在一起》的開篇,珍回憶自己第一次動物行為學研究的經歷。當時她4歲半,很想知道母雞身上哪裡有一個可以讓雞蛋鑽出來的洞。有一天她藏在了雞窩裡,等著母雞下蛋。「忽然,她慢慢從草窩上站起來,背朝向我,身子向前彎曲。我看見一個又白又圓的東西從她兩腿間的羽毛裡慢慢地露出來,越來越大。忽然,她扭動了一下,噗!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一個雞蛋落到了草窩上。」

7歲時珍讀了一本《杜立特醫生的故事》,說的是一名懂動物語言的獸醫杜立特跨海到非洲救助生病猴子的故事。小姑娘下定了決心:「總有一天,我要去非洲。」

她讀了所有能找到的關於動物的書。她喜歡的動物包括北美的狼、南美的美洲豹、亞洲的猩猩、印度的象等等。她喜歡狼孩莫格利的故事,還特別喜歡人猿泰山的故事,但不喜歡相關的電影,「我自己幻想的泰山比任何演員演的都更精彩。」

珍18歲高中畢業,進了家文秘學校,學習打字、速記和簡單的帳目登錄——當時二戰剛剛結束,媽媽認為,秘書在哪兒都能找到工作。之後,珍在一家診所工作過,在牛津大學學校管理大樓的檔案室做雜工,還在一家紀錄電影製片廠做過配樂,那是個「絕對妙不可言」的工作。

可是,非洲夢並沒有被忘卻,珍說,「即使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我也明白那只是用來打發時間而已。我總是在等待機會。」

「我為什麼老跟你說黑猩猩呢」

機會很快就來了。一位同學的父母在非洲買了個農場,同學邀請珍去那裡。因為在電影廠的薪水太低,她換了個可以拿到小費的餐廳當服務員,4個月後,路費總算湊夠了。

23歲那年,珍坐上了肯亞城堡號客船,經過21天航行來到非洲。在非洲的第3個月,有人告訴她,「如果你對動物感興趣,最好去見見路易斯·利基。」

利基是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古生物和古人類學家,著名古人類學研究家族——利基家族的開創者,正是他的發現使東非被確認為人類的發源地。珍去見利基時,他的秘書剛剛辭職,珍就做了他的秘書。

這個高中畢業的女秘書對非洲動物的了解之多讓利基很驚訝。他帶珍參與一些化石發掘並讓她在化石博物館實習。之後,利基開始有意無意地向珍提起黑猩猩的事情:那些黑猩猩生活在坦尚尼亞一個遙遠的湖泊周圍的森林裡,他們比人強壯得多,研究他們可能很危險,但一定很有價值。他認為了解黑猩猩的生活狀態可以幫助理解石器時代古人類的生存狀況。

珍對黑猩猩很感興趣,但考慮到自己從未接受過專業訓練,沒有學位沒有經驗,她不敢提出自己的願望,「從沒想過我會被選中做這項研究」。但有一天珍終於忍不住了,她告訴利基自己很想去研究黑猩猩。利基笑了,「我一直在等你說這話呢,否則我為什麼老跟你說黑猩猩的事呢?」

利基認為,缺乏經驗,沒有學位,這都不重要。他要找的就是這樣一個人,「頭腦還沒有被那些理論束縛住」,最重要的是這個人要有無窮的耐心,真正願意和黑猩猩在一起,毫無所圖、心甘情願地研究黑猩猩的生活習性。

相關焦點

  • 珍·古道爾:我願犧牲一切,去和黑猩猩生活在一起
    從學者到英雄:黑猩猩世界的「神奇女俠」▲ 1995年12月,珍·古道爾登上美國國家地理的封面。「美女和她的野獸們」。——這是上世紀80年代,一家報紙在報導珍·古道爾(以下簡稱珍)研究黑猩猩這條新聞時使用過的標題。這或許就是人類對於其它動物的看法,它們是野蠻的、充滿了獸性的生物。
  • 傳奇生物學家珍·古道爾:從二十幾歲到84歲把一生交付給黑猩猩
    2017年有一部紀錄片《珍》紅遍了世界各國際電影節,獲獎無數。2018年,珍·古道爾的《大地的窗口》入選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十大自然好書」,榮獲年度國際作品獎。頒獎詞如是說:「一本令人肅然起敬的偉大著作。在非洲長達三十餘年的研究,為讀者擦亮了窗上的玻璃,看見黑猩猩——這一現存生物裡和人類相似度最高的物種的行為和生活細節,透視了人類行為的自然屬性和人性本身。」
  • 「如果野生黑猩猩不復存在,那將是人類的悲哀」,珍·古道爾在大河...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符冰群10月16日晚,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在長江文明館學術報告廳正式開講。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Jane Goodall)通過網絡視頻連線,以「希望的理由」為主題,講述了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尊重和關愛所有生命,維護健康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人走進自然。珍·古道爾北京根與芽總幹事錢蕾、武漢市公園協會自然教育分會秘書長倪雲、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副館長張肖雯出席此次大河講堂。
  • 今晚7時,聽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講述她與黑猩猩的故事
    講座海報(武漢自然博物館供圖)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付冰)10月16日,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與北京根與芽社區青少年服務中心聯動,邀請著名動物學家、致力於野生動物研究、教育和保護數十年的珍·古道爾博士開講。
  • 「如果野生黑猩猩不復存在,那將是人類的悲哀」,珍·古道爾在大河講堂開講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符冰群10月16日晚,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在長江文明館學術報告廳正式開講。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珍·古道爾北京根與芽總幹事錢蕾、武漢市公園協會自然教育
  • | 珍·古道爾與黑猩猩生活38年,用激情、奉獻和毅力改變世界
    它記錄了珍過去成長的歲月,當她剛踏上她的黑猩猩研究之路,她的孤獨與快樂。它記錄了她從黑猩猩身上感受到的感情,以及她對身邊的人的感情……它展示了珍在人生路上的很多決定是怎麼自然而然做出來的。更為難得的是,拍攝這些片子的人是她的第一任丈夫,一位偉大的攝影師——雨果。
  • 周三電影晚放映 與珍·古道爾一起,開始《真愛旅程》
    珍·古道爾,在世界上擁有極高的聲譽的動物學家,致力於野生動物的研究、教育和保護。她二十多歲時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為了觀察黑猩猩,度過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她奔走於世界各地,呼籲人們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地球的環境。
  • 「希望的理由」——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在長江文明館大河講堂開講
    2020年10月16日,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在長江文明館學術報告廳正式開講。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Jane Goodall)通過網絡視頻連線,以「希望的理由」為主題,講述了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分享其建立的珍·古道爾研究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簡稱JGI)與「根與芽」(Roots & Shoots)環境教育項目的相關情況,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尊重和關愛所有生命,維護健康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人走進自然,產生聯結。
  • 董卿在《朗讀者》介紹過她,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將與武漢的小朋友連線講座了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符冰群珍·古道爾,一位在英語、生物等教科書上被中國孩子認識的動物學家、人類學家。當她金色的馬尾變作灰白,而她與黑猩猩的故事,已感動了人類半個世紀。記者從長江文明館了解到,10月16日,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珍·古道爾博士將通過網絡視頻連線,講述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分享其建立的珍·古道爾研究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簡稱JGI)與「根與芽」(Roots & Shoots)環境教育項目的相關情況,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
  • 還記得課本上的珍古道爾嗎?「廝守」黑猩猩的日夜
    一個女人與黑猩猩的故事,這個女人的名字叫做珍古道爾,為觀察黑猩猩,度過了38年的野外生活。而我今天想要推薦給大家的紀錄片《珍》,來源便是超過100小時的未曾披露的珍古道爾視頻,這些視頻於20世紀60年代由雨果範拉維克在貢貝拍攝,在2014年被重新發現。1957年,路易斯利基博士申請補助進行六個月的黑猩猩研究,他認為這項研究或許有助於了解早期人類。
  • 珍·古道爾博士吃肉代表著恐懼、痛苦、死亡!所以選擇成為素食者
    在她發表的題為《為什麼我成為素食主義者》的文章中寫道大約50年前,26歲的珍古道爾在1960年7月獨自從英國前往坦尚尼亞研究黑猩猩,當時我們對於黑猩猩的世界一無所知五十幾年來,珍古道爾博士的研究促使我們正視黑猩猩急需保育的現狀。她也重新詮釋了物種保育的定義我們在保育物種的同時,也需要考量當地社區和環境的需求。
  • 講座| 黑猩猩的陰暗面:欺騙、戰爭、不能容忍小群體
    中國國家動物博物館孫忻副館長在講座現場珍·古道爾的「猩」路歷程珍·古道爾1934年出生在倫敦,她從小就非常喜愛野生動物。高中畢業後她沒有去讀大學,而是工作了幾個月攢了一筆路費去非洲。1960年,利基為古道爾籌集了一筆經費,支持她在坦尚尼亞岡貝河區域從事研究。青年時代的珍·古道爾古道爾沒有本科學歷背景,當時很多人並不看好她。剛開始的時候,古道爾在媽媽的陪伴下去往那裡工作。半年的時間,古道爾便有了兩個非常重要的發現:黑猩猩會通過製造工具來捕食和取水。
  • BBC動物紀錄片王朝:權利的遊戲之黑猩猩
    世界最傑出野生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致力於研究黑猩猩近50年,如果不是一場黑猩猩國際大會,珍·古道爾可能會選擇一輩子待在岡貝國家公園。   1986 年,古道爾乘坐飛機去歐洲參加一場有關黑猩猩的大會。
  • 珍·古道爾:我們可以選擇對地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 「公眾科學...
    2020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以「提升公眾科學素質 促進全球科學抗疫」為主題,邀請相關領域頂尖科學家分享科學抗疫的思想、經驗和成果,探討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對策與方案。11月1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綠髮會承辦的2020年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之「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以線下、線上並行的方式在北京成功舉辦。
  • 古道爾:與海蝸牛和黑猩猩共眠的女人
    《希望的理由——古道爾的精神之旅》  (英)簡·古道爾 菲利普·伯曼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年4月   科學志   英國生物學家簡·古道爾因其在黑猩猩行為領域內的開創性研究,而被譽為這種張弛有度、鼓勵獨立自由思考的環境,以及在二戰歲月中對人類命運的悲憫情懷,使古道爾在日後的生活和研究中,格格不入於打著各種「科學」旗號的世俗性偏見,她的大半生,即是在與這種偏見的鬥爭中度過的。   1957年,23歲的古道爾受僱於人類學研究領域的權威路易斯·利基,慧眼識珠的利基給了古道爾一份旨在揭示原始人類行為模式的靈長類動物研究計劃。
  • 新冠疫情期間,珍古道爾正在自我隔離
    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道爾(Jane Goodall)於2018年在巴塞隆納宇宙盒(CosmoCaixa)科技館  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一次籌款活動被取消,珍古道爾這些天和其他所有人一樣處於自我隔離狀態
  • 不騙你,我剛剛真的聽懂了黑猩猩的「話」
    原標題:不騙你,我剛剛真的聽懂了黑猩猩的「話」 西拉利聽得懂黑猩猩在說什麼。 一聲尖叫從遠處傳來,那是正在進食的黑猩猩發出的。希拉利向身旁的科學家微微一笑:「有蛇。」
  • 珍妮·古道爾:我心仍歸荒野
    1960年,年僅26歲的珍妮帶著一個筆記本,一隻望遠鏡和對非洲野生動物的著迷住進了坦尚尼亞貢貝的雨林,開始了長達60年對黑猩猩的研究。她的工作糾正了許多學術界對黑猩猩這一物種長期以來的錯誤認識,揭示了許多黑猩猩社群中鮮為人知的秘密,開創了人類對靈長類動物的理解。她也因此被BBC評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