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爾:與海蝸牛和黑猩猩共眠的女人

2021-01-16 人民網

原標題:與海蝸牛和黑猩猩共眠的女人

  《希望的理由——古道爾的精神之旅》  (英)簡·古道爾 菲利普·伯曼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年4月

  科學志

  英國生物學家簡·古道爾因其在黑猩猩行為領域內的開創性研究,而被譽為「我們的知識世界最有影響的貢獻者之一。」(《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但令人驚奇的是,作為生物學界的泰鬥級人物,古道爾並不具相關學術背景,甚至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因而,其對「知識世界」的貢獻既耐人尋味,而關於「知識世界」的含義恐怕也要就此改寫。

  黃夏

  《希望的理由》是古道爾回顧往昔、寄情未來的一部精神自傳,在書中,她記錄了自己從一個喜愛動物的小女孩,到遠赴非洲從事黑猩猩研究,及至巡遊全球推動環境保護、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心路歷程。在此過程中,囊括人類和生物在內的系統性社會學知識,也以另一種方式被重新建構起來。

  與偏見鬥爭的大半生

  與一般學術類著作不同的是,《希望的理由》是一部飽蘸了作者深情的作品。在嚴謹的科學論斷之外,我們時時可以讀到作者對動物、對人類、對自然發自內心的愛,這種愛,絕非通過學術訓練就能獲致,而一旦得到這種愛,則可以成為學術和生活的共同信仰。

  那麼這種愛,來源於哪裡呢?古道爾寫道:「我的思想是在我20歲之前逐漸形成的,對我產生影響的是我的家庭、我所受到的教育、我所經歷的戰爭歲月、多年來聆聽到的震撼心靈的布道,此外還有我所讀到的那些書,我在戶外自然界所度過的時光,以及我們家所飼養的小動物。」

  說來似乎稀鬆平常,無甚出奇。但哪個家庭的父母,會樂意看到自家的寶貝女兒與蚯蚓和海蝸牛共眠的呢?又有哪對父母會耐心地告訴女兒,蚯蚓無土海蝸牛無水便要死亡,以此培養孩子兼顧理性的愛心呢?這種張弛有度、鼓勵獨立自由思考的環境,以及在二戰歲月中對人類命運的悲憫情懷,使古道爾在日後的生活和研究中,格格不入於打著各種「科學」旗號的世俗性偏見,她的大半生,即是在與這種偏見的鬥爭中度過的。

  1957年,23歲的古道爾受僱於人類學研究領域的權威路易斯·利基,慧眼識珠的利基給了古道爾一份旨在揭示原始人類行為模式的靈長類動物研究計劃。1960年,古道爾來到坦尚尼亞貢貝自然保護區,開始了其長達40年的研究生涯。

  顛覆諸多「科學原則」

  從一開始,古道爾就顛覆了生物學研究領域中的諸多教條。根據「科學原則」,為了獲得有用的數據,科學家必須保持「客觀冷靜」的頭腦,把所看到的情況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尤其不允許自己對觀察對象發生「移情」。古道爾對此不以為然:「我對這些聰明的生靈的理解,有不少恰恰是建立在對他們產生移情的基礎之上。一旦知道有些情況為什麼會產生,就可以對自己的解釋進行嚴格的驗證」。秉持「移情」理念的古道爾發現黑猩猩竟然能夠利用花花草草製成的「釣竿」釣白蟻,這一發現打破了製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標誌的成見,重新開啟了關於何為「人類」、何為「工具」等概念的大討論。

  古道爾還給黑猩猩取名,而按照「科學」方法只能對觀察對象編號。這種離經叛道直接挑戰了當時科學家認為動物是沒有個性、思想和理性思維的一塊活肉的論調。古道爾發現黑猩猩群體中存在著與人類相同或者相似的家庭、階級和社會組織,而黑猩猩本身也具備和人類一樣的情感、理性和思維能力。據此,古道爾質疑了當時以人類為中心進行科研活動的「歸納主義」過於簡單化和機械化。

  古道爾從事研究的近半個世紀,正是非洲深陷反殖民鬥爭、內戰、獨裁、政變的時期,而冷戰也在全球範圍上演正酣。外部世界的混亂使古道爾憂心如焚,但她沒有不問世事做個專事滌淨自我靈魂的朝聖客,而是從動物學研究出發,尋找人類區別於黑猩猩的那「1%多一點點的基因」的特出之處。

  沒錯,人類的美德與罪惡存在於與黑猩猩相同的那98%的基因之中,但正是這1%的差異,使人類能知生與死,也能對未來作出長遠規劃。古道爾認為,人類的命運,不在社會,不在環境,而就掌握在人類自己、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手裡——改變,從自我做起。這是一個有良知的科學家對人類抱持的希望和關懷。

相關焦點

  • 還記得課本上的珍古道爾嗎?「廝守」黑猩猩的日夜
    一個女人與黑猩猩的故事,這個女人的名字叫做珍古道爾,為觀察黑猩猩,度過了38年的野外生活。而我今天想要推薦給大家的紀錄片《珍》,來源便是超過100小時的未曾披露的珍古道爾視頻,這些視頻於20世紀60年代由雨果範拉維克在貢貝拍攝,在2014年被重新發現。1957年,路易斯利基博士申請補助進行六個月的黑猩猩研究,他認為這項研究或許有助於了解早期人類。
  • 珍·古道爾:我願犧牲一切,去和黑猩猩生活在一起
    從學者到英雄:黑猩猩世界的「神奇女俠」▲ 1995年12月,珍·古道爾登上美國國家地理的封面。「美女和她的野獸們」。——這是上世紀80年代,一家報紙在報導珍·古道爾(以下簡稱珍)研究黑猩猩這條新聞時使用過的標題。這或許就是人類對於其它動物的看法,它們是野蠻的、充滿了獸性的生物。
  • 珍·古道爾:與黑猩猩共度的50年
    旁邊的禮堂裡,說話溫柔的英國女人珍·古道爾正用一場公眾演講紀念自己研究大猩猩50周年。她所創辦的NGO就叫「根與芽」,她說:「芽看上去又小又弱,但接觸了陽光,它們就能衝破堅實的牆。」對於珍的研究,當年的出資人之一——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在其百年紀念冊中說:我們相信研究大猩猩可以獲得對早期人類的了解,一位迷人且勇敢的姑娘把這些靈長類動物作為了自己的研究課題。
  • 傳奇生物學家珍·古道爾:從二十幾歲到84歲把一生交付給黑猩猩
    珍·古道爾的野外考察顛覆了科學界兩項長久以來的觀點——只有人類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以及黑猩猩是素食動物。王小柔2018年,珍·古道爾的《大地的窗口》入選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十大自然好書」,榮獲年度國際作品獎。頒獎詞如是說:「一本令人肅然起敬的偉大著作。在非洲長達三十餘年的研究,為讀者擦亮了窗上的玻璃,看見黑猩猩——這一現存生物裡和人類相似度最高的物種的行為和生活細節,透視了人類行為的自然屬性和人性本身。」
  • 「如果野生黑猩猩不復存在,那將是人類的悲哀」,珍·古道爾在大河...
    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 Jane Goodall)通過網絡視頻連線,以「希望的理由」為主題,講述了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尊重和關愛所有生命,維護健康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人走進自然。
  • 「如果野生黑猩猩不復存在,那將是人類的悲哀」,珍·古道爾在大河講堂開講
    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 Jane Goodall)通過網絡視頻連線,以「希望的理由」為主題,講述了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尊重和關愛所有生命,維護健康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人走進自然。
  • 今晚7時,聽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講述她與黑猩猩的故事
    珍·古道爾與黑猩猩弗林特相互碰觸手掌。圖/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攝影/Hugo Van Lawick今晚7時到8時,珍·古道爾博士將通過網絡視頻連線,講述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分享其建立的珍·古道爾研究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簡稱JGI)與「根與芽」(Roots & Shoots)環境教育項目的相關情況,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
  • | 珍·古道爾與黑猩猩生活38年,用激情、奉獻和毅力改變世界
    它記錄了珍過去成長的歲月,當她剛踏上她的黑猩猩研究之路,她的孤獨與快樂。它記錄了她從黑猩猩身上感受到的感情,以及她對身邊的人的感情……它展示了珍在人生路上的很多決定是怎麼自然而然做出來的。更為難得的是,拍攝這些片子的人是她的第一任丈夫,一位偉大的攝影師——雨果。
  • 珍妮·古道爾:我心仍歸荒野
    1960年,年僅26歲的珍妮帶著一個筆記本,一隻望遠鏡和對非洲野生動物的著迷住進了坦尚尼亞貢貝的雨林,開始了長達60年對黑猩猩的研究。她的工作糾正了許多學術界對黑猩猩這一物種長期以來的錯誤認識,揭示了許多黑猩猩社群中鮮為人知的秘密,開創了人類對靈長類動物的理解。她也因此被BBC評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 周三電影晚放映 與珍·古道爾一起,開始《真愛旅程》
    古道爾一到肯亞,就去找著名的猿人類考古學家路易斯·裡基,向他要求給她個和動物打交道的工作。裡基在一次保護野生動物的考察旅行中,不經心地考驗了她對野生動物的知識後,同意請她當他的助理秘書。後來又看到她要和動物為伍的立志很堅,就派她到坦尚尼亞去觀察野生黑猩猩群。
  • 「希望的理由」——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在長江文明館大河講堂開講
    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Jane Goodall)通過網絡視頻連線,以「希望的理由」為主題,講述了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分享其建立的珍·古道爾研究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簡稱JGI)與「根與芽」(Roots & Shoots)環境教育項目的相關情況,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尊重和關愛所有生命,維護健康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人走進自然,產生聯結。
  • 董卿在《朗讀者》介紹過她,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將與武漢的小朋友連線講座了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符冰群珍·古道爾,一位在英語、生物等教科書上被中國孩子認識的動物學家、人類學家。當她金色的馬尾變作灰白,而她與黑猩猩的故事,已感動了人類半個世紀。記者從長江文明館了解到,10月16日,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珍·古道爾博士將通過網絡視頻連線,講述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分享其建立的珍·古道爾研究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簡稱JGI)與「根與芽」(Roots & Shoots)環境教育項目的相關情況,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
  • 新冠疫情期間,珍古道爾正在自我隔離
    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道爾(Jane Goodall)於2018年在巴塞隆納宇宙盒(CosmoCaixa)科技館  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一次籌款活動被取消,珍古道爾這些天和其他所有人一樣處於自我隔離狀態
  • 一場蓄謀已久的「戰爭」,讓科學家認識到黑猩猩不為人知的一面
    但是科學家曾經記載下貢貝黑猩猩的爭鬥,讓我們看到了黑猩猩不為人知的一面,這場爭鬥蓄謀已久並且有計劃、講策略,是人類首次了解到動物之間也會發生「戰爭」。黑猩猩在生物學分類上是和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物種,在大約600萬年前才和人類的祖先分道揚鑣,走上了各自的進化之路。黑猩猩是人科-黑猩猩屬下的成員,共包含4個亞種。
  • 講座| 黑猩猩的陰暗面:欺騙、戰爭、不能容忍小群體
    因為利基所關注的是古人類和古猿的研究,所以他非常渴望了解大型類人猿的生存現狀以及它們的成長過程和行為特點。他先後找到了珍·古道爾、戴安·福茜和貝魯特·加爾迪卡斯,這三位女學生對大型類人猿的研究成就也為路易斯·利基帶來了更高的聲譽。1960年,利基為古道爾籌集了一筆經費,支持她在坦尚尼亞岡貝河區域從事研究。
  • 珍·古道爾博士吃肉代表著恐懼、痛苦、死亡!所以選擇成為素食者
    古道爾博士(DR. Jane Goodall),於1960年代開始從事這項工作。為了研究,她與這些動物一起生活在非洲的森林中,她真的對所有動物都產生了喜愛和欣賞。26歲的珍古道爾在1960年7月獨自從英國前往坦尚尼亞研究黑猩猩,當時我們對於黑猩猩的世界一無所知
  • 海蝸牛
    海蝸牛的殼不是自己給的瘋子沒有隨意殺人的權利但瘋子的武器有 僅僅賦予其動機 就可以使手上的刀尖
  • BBC動物紀錄片王朝:權利的遊戲之黑猩猩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每磅黑猩猩在拉動和跳躍任務方面的強度是人類的1.5倍。   世界最傑出野生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致力於研究黑猩猩近50年,如果不是一場黑猩猩國際大會,珍·古道爾可能會選擇一輩子待在岡貝國家公園。
  • 珍·古道爾:我們可以選擇對地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 「公眾科學...
    本場專題論壇開始時,由綠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和籌備組邀請到的英國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人類學家和動物保育人士、同時也是聯合國和平使者的珍·古道爾(Jane Goodall)博士發表了開幕致辭。被綠會視作導師的古道爾博士在今年2月新冠疫情剛暴發之際,曾給我們捎來一則視頻訊息,深切表達她對當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關切,對所有身處其中之人的問候與支持,以及由此引發的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本次專題論壇開幕時,古道爾博士的這段視頻致辭,則能夠看作是與時俱進,對前次訊息的延續,愈加振聾發聵、發人深省。
  • 泰拉瑞亞海蝸牛出現地及屬性詳解 海蝸牛會掉落什麼
    本文小編就將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泰拉瑞亞海蝸牛的屬性及獲取方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泰拉瑞亞海蝸牛(ID為220) 類型:敵人 AI特徵:敵對,生成在世界末端,行動緩慢,像螃蟹一樣攻擊玩家 屬性:傷害20、最大生命值40、防禦10,防擊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