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符冰群
珍·古道爾,一位在英語、生物等教科書上被中國孩子認識的動物學家、人類學家。當她金色的馬尾變作灰白,而她與黑猩猩的故事,已感動了人類半個世紀。
記者從長江文明館了解到,10月16日,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珍·古道爾博士將通過網絡視頻連線,講述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分享其建立的珍·古道爾研究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簡稱JGI)與「根與芽」(Roots & Shoots)環境教育項目的相關情況,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尊重和關愛所有生命,維護健康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人走進自然,與自然產生聯結。
珍·古道爾與黑猩猩弗林特相互碰觸手掌。圖/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攝影/Hugo Van Lawick
據介紹,從還是孩童時期,珍·古道爾就表現出了對自然的無限好奇。5歲時,她躲在雞舍裡好幾個小時,只為弄清楚雞蛋到底是怎麼來的。到10歲,一本二手《人猿泰山》讓她對非洲的叢林生活魂牽夢繞。為了攢錢買一張去非洲肯亞的船票,她嘗試過許多工作,擔任過秘書、電影製片助理等工作,攢夠了這筆前往肯亞的旅費,23歲時,這位女孩如願來到了非洲。
珍·古道爾在模仿黑猩猩相互清理毛髮。圖/《Jane》
1960年,26歲的她,接受了利基博士對她的野外技能考察後,來到坦尚尼亞的貢貝河自然保護區,開始從事黑猩猩的研究工作。從1960年開始,在將近60年的研究中,她積累了大量關於黑猩猩的習性、行為等方面的珍貴科研數據,為日後靈長類動物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珍·古道爾近照攝影/Stuart Clarke
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在野生動物與自然環境保護領域,她是鮮少的女性科學工作者之一。在耄耋之年,她仍在為野生動物及自然環境保護而努力。
這次大河講堂活動具體時間為10月 16 日(星期五) 19:00—20:00,視頻連線地點為長江文明館多功能廳,活動主題是Reasons for Hope—希望的理由。
觀眾可將真實姓名和電話發送至「武漢自然博物館」公眾號對話框,獲取與珍·古道爾面對面的機會,300個現場觀眾名額,先到先得,截止日期為 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