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在《朗讀者》介紹過她,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將與武漢的小朋友連線講座了

2020-10-14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符冰群

珍·古道爾,一位在英語、生物等教科書上被中國孩子認識的動物學家、人類學家。當她金色的馬尾變作灰白,而她與黑猩猩的故事,已感動了人類半個世紀。

記者從長江文明館了解到,10月16日,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珍·古道爾博士將通過網絡視頻連線,講述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分享其建立的珍·古道爾研究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簡稱JGI)與「根與芽」(Roots & Shoots)環境教育項目的相關情況,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尊重和關愛所有生命,維護健康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人走進自然,與自然產生聯結。

珍·古道爾與黑猩猩弗林特相互碰觸手掌。圖/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攝影/Hugo Van Lawick

據介紹,從還是孩童時期,珍·古道爾就表現出了對自然的無限好奇。5歲時,她躲在雞舍裡好幾個小時,只為弄清楚雞蛋到底是怎麼來的。到10歲,一本二手《人猿泰山》讓她對非洲的叢林生活魂牽夢繞。為了攢錢買一張去非洲肯亞的船票,她嘗試過許多工作,擔任過秘書、電影製片助理等工作,攢夠了這筆前往肯亞的旅費,23歲時,這位女孩如願來到了非洲。

珍·古道爾在模仿黑猩猩相互清理毛髮。圖/《Jane》

1960年,26歲的她,接受了利基博士對她的野外技能考察後,來到坦尚尼亞的貢貝河自然保護區,開始從事黑猩猩的研究工作。從1960年開始,在將近60年的研究中,她積累了大量關於黑猩猩的習性、行為等方面的珍貴科研數據,為日後靈長類動物研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珍·古道爾近照攝影/Stuart Clarke

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在野生動物與自然環境保護領域,她是鮮少的女性科學工作者之一。在耄耋之年,她仍在為野生動物及自然環境保護而努力。

這次大河講堂活動具體時間為10月 16 日(星期五) 19:00—20:00,視頻連線地點為長江文明館多功能廳,活動主題是Reasons for Hope—希望的理由。

觀眾可將真實姓名和電話發送至「武漢自然博物館」公眾號對話框,獲取與珍·古道爾面對面的機會,300個現場觀眾名額,先到先得,截止日期為 10月14日。

相關焦點

  • 今晚7時,聽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講述她與黑猩猩的故事
    講座海報(武漢自然博物館供圖)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付冰)10月16日,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與北京根與芽社區青少年服務中心聯動,邀請著名動物學家、致力於野生動物研究、教育和保護數十年的珍·古道爾博士開講。
  • 「希望的理由」——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在長江文明館大河講堂開講
    2020年10月16日,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在長江文明館學術報告廳正式開講。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珍·古道爾博士是珍·古道爾研究會、根與芽環境教育項目的創始人,世界著名動物學家、環境保護的倡導者和聯合國和平使者。
  • 「如果野生黑猩猩不復存在,那將是人類的悲哀」,珍·古道爾在大河...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符冰群10月16日晚,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在長江文明館學術報告廳正式開講。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Jane Goodall)通過網絡視頻連線,以「希望的理由」為主題,講述了她早年在非洲坦尚尼亞岡比森林開展的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鼓勵每個人理解和保護我們的環境,尊重和關愛所有生命,維護健康的生態系統,讓更多人走進自然。珍·古道爾北京根與芽總幹事錢蕾、武漢市公園協會自然教育分會秘書長倪雲、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副館長張肖雯出席此次大河講堂。
  • 「如果野生黑猩猩不復存在,那將是人類的悲哀」,珍·古道爾在大河講堂開講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 通訊員符冰群10月16日晚,長江文明館(武漢自然博物館)第十九期、2020年首期大河講堂在長江文明館學術報告廳正式開講。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博士(Dr.珍·古道爾博士是珍·古道爾研究會、根與芽環境教育項目的創始人,世界著名動物學家、環境保護的倡導者和聯合國和平使者。1960年,26歲的珍·古道爾在著名考古學家路易斯·利基博士的幫助下,走進了坦尚尼亞的岡比叢林,開始了她研究與保護黑猩猩的一生。她開創性地改變了野生動物研究的學術方法,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動物學家。
  • 周三電影晚放映 與珍·古道爾一起,開始《真愛旅程》
    珍·古道爾,在世界上擁有極高的聲譽的動物學家,致力於野生動物的研究、教育和保護。她二十多歲時前往非洲的原始森林,為了觀察黑猩猩,度過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她奔走於世界各地,呼籲人們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地球的環境。
  • 珍·古道爾:我願犧牲一切,去和黑猩猩生活在一起
    從學者到英雄:黑猩猩世界的「神奇女俠」▲ 1995年12月,珍·古道爾登上美國國家地理的封面。「美女和她的野獸們」。——這是上世紀80年代,一家報紙在報導珍·古道爾(以下簡稱珍)研究黑猩猩這條新聞時使用過的標題。這或許就是人類對於其它動物的看法,它們是野蠻的、充滿了獸性的生物。
  • 傳奇生物學家珍·古道爾:從二十幾歲到84歲把一生交付給黑猩猩
    雨林中的茂草有一人多高,鋒利的葉片刮傷過她的皮膚,也遇到過黑猩猩對她的威脅,但是珍·古道爾始終沒離開過這裡。15個月後,黑猩猩們對古道爾的出現終於習以為常。古道爾甚至坐在黑猩猩身邊。她一天又一天輕手輕腳地逼近黑猩猩群,仿效黑猩猩的動作和呼叫聲,和它們做一定程度的溝通,仿佛自己也是一隻母猩猩。她驚人的耐心終於獲得了黑猩猩群的信賴。
  • | 珍·古道爾與黑猩猩生活38年,用激情、奉獻和毅力改變世界
    這部片子更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它不是一部動物世界,它介紹動物,並不只是為了介紹動物,為了告訴你自然有多麼美,動物也有豐富的感情生活。它其實還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它記錄了珍過去成長的歲月,當她剛踏上她的黑猩猩研究之路,她的孤獨與快樂。
  • 珍·古道爾博士吃肉代表著恐懼、痛苦、死亡!所以選擇成為素食者
    古道爾博士(DR. Jane Goodall),於1960年代開始從事這項工作。為了研究,她與這些動物一起生活在非洲的森林中,她真的對所有動物都產生了喜愛和欣賞。五十幾年來,珍古道爾博士的研究促使我們正視黑猩猩急需保育的現狀。她也重新詮釋了物種保育的定義我們在保育物種的同時,也需要考量當地社區和環境的需求。
  • 董卿轉居幕後擔任《朗讀者》製片人原因公開:想嘗試新事物
    2002年,董卿入職央視,先後主持過《魅力12》、《歡樂中國行》、《我要上春晚》等多檔節目,從2005年到2017年,她連續主持過13次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多次獲得「央視十佳主持人」稱號,堪稱央視頂梁柱。從2018年開始,董卿便沒有再主持春晚,令不少春晚忠實觀眾感覺就像年夜飯缺了一道主菜一般,少了些什麼。
  • 《朗讀者》第三季來漢,60多名朗讀者致敬英雄城市,首位朗讀者深情...
    (視頻截圖)  長江網訊(記者萬建輝 張珺)16日上午,《朗讀者》第三季啟動儀式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三天裡,在北京、武漢、廈門,朗讀者將陸續走進朗讀亭分享故事,朗讀心聲。程琳是「人民英雄」張定宇的妻子,夫婦倆生死不離的愛情令全國人民動容。
  • 董卿轉居幕後原因曝光,主持21年想嘗試新事物,做朗讀者製作人
    對於董卿轉戰幕後做《朗讀者》製作人的原因,她說自己做主持人已經21年,文藝綜藝領域她幾乎都已經做過,她渴望觸碰新鮮的東西,說這話的董卿眼裡好像有光,她從容不迫的回答著自己的想法,讓別人也不得不誠服。成為《朗讀者》製作人的期間,董卿工作極其認真負責,罕見的頻繁在錄製場地露面,親臨一線,事無巨細,與《朗讀者》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著。這也可能是為什麼《朗讀者》能夠漸漸地開始吸引那麼多年輕人開始喜歡朗讀,並成為忠實粉絲的原因。
  • 《朗讀者》展現溫暖情懷 董卿:文字之美難以抗拒
    承繼了《中國詩詞大會》熱度的《朗讀者》在主持人董卿的帶領下,款款走來,娓娓而談,清爽宜人。在《朗讀者》節目錄製現場,董卿一身黑色西服套裝現身接受了新華網的採訪,輕聲軟語,細膩優雅,一如舞臺上的不凡氣度。
  • 董卿《朗讀者》:讀到最心愛的文字時,那般歡暢
    緊接著到了《中國詩詞大會》,眾人方知原來唇色所襯不過是外表,真正吸引大家目光的是董卿慧心如蘭,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      董卿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從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爸爸董善祥是報社的總編輯,媽媽金路德是大學物理系教授。  董卿的爸爸出生農村,家境窮困,父親英年早逝,和母親相依為命。
  • 董卿自曝轉型內幕,做主持人21年不滿足,47歲的她仍想走出舒適圈
    不過,近年來董卿的事業重心似乎有所轉移,最明顯的變化在於她已不再主持春晚,就連一般的綜藝節目都很難再見她的身影。 這並非代表著董卿就此隱退,相反,象徵了她已經踏入新的領域——製作。
  • 講座| 黑猩猩的陰暗面:欺騙、戰爭、不能容忍小群體
    近日,中國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孫忻做客北大博雅講壇成都方所書店,圍繞首屆「中國自然好書獎」年度國際作品獎的獲獎圖書——珍·古道爾的《大地的窗口》,講述了古道爾一生從事黑猩猩研究和保護的傳奇經歷,也為我們揭示了地球上與人類血緣關係最近的物種的奧秘。以下講座內容摘編自主辦方提供的現場錄音稿,經孫忻本人審定並授權發布。
  • 英國動物學家:人類漠視大自然和「蔑視動物」引發新冠疫情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導外媒稱,享譽世界的英國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古道爾說,新冠病毒疫情是人類漠視大自然和蔑視動物造成的。據泰國《曼谷郵報》網站4月11日報導,古道爾因其在非洲進行的、揭露黑猩猩真實本性的開創性研究而聞名遐邇。她呼籲世界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防止未來再發生災難。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定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發行新紀錄片《珍·古道爾:希望所在》。在發行前舉行的電話會議上,這位86歲的老人說,每個人都可以有所作為。
  • 還記得課本上的珍古道爾嗎?「廝守」黑猩猩的日夜
    一個女人與黑猩猩的故事,這個女人的名字叫做珍古道爾,為觀察黑猩猩,度過了38年的野外生活。而我今天想要推薦給大家的紀錄片《珍》,來源便是超過100小時的未曾披露的珍古道爾視頻,這些視頻於20世紀60年代由雨果範拉維克在貢貝拍攝,在2014年被重新發現。1957年,路易斯利基博士申請補助進行六個月的黑猩猩研究,他認為這項研究或許有助於了解早期人類。
  • 珍·古道爾:與黑猩猩共度的50年
    旁邊的禮堂裡,說話溫柔的英國女人珍·古道爾正用一場公眾演講紀念自己研究大猩猩50周年。她所創辦的NGO就叫「根與芽」,她說:「芽看上去又小又弱,但接觸了陽光,它們就能衝破堅實的牆。」對於珍的研究,當年的出資人之一——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在其百年紀念冊中說:我們相信研究大猩猩可以獲得對早期人類的了解,一位迷人且勇敢的姑娘把這些靈長類動物作為了自己的研究課題。
  • 《朗讀者》特別節目「一平方米」溫暖首播獲贊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特別節目「一平方米」第二期將於12月18日晚在央視綜藝頻道20:30檔繼續播出。「一平方米」精編版也將於12月20日晚22:30登錄央視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