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記憶對信息的保持時間大約為一分鐘、作為三級記憶系統的中間環節。短時記憶是信息從感覺記到長時記憶之間的一個中間階段。其功能是暫時地存儲信息,以使信息進人長時記憶。
一、短時記憶的編碼方式及影響編碼效果的因素
短時記憶的編碼方式可以分為聽覺編碼和視覺編碼。人們通過研究語音相似性對回憶效果的影響,證實了語音聽覺編碼方式的存在。康拉德在研究中用視覺方式依次呈現B,C,P,T,V,F等輔音字母,要求被試嚴格按順序進行回憶。結果發現,在視覺呈現條件下,發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發生混淆,而形狀相似的字母之間(如E和F)很少發生混淆。這說明聽覺編碼是短時記憶的一種主要編碼方式。
波斯納的實驗還證明了記憶中由視覺編碼向聽覺編碼的過渡研究者讓被試者判斷兩個字母是否是同一個字母。兩個字母的呈現方式價別為同時呈現和先後呈現。兩個字母的關係分兩種:一種是兩個字母的音和形都一樣(AA),稱為同形關係;另一種是兩個字母的音一樣,而形不一樣,稱為同音關係。結果發現,當兩個字母同時呈現時,同形關係的字母反應更快;當兩個字母先後間隔一兩秒呈現時,同形關係和同音關係的反應時沒有差異。根據實驗結果,研究者認為,由於同形關係比同音關係具有形的優勢,因此只有在依靠視覺編碼進行的任務中才會出現這一優勢。由此可以推斷,在記憶的最初階段(瞬時記憶)存在視覺形式的編碼,之後才逐漸向聽覺形式過渡。
二、影響編碼效果的因素短時記憶編碼的效果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1.覺醒狀態覺醒狀態即大腦皮層的興奮水平,它直接影響到記憶編碼的效果。早在1885年,艾賓浩斯通過實驗發現,被試者在上午11~12點之間的學習效率最高,下午6~8點之間效率最低。這可能與不同時間的不同覺醒狀態有關。
2.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7±2,是以單元來計算的。一個單元可以是一個數字、字母、音節,也可以是一個單詞、短語或句子。單元的大小隨個人的經驗組織而有所不同。在縮碼過程中,將的幾種水平代碼歸併成一個高的水平、單一代碼的編碼過程叫組塊。以這種方式形成的信息單位叫做塊。因此,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擴大每個組塊的信息容量來達到增加短時記憶容量的目的。
三、短時記憶信息,複述是短時記憶信息存儲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防止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受到無關刺激的幹擾而發生遺忘。複述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保持性複述,將短時記憶中的信息不斷地簡單重複;另一是種精細複述,將短時記憶中的信息進行分析,之與已有的經驗建立起聯繫。
短時記憶容量有限,存儲的時間也很短暫。在沒有複述的情況100F順序回下,短時記憶可以將信息保持約80F15~30秒。短時記憶的遺忘—幹擾還是消退系列時記憶的信息在得不到複述的情況下會很快遺忘。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短頭了短時記憶的遺忘呢?一種觀點認為短時記憶的遺忘是由於信息痕跡的自然消退;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遺忘是由於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受到其他無關信息的幹擾。
四、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
短時記憶的信息容量不大,初看起來從短時記憶中提取信息應該比較容易和簡單。但是,斯騰伯格的研究表明情況比預料的要複雜得多。斯騰伯格在實驗中給被試呈現1~6個不等的數字系列,如5,2,9,4,6,之後馬上再呈現一個探測數字,要求被試判斷探測數字剛才是否出現過,並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應。例如,如果探測數字是9,就作肯定反應;如果是8,就作否定反應。
大量的研究表明,短時記憶在許多複雜認知活動中,如問題解決、推理、閱讀理解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