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似乎統治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根據自己是快樂,生氣,悲傷,無聊還是沮喪而做出決定。我們根據他們引起的情感來選擇活動和愛好。
定義情感
根據唐·霍肯伯裡(Don Hockenbury)和桑德拉·霍根伯裡(Sandra E. Hockenbury)的《發現心理學》一書,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狀態,涉及三個不同的部分:主觀體驗,生理反應以及行為或表達反應。
除了試圖定義什麼是情緒外,研究人員還試圖識別和分類不同類型的情緒。描述和見解隨時間變化:
1972年,心理學家保羅·埃克曼(Paul Eckman)提出,在整個人類文化中普遍存在六種基本情緒:恐懼,厭惡,憤怒,驚奇,幸福和悲傷。2在1999年,他將這個清單擴展到了其他一些基本情感,包括尷尬,興奮,輕蔑,羞恥,自尊,滿意和娛樂。在1980年代,羅伯特·普魯奇克(Robert Plutchik)引入了另一種情感分類系統,稱為「情感之輪」。該模型演示了如何將不同的情感組合或混合在一起,就像藝術家將原色混合以創建其他顏色一樣。普魯奇克提出了8個主要的情感維度:幸福與悲傷,憤怒與恐懼,信任與厭惡,驚奇與預期。然後可以將這些情緒組合起來以創造其他情緒(例如幸福+期望=興奮)。
為了更好地了解什麼是情緒,讓我們集中研究情緒的三個關鍵要素,即主觀體驗,生理反應和行為反應。
主觀經驗
儘管專家認為,不管背景或文化如何,全世界的人們都會經歷許多基本的普遍情感,但研究人員還認為,體驗情感可能是高度主觀的。
儘管我們為諸如「憤怒」,「悲傷」或「快樂」之類的情緒提供了廣泛的標籤,但是您自己對這些情緒的體驗可能是多層面的,因此是主觀的。
以憤怒為例。所有的憤怒都是一樣的嗎?您自己的經歷可能從輕微的煩惱到令人髮指的憤怒。
另外,我們並不總是體驗每種情感的純粹形式。人們對生活中不同事件或情況的喜憂參半是很普遍的。面對新工作時,您可能會感到既興奮又緊張。
結婚或生孩子可能會引起各種各樣的情緒,從喜悅到焦慮。這些情緒可能同時發生,或者您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它們。
情緒與情緒
在日常語言中,人們經常互換使用「情緒」和「情緒」這兩個術語,但是心理學家實際上對兩者進行了區分。它們有何不同?情緒通常是短暫的,但卻很強烈。情緒也可能有明確的原因。
例如,在政治上與朋友意見分歧後,您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感到生氣。另一方面,情緒通常比情緒溫和得多,但持續時間更長
在許多情況下,可能很難確定情緒的特定原因。例如,您可能發現自己幾天沒有任何明確的,可識別的理由感到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