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思考:注意力不僅要在此處,還要在它處,不能顧此而失彼!

2020-12-05 認知框架

溫馨提醒,此文訂正2020-11-17,版本2.0。此處微小改變都能注意到,但離此處不遠的它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常卻無感!我們的思考往往會陷入局部思考!糾結於局部的細節,而忽視了更大的全局,而忽視了由此處及不遠它處組成的更大的全局,一語以概之,顧此失彼了!之所以會這樣,因為此與彼被「人為」分割了!

為了避免自己陷入局部思考,最好在平時學習之時,就要訓練這種系統思考的能力,學習之時,大腦裡對知識的認知要以框架的形式去存在,大腦裡的認知要以框架的形式去構建!首先擺在面前的就是啥是框架呢。

一切皆有聯繫,此處的一些改變,透過隱藏的聯繫,引發它處也跟著一起改變。如果此處與它處相隔甚遠,遠到你就根本意識不到它們之間的變化是由隱藏背後的聯繫造成的。此處的一隻蝴蝶扇動小小而又美麗的翅膀!

遠在萬裡它處的一場颶風

誰又會把這兩者擱置在一起思考呢,此處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遠在萬裡之外的一場颶風,誰又能把這二者擱置在一起思考呢,誰又能洞察這二者背後隱藏的聯繫呢。

一個象棋棋盤,也就64個格子,紅方32個格子,黑方32個格子。一個很令人深思的故事,就要從這個象棋盤及其格子開始!

第一個格子放1粒米,第二個格子放2粒米,第三個格子放4粒米,第4個格子擱置8粒米,以此類推,誰又能想到這樣的一個關係,在最後一個格子也即第72格子,竟然一個國家的大米都放進去還是不夠的。一個正向反饋的關係,往一個態勢不斷地加強,在71次正向反饋之後,這種不斷被加強的態勢又是多麼的讓人震撼和目瞪口呆呢?

第1格:1第2格:2第3格:4第4格:8第5格:16第72:?規則,後邊格子的個數是前邊格子的2倍此處的小小改變,你的注意力全都在此處,此處的改變在自己的大腦裡是清晰的,可見的、可意識到的,1粒大米、2粒大米、4粒大米、8粒大米,按照這個規則改變了71次,71次也是可意識的也是在此處,但在還算不遠的它處,在第72格的位置,在這個格的位置究竟要放多少粒大米呢?

2的71次方等於多少呢?2361183241434822606848!

相關焦點

  • 事物的框架會是啥樣子:先取決於感知,其次是邏輯,最後才是系統
    一個事物,你自己心中有要有一個框架來支持它,框架是在你心中,那麼你這樣去看一個事物,其實就是從整體去看事物,你看事物之時,不僅看到了事物的各個部分,還看到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繫!一個事物,比如是你熟悉的一張椅子,你看這張椅子之時,心中有一個框架來支持它,椅腳-椅面-靠背,你不僅看到了椅腳-椅面-靠背,還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係。
  • 玩轉邏輯思維,框架的分類思考,來解讀MECE!
    今天談一談框架,從啥開始談呢,當然要從大家都熟悉的地方開始談,大家都上過學,一定是在一個班級裡上學。這個班級呢,有很多學生組成了這個班級。現在要從這個班級來談「框架」。談框架之前,其實要想好人的目的,這個框架是為啥目的服務的呢。
  • 谷歌聯手DeepMind提出Performer:用新方式重新思考注意力機制
    它有潛力影響生物序列分析的研究,降低計算成本和計算複雜性,同時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Transformer 模型在很多不同的領域都取得了SOTA,包括自然語言,對話,圖像,甚至音樂。每個 Transformer 體系結構的核心模塊是 Attention 模塊,它為一個輸入序列中的所有位置對計算相似度score。
  • 一本書,為啥要構建框架,這得從熵、負熵、熵增、熵減說起!
    溫馨提醒,一本書,其實對應著一個框架,透過框架,讓這本書的各個內容得到了有序的組織,有些內容適宜擱置在框架的此處;有些內容,適宜擱置在框架的彼此;又有些內容呢,適宜擱置在即不在此處也不彼此的它處!透過框架,相關的各個部分,各得其所,各歸其位,一切井然有序!
  • 注意力機制不能提高模型可解釋性?不,你這篇論文搞錯了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項研究針鋒相對地反駁了上述論文,從標題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Attention is not not Explanation VS. Attention is not Explanation。注意力機制在 NLP 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對於循環神經網絡(RNN)模型。那麼注意力模塊提供的中間表徵能否解釋模型預測的推理過程,進而幫助人們了解模型的決策過程呢?
  • 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收到一位家長私信說:看了你前面的文章我覺得自己很有耐心了,平時親子關係良好也給予了容錯環境,孩子犯錯也很少批評,平常也有仔細傾聽他並給予反應尊重他,但孩子為什麼學習時還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老走神?真是要被氣死了。
  • 加性注意力機制 - CSDN
    三、軟性注意力機制與Encoder-Decoder框架注意力機制是一種通用的思想,本身不依賴於特定框架,但是目前主要和Encoder-Decoder框架(編碼器-解碼器)結合使用。那麼在預測某個詞yt時,任何輸入單詞對於它的重要性都是一樣的,也就是注意力分散了。
  • 請用四二四注意力法則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法則的奇妙之處。一般人總是忍不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開會上,比如會議日程怎麼安排,怎麼走流程,誰主持誰發言誰總結等等。 其實比這些更重要的事情是會前和會後,首先是會議規劃,即開會原因及目標、參會人員、議題框架,其次是能夠讓會議真正產生影響的行動,也就是在會議結束後把事情落實完成。
  • 「注意力」裡有大秘密:別人用它控制你,你要用它成就更好的自己
    鏡子物語:不被一件事控制的好辦法,就是反過來控制它。我們一般認為,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思想。一個人想什麼、怎麼想,這都是自己決定的。當然你也會承認,外界環境會對自己產生影響,但這個影響,其實比你想像的要大得多。你應該聽過「眼球經濟」「注意力經濟」這類詞,信息爆炸的時代,所有商家、所有媒介都在竭盡全力、花樣百出地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 要從注意力類型入手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注意力的特徵、類型入手。只要是誇張可愛、生動形象,孩子的注意力就能一下被抓住,因為大腦會對突然的、表現生動的事件或人物產生強烈的刺激。大腦突觸會形成印象,並持續釋放腦電波:注意它,注意它……從而保持專注。
  • 腦子為什麼不能停止思考?
    有"意識"和"下意識"之說,人類的很多反應是不經過大腦思考的。說到思考,到底是只有腦細胞在思考還是各種細胞都在思考,也不清楚。我們所說的思考,不過是對自主意識的描述,在科學上並無嚴格的定義。文章上常見:對XX的思考,也有很多人被譽為思想家。又說:思想是痛苦的,難得糊塗。此處所說的思考是狹義的思考。
  • 認知提升的八個原則(一):形成自己的系統化認知思維框架
    系統化思考框架是你的底層能力人腦天然的不具備系統化處理複雜、散亂世界數據和信息的能力,但認知世界,又不得不依靠系統化的思考能力,所以每個人一定要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思維框架,這個框架就是你系統化思考的底層能力,通過它你才能在現實中有的放矢、遊刃有餘。
  • 稀缺的注意力:你的「喪」和「虛無感」從何而來?
    事實上這種參與感很脆弱,人們的注意力被牽引,思考被牽引,被動而非主動,自由思考的能力逐漸被消解。獨處的時候就覺得生活空白,缺乏意義感和方向感。 帕斯卡爾在《思想錄》裡說,人類所有的問題,都源自無法獨自靜下來思考。本期CBC熱讀將帶你反思遠離社交、靜坐思考的意義。 希望大家能用「內在生活的嚴肅性」對抗「喪」和「虛無」。
  • 哈佛大學提出變分注意力:用VAE重建注意力機制
    注意力 (attention) 模型在神經網絡中被廣泛應用,不過注意力機制一般是決定性的而非隨機變量。二、實驗效果與傳統的注意力機制進行對比,傳統的注意力機制僅能通過之前生成的單詞確定當前即將生成單詞的注意力(上圖藍色部分,僅能觀測到已經預測的單詞,由於存在多種翻譯方式,因此會注意到和實際翻譯的單詞並不對應的位置),研究人員通過全部的源文本和目標文本去得到更準確的後驗注意力(上圖紅色部分,通過全部信息得到後驗
  • 人類大腦為什麼不能三心二意?科學家發現,大腦迫切需要注意力
    儘管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不能準確地描述人類大腦是如何開始進化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大腦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科學家們說,在近幾年的研究中,大腦顯示出不知名的一面,它不僅難以同時注意到許多事物,而且很容易在分析和處理問題時出錯。
  • 怎樣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自上而下選用框架
    (2)框架完整難一個合格的框架不僅要符合一定的邏輯順序(時間順序、結構順序、重要性順序和演繹順序),還要滿足MECE原則。這對初學者而言是有一定挑戰性,需要進行一定量的練習後方可以較為輕鬆地做到。(3)思考速度慢分析問題前需要框架,但是構建一個合格的框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從羅列要點到形成邏輯樹少則10分鐘,多則可能超過1小時。
  • 飛機上明令禁止吸菸,為何還要配菸灰缸?知情人稱:沒它不能起飛
    飛機上明令禁止吸菸,為何還要配菸灰缸?知情人稱:沒它不能起飛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中有盜取聖火的普羅米修斯,中國的神話故事裡也有騰雲駕霧的大羅神仙,儘管這些故事出自不同地域,但它們都傳達出了人類渴望飛翔的共同夢想。
  • 元朝時期的觀星臺,天文學的裡程碑,在此處看的星星都不一樣
    元朝時期的觀星臺,天文學的裡程碑,在此處看的星星都不一樣隨著技術科學的發展,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也逐漸被解開,然而外太空世界一直都是人類想探尋的地方,也希望能夠留下足跡,在古代古人就有探索天空的願望,因此也有眾多的觀星臺被留了下來。
  • 《有序》:4個方法重新組織你自己的大腦,提升你的注意力
    01、注意力的工作原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注意力?我們都有一種感覺,面對過量的信息,感覺自己的記性不夠,總是記不住。但事實是,真正稀缺的並不是記憶力,而是注意力。假如把大腦看成計算機,記憶力就相當於硬碟,是存儲信息的地方,空間很大;而注意力就像內存,是運行程序,也就是思考的地方,空間很有限。信息過載的本質,不是記憶力不足,而是注意力稀缺。那它是怎麼運行的呢?
  • 八位學者給青少年們的哲學課:學習思考,更要知道如何思考
    看似遠離日常的哲學思考,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實驗,常常能轉換為切近青少年的事例、故事。選擇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思考的齒輪啟動了。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動詞」。 它不是我們能掌握在手的東西,而是一個不斷展開的追尋智慧和生活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