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玩遊戲很專注,寫作業就各種不集中?要從注意力類型入手

2020-12-06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有個朋友和我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她家孩子4歲多,每次玩遊戲都特別專注,她從身邊走過孩子都不予理會。

有次孩子在玩新買的磁力玩具,她叫孩子吃晚飯,孩子都好像沒聽見一樣,好幾次惹得她發脾氣。

但當她帶著孩子做思維訓練題的時候,不是玩玩畫筆,就是挖挖鼻子,要不就趴在桌子上。很顯然,學習時他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

朋友很著急,嚴肅地和孩子說:「你就玩有能耐,學習就不專注,以後你能成績好嗎?」孩子好像聽懂了,扔下畫筆,更不願意學習了。

朋友糾結了好久,為何孩子玩遊戲很專注,一寫作業就各種不集中?按家長的話說,就是跟孩子一提學習,他就像吃藥一般痛苦。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從注意力的特徵、類型入手。

0101孩子的注意力特徵

1)對情感豐富、情緒豐滿的事印象更深

現在的玩具、遊戲資料包也好,老師的課堂也罷,都講究生動性。

只要是誇張可愛、生動形象,孩子的注意力就能一下被抓住,因為大腦會對突然的、表現生動的事件或人物產生強烈的刺激。

大腦突觸會形成印象,並持續釋放腦電波:注意它,注意它……從而保持專注。

2)對幽默有趣的事物更喜歡

孩子喜歡模仿有趣的語言,好玩的動作,因此,當眼前的人或事足以逗笑孩子的時候,他自然就會記住並效仿。

比如孩子記英文單詞不好記,但只要加上幽默有趣的動畫,就能記得很牢固。

孩子的大腦3歲前可塑性特別強,只要是反覆練習的事物,都能儲存在大腦裡。

但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會把不經常被刺激的,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漸漸去掉,留下自己覺得重要的。

3)一次只能做一件重要的事

孩子完成一個手工時,不能同時整理手邊其他的工作,畫畫時不能同時背英文單詞。

這就是注意力的集中點,這個點影響著孩子研究事物的深度,得出結論的層次。

研究表明,即便成人專注工作時被突然中斷,再次復工也需要多花費50%的時間,工作效率下降。

孩子也一樣,當我們打斷他正在專注做的事,孩子會再次重組邏輯思維,這個過程也往往讓他不耐煩、叛逆。

其實,注意力真沒有想像那麼簡單,它也分不同種類。

0202注意力的類型

無意注意:這是注意力的初級形式,是孩子對於外界刺激最原始的應激反應,無意志力也沒有預定的目標,只是會不由自主地對一定的事物產生的注意。

比如電視上的廣告,閃頻很快,孩子自然而然被吸引;一個新的電子玩具、點讀筆發出的響聲,也會讓孩子產生無意注意。

這時孩子是沒有思考的,沒有調動自己意志力,可能就維持幾分鐘或者一瞬間。

有意注意:它是注意力的高級形式,孩子對外界事物有預先目的,且產生了主動注意的行為,有必要時還需調動意志力堅持。

有意注意是一個過程,比如先用好玩的外形聲音吸引孩子,當孩子熟練掌握了玩具的玩法,就會積累玩玩具的經驗,對動手操作玩具感興趣,這個動手能力的培養就是有意注意。

孩子要調動學習力、意志力堅持去做,是花費了心思的。

有意後注意:它是有意注意的高級形式,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注意,簡言之就是熟能生巧,不用特意調動意志力就可以實現。

比如:最開始使用鍵盤需要用眼睛瞄,後來打字多了,開始具備盲打能力。

在有意注意的基礎上更熟練主動的注意,能讓效率提升得更快,讓精力消耗更少。

因此,想讓孩子專注學習,就要先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有意注意,再升華到有以後注意。

0303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有意注意

在培養孩子的有意注意之前,家長要知道影響有意注意的條件。

活動目的性注意力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當孩子注意一個事物時,就會抑制與此事物無關的信息。

比如專注地做一道題,孩子就只對做對這道題集中注意力,而忽略解題的過程和積累運算經驗。

因此,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為了舉一反三,不能每次做完題就不管了。

培養間接興趣孩子對聽課本身不感興趣,必須通過聽課學習——學到知識——再解決問題產生成就感——感興趣。

學習儀式合理組織活動,一邊學一邊寫,和老師互動,這樣才會豐富又有趣。

排除外界幹擾比如環境安靜,手機靜音等。

因此,家長要做到給孩子細化目標,以清晰的目標為導向安排學習內容。

制定的學習計劃可以具體到每一個學科,每一個學習單元,每個單元裡的每一個章節,每個章節裡的每一個重點。

通過完成每一個階段性目標,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該放的地方,不會好高騖遠,或者被之後的學習分散注意力。

同時,家長也應該有計劃地引導孩子養成將周圍信息劃分為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能力。比如做應用題時,找到這個題目中的重要信息,集中注意力解決重要信息,才可以順利解答。

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開始鍛鍊孩子理清已知條件,找到和答案有關聯的重要信息。

不僅如此,還要注意避免一些花裡胡哨的環境幹擾,比如華而不實的文具、畫筆等等,還有看起來很像樣的學習工具。

實際上,當你把這些搬進孩子的書桌,你會發現,大部分時間孩子都在研究它們,根本沒時間學習。

因此,這類東西只要簡單大方就好,實用且符合孩子的個性就是最佳的了。

0404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有意後注意

簡單說,就是將日常學習變為習慣,產生肌肉記憶,在大腦中形成慣性。

第一步:設置懸念

我記得有位媽媽經常和孩子玩這樣的遊戲,她起頭編故事,以疑問的方式結尾,讓孩子大膽發揮想像力編完。

久而久之,她就發現,孩子編故事時很認真很專注,就像作家一般,把媽媽編的故事都寫了出來,時不時翻閱,也慢慢產生成就感。

類似的方式都可以用,比如畫畫只畫一半,剩下的讓孩子完成,並講出思路。

這無疑是在讓思考變成習慣,慢慢將學習變成一件有意後注意的事。

第二步:給孩子更高的挑戰

讓寫作業變成一種闖關模式,每完成一項就解鎖一個新技能。

比如把作業題分成了3份,每份固定15分鐘左右完成,孩子每完成一項就跟一句:男子漢,要不要挑戰更難的?

這時孩子的專注力是挑戰,自然而然接受了以後的題目,沒有壓力且充滿樂趣。

這裡要注意的是,可以嘗試獎勵式教育,但注重精神鼓勵更重要,別讓學習的性質變了。

如果孩子就是不喜歡寫作業,不集中注意力,那就讓他自己承擔後果,帶著沒寫完的作業去學校,但家長要提前和老師打招呼、做好配合。

第三步:熟練化、系統化

經常帶著孩子溫故知新,如果孩子學的某項本領不經常去複習,也是會忘的。短時記憶不斷被強化,就會形成長期記憶,改造孩子的行為。

因此,如果孩子寫作業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是這個內容沒掌握或者已經忘了。

這時先別急著批評孩子,不妨慢下來,和孩子再複習一次加深印象,讓專注力慢慢回到基礎問題上來。

總之,孩子的注意力神奇而不神秘,只要家長掌握了規律,自然就會明白孩子為什麼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方法,耐心引導,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走神?多半是父母問題,用這個方法趕緊糾正
    今天和你分享的主要內容是:孩子上課分心,如何提高注意力?我前一段時間就遇到了這樣一個男孩,小F,小學四年級,我女兒的同班同學, 當面對自己喜歡、感興趣的事情(如看電視、玩電腦遊戲、觀察小動物等)往往能夠做到注意力十分集中,不易受外界環境幹擾。
  • 孩子做事懶散不專注,家長要巧用「閾限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被孩子專注力差的問題困擾的經歷,畢竟做事專注力的高低對孩子的影響十分大,沒有高度的專注力做任何事都很難成功,家長們想孩子的專注力得到提升,第一步就是了解孩子專注力差的原因。什麼原因導致孩子做事專注力不夠1、 被所在的生活環境幹擾孩子日常會受到各種手機電腦和遊戲的幹擾,這些都會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從而無法認真學習的,特別是部分家長還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和電腦,這些都是不可取的,家長要給予孩子好的學習環境。
  • 孩子上課走神、作業拖拉、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家長試試這6個...
    如果孩子上課容易走神,作業磨蹭拖拉,小動作特別多,粗心馬虎,急躁衝動,不愛學習等等,很有可能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我們知道注意力不集中,可能給孩子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工作,以至於影響孩子的整個一生。
  • 注意力不集中?很有可能是ADD/ADHD的症狀,要小心了
    ADD: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就是注意缺陷障礙,最主要的症狀是頻繁地、不自覺地走神。但這並不是說ADD患者就無法集中注意力,他們只是不能決定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和場合。在某種程度上,還可能比普通人更能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做到高度的專注。由於環境、教育等因素,注意力缺陷障礙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兩者光從字面就能看出大概。
  • 孩子玩遊戲很專心卻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重慶小米熊專家揭秘...
    最近正值重慶小米熊兒童醫院2周歲生日 暨六一兒童健康節 院內很是熱鬧 在神經與行為發育門診裡 小熊聽到有家長詢問專家: 「孩子玩遊戲可以玩一天
  • 孩子經常丟三落四?跟注意力有關,幾個小遊戲可集中注意力
    由於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在一件事或一個活動中,常常被周圍的事情吸引,也就忘了,自己本來要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注意力是一種意向活動,它雖然並不能像人類的認知那樣能客觀反映事物的特點和規律,但也和認知活動分不開。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頭痛?學會這5招,輕鬆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秦金亮(浙江師範大學教授)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一問題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成為家長關心的問題。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孩子存在注意力問題,請一定要去專業的機構做評估。但更應該明確,孩子不可能像成人一樣維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孩子在不同時期,其注意力一次集中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盲目對孩子提出高要求,而應該根據孩子的發展特徵確定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 腦科學:大腦將專注於注意力來獲得特定的刺激
    腦科學:注意力與學習效果關聯密切相關當注意力集中於學習時,知識點的特定刺激的詳細信息將被大腦記憶和保留,根據大腦的記憶規律,短期記憶可以轉化為長期記憶,輸入可以更好地轉化為輸出,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然而孩子們專注於學習的時間似乎並不好,但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卻更令人愉快。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家長首先要了解注意力的特點,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 奇點大學|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孩子上課時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也時而不集中,該如何處理?首先請家長先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孩子不認真聽講表現為什麼行為?是在課上發呆、與同學聊天或者自己在玩等等。1.【意義】讓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中,強迫孩子是沒用的,畢竟家長不能在課堂上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A.要與孩子講明注意力集中的意義,認真聽講對他的好處。
  • 媽媽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神經心理學:是大腦缺乏結構化訓練
    但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行為,每次都採用大吼大叫的管教方式,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什麼是「注意」每當看到孩子磨蹭,走神,父母都會忍不住一頓教育。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三四歲孩子的身上,上學後的孩子表現得更為明顯。閨蜜說:「我娃二年級,一篇20分鐘就能寫完的試卷,她能寫兩個小時。
  • 孩子磨蹭,要寫一個晚上的作業嗎?看看「三隻青蛙」的法則
    同事小張嘆的,微信群中最近學校布置的作業真的太多了,但孩子總是十一點到一杯還寫不完,這時另一名同事的小林是好奇心一晚上寫作業嗎?然後小張的孩子一到家就開始寫作業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小張說,自己的孩子做作業玩一會兒手機看一會兒電視,完全是把作業集中投入小林說,張先生的孩子寫不完作業是有原因的,並嘆氣說學校的作業不是太多其實,很多家長應該和小張有同樣的煩惱孩子平時做作業很難集中注意力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但孩子寫作業這麼磨磨蹭蹭的嗎?
  • 兒童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
    一說起孩子的專注力,很多父母就說,真是太愁人了,注意力超級不集中! 據社會調查統計,我國有幾千萬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那麼父母又是如何面對呢?
  • 幼兒園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掌握這些特點,入門學習輕輕鬆鬆!
    會聽課的學生,從導入新課起,到新課講授完畢,是聚精會神的,有時連眼都不眨一下。這樣的學生做起作業來,一揮而就,根本沒什麼障礙。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容易興奮。上課時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吸引,外界的一點風吹草動,他總是第一個知道並被吸引過去。
  • 別再讓孩子看電視!看電視容易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家長知道嗎?
    但是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電視和手機,就連孩子也不例外。甚至非常多家長用電視哄孩子,真的是放鬆自己。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這樣教育孩子的危害?前不久在網際網路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孩子生氣地哭了,父母哄了兩句看孩子還在哭,然後打開了電視。孩子在電視上看到漫畫,馬上就不哭了,甚至「專注地」看,偶爾還會笑出聲來。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厭學怎麼回事?兒科專家:可能是多動症惹的禍!
    「醫生,老師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說話、玩筆、撕紙,學習成績差。還出現厭學的現象,在家做作業時也不安穩,吼也吼了,打也打了,就是不管用。孩子是智力發育有問題,還是什麼問題?」
  • 孩子做作業拖拉,家長束手無策,寫作業需陪伴?家長該如何教育
    由於正在輔導孩子的我每天接觸不同的孩子和家長,確實有遇到過這個情況。當我們的父母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當中,孩子覺得家長講的是錯誤的,就想按著自己的方式來。但是我們的父母一看就知道他的方式是錯誤的,雙方就出現了僵局。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呢?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優勢和弊端又是什麼?孩子寫作業,家長到底該不該陪?
  • 做事「3分鐘熱度」,孩子專注能力差,這些原因家長要了解
    最近,很多的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專注力差,玩玩具不到3分鐘就做別的事情,總是「3分鐘熱度」,而且每次都將自己的玩具弄得到處都是,特別是每天晚上寫作業的時候,總是東張西望、一會玩手指頭、一會上廁所,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們表示很無奈。
  • 孩子做事拖拖拉拉,作業要寫一晚上?你不妨看看「三隻青蛙」法則
    同事小張老嘆氣,在微信群裡說起最近學校布置作業真的太多了,孩子總是寫到十一點多還有一堆寫不完,這個時候另一個同事小林好奇地問作業要寫一晚上?然後追問小張的孩子是一到家就開始寫作業嗎?答案是否定的,小張表示自己的孩子做個作業拖拖拉拉,不是玩一會兒手機就是看一會兒電視,完全沒在作業投入專注。
  • 孩子寫作業馬虎粗心?並非孩子不用心,是「視知覺能力」欠缺
    最近,許多家長抱怨說他們會因為做家庭作業而失去耐心導致煩躁不安。都說父母陪孩子一起寫作業是他們作為父母來說最難的修行。甚至他們的朋友圈和微博上也有關於輔導孩子做家庭作業的配圖,並且加上了"誰來救救我"等類似的話語。和孩子們一起做作業真的這麼難嗎?
  • 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學習和管理的能力,絕對不應該局限和糾纏在某一個具體的題型、某一次孩子完成作業的態度、某一回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作業質量不高這件事上。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都表現在那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