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用細胞抗原的製備

2021-01-15 生物谷
ICC用細胞抗原的製備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3-20 23:33

一、材料和試劑
1、0.01M PBS(pH7.4): NaCl 8.0g; KCl 0.2g; Na2HPO4 1.44g; KH2PO4  0.24g; ddH2O至1000ml ; 高壓滅菌,分裝。
2、0.25%胰酶:稱取EDTA 0.02g   NaCl   0.8g  KCl  0.04g  加三蒸水100ml溶解後加0.25g 胰酶,輕輕攪動,使胰酶溶解,不要產生泡沫,加酚紅少許,調PH值到8.2-8.6,過濾除菌,分裝10ml/管,-20℃保存,臨用前預溫到37℃。
3、誘導液(TPA):12-鄰-十四醯-佛波醇-13-乙酸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TPA)溶於丙酮,配成20mg/ml。
                                      
二、實驗步驟   
(一)        、用96孔細胞培養板製備貼壁細胞抗原(正常貼壁細胞)
        1、HFF,NIH3T3細胞用含10%血清DMEM完全培養液在75cm2培養瓶中單層培養,使密度達到90%
          2、傾去培養液,用無菌PBS液5-10ml洗細胞一次,用無菌吸管吸乾PBS液。
           3、加0.25%胰酶(從-20℃取出,在37℃預溫)75平方釐米培養瓶加1ml,37℃溫箱或有經驗者可在酒精燈周圍,控制溫度約37℃左右,輕輕搖勻使胰酶充分覆蓋細胞表面。
     4、觀察到細胞有鬆動,成流沙狀下落;或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已有收縮變圓時,用無菌PBS液15-20ml,終止反應。
5、輕輕吹打下細胞,使細胞單個分散,並充分混勻1500轉/分離心5-10分鐘,去掉上清液
  6、打散細胞,加10ml含血清DMEM完全培養液混勻,取10ul在顯微鏡下計數,計算細胞濃度。
          7、用含10%血清培養液調整細胞濃度至1×104個/100ul,每孔(96孔)接種200ul(即2×104個細胞/孔),37℃ CO2培養箱培養。
          8、次日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是否完全貼壁(一般24小時可完全貼壁)倒去培養 0.01M PBS液先二次(孔中加滿PBS,輕輕倒掉)並在濾紙上扣幹,反覆3次)應 注意加液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衝掉細胞,倒去上清液在濾紙上扣幹水份,但保持細胞溼潤。
9、加90%冷丙酮固定,每孔200ul,5-10min 摔去冷丙酮,用PBS洗三次,扣幹。
10、在培養板上作好標記(細胞名稱,製備時間)。
11、保鮮膜封好,-70℃保存。
(二)        、懸浮細胞玻片法的抗原製備
1、 25平方釐米玻璃瓶用含10%血清的1640完全培養液培養BCBL-1細胞,密度達到80-90%
2、加樣槍充分吹勻細胞,收集於離心管中。
3、1500轉/分離心5-10分鐘,棄去上清液。
4、打勻細胞,用PBS洗二次,棄去上清。
5、打勻細胞,加少量PBS液(根據肉眼觀察細胞溶液的濁度估計)混勻,取少量在顯微鏡下計數,調整濃度,估算在玻片上每個細胞塗片圈位 (12圈)接種細胞1×104個。
6、室溫下乾燥,然後加100%的冷丙酮室溫固定3-5分鐘,PBST洗二遍。
7、室溫乾燥,作好標記然後放入玻片盒 ,玻片盒用塑膠袋密封,並放一袋防潮劑,-20℃保存,一個月內有效。
(三)        病毒感染細胞抗原的製備
1、96孔培養的貼壁細胞的病毒感染及病毒抗原的製備
1)        未感染細胞接種到96孔板(方法見」懸浮細胞玻片法抗原製備」1-5步),並完全貼壁。   
2)        摔去PBS液,加入少量病毒液(加入量由先做棋盤試驗來確定濃度,或先測定病毒滴度而定,且病毒液用2%-5%血清DMEM完全培養液稀釋),每孔50ul,搖勻,使充分覆蓋細胞表面 ,37℃ CO2培養箱培養(MCMV感染NIH3T3 HCMV感染HFF)。
3)        每天觀察細胞形態變化,早期CPE為細胞腫脹,中期聚集,晚期則圓縮。
4)        當圓縮細胞達到10%-30%左右,細胞層出現明顯的病灶,同時還有正常細胞未感染,即可收穫(一般情況下3-4天)。
5)        倒去上清(倒入有消毒液容器以防止汙染環境),用無菌PBS液洗2次(加滿培養孔,倒掉,在濾紙上扣幹)。
6)        倒去上清,加90%冷丙酮室溫固定5-10min,每孔200ul 。
7)        摔去冷丙酮,用PBS洗三次,扣幹。
8)        在培養板上作好標記(病毒抗原名稱,製備時間等)。
9)        保鮮膜封好,-70℃保存。
2、BCBL-1細胞的誘導和KSHV病毒抗原的製備
<1> BCBL-1細胞擴大培養,細胞密度達到50%
<2> TPA(12-0-醯佛波醇-13-乙酸酯),每毫升培養液加40ug(TPA預先配成 20mg/ml)。
<3> 誘導三天後,收集少量細胞進行ICC預實驗。
<4> KSHV陽性細胞達到10%-30%時,可做細胞塗片,陽性細胞>30%時,可用於製備病毒細胞裂解液。
<5> KSHV陽性細胞達到10%-30%時,即可收穫細胞加樣槍充分吹勻細胞,收集於離心管中。
<6> 2000轉/分離心5-10分鐘,棄去上清液。
<7> 打勻細胞,用PBS洗二次,棄去上清。
<8> 打勻細胞,加少量PBS液(根據肉眼觀察細胞溶液的濁度估計)混勻,取少量在顯微鏡下計數,調整濃度, 估算在玻片上每個細胞塗片圈位 (12圈)接種細胞1×104個。
項目        MCMV        HCMV        KSHV
血清稀釋度        1:50   1:100    1:200        1:100  1:500   1:1000        1:50  1:100   1:200
測血清用二抗       
HRP-Anti  Mouse  IgG(fc)   Sigma
或HRP-Anti  Mouse IgG+A+M   Sigma        Bio-Anti mouse IgG F(ab』)2  Sigma        HRP-Anti  Mouse  IgG(fc)   Sigma
或HRP-Anti  Mouse IgG+A+M   Sigma
測上清用二抗        Bio-Anti mouse IgG F(ab』)2  Sigma        Bio-Anti mouse IgG F(ab』)2  Sigma        HRP-Anti  Mouse  IgG(fc)   Sigma
或HRP-Anti  Mouse IgG+A+M   Sigma
<9> 室溫下乾燥,然後加100%冷丙酮室溫固定3-5分鐘,PBST洗二遍。
<10>室溫乾燥,作好標記後放入玻片盒,玻片盒用塑膠袋密封,並放一袋防潮劑,-20℃保存,一個月內有效。

三、說明
1、        測病毒細胞ICC血清稀釋度及使用的二抗


2、細胞病變作用分三種類型
1)        全變型:即整個細胞都發生改變。
<1>整個細胞都發生腫脹,胞漿呈顆粒樣變,胞膜邊緣不整齊。
<2>整個細胞都發生皺縮,變圓直至碎裂,脫落等,多見於病毒。
2)        包涵體型:即反映在細胞核或細胞漿內出現病毒引起的包涵體。。
3)        融合型:即指多數病變細胞發生相互事例融合而呈」巨細胞」,但單個細胞的胞核仍可分辨。
3、細胞病變程度表示方法
   通觀整個」單層區」權衡總的情況,雙下列符號表示其病變程度:
        無細胞病變
        +    25%以下的細胞有病變
        ++   25%-50%的細胞有病變
        +++  50%-75%的細胞有病變
        ++++ 75%-100%的細胞有病變

四、注意事項
1、病毒液應保存在-70℃,4℃保存病毒液病毒滴度會降低,保存不長久。
2、每次從冰箱取出抗原板或抗原片時,應在37℃預溫去掉水霧,用前要用3%的雙氧水(現配現用)除掉病毒細胞中的內源性過氧化物酶。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

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

相關焦點

  • 關於發布《嵌合抗原受體修飾T細胞(CAR-T細胞)製劑製備質量管理...
    ,促進行業自律,我會組織協會相關分支機構、業內骨幹企業及專家參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等相關規定和指導原則,經過多次研討,起草了《嵌合抗原受體修飾T細胞(CAR-T細胞)製劑製備質量管理規範》。
  • 血癌剋星,生命福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技術
    近年來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成為最活躍、最有發展前途的一種治療手段。包括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療法、樹突狀細胞療法等,但大多數腫瘤細胞不斷表達自體抗原,使靶向這些抗原的T細胞通過免疫耐受機制被中和或移除,難成為主流細胞治療技術。臨床上把目光投向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療法,這種利用基因工程改造CAR-T,是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依賴的腫瘤特異性殺傷細胞,它具有高效率和持久性。
  • 「珍藏版」系統總結細胞抗原篩選的策略
    自從20年前研究發現和可溶性pMHC單體相比pMHC多聚體可以對TCRs提供足夠的結合穩定性以來,螢光標記的pMHC多聚體結合流式細胞儀已經成為免疫分析中最重要的檢測工具之一,被廣泛用於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分離。近年來,包括UV多肽交換在內的多項技術的發展則解決了單獨製備純化每一種pMHC多聚體步驟繁瑣的瓶頸。
  • 《細胞》子刊:抗原提呈靠快遞
    具體來說,腫瘤微環境中的遷移型樹突狀細胞(mDCs),會用囊泡把抗原帶出來,交給淋巴結中的組織駐留型同伴(rDCs),由它們激活CD8+/CD4+T細胞。如果不能形成囊泡,T細胞就無法被激活[1]。這項研究發表在Cancer Cell上。下面這個由研究團隊提供的動圖,可以更清晰地呈現樹突細胞用囊泡傳遞抗原的過程。
  • 單克隆抗體製備的基本過程
    1、抗原提純與動物免疫對抗原的要求是純度越高越好,尤其是初次免疫所用的抗原。如為細胞抗原,可取1×107個細胞作腹腔免疫。可溶性抗原需加完全福氏佐劑並經充分乳化,如為聚丙烯醯胺電泳純化的抗原,可將抗原所在的電泳條帶切下,研磨後直接用以動物免疫。選擇與所用骨髓瘤細胞同源的BALB/c健康小鼠,鼠齡在8~12周,雌雄不限。為避免小鼠反應而不佳或免疫過程中死亡,可同時免疫3~4隻小鼠。
  • Nature:揭示腸道杯狀細胞新功能---護送抗原到樹突細胞
    杯狀細胞可能是治療炎性腸道疾病、乳糜瀉和食物過敏的一個潛在靶標。圖中,小鼠攝取的糖類抗原經由腸道杯狀細胞(紅色)運送到樹突細胞(綠色)。樹突細胞利用抗原教會免疫系統認識到食物抗原是無害的抗原,而不是傳染原。
  • 2019-nCoV潛在的T細胞與B細胞抗原表位
    2019-nCoV出現之後,科學家們對於其疫苗的研發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負責免疫的T細胞以及B細胞對於抗原的識別都依賴於抗原的抗原表位(Epitopes),因此對於2019-nCoV潛在的T細胞與B細胞的抗原表位進行研究,無疑將為開發更有效的疫苗並鑑定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ies)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
  • 吳鵬團隊揭示檢測腫瘤抗原特異性T細胞的方法
    吳鵬副教授:如何精確和經濟有效的分離腫瘤特異性抗原反應性腫瘤浸潤T細胞(TSA-reactive T cells)是使用過繼性細胞轉移治療癌症的主要挑戰。基於腫瘤特異性抗原反應性T細胞與樹突狀細胞的抗原特異性相互作用,我們開發了一種化學生物學方法,稱為FucoID,用於快速探測和分離這些T細胞亞群。
  • 腫瘤免疫治療:CAR-T的靶向抗原
    靶點抗原的特異性越高,CAR-T細胞就可越專一地針對特定的腫瘤細胞,對正常細胞不作用,從而降低機體不良反應。這種理想的抗原並不多,目前受到關注的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FGRvIII和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等。
  • Cell|抗體的抗原親和力影響記憶B細胞和生發中心B細胞命運決定
    B細胞的抗原親和力。此外,從S1pr2表達B細胞發育而來的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也會被標記。為研究GC和記憶B細胞的關係,研究團隊用NP-OVA(hapten 4-hydroxy-3-nitrophenyl acetyl conjugated to ovalbumin)和TM4-Core(HIV-1來源的蛋白抗原)免疫S1pr2CreERT2/+R26ZSGreen/+小鼠,在初始免疫後第5天給予單劑量的他莫昔芬。
  • 技巧篇 | 單克隆抗體的詳細製備方法
    自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後,他們將只針對一種抗原決定簇產生抗體B淋巴細胞和能無限增殖的腫瘤細胞融合雜交,產生既能分泌抗體,又能無限增殖的雜交融合細胞,它所產生的抗體是針對同一抗原決定簇的高度同質的抗體,即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簡稱單抗
  • B肝在研新藥REP2139,HepG2細胞,阻斷表面抗原分泌
    Replicor公司開發的在研B肝新藥REP 2139試驗中,結果證明,在表達B肝表面抗原亞型的HepG2細胞中REP 2139的活性。B肝在研新藥REP2139,HepG2細胞,阻斷表面抗原分泌Replicor公司研究人員介紹,之所以進行本次研究,主要原因是和傳染性B肝病毒顆粒對比時,HBV感染還會產生許多亞病毒顆粒。而慢性B肝患者的血清與培養液中的B肝表面抗原,主要來源正是B肝病毒亞病毒顆粒。
  • 研究發現納米顆粒抗原活化初始CD4T細胞新機制
    該工作發現了納米顆粒抗原活化CD4 T細胞的新機制。樹突狀細胞一直被認為是體內唯一能夠將抗原提呈給初始狀態CD4 T細胞的抗原提呈細胞。B細胞和巨噬細胞雖也能提呈抗原,但它們只能活化效應T細胞或者記憶T細胞。越來越多的證據暗示了在某些條件下樹突狀細胞對於初始狀態的CD4 T細胞的活化並不是必需的,那體內還有哪些抗原提呈細胞能夠活化初始狀態CD4 T細胞呢?
  • 把細胞外囊泡當抗原 或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原標題:把細胞外囊泡當抗原 或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主持人:本報記者 陸成寬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以神經炎症和脫髓鞘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少突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可作為抗原在小鼠模型中使用髓鞘特異性自身抗原誘導耐受性已被證明有效,但識別疾病相關抗原面臨困難。美國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的賈科莫·卡塞拉等研究人員發現,少突膠質細胞源性胞外囊泡(Ol-EVs)含有多種髓鞘相關抗原。為測試其潛在的治療效果,他們構建了多個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AE)的齧齒動物模型,給予胞外囊泡後可恢復免疫耐受並降低疾病的病理症狀。研究提示,胞外囊泡可能是一種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有效方法。
  • 「人工紅細胞」可規模化製備
    該「人工紅細胞」與正常紅細胞的血紅蛋白含量、攜氧能力和滲透脆性等各項指標基本一致,是幹細胞來源、體外製備最接近臨床應用的生物科技成果,擴增率可達10萬倍以上,使我國幹細胞製備「人工血液」研發進入國際一流。
  • 華大吉諾因「靶向新生抗原自體免疫T細胞注射液」獲批臨床
    華大吉諾因「靶向新生抗原自體免疫T細胞注射液」獲批臨床 1 月 8 日,CDE 臨床默示許可一欄更新數據,其中武漢華大吉諾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腫瘤新生抗原細胞治療藥物「靶向新生抗原自體免疫 T 細胞注射液」獲臨床默示許可,用於新生抗原陽性的晚期實體瘤患者。
  • 博雅下屬TG醫療利用自動化細胞製備技術推動免疫細胞存儲業務和大...
    美國時間10月21日, 博雅控股集團下屬美股上市公司賽斯卡醫療及其全資子公司TG醫療宣布與美國HealthBanks籤訂協議成立合資企業,聯合推動TG醫療獨家細胞自動化製備技術平臺CARTXpress™的商業化應用,用於自體免疫細胞的高效自動化存儲業務,以及用於細胞和基因治療產品的合同生產/合同研發生產業務(CMO/CDMO)。
  • J Immunol:Nur77是淋巴細胞抗原特異性激活的分子標誌物
    2016年12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抗原特異性T細胞與B細胞的識別對於人類的自身免疫疾病,癌症,器官移植等疾病的早期發病的理解以及開發對應的治療方案都是十分重要的。炎症組織浸潤的淋巴細胞類型是多樣的,它們的激活不僅引來直接的抗原刺激,還需要I型幹擾素,白細胞介素等細胞因子的參與。長期以來,大量研究表明細胞因子對於促進慢性的炎症反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一些核受體參與了這些信號的胞內傳遞過程。其中,Nur77能夠促進細胞的存活以及炎症反應的發生。
  • 蛋白質設計算法可實現精準靶向細胞表面抗原
    蛋白質設計算法可實現精準靶向細胞表面抗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6:14:22 美國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的論文通過設計蛋白質合成可實現精確靶向細胞表面抗原。
  • ...T細胞導致的非調節性抗原呈遞細胞的激活可以破壞自身免疫耐受
    >   1月15日,韓國浦項科技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等科研人員在PNAS上發表了題為「Unregulated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ctivation by T cells breaks self tolerance」的文章,發現T細胞導致的非調節性抗原呈遞細胞的激活可以破壞自身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