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疫情未引發新興市場危機

2020-11-2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0月10日發表文章《新冠肺炎尚未引發新興市場危機——但可能性是存在的》,全文摘編如下:

較貧窮國家對貿易的依賴程度要高於富裕國家,特別是對旅遊和大宗商品出口的依賴。在這些國家,能夠在家從事的專業技術工作較少,因此社交隔離的成本也更高。由於這些國家的政府和企業經常借入美元,它們在面臨經濟壓力時往往因為本幣對美元貶值而遭受損失。這造成了通貨膨脹,使通過降息來支持經濟變得更加困難。這些國家的政府借款用於緊急醫療開支、或是救助勞動者和企業的能力也較低。這場大流行病似乎肯定會讓它們陷入金融動蕩。

然而事實證明,遏制金融危機要比控制疾病更容易。新冠病毒肆虐巴西、印度和南非等中等收入國家,與貧困問題和醫療系統的漏洞百出迎頭相撞。今年新興市場的國內生產總值很可能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大幅度的縮水。印度第二季度的產出同比幾乎減少四分之一,令人震驚。

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說,這些國家基本能繼續從資本市場融資,2020年上半年籌集了1240億美元。與金融危機、2013年「縮減恐慌」和2018年股市拋售等時期相比,當前這些國家承受的本幣和外匯儲備壓力較小。IMF已經向陷入財政困境的國家提供了890億美元的貸款——這是個大數目,但只是該機構1萬億美元「彈藥」的一小部分。一些人曾在春天警告說,IMF的貸款額度可能會耗盡。

相關焦點

  • 新冠繼續,疫情蝴蝶效應或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iWeekly據多家外媒報導,受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影響,多國食品供應鏈出現問題,全球糧食危機迫在眉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面對疫情帶來的糧食危機,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在艱難時期,「吃」的意義似乎變得尤為複雜。
  • 英國《經濟學人》文章:銘記2020,一切都改變了的一年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12月19日一期發表題為《一切都改變了的一年——為什麼這場疫情大流行將作為轉折點而被人們銘記》的文章,全文摘編如下:沃倫·哈丁曾圍繞他的新詞「常態」(normalcy)營造其在1920年總統大選中的競選活動。
  • Google 谷歌出海會客廳 | 經濟學人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張宇亮專訪
    20 年前經濟學人集團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業務內容包含:媒體事業部,也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經濟學人》雜誌、年刊、特別報導;除此之外,還擁有頂級的經濟學人集團智庫,主要關注全球的宏觀經濟報導、全球各個國家或區域的宏觀經濟數據的人口數據、地區政治風險,以及國家風險預估等;我們還有《經濟學人》會議、《經濟學人》企業家網絡,我們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兩個大的外企網絡;最後,我們還針對中國市場推出
  • 這一市場的完美風暴可能很快引爆一場危機
    目前主要股指跌幅收窄,法國CAC4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 美國股指期貨一度轉跌,目前有所回升。此外,早前美股部分銀行股盤前下挫,荷蘭國際銀行跌超8%,巴克萊跌超6%,富國銀行跌1.4%。美股石油股盤前走弱。西方石油跌超6%,美國原油基金跌5.6%,雪佛龍跌超1%,英國石油跌0.4%。
  • 開放與危機——從歷史三輪危機看A股市場開放趨勢
    2019年以來,北上資金淨流入多次領先A股市場作出反應,體現出明顯的信號作用。同時A股波動也有所加大,本輪疫情引發的海外流動性危機期間,外資快速撤離對A股形成負面制約,上證綜指累計下跌13%,美股累計下跌33%。從外資配置來看,消費行業比重最大,醫藥及科技產業的比重較低。
  • 英國《經濟學人》:新冠疫情令世界「福禍相依」
    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導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網站10月10日發表題為《福禍相依》的文章,作者為亨利·柯爾。文章稱,新冠肺炎帶來的許多變化將是持久的。今年6月,世界銀行預測,中低收入經濟體今年將出現至少60年來的首次萎縮,8900萬人將陷入極端貧困,增幅達15%。
  • 日本《經濟學人》:美國經濟大減速
    圖說:日本《經濟學人》周刊3月8日(提前出版)一期封面美國經濟今年本來有望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但由於受到原油價格暴跌、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美國原油期貨市場和股市從年初起就大幅震蕩,美國經濟前景令人擔憂。
  • 在疫情之中,該如何應對金融危機?
    弱國減「單位」,強國發貨幣疫情席捲,當下危機的複雜度前所未有,已無法沿用超發貨幣的方式解決,無限量化寬鬆將面臨需求、通脹與國家信用的三大約束。用「貨幣大洪水」來對衝疫情之下的經濟問題,不僅效果有限,反而可能弄巧成拙——不僅進一步加劇經濟脫實向虛,金融市場本身也將逐漸扭曲。
  • 經濟學人智庫料新風險評級系統今年將令內房市場震蕩
    原標題:經濟學人智庫料新風險評級系統今年將令內房市場震蕩   1月6日,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 發表報告預期,2021年中國GDP的強勁復甦將會淡化國內經濟面臨的一些挑戰
  • 經濟學人:俄羅斯經濟問題出在哪兒?
    盧布一連幾天做垂直落體運動原因,英國《經濟學人》當仁不讓引領西方輿論,指出俄羅斯經濟的種種問題——既有人盡皆知的腐敗,也有西方炒作許久的石油利益「分配唯親」。不過,俄羅斯內部問題一向如此,而烏克蘭事件遷延已久、石油狂跌多日,為何盧布到年底才狂跌?
  • 疫情下的市場:冬天的太陽之曲折反彈
    第一個灰犀牛:新興市場債務危機。疫情對於亞非拉等新興市場的衝擊正逐步升級,可能將成為新的「震中」。疫情導致經濟停擺,脆弱的新興市場經濟雪上加霜。未來半年到一年新興市場主權債務、企業債違約風險將加劇。第二個灰犀牛:疫情對歐洲經濟及債務風險的衝擊。
  • 莫比烏斯:新興市場資本外逃或為暫時現象
    鄧普頓新興市場股票團隊執行主席、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著名基金經理馬克·莫比烏斯9日在北京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從長期看,新興市場的經濟基本面以及股票市場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資金近期持續大規模逃離新興市場料只是暫時現象。
  • 經濟學人集團發布中文網站 深耕中國市場
    搜狐財經訊  英國經濟學人集團(The Economist Group)中文網站於近日正式發布。該中文網站主要內容為英國經濟學人集團業務、歷史、旗下品牌以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和其它著名出版物的介紹。
  • 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Will inflation return
    12.22|經濟學人閱讀|扉頁文章 Will inflation return?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是一份英國的英文新聞周報,分八個版本於每周五向全球發行,編輯部位於倫敦,創辦於1843年9月。經濟學人是一本綜合性新聞評論刊物,有商業、國家和地區、經濟和金融、科學和技術五大類。
  • 《經濟學人》:美團拼多多領跑中國數字經濟熱潮
    中關村在線消息:7月11日,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時政雜誌之一英國《經濟學人》,發表文章《美團點評和拼多多展現了激動人心的「數字中國」》。文章結合網際網路行業分析了中國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並指出,作為數字經濟熱潮的代表,美團和拼多多已經發展成為行業的領跑者,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今年以來,美團和拼多多股價的上漲,體現了國際資本市場對於「數字中國」前景的一致看好。《參考消息》以《「數字中國」熱潮助新興企業崛起》為題,翻譯並轉載了《經濟學人》的該篇文章。
  • 新興市場真的有超額回報嗎?-虎嗅網
    雖然這五個問題在談論Pear等個股時可能顯而易見,但在討論新興和前沿市場的投資時,見多識廣的市場評論員和參與者往往忽視了這些問題。例如,《經濟學人》雜誌指出,「非洲股市今年一直很火爆,部分原因是富裕國家的投資者對非洲大陸中快速增長經濟體的投資興趣與日俱增。」
  • 經濟學人封面:科技終於要顛覆銀行業了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日前發表封面文章稱,在之前的科技革命中幾乎未受影響的銀行業也將面臨顛覆而且,自金融危機以來,西方銀行一直忙於修復資產負債表和老掉牙的成本壓縮計劃。然而,遲到總比不到好。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正在相繼湧現。在亞洲,支付應用與阿里、騰訊和Grab等公司提供的電商、聊天和打車服務捆綁在一起。這些支付網絡與銀行關聯在一起,但卻都在競相爭奪客戶關係的控制權。
  •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疫後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將更凸顯
    新華社倫敦6月25日電 (記者於佳欣)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日前發表文章說,中國產業鏈強大,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巨大,這將讓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在疫情過後更加凸顯。文章提到,儘管受疫情影響,廣交會的客商無法像往常一樣面對面交談,但網上交易讓大量中國廠商實現直播賣貨,促進了出口。
  • 全球將有一場「危機風波」來襲,最後的避風港灣在哪?
    文/匯通網編輯:沁夢本周三,著名經濟學人智庫全球首席經濟學家Simon Baptist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隨著全球各國政府增加支出以限制疫情蔓延對經濟造成的損害,越來越多的國家可能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出現債務違約。
  • 疫情反彈下 英國財政和貨幣政策面臨雙重挑戰
    在脫歐風險與新冠肺炎疫情猛烈反彈的共同打擊下,本就疲弱的英國經濟前景更添陰霾。  當前,整個歐洲大陸都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次衝擊。法國、西班牙、德國、義大利以及英國等地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洶湧而至。其中,英國自9月秋季學期開始以來,已有多所高校出現學生集中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也持續處於高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