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札記丨安科生物:挑戰洋藥,挑戰自己

2020-12-06 e公司

「挑戰進口洋藥,振興民族藥業。」

這句標語在安科生物產品展示廳裡尤為醒目,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宋禮華告訴我們,這是公司早期的口號,「現在看有些狹隘,但確實是我們當時創業之初的志向。」

就是憑著這句看似狹隘的口號,宋禮華及其團隊開幹了,二十多年來,安科生物「懟死」了不少高價進口藥,或者逼著進口藥大幅降價。宋禮華說,初生牛犢不怕虎。

宋禮華是77級大學生,在安徽農業大學完成本科及碩士課程後,後來去德國漢諾瓦免疫研究所從事「動物促性腺素的單克隆抗體」研究。這段經歷對宋禮華很重要,他深刻意識到很多救命藥都掌握在外資藥企手中,國人用不起、用不上。例如,宋禮華1990年果斷選擇「人α-幹擾素單克隆抗體親和層析膠」為主攻目標,研究成功後,馬上在上海推廣研究成果。結果,外資幹擾素已基本失去蹤影,幹擾素也成了很多國人用得起的藥。

其實,當時很多企業家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情結,他們不甘心市場被外資企業壟斷,也看不慣高價進口藥在國內橫行,憑著一股勁兒,不少高價進口藥被國產藥打敗了,貴族藥變成了平民藥。一組數據顯示,國內企業推出貝伐珠單抗技術之後,外資藥企紛紛將藥品價格從2萬多元下調至7700多元,部分藥品降幅更大。

有付出必有回報。我們在採訪中聽到了一個真實故事,安科生物有一名從事客服工作的員工,22歲時身高僅有123釐米,給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不便。最終,在安科生物的幫助下,該員工身高增加了20多釐米,目前接近160釐米。幫助她的就是安科生物生長激素產品「安蘇萌」,後來,她從安科生物的消費者變成了員工。她說,當時市場上的生長激素異常昂貴,超出了她的支付能力。

我們還了解到,不少矮小症患者家屬曾到安科生物或產品銷售點,「啪」的一聲全家跪下,感謝安科生物生長激素給他們帶來希望。宋禮華說,他覺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

不僅僅挑戰洋藥,安科生物還在不斷地挑戰自己。宋禮華告訴我們,現在國內市場已經足夠大,公司無意把每個產品都做成第一,但是必須要落地生根。但在記者看來,不刻意爭第一往往會成為事實上的佼佼者。以法醫檢測為例,安科生物的技術及產品幫助警方偵破了多起轟動全國的案例,在該領域,安科生物的競爭力毋庸置疑。宋禮華說,「沒有指望該業務為公司貢獻更多的利潤,但希望它能夠在大浪淘沙中勝出。」

勝出,便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也正是始終懷抱這種心態,安科生物在歷次併購中幾乎總能在合適時點以合適價格併購合適標的,時下愈演愈烈的「併購後遺症」鮮有在安科生物上演。宋禮華說,公司初期也投過幾個小的研發企業,但是很快就發現,他們擅長的還是老本行。

於是,安科生物專門併購符合公司戰略、有著相似或相同技術和產業背景的公司。併購之後,安科生物也並沒有把併購標的僅僅當做附屬企業,而是當做主業,相關企業家既是併購標的掌門人,又是上市公司高管,充分發揮個人才華和價值。

宋禮華給我們的感覺很務實,一門心思放在公司經營上,這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來。一是安科生物作為創業板首批上市的28家企業之一,宋禮華從未減持,他也有壓力,想過減持,最後卻沒有減持,想給投資者樹立信心;二是宋禮華很少進行股權質押,他在安科生物體系外鮮有投資,而且安科生物追求平穩發展,「我本人也無意利用槓桿撬動所謂的資本運作」。

這就是安科生物和它的創始人宋禮華。

相關焦點

  • 《極限挑戰》,別挑戰大眾底線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1日電(記者 張曦) 21日,東方衛視的綜藝節目《極限挑戰寶藏行》上熱搜了,這次「挑戰」的是一種稀有保護植物。但自己的舉動給觀眾帶來了不正確的引導,因此向大家道歉。他還強調,自己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積極傳播正確的環保知識,也會更加嚴於律己。
  • (環境)採訪札記:觀鳥莫相煎 且行且珍惜
    新華社福州12月1日電題:採訪札記:觀鳥莫相煎 且行且珍惜 新華社記者梅永存、彭張青 記者日前在國內多地採訪了解到,我國新興的觀鳥旅遊業發展呈現「井噴」之勢,觀鳥隊伍日漸壯大、觀鳥景點快速增加,但繁榮之中埋藏隱憂,觀鳥旅遊業無序競爭勢頭正在顯現。
  • 替山披甲 為石著衣 渝懷鐵路「超級工程」採訪札記
    名稱: 替山披甲 為石著衣 渝懷鐵路「超級工程」採訪札記 發布:2020-08-29 22:57
  • 生態學家陳家寬: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四大挑戰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第一要務,自然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重要也最有效的途徑。」7月9日,即將邁進古稀之年的我國生態學家、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教授陳家寬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6年年會之「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與市場化」分論壇上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 生物可降解塑料應用存在的挑戰
    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我們準備好了嗎?在 8 月 18 日「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線上論壇上,來自綠色和平東亞分部的調研員賈柊楠就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應用存在的挑戰,分享了她的看法。tips*若如無特殊說明,本文配圖均來自綠色和平。
  • 25歲澳洲華裔青年挑戰傳統理論 欲撥動分子時鐘
    大膽假設欲撥動"分子時鐘"25歲博士後接受晨報專訪  華裔青年挑戰傳統理論  一名25歲的澳洲華裔青年學者最近大膽向科學界的傳統理論提出挑戰,認為測量不同物種起源時間的「分子時鐘」理論存在缺陷。此觀點提出後,隨即在科學界引起廣泛關注。
  • 如何挑戰自我
    我看到有人說,要想年輕必須挑戰自我,找一件從來沒做過的事情,不管多麼艱難要學會。這樣呢?思維活躍,調動肌體活躍起來,不畏懼年齡,不畏懼性別,可以使人年輕。我認為:挑戰自我,就是一定要選擇超出自己年齡、性別,一般人認定都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來做。但是不能脫離實際,就是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盲目的蠻幹。比如我國的女航天員,她們隨著飛船上了太空,就是對自我的極大挑戰。
  • 曾春雨:幹細胞療法未來發展機遇大於挑戰
    8月2日,生物谷就此項研究成果及幹細胞療法對心臟疾病治療等問題採訪了曾春雨教授。2013年11月13~14日,"2013幹細胞技術臨床轉化應用論壇"將在上海舉辦。論壇將就幹細胞治療與臨床應該相結合等議題繼續展開討論,敬請期待。生物谷:最近您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Circulation Research上,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關注。
  • 挑戰未知
    前幾天在《成功是熬出來的》短文中提到:「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自己會面臨怎樣的挑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未知的事情做好。」
  • 科學家稱丹麥海綿需氧極少 或挑戰生物起源理論
    科學家稱丹麥海綿需氧極少 或挑戰生物起源理論   據外媒2月17日報導,科學界一直認定,地球上的複雜生物是在大氣中的氧氣含量達到現在的標準時才逐漸進化出來的。
  • 【STEM挑戰118】Jellyfish Sensory Bottle水母認知挑戰(可下載)
    挑戰之前記得給孩子列印挑戰筆記每次挑戰過程中要養成隨手記錄的習慣挑戰筆記一共3個版本英文版、中文版幼兒版(小童不會寫字可以用畫圖或者拼音)這些美麗的膠狀生物是如何承受如此痛苦的一擊的?Neosha S Kashef詳述了刺痛背後的科學原理。這次只要完成以上內容就算挑戰成功附加可以完成一幅總結海報參考如下
  • 陳光標冰桶挑戰真相曝光:浮冰之下是50度熱水(圖)
    近日,陳光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首度承認冰桶裡事先放了熱水。  實驗正名  性學泰鬥打假中國首善,贏了  去年8月底的冰桶挑戰熱潮下,有「中國首善」之稱的陳光標在其個人微博上發布了兩段視頻,自稱其在0℃以下的冰水內浸泡了至少30分鐘。「若有人能超越我,我捐款100萬。」
  • [視頻]朱啟南超越自己 挑戰50米小口徑步槍
    [視頻]朱啟南超越自己 挑戰50米小口徑步槍 [內容速覽]  中國射擊隊隊員朱啟南面對如何超越自己的新挑戰,在和師傅商量過後,決定挑戰50米小口徑步槍
  • "彩虹魚"挑戰全球最深海溝成功 採集到了奇異生物
    原標題:「彩虹魚」挑戰全球最深海溝成功!採集到奇異生物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3臺全海深著陸器,在西南太平洋成功下潛到10890米深度,挑戰全球最深極——馬裡亞納海溝成功。記者今天獲悉,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3臺全海深著陸器於本月27日,在西南太平洋成功下潛到10890米深度,挑戰全球最深極——馬裡亞納海溝成功。
  • POCT的機遇與挑戰
    關於POCT的小故事1972年,Kost 博士研究生物傳感器,並監測體內心肺壓力和休克下的pH值變化。他直接在患者一側的手術室中進行了全血分析,並立即將結果報告給麻醉和外科小組,然後由他們進行操作。但是對於國內企業來說,POCT所帶來的機遇也隱藏著風險和挑戰。下面看看目前即時診斷行業面臨的困局。
  • 極限挑戰向你發起彈瓶蓋遊戲的挑戰,你會是第二位挑戰成功的人嗎
    《極限挑戰》第五季終於出新遊戲了,雖然是羅志祥在節目中提議出來,明顯看到大家玩的非常盡興,尤其張藝興、嶽雲鵬等人不可置信的樣子取悅了大家,看來這個彈瓶蓋挑戰遊戲非常有意思呢,尤其是五位嘉賓在進行挑戰的時候,結果居然只有一位成功的,有點令人詫異。
  • 最強大腦挑戰
    最強大腦挑戰是一款非常魔性的遊戲,不僅能給你帶來很多刺激的玩法,還有意想不到的問題,海量的關卡等你來挑戰,你即將會面臨不同的問題,需要開動你的腦筋,無聊的時候隨時都能用來解悶哦!《最強大腦挑戰》遊戲優勢:1.最強大的大腦挑戰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益智遊戲,您將面臨許多考驗。
  • 挑戰大衛•科波菲爾
    播音:長30米,寬8米,高6米,重4噸的飛機,在鄉約節目現場瞬間消失;他創造了海上變飛機的金氏世界紀錄;敢於挑戰大衛•科波菲爾的農民魔術師,汪奇魔,鄉約拜訪。十九世紀歐洲劇院興起,魔術師找到了自己舞臺。在我國,魔術最早被叫做「戲法」,一百多年前,西洋魔術傳入我國才改叫魔術。人們常說魔術師的手法——掩人耳目;魔術師的表演——說變就變;魔術師的口袋——掏不完;魔櫃變12仙,是老汪自創的一個魔術。能大變飛機,敢挑戰大衛科波菲爾,且不知他汪其魔除了能在一個柜子裡變出12個美女,還會些啥呢?
  • 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面臨挑戰
    東方網12月14日消息:不僅是三峽庫區魚類生態平衡遭受破壞,放眼整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也正面臨嚴峻挑戰。曾幾何時,長江淡水生態系統在我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水生生物多樣性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生態和科學價值,長江經濟水產品一直是我國淡水漁業的支柱,漁業產量佔全國的60%以上。
  • 雪花勇闖天涯大學生挑戰未登峰活動在京啟動
    原標題:雪花勇闖天涯大學生挑戰未登峰活動在京啟動   人民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王霞光)3月18日下午,由華潤雪花啤酒主辦的「雪花勇闖天涯大學生挑戰未登峰」啟動儀式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百餘名大學生戶外活動愛好者和30餘家媒體齊聚現場。